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197章 哥廷根数学马拉松(5k)

科技入侵现代 第197章 哥廷根数学马拉松(5k)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1 14:19:18

第197章 哥廷根数学马拉松(5k)

随着时间进入到第三天,第三天的结束。

现场的数学家们都已经形成习惯林燃的作风,大量板书,属于是现场写论文了,少量讲解,有突破的时候说两句。

所以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博士们负责白天盯着,顺便把林燃确定的内容给抄下来,他们白天就睡觉,跑到哥廷根的宿舍去睡觉。

晚上大家集体出动,慢悠悠在宿舍吃个晚饭,吃完再到大礼堂来,看学生们白天抄的结果,再指挥自己的学生去泡个咖啡来。

总之博士们就是拿来使唤的。

至于如果你没有博士来怎么办,可以指挥其他数学家的博士。

无非就是多复印两份手稿,多泡两杯咖啡。

哥廷根大学城最不缺的就是学生了。

在这里,两条腿的牛马那可比四条腿的真牛马好找多了。

晚上大家就通宵讨论,判断林燃的论文正确与否。

大家都已经讨论好了:

“伦道夫能现场写论文,我们自然能现场审。”

“没错,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能把这次学术报告里,伦道夫正确的部分摘出来,整合成一篇论文,发给学术期刊,让他们不用审,直接作为特刊发表。”

“是的,相当于我们在座的数学家们都是编辑了,现写现审了。”

“伦道夫要给哥廷根增光添彩,同样的,我们也算是为哥廷根学派的复苏尽一份力,让这个故事更加传奇一些。

建议论文发表的签名里全部是当代一流的数学家们,大家集体跑完这场属于数学家的马拉松。”

论文作者是伦道夫·林,审稿人的联合署名落款是西格尔、皮埃尔、多伊林、安德烈、阿蒂亚、哈维等人,任何一家数学期刊在收到之后得被吓尿。

“是啊,这真是数学界前所未有的盛事,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切真的太值了。

前无古人,估计后面也没有来者了。”

随着进入到第三天,林燃在第一天提出的思路,所需要的工具逐渐完备之后,大家都意识到见证奇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说是白天睡觉,实际上白天也睡不了多久就跑到大会堂来。

晚上林燃休息的时间里,大家更是亢奋。

因为时间有限,就只有六天时间,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第一时间告诉林燃,林燃才好调整自己的思路。

所以他们才会说,这对林燃来说是马拉松,对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呢。

“是啊,要想找到和孪生素数猜想差不多级别的问题,还只有六天时间,还要有足够多数学家愿意来见证,你还要真的能够解决,这太难了。”

数学家们的状态和林燃一样亢奋。

多伊林提议道:“现在有针对中学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弄一个针对大学生和博士的奥林匹克竞赛?

就用哥廷根数学马拉松的模式。

同样的题目,大家用六天时间解决它。

解决出来的共同获得奖牌。”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也就是imo,1959年,第1届imo于罗马尼亚举行,参赛国包括7个东欧国家。自此以来,除了1980年之外,imo从未中断。

皮埃尔听说后,点头道:“好主意,不过这里面最大的难题就是找到合适的问题喂给学生。”

没错,在场大佬们认为举办这样竞赛最大的难题不是找人来参赛,更不是场地、经费之类的,这些靠哥廷根就能解决。

最难的是问题。

能够让大学生和博士生有可能在6天内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没有意义,大家都能拿奖牌。

太难也没意义,都做不出来。

需要足够合适。

这非常难,非常考验出题者的功力。

西格尔笑道:“这不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吗?

你们想,数学重传承最大的原因不就是有传承的数学家,能够从前辈那获得足够合适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吗?

但对于大量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只能靠公开的论文来找一些问题来做,因为他们的导师手里未必有足够多的积累。

而我们如果有哥廷根数学马拉松这样的方式,相当于由成熟的数学家,为年轻学生们提供一个合适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

每一年的题目,都会是新人数学家最好的练手之作。

这比比赛胜负本身更有意义不是吗?”

来自普林斯顿的安德烈·威尔,来自剑桥的哈罗德·达文波特,来自巴黎高师的让·皮埃尔等等,一众数学大师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么牛的比赛为什么要在哥廷根办?

普林斯顿、剑桥、巴黎高师,在当下不都比你哥廷根更牛啊?

“因为伦道夫,伦道夫在哥廷根开始这样史无前例的数学马拉松,才有了我们这个致敬伦道夫的数学马拉松的想法诞生。

更何况,哥廷根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足够的底蕴。”多伊林在这个问题上当仁不让。

别的能忍,要是数学马拉松不放在哥廷根,实在忍不了。

和他们想的一样,哥廷根数学马拉松在这个时空,成为了新人数学家进入数学界最好的证明。

这个比赛和imo类似,属于邀请制。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主会场发表过公开演讲的数学家有一个推荐名额,能够推荐两位学生参加哥廷根数学马拉松。

最开始每年一届,后面哥廷根方面觉得压力太大,变成每两年一届。

后来,在哥廷根,提起马拉松,大家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哥廷根数学马拉松,而不是马拉松长跑。

奖杯的样式是一个年轻华人站在黑板前作沉思状,被人们戏称为教授衣钵,获奖就叫在哥廷根接过了教授衣钵。

但凡是华国数学家能获得教授衣钵的,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博士毕业之后到哥廷根做两年博士后。

其他国家数学家很多也会,但比例没有华国数学家这么高。

多说两句,如果在六天内能够把问题解出来,那么解出来的人一起获得镀金的奖杯。

如果六天内没人能做出来,题目会对全球公开,一年内解答出来的,能够去哥廷根领奖,获得银质的奖杯。

一年后解出来的,则获得铜质奖杯。

总之这场哥廷根马拉松,成为了哥廷根的传统,也成为了这个时空,哥廷根复兴的开始。

当然参加比赛前,住一个伦道夫数房间号的房间更是传统中的传统。

哥廷根数学长跑开始当天,哥廷根本地的酒店,全部都会换上提前准备好的素数门牌号。

你只要说你要参加哥廷根数学长跑,酒店前台带你去的时候会帮你把房间号给换成伦道夫数,避免这样的房间有限,影响生意。

至于克拉里奇酒店素数悟道的那两个房间,起码要提前半年预定。

回到哥廷根现场。

一直到第三天,林燃找到了那个数字,70000000。

林燃话音落下之后,台下数学家们都起身挤到林燃身前,试图把黑板上的内容看的更清晰一些。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