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叛逆的青少年 > 第277章 “铁规矩”的利与弊

叛逆的青少年 第277章 “铁规矩”的利与弊

作者:理想之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45:23

青石镇中学的土操场还没干透,雨后的泥腥味混着教室后墙的艾草香飘进行政楼,却冲不散政教处办公室里那股子紧绷的气息。主任赵守业的办公桌后,墙上钉着张泛黄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范》,桌角堆着半尺高的红色封皮文件夹,最上面那本《青石镇中学班级管理细则(2024修订版)》,封皮被他的拇指磨出了毛边。

周一早自习刚下,初一(2)班班主任刘春燕就攥着沾了点粉笔灰的《班级卫生周报表》站在门口,鞋尖还沾着从宿舍区过来的泥点。这是她第三次来交表了——第一次赵守业说“宿舍床铺整理”栏没写清“被子棱角是否对齐床沿三厘米”,打了回来;第二次补上了,又被指出“厕所清扫记录没标注‘拖把拧干程度’,是‘滴水’还是‘不滴水’,必须写明白”。

“赵主任,这是改好的。”刘春燕把纸递过去,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她班里有三个学生是留守儿童,上周负责厕所清扫的男孩张强,奶奶突然生病,他连着两天请假,清扫记录是她代填的,哪能说清拖把拧得干不干净?

赵守业没抬头,老花镜滑到鼻尖,红笔在纸上戳得“沙沙”响。“刘老师,你看这里。”他指着“校园责任区除草”那栏,手指关节因为用力泛着白,“细则第47条写得明明白白,除草要‘连根拔除,土坑深度不低于五厘米’,你只写了‘已除草’,怎么证明你拔干净了?”

刘春燕攥着报表的手紧了紧,纸边被指甲掐出印子:“赵主任,那片草刚冒头,孩子们用手拔的,土坑确实没量……而且这几天忙着准备期中考试,能不能先通融下?”

“通融?”赵守业终于抬眼,眼神像校门口那棵老槐树的皮,硬邦邦的,“制度就是制度,差一厘米都不行。你是班主任,更得带头守规矩。回去让学生补量,补完再交,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刘春燕走出办公室时,正好撞见初二(1)班班长王强,背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怀里抱着一摞《班级纪律日志》,眼睛红红的。王强家在山那头,每天要走四十分钟山路来上学,今早为了赶在交表截止前再来一趟,早饭都没吃。

“刘老师,”王强的声音带着哭腔,从怀里抽出一页日志,“我们班的日志交了四趟了,赵主任说上周三的‘迟到记录’里,没写清我迟到时‘是不是跑着进教室的’,只写了‘七点十分到’,不行。还有上周的‘自习讲话记录’,没标注‘讲话时有没有同学回头看’,也得重写。”

刘春燕叹了口气,摸了摸王强的头。这半个月来,赵守业新订的《细则》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全校六个班的班主任和班干部都裹得喘不过气。细则里有两百多条规定,小到黑板擦要“斜放于黑板左下角,刷毛朝里,与黑板边框呈45度角”,大到班会课要“先唱校歌,再念三条细则,最后总结上周扣分情况,每个环节不能少一分钟”;连学生的作业本,都得“用蓝黑钢笔写,字迹高度不超过格子的三分之二,错字要画横线,不能涂墨团”。

最折腾人的是“材料提交规范”。所有表格必须用赵守业从镇文教办领的A4纸——镇上文具店只有作业本,老师们只能托去县城开会的同事带;字迹必须是正楷,有一个连笔都要重写;装订的订书钉,得“钉在左上角,距离纸边1.5厘米,上下两个钉要对齐,误差不能超两毫米”。上周初三(1)班的班主任老周,因为订书钉偏了三毫米,被赵守业要求拆了重订,那一摞三十多页的《安全责任书》,老周用剪刀拆了快一小时,手指被划得全是小口,血珠渗到纸角上,又得重新抄。

这事传到副校长李红梅耳朵里时,她正在给学生批改作文。老周红着眼眶把拆得散架的责任书放在桌上,李红梅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订书钉孔,心里堵得慌。她找过赵守业两次,第一次说:“老赵,山里的孩子和老师都不容易,有些规定能不能灵活点?比如那个订书钉,差几毫米不影响啥……”

赵守业当时正用尺子量着一张报表的页边距,头也没抬:“李校长,没有灵活一说。我当政教主任三十年,就靠‘规矩’两个字。你看镇上中心小学,就是因为规矩不严,去年评文明校园没评上。我们青石镇中学,不能输!”

第二次李红梅带着几个班主任的意见去,说学生忙着补材料,连背书的时间都少了,能不能减少点表格数量。赵守业把《细则》往桌上一拍,声音提高了八度:“材料是用来监督的!没材料,怎么知道老师管没管班?学生守没守纪律?你是副校长,得站在学校的角度想,不能光心疼他们!”

李红梅没话说了。她知道赵守业不是坏心,当年学校条件差,是他跑遍各个村子拉赞助,修好了漏水的教室;但也正是这份“认死理”,让他把“规矩”变成了压在所有人身上的石头。

周五下午,县里要来人检查“校园规范化管理”,赵守业提前两天就带着政教处的人查班级。查到初一(2)班时,他蹲在教室后排,用尺子量了量窗台的灰尘,又翻了翻学生的抽屉——张强的抽屉里放着个装着草药的布包,是给奶奶熬药用的,赵守业皱着眉:“抽屉里只能放课本和作业本,这草药包不符合规定,让他带回家。”

刘春燕急了:“赵主任,张强奶奶卧病在床,他中午要回家熬药,带在身上方便……”

“方便也不行。”赵守业直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细则第82条,学生个人物品不得带入教室。要么带回家,要么没收。”

张强站在旁边,眼圈红红的,手里攥着布包的带子,指节都泛白了。刘春燕看着他,又看了看赵守业,突然觉得鼻子发酸——这所山坳里的初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老师们不仅要教书,还要帮着照顾孩子的生活;可现在,却要为了那些冷冰冰的条款,让孩子受委屈。

那天晚上,李红梅去找了校长老郑。老郑正在办公室里修台灯,灯泡是从镇上废品站捡的,用了三年多。“老赵的事,我知道。”老郑叹了口气,把螺丝刀放在桌上,“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学校没规矩,学生打架没人管,家长闹到县里,他差点被撤职。从那以后,他就把‘规矩’看得比啥都重。”

“可也不能这样啊。”李红梅坐在椅子上,声音有点哑,“这两周,王强为了补日志,每天放学都留到天黑,他爸妈以为他在学校惹事,昨天还来学校问;老周的手还没好,今天又在抄材料;张强因为草药包的事,下午上课都没精神……”

老郑沉默了很久,看着窗外的老槐树,叶子在风里晃来晃去。“明天县里来人,先应付过去。”他顿了顿,又说,“等检查完,我找老赵聊聊。规矩是要守,但不能让规矩把人困住,尤其是在咱们这样的农村学校。”

第二天县里的检查组来了,赵守业拿着厚厚的材料,一条一条地念给检查组的人听,从黑板擦的摆放角度,到学生作业本的字迹高度,说得清清楚楚。检查组的人点点头,说:“赵主任管理得很细致,值得其他学校学习。”

赵守业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把材料整理好,小心翼翼地放进红色文件夹里。可他没看到,检查组走后,刘春燕拿着张强的草药包,在办公室里安慰着哭鼻子的张强;王强背着帆布包,又一次走进了政教处,手里拿着改了第五遍的《班级纪律日志》;老周坐在办公桌前,手指上贴着创可贴,正在抄新的《安全责任书》——刚才检查组说,上次的材料因为纸边有点卷,得重新抄一份。

山坳里的风从窗户吹进来,掀动了桌上的《细则》,第47条“除草土坑深度不低于五厘米”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刘春燕看着窗外,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这些规矩能多一点温度,少一点冰冷的刻度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