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叛逆的青少年 > 第136章 你希望父母扮演什么角色

叛逆的青少年 第136章 你希望父母扮演什么角色

作者:理想之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45:23

在《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让为人父母者做一个照顾者、示范者、旁观者。 ————2024.7.20

我们曾是父母的软肋,有一天我们也可能成为父母。遇到问题时,我们希望父母接纳自己,而不是被当成问题处理;兴高采烈时,希望父母对我们感同身受,而不是泼一盆冷水;需要忠告建议时,我们希望父母伸出援手,这样就不会孤立无援。“理想父母”没有答案,它永远在路上。

——————————

最近我在咨询室接待了一对母子,母亲眉头紧锁控诉着孩子网络成瘾、厌学。孩子是又高又壮的高中男生,平静地说:“上学可以,我希望自己管理手机。”我说:“妈妈对你的手机使用是比较宽容的,她担心你不自律。”男孩撇嘴冷笑:“那是我抗争来的,她之前限制我非常严格,为了控制我,卧室门都拆了……”孩子母亲无奈一笑,低头不语。

这位母亲想必期望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好好学习,但却由于过于严苛,适得其反,让孩子更想玩手机而不是学习。作为孩子,你希望父母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研究和理论对父母角色的分类更是名目繁多。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或许父母要不同程度地扮演以下几个角色,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照顾者

在孩子尚年幼时,父母要扮演帮助孩子系好第一粒扣子的照顾者。在孩子上学之前,家庭就是孩子最为熟悉的成长环境,父母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更要培养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主感。这样孩子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校园和社会。

照顾者一词听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父母想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并非易事。我曾接触过一个孩子,他对我吐槽说父母从小就把他扔到老家,小学时就开始住校,在学校曾被同学欺负,现在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与人相处总是小心翼翼,很难建立信任。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他们没时间照顾好孩子,只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保姆。孩子长大上中学之后,他们往往非常后悔,因为他们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无法纠正孩子。孩子不愿听从父母的教育,反而委屈道:“你以前不管我,干嘛现在又来管我?”小时候没有扮演好照顾者的角色,没有情感交流的基础,后续想扮演监管者的角色是很难的。父母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工作单位空降一位不清楚能力,却处处指手画脚的领导,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完成他布置的任务呢?

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无法直接照顾孩子,也要尽可能缩短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利用网络、信件等其他方式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做好照顾者的角色任务。

当然和很多事情一样,照顾也是过犹不及。我曾遇到一位刚入学就想转学的高中生,因为宿舍安排了轮流打扫卫生间的任务。而在家里这项任务都是她母亲完成的,她觉得打扫卫生间又脏又累,于是想转学去离家近、不用住宿的学校。因此,照顾者并不等同于事无巨细、样样周全,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是角色任务的重要部分。

示范者

示范者是贯穿孩子生命始终的重要角色。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父母以自身为榜样,为孩子展示期望其拥有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比说一万句大道理都管用。父母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一位同事总是炫耀自己能力优秀,却在团队项目任务中错漏百出;另一位同事不善言辞,为人低调,却总是把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你会把最佳员工奖颁给谁呢?

示范者的效果很明显,很多父母却不愿意身体力行。例如,有的父母限制孩子使用手机,自己却一下班就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有的父母让孩子考试别焦虑,轻装上阵,但是自己谈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就长吁短叹、忧心未来;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积极沟通,但是夫妻关系紧张,持续处于冰点……

示范者说起来容易,“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成为这样的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孩子的镜子,甚至成为孩子的偶像!但做起来难,成为示范者意味着父母要慎独,决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旦被孩子戳穿可就难收场了。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父母,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总是带孩子到办公室,他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孩子在旁边安静地写作业;我的一位师姐为了让大宝不吃二宝的醋,几乎从不拿两人进行比较,避免说“你看弟弟多乖,你不听话妈妈就不疼你了”,反而经常在二宝面前夸大宝,“弟弟快看哥哥好棒,我们给哥哥鼓鼓掌”;我的一位同事为了让孩子学好乐理,对此原本一窍不通的他也开始一起学。虽然当好示范者不容易,但是示范者的能量巨大,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观察学习,获得成长。

旁观者

旁观者可能是最特别的一个角色,听着像开玩笑,实际上是青少年和成年孩子很需要的一种父母角色。旁观者不等于冷漠、不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旁观者在给予孩子充分自我探索空间的同时,也在孩子需要时,提供一些兜底的帮助。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类父母,他们具有过来人的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想做的事总是一味阻止。

朋友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就对她管理严格、期待极高,她就读的每一所学校,包括大学和专业,都是父母精心挑选的。结果有一天,我接到她父母的电话,拜托我私下去了解我朋友的情况,说她自从毕业工作,就不怎么和父母联系,父母问起也不说,连工作也是她自己找好确定了再告诉父母。我一问我朋友,她就跟我抱怨父母从小就对她要求很高,自己知道找的工作父母会嫌不够好,但是自己又很喜欢,干脆没找父母商量;也因为父母从小就为她规划了道路,导致她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生活中工作中都遇到很多困惑,但是她不希望父母像以前一样包办一切,所以瞒着父母自己去解决问题。

总有一些道路,需要孩子自己亲自走一遭,第一手的经验很宝贵,苦口婆心说的大道理无法替代其作用。我们不也讨厌别人喋喋不休、讨厌听枯燥的大道理吗?甚至有的时候父母还要放手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父母只需要作为旁观者,看着孩子学习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在孩子需要时再提供温馨的港湾,让孩子疗愈后再大胆出发,而不是把孩子囚禁在孤岛里,因为孩子大了,总要远航。

父母,是我们认识最早的亲人、朋友、老师,我们曾是父母的软肋,父母曾为我们编制一层层的防护盔甲,是曾经弱小的我们的照顾者;父母的言行对我们影响极为深刻,是我们最早可以效仿的示范者;当我们长大了,我们也想闯荡世界,无愧此生,需要父母适时放手成为旁观者。此时的你走到人生的哪个阶段了?你希望父母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如果你已有孩子,你现在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每对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同的口味对应不同的配方,我们需要经过沟通和磨合,匹配不同比例的照顾者、示范者、旁观者,调制成最适合你这个家庭风味的美味饮品。

来源:中国青年报 黄彬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