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95章 尘案记:佛前的账本与台前的假面

均平二十四年三月,西乡村的油菜花田漫过田埂,金浪拍打着佛庙的青砖墙。朱静雯蹲在香客登记簿前,指尖划过“信永释”三个字,墨迹在桑皮纸上洇出不规则的晕染——像团化不开的墨污,沾着陈年的油腥气。

她的粗布褂子沾着草屑,是今早帮张寡妇抢收油菜时蹭的。袖口的牵牛花绣样被露水打湿,针脚在阳光下透着青涩,却比佛庙的鎏金匾额更显真切。案上摊着三本账册:一本是佛庙的“功德簿”,记着香客捐赠的香油钱;一本是村议事会的“民生项目册”,列着佛庙申报的孤寡老人补助;还有一本是朱静雯自己画的思维导图,用红笔将“观音殿修缮款”与“济世堂药铺流水”连了条粗线,线头打了个醒目的问号。

“这些香油钱的流向,”她指着“修缮观音殿”条目下的“七两三钱”,笔尖戳在账册上,留下个小黑点,“为何有七成进了‘济世堂’药铺?”佛庙的知客僧明心额上冒汗,念珠在掌心转得飞快,紫檀珠子相撞的脆响里,藏着掩饰不住的慌乱:“那、那是给山下百姓施药的……济世堂是主持师父开的,方便……”

“方便?”朱静雯翻开民生项目册,指着“孤寡老人冬衣补贴”申领名单,“李张氏、王陈氏、刘赵氏——这三位老人去年就过世了,谁替她们领的补贴?”她的声音轻得像风吹过油菜田,却让明心的念珠“啪”地掉在地上,滚到朱静雯脚边。

这是朱静雯调任西乡村吏员的第十七天。前几日她在整理村小学课本缺口时,发现佛庙申报的“助学香油钱”与实际发放的课本数量对不上账。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查,她在佛庙的藏经阁暗格里翻出了三本加密账册:一本记着香油钱被分装成“功德箱维护费”“佛事活动专款”,实则流入信永释个人控股的药铺、米行;一本列着每月十五两的“胭脂水粉开支”,收款方是州府的“艳春楼”;最刺眼的是本私生子名录,三个名字后标着出生日期,住址都在县城的“福安里”——那是花省有名的富人区。

“朱吏员,”礼部宗教司的员外郎周瑾擦着汗赶来,青缎官袍的下摆沾着泥,显然是快马加鞭赶来的,“佛门禁地,查账不合规矩,还是交由僧录司……”

朱静雯头也不抬,用炭笔在“胭脂水粉”条目旁画了个小尼姑,笔尖戳得纸页发颤:“佛门弟子用胭脂?周员外郎,您来评评,这合的是哪门子规矩?”她将账册推过去,“您再看这笔‘布施’,给城西张屠户的,说是‘买供品’,可张屠户上个月就改卖猪肉了,供品用猪肉?”

周瑾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捏着账册的手指关节发白。他原是信永释的俗家弟子,每年都能收到佛庙送来的“香火钱分红”,此刻看着账册上的明细,喉结滚动了半天,才挤出句:“这……许是记账的僧徒弄错了……”

“弄错?”朱静雯站起身,油菜花的香气裹着她的话音,“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二月,每月都‘弄错’?”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铜制印章,是刑部民生司签发的“临时查账授权章”,章面刻着“为民”二字,“奉刑部民生司与全国恤民会令,彻查佛庙资金流向。周员外郎要是拦着,我就得在查账报告里,加上‘礼部宗教司员外郎阻挠调查’这一条了。”

周瑾的冷汗瞬间湿透了官袍。他望着朱静雯袖口的牵牛花,突然想起半月前在州府接的密信——信永释说“西乡村来的吏员是个黄毛丫头,好糊弄”,此刻才知自己被糊弄了。

佛庙的斋堂里,香烛味混着霉味,在梁上绕成灰黑色的云。信永释坐在太师椅上,指间捻着串翡翠佛珠,珠子是去年香客捐的,值五十两银子。他穿着件月白僧袍,领口绣着暗金龙纹——那是违规用贡品绸缎做的,明心几次劝他换件素净的,都被他用戒尺打了手心。

“师父,”明心跌跌撞撞跑进来,袈裟的扣子掉了两颗,“那朱吏员……她翻出了暗账……”

信永释捏佛珠的手顿了顿,眼皮都没抬:“慌什么?她一个村吏员,能奈我何?礼部的周员外郎是我的人,都察院的王御史还欠我三匹云锦呢。”他呷了口雨前龙井,茶盏是官窑的青花碗,原是宫里赏给退休尚书的,被他巧立名目“请”来当供器。

“可她带了刑部的人……”明心的声音发颤,“还说要查济世堂的药价,说咱们卖给百姓的感冒药,比州府贵三成……”

“反了!”信永释猛地拍桌,青花碗“当”地撞在案上,茶水溅湿了龙纹僧袍,“一个小吏也敢查佛门重地!”他霍地起身,露出僧袍下的锦缎里衣,“去,把那三本账册烧了,就说被香客不慎引燃的烛火毁了!”

但他还是晚了一步。朱静雯带着刑部民生司的皂隶,已经堵在了藏经阁门口。暗格里的金银珠宝被搬出来时,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上面,折射出刺目的光:五锭马蹄金,上面刻着“功德”二字;三对玉如意,柄上缠着红绸,显然是送给女眷的;最讽刺的是尊鎏金观音像,底座被撬开,里面藏着张地契——福安里三号院,户主是“山儿”。

“信永释,”朱静雯的声音在藏经阁里回荡,撞在佛经上落下细尘,“这位‘山儿’是谁?你在福安里养的外室?”

信永释的脸瞬间惨白,却强撑着摆出高僧模样:“阿弥陀佛,朱吏员莫要污蔑佛门清净……”

“清净?”朱静雯将那本私生子名录扔在他面前,“这三个孩子,最大的五岁,最小的刚满周岁,你敢说不是你的?”她指着名录上的“乳母月钱三两”,“用香油钱养私生子女,这就是你说的清净?”

皂隶在香案下搜出个紫檀木盒,打开时,里面的胭脂水粉滚了一地——都是州府“艳春楼”的招牌货,脂盒上还留着“信郎亲启”的字条。明心瘫坐在地,喃喃道:“怪不得您总说‘施药要先施心’,原来……”

朱静雯没理会信永释的辩解,只是让刑部的人贴上封条。她望着窗外的油菜花田,突然想起李奶奶说的:“佛庙的香火钱,原是给咱孤寡老人买棉衣的,咋就变了味?”

与此同时,花省州府的码头闹翻了天。三百多个举着灯牌的粉丝堵在民生驿站门口,灯牌上的“旺仔小乔”四个字闪得刺眼。领头的粉丝叫阿凯,穿着印着偶像头像的t恤,嗓子喊得嘶哑:“把小乔还给我们!议事会凭什么禁她的演唱会?”

驿站的木门被拍得“咚咚”响,门板上贴着的议事会公告被唾沫星子喷得发潮,上面用黑体字写着:“网红旺仔小乔涉嫌利用蒙面演唱会骗取钱财,组织团队围堵解约艺人,暂停一切商业活动,接受调查。”

旺仔小乔此刻正在州府的豪华客栈里直播,水晶吊灯的光洒在她脸上,美颜滤镜开到最大,磨得皮肤像块假瓷。她穿着件镶钻的露肩裙,手指捏着支玫瑰金话筒,对着镜头哭诉:“家人们,他们就是嫉妒!嫉妒我的才华!蒙面演唱会是艺术,他们懂什么?”

镜头里的弹幕刷得飞快:“小乔不哭!”“议事会滚出来道歉!”“我们去砸了他们的牌子!”旺仔小乔看着这些留言,嘴角勾起抹不易察觉的笑,却对着镜头哭得更凶:“他们还说我网暴解约的艺人,那是她忘恩负义!我捧红了她,她凭什么单飞?”

但监控录像不会说谎。议事会调查组的办公室里,林志强正对着屏幕皱眉:画面里,旺仔小乔的经纪团队戴着口罩,在解约网红“阿月”的工作室门口拉横幅,上面写着“忘恩负义,滚出花省”;更恶劣的是,他们雇了几个地痞,趁夜往阿月的门上泼油漆,红色的漆液在门板上拖出长长的痕迹,像道淌血的伤口。

“还有这个,”刑部民生司的干事调出份音频,是旺仔小乔和经纪人的对话,“那个阿月必须搞臭,让她在花省混不下去!找几个粉丝去堵她的门,就说是自发的,懂吗?”

最讽刺的是她的“原创歌曲”。技术人员用AI比对后发现,十首歌里有八首是翻唱他人作品,甚至连旋律都没改,只是换了个歌名。“《花田错》抄的是西广民歌《采茶调》,”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连间奏的笛子声都一模一样。”

朱韵澜的通讯器就在这时响了,是朱静雯的声音,混着佛庙的钟声:“议事长,佛庙的账查清了,信永释挪用的香油钱够给全村孤寡老人买三年棉衣。还有,花省的网红闹剧,你们那边有进展吗?”

朱韵澜正蹲在安崇新区的工地上,手里捏着块刚拆模的混凝土试块,硬度刚好。她望着远处塔吊的影子,说:“证据链差不多齐了,就等召开听证会。你那边……需要支援吗?礼部的人好像不太配合。”

“不用,”朱静雯的声音很稳,“大明佛教协会的人已经到了,他们说‘佛门清净地,容不得蛀虫’。对了,李奶奶的风湿药膏领到了,她让我谢谢您。”

三日后,西乡村佛庙的偏殿成了临时审讯室。信永释跪在蒲团上,月白僧袍被扯得七零八落,露出里面的锦缎里衣,显得格外滑稽。礼部的黄册摊在案上,他的戒牒编号“闽佛字第073号”被朱砂划去,旁边盖着大明佛教协会的钢印,印文是“永除僧籍”。

“贫僧知错……”信永释的声音哽咽,却在看见朱静雯时突然拔高,“你一个村吏员,凭什么查我?我受先帝御赐‘护国禅师’称号,你敢动我?”

朱静雯展开刑部的拘传票,金丝楠木的印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凭《大明民生法典》第七十二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挪用、侵占民生捐赠款物’。先帝赐你的是‘护国’,不是‘祸国’。”她侧身让开,身后的人民监督协会代表举着铜制摄像机,镜头对准佛龛后暗格里的金银珠宝——其中一尊玉观音的底座,还刻着“赠爱妾山儿”,字迹谄媚。

信永释的脸彻底垮了,瘫在蒲团上喃喃道:“山儿……我的孩子们……”

“你的孩子们会由县育婴堂接收,”朱静雯合上账册,“至于山儿,她涉嫌参与挪用公款,也会被调查。你贪的香油钱,会用来重修村小学,再给孤寡老人建座暖房。”

同一时刻,花省州府的议事会听证会炸开了锅。旺仔小乔戴着墨镜,被经纪人簇拥着走进会场,却在看到大屏幕上的证据时,墨镜“啪”地掉在地上。监控录像、音频录音、AI比对报告……一桩桩一件件,像耳光一样扇在她脸上。

“这不是网暴,”朱静雯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花省,西乡村的铜喇叭里,她的话惊飞了佛庙檐角的鸽子,“这是真相。议事会保护每个人的言论自由,但绝不纵容打着‘艺术’旗号的欺诈与霸凌。”

听证会结束后,旺仔小乔的账号被封禁,经纪团队因涉嫌寻衅滋事被立案调查。那些堵门的粉丝在看到证据后,纷纷散去,阿凯在网上发帖:“对不起,我们被误导了。”

香客们围在西乡村的公告栏前,看着信永释的忏悔书和旺仔小乔的处罚决定书,张寡妇攥着《考核大纲》喃喃道:“原来当官的真能查和尚,还能管网红。这世道,真的不一样了。”

暮色四合时,朱静雯站在佛庙的断墙下,望着被查封的功德箱。春风卷着油菜花的香气掠过她的粗布褂子,袖口的牵牛花在暮色中微微摇曳。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村小学的学生在搬新课本——用追讨回来的香油钱买的,封面上印着金灿灿的油菜花。

她掏出通讯器,给朱韵澜发了条讯息:“佛庙的香油钱,终于用到了该用的地方。李奶奶说,暖房盖起来后,冬天就能在里面晒太阳了。”

闽省的工地上,朱韵澜收到讯息时,正用锤子敲着新砌的墙。这次,声音坚实如铁。她回了个笑脸,旁边赵麦围的巡查日志传来新消息:铁矿的防尘口罩全部到位,矿工们的笑声像春天的溪流,叮叮咚咚淌过三百五十省的土地。

全国议事会的穹顶下,三百根算筹在月光里泛着光。它们见证了佛庙的贪腐如何被油菜花田的金浪冲刷干净,见证了网红的假面如何被民心的阳光晒得褪色,更见证了那句老话——民心是杆秤,秤砣虽小,却能压千斤。而朱静雯袖口的牵牛花,在晚风里轻轻点头,像在说:这人间的公道,原就藏在粗布褂子的针脚里,藏在账本的墨迹里,藏在每个普通人心里那杆最实诚的秤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