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89章 轮上民生:女帝的配送单

均平二十二年初秋,关街村的老槐树叶刚染上浅黄,晨露在叶尖滚成珍珠,坠落在大明民生集社配送集团的木牌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我跨上那辆银灰色二轮摩托时,车把上的大明综合准驾证被晨光擦得发亮,边角的磨损处透着温润的包浆——这是三个月来跑单磨出来的。车座的皮革被汗水浸得发亮,却透着股踏实的暖意,就像这三个月里每天打交道的百姓手心的温度。

保温箱里垫着林晓新绣的蓝布,上面二字用金线绣成,针脚细密得像刚播下的麦种,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我伸手摸了摸布面,能感受到线脚凸起的纹路,想起林晓昨夜在灯下绣花的模样,她娘坐在旁边纳鞋底,油灯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暖融融的画。

陛下,首单来了!林晓骑着她修好了的二手摩托从巷口拐进来,车把不再歪斜,车座换了新棉垫,是用她娘的旧棉袄改的,针脚虽然歪歪扭扭,却塞得格外厚实。后座的保温箱用红绸带系着,绸带在晨风里飘得像火苗,那是她考上骑手那天,她爹特意从镇上扯的新布。

张奶奶订了小米粥和糖包,备注说要热乎的,给隔壁李爷爷也带一份她的校服换成了集团的蓝布工装,左胸别着枚铜制算筹徽章,边缘被摩挲得发亮——这是新骑手的标志,昨儿个她刚拿到时,在月光下看了半宿,连做梦都在数徽章上的刻度。

我低头看终端上的订单信息,派送时间标注着30分钟内,不催单,下面用小字注着张奶奶独居,李爷爷腿疾,院门口有三级台阶。这与三个月前在商业平台看到的超时一分钟扣两文形成了鲜明对比——新成立的大明民生集社配送集团,把人文关怀写进了派单系统的底层代码。技术科的人说,这是林晓提的建议:系统该像街坊邻居,知道谁需要多照看。

记得那天林晓在议事会上,攥着衣角小声说这话时,脸颊通红,却眼神坚定。户部尚书皱着眉说系统要讲效率,她却梗着脖子反驳:效率要是冷冰冰的,还不如不用。最后是我拍了板:就按林晓说的改,百姓要的不是快,是舒心。

走,送热乎的去。我拧动电门,摩托引擎的声音比之前轻快,像刚喂饱的小马。这是辆半旧的牌摩托,前保险杠上还留着我刚学骑车时撞树的凹痕,车斗里的小米粥香气顺着箱缝钻出来,混着槐花香,像小时候在御膳房闻到的味道——那时太后总说热乎饭最养人,只是那时的我,从不知二字,对百姓来说有多金贵。

小时候随父皇微服私访,曾见过寒风里缩在墙角啃冷窝头的乞丐,那时我不懂为何御膳房的燕窝粥每天都要倒掉,而他们连口热汤都喝不上。后来亲政,翻阅奏折时看到民以食为天,总觉得是句空泛的话,直到三个月前,我第一次送单迟到,看着大爷把凉透的馄饨倒进泔水桶,嘴里念叨热乎的才叫饭,才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

路过小张家门口时,看见他正坐在轮椅上,给三个穿蓝布工装的新骑手讲关街村的路线。小张腿上的石膏刚拆,裤管空荡荡的,却撑着拐杖站得笔直:3号院的台阶滑,下雨时得扶着张奶奶进门;李爷爷耳背,喊他时得大点声,但别吓着......他现在是集团的路线顾问,每月能领三两银子,足够支付后续的康复费用。

我记得小张刚出事那会儿,躺在病床上直掉眼泪,说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下彻底废了。他娘偷偷来找我,塞给我一篮子鸡蛋,手抖得厉害:陛下,您看这孩子......后来集团设立了伤残骑手帮扶基金,不仅给小张安排了合适的工作,还请了最好的大夫给他治腿。现在的小张,眼里又有了光,说起路线来,比谁都精神。

新骑手们听得认真,有个梳羊角辫的姑娘在本子上画着地图,把张奶奶家标成颗红心。她叫小翠,是邻村的孤儿,来集团当骑手前,在纺织厂做童工,每天工作十四个时辰,还吃不饱饭。现在她工装口袋里总揣着个白面馒头,说是留着饿了吃,那小心翼翼的模样,让我想起库房里堆积如山的贡品,突然觉得无比讽刺。

张奶奶的院门虚掩着,竹篱笆上爬满了牵牛花,紫的、粉的、白的,像道花帘子。我刚停稳摩托,就听见院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李爷爷正用拐杖敲着石桌,喊着老婆子,粥来了没?再不来我就自己挪过去了。张奶奶拄着拐杖出来接餐,看见是我,皱纹里漾开笑,露出没牙的牙床:是韵澜丫头啊!这新集团的粥,比之前的热乎,糖包也甜,不偷工减料。

她掀开保温箱盖,用粗糙的手指碰了碰粥碗,还烫着呢,比我自己熬的还尽心。张奶奶年轻时是绣娘,手指上满是针眼,指关节肿得像老树根,那是常年累月做活落下的毛病。以前她总说自己熬粥费柴火,将就着吃口凉的就行,现在却每天都订份热乎的,说党和陛下疼咱,咱也得好好活着。

她颤巍巍地从袖袋里摸出两个铜板,用手帕包着,层层打开,却被林晓按住手:张奶奶,您是优抚户,这单记账上,月底集团统一跟民政司结算。集团规定,独居老人、残障人士、贫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可享记账服务,避免他们揣着零钱等餐的麻烦。

张奶奶这才作罢,却转身从院里摘了把牵牛花,塞进我手里:插在保温箱上,好看。花茎上还带着露水,沾了我一手湿凉,却比宫里最名贵的墨玉戒指还要让我心安。我想起三个月前刚当骑手时,张奶奶见我面生,总隔着篱笆打量我,现在却把我当亲孙女,这份信任,比任何玉玺都沉重。

第二单是给城东铁匠铺送的牛肉面。铁匠王师傅光着膀子打铁,火星溅在他的古铜色皮肤上,像落了场金雨。铁砧上的马蹄铁刚成型,还冒着热气。陛下,您咋亲自来了?他接过保温箱,打开时热气腾起,在他满是汗珠的脸上凝成水珠,这新集团的骑手规矩,送面时总说趁热吃,汤烫,比之前那平台强——有回送面的小伙子,把碗往铁砧上一搁就跑,洒了我一身,烫得掉皮。

王师傅说着卷起袖子,胳膊上还有块浅褐色的疤痕,那时候投诉也没用,平台说超时要扣钱,谁管你烫不烫。现在好了,你们的骑手不仅送得稳当,还帮俺照看炉火,上次俺媳妇生娃,还是骑手帮忙叫的产婆。

我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面条在他嘴里发出声,想起自己三个月前送凉面被投诉的经历,忍不住笑:现在汤里加了保温层,用的是藏西来的羊毛毡,保准半个时辰不凉。这羊毛毡是藏西自治区特意送来的,说能帮上民生的忙,是俺们的福气,现在每个保温箱里都垫着一块,既保暖又轻便。

王师傅抹着嘴说:昨儿个听广播,说你们骑手有双保险?医疗养老全齐?林晓在旁接话,手里的终端还亮着派单信息:是呢,上个月老马叔摔了一跤,医药费全报了,还发了养病期间的补贴。他说现在跑单,腰杆都直

老马叔是集团里年纪最大的骑手,快六十了,儿子在边境当兵,他一个人拉扯俩孙子。之前在别的平台跑单,摔断了腿,平台一分钱没给,还是街坊凑钱给他治的。现在他总跟人说:民生集团就是俺们骑手的家,有啥坎儿,家都帮着过。

最难忘的是给藏西自治省来的商队送酥油茶。商队扎营在城郊的驿站,十几顶帐篷像朵绽放的白莲花,牦牛在远处的草地上啃着秋草。领头的卓玛大姐穿着绛红色藏袍,腰间挂着银饰,接过保温箱时,眼里闪着光:俺们在草原上走了三个月,从藏西到京北,从没指望能喝上热乎的酥油茶。你们的骑手说只要有驿站,就能送到,真是神了!

卓玛大姐的汉语带着浓浓的藏腔,却字字清晰。她掀开箱盖,酥油茶表面的奶皮还完整,香气混着奶香漫开来,几个小卓玛围着拍手,辫子上的红缨子晃得像火苗。最大的那个小卓玛叫格桑,拉着我的手说:姐姐,你们的摩托跑得比马还快!阿爸说,以前要走三天的路,现在半天就到了。

卓玛大姐非要塞给我块风干肉,用羊皮袋包着,沉甸甸的:这是俺们的规矩,受了热乎礼,得回敬。她指着远处正在卸货的邮送社马车,你们的人还帮俺们带了药材,说藏西的药在京北不好买,真是比亲人还贴心。

我看着马车旁民生配送的木牌,突然明白刘老四代表说的城乡通——原来配送的不只是货物,是把三十三省的人心,连成了一块暖玉。刘老四是物流行业的老代表,以前总说城乡隔着万重山,现在却逢人就夸民生配送把山凿通了,上个月还主动申请加入集团,负责三省的物流规划。

中午在集团的站点歇脚,郑铁山端来两碗荞麦面,粗瓷碗底卧着个荷包蛋,蛋黄颤巍巍的,是用他自己的口粮换的。郑铁山是站点负责人,以前是镖局的镖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却总说这辈子最值的,是加入民生集团。

站点里热闹得像集市:老马正教新骑手看导航,他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手里的平安符换了个新的,红布上绣着集团赠三个字,是林晓娘绣的;小张的弟弟推着轮椅上的他,来领集团发的康复补助,钱袋沉甸甸的,小张摸着钱袋笑:够给俺弟买新书包了;林晓在给终端更新路线,屏幕上关街村-铁匠铺-驿站-商队营地的路线,被她用红笔标成了颗心,每个节点都注着张奶奶家有台阶铁匠铺有热水驿站可借宿。

陛下,您看这单!林晓突然指着终端,声音里带着雀跃,北河省的张寡妇订了袋盐,备注说能不能顺便带包针线?丫头的棉袄破了我凑过去看,订单地址在北河省柳溪村,距离关街村二十里地,是今天新增的配送点。

终端上自动弹出张寡妇的信息:丈夫早逝,育有两女,靠织布为生,下面标着可顺带生活物资,不另收费。这是集团的便民服务,骑手可帮偏远村落的百姓捎带针头线脑、农具零件,运费由集团补贴。上个月有个老农让捎包麦种,骑手特意跑了趟农技站,挑了最好的品种,老农逢人就说民生的人比亲儿子还尽心。

我笑着点了:这就是刘老四代表说的基层配送——不只是送吃的,是送日子的方便。郑铁山在旁收拾保温箱,闻言接话:昨儿个有个老农订了袋麦种,备注要新收的,去年的出芽率低,骑手特意去农技站问了,给他带的是改良种,老农说这单比金子还值

下午送单时,遇到了之前快马外卖的孙站长,他正给二十多个骑手培训,手里拿着本《民生配送规范》,封皮都翻卷了。陛下,他搓着手笑,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面粉——早上帮张奶奶烙糖包沾的,现在才明白,不是生意难做,是没把心放进去。你们这超时不罚款,洒餐集团赔的规矩,看着亏,实则赚了民心——昨儿个城南的包子铺王掌柜,非要给骑手免单,说你们不容易,俺这包子算心意

他指着墙上的锦旗,是藏西商队送的,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民生纽带以前总想着怎么扣骑手的钱,现在才知道,把骑手当自家人,他们才会把客户当亲人。上个月评选暖心骑手,俺们站有三个上榜,比啥都风光。

孙站长以前是出了名的铁公鸡,骑手超时一秒都要扣钱,有回大雪天骑手摔了车,他还逼着人家送完最后一单。后来快马外卖因为口碑太差倒闭了,是民生集团收留了他们站点的骑手,孙站长感动得当场哭了,说这辈子从没遇见过这样的好东家。

路过城西织布坊时,给女工们送的绿豆汤刚熬好,保温箱里还飘着薄荷香。织布坊的李大姐接过汤,指着墙上的民生配送点木牌笑:以前晌午吃饭,要么啃干馍,要么跑二里地买,现在好了,你们的骑手准时送来热汤,姐妹们都说干活都有劲了

她塞给我块新织的棉布,蓝底白花,是关街村的牵牛花图案:给集团做新工装用,算俺们的心意。这棉布摸着厚实,李大姐说加了三层线,耐穿,上个月她们织的布还被选为民生工装专用布,订单排到了年底,姐妹们的工钱涨了三成,都说民生不仅帮俺们送热饭,还帮俺们找活路。

夕阳西下时,我坐在老槐树下算当天的账,终端上的数字清晰:28单,收入210文,没有一笔扣款。有两单超时了——给山坳里的猎户送干粮时,遇到小桥被雨水冲垮,绕了三里地——但客户备注平安到就好,集团系统自动标为不可抗力,不记录。

终端突然弹出条消息,带着金色的星芒:骑手朱韵澜,今日客户满意度100%,获民生之星徽章。这是我第三次得这个徽章,第一次得的时候,激动得半夜没睡着,比当年亲政时还紧张。

林晓举着我的徽章欢呼,她的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徽章带,已经攒了五颗星,是集团里星星最多的骑手。陛下,您看!她指着远处的天空,一群鸽子正从集团楼顶飞过,翅膀上系着红绸带,那是报喜鸽,每达成1000单满意单,就放一次,现在已经放了三十群了!鸽子掠过关街村的屋顶,红绸带在夕阳里飘得像条红河。

收工时,骑手们陆续归来,摩托的引擎声像归巢的鸟叫。老马的车斗里装着给张奶奶带的新拐杖,是铁匠王师傅打的;梳羊角辫的新骑手抱着个布娃娃,是李爷爷给邻居家孩子捎的;林晓的保温箱里躺着块青稞饼,是卓玛大姐塞的,说让陛下尝尝藏西的味道。车把上的算筹徽章在余晖里闪着光,像撒了满地的星星。

远处,大明邮送社的马车正卸着给山坳里的药,车身上民生配送四个字被夕阳染成了金红,赶车的老邮差哼着《民生谣》,调子被风吹得很远:一轮轮,一程程,热饭热汤暖人心......这歌谣是关街村的教书先生编的,现在传遍了三十三省,连刚会说话的娃娃都会哼两句。

陛下,明天还来吗?林晓的声音带着期待,她的辫子上别着朵牵牛花,是张奶奶院里摘的。

我望着那片被车轮碾出的辙印,深深浅浅,在暮色里像幅民心织就的地图。从关街村的青石板,到山坳里的黄土路,再到藏西的草原道,每道辙里都盛着热乎的饭、暖心的话、百姓的笑。

我跨上摩托,引擎声里混着晚风,像在应和那首《民生谣》,只要还有人等着热乎饭,这摩托,就不能停。三个月前刚当骑手时,我还想着体验够了就回宫,现在却觉得,这车轮上的民生,才是最该亲自执掌的江山。

月光爬上车把时,我摸了摸怀里的民生之星徽章,冰凉的金属透着暖意。想起议事会铜铃的余音,想起小张腿上的石膏,想起林晓笔记本上的泪痕,突然明白:最好的政令,从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是骑手们车轮上的温度,是百姓碗里的热乎气,是这人间烟火里,最实在的民生。

摩托驶进夜色时,车斗里的青稞饼还温着,像颗跳动的民心。远处的星空下,无数辆民生配送的摩托正在穿梭,车灯连成的线,像条守护着千万人家的银河——而我,只是这银河里,最亮的那颗星旁边,一粒普通的尘埃,却因踩着民心的辙,而拥有了整个天空的重量。

我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村落没通配送,还有很多百姓没吃上热乎饭,但只要这车轮不停,这民心的温度就不会凉。就像老槐树上的叶子,虽然会黄会落,但明年春天,总会抽出新的绿芽,带着晨露,映着晨光,把这民生的路,铺得又宽又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