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87章 外卖记:轮下尘与心上痕

均平二十二年芒种,京北市的日头毒得像块烧红的烙铁,柏油路面被晒得发软,踩上去能留下浅浅的鞋印,抬脚时带着“吱啦”的黏连声。空气里飘着柏油融化的焦糊味,混着路边油条摊的油烟气,呛得人嗓子眼发紧。我站在“风速摩托行”的门脸前,手里捏着刚烫好的“大明综合准驾证”,证面上J1A与m1b的阴文印记还泛着油墨香,中间“民本”二字的朱砂方印被手心的汗濡得发暗,边角沾着今早练车时蹭的泥。

“陛下,真选这辆?”郑铁山的机械义手搭在一辆银灰色二轮摩托的车把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这车是最普通的民用款,车座磨得发亮,车身上还有几处掉漆的痕迹,露出底下的铁色,“库房里有鎏金镶银的款,龙头是纯铜的,车轮描着金线,配您身份......”

“我要的是能跑街串巷的轮子,不是供在殿里的摆设。”我跨上车座,皮革被晒得滚烫,烫得人猛地一缩腿,裤腿贴在皮肤上,像粘了块烙铁。车把比考m1b时练的那辆沉些,握在手里却有种踏实的分量,车把套上的纹路被无数人攥过,磨得光滑,“再说,百姓骑啥,我就骑啥。你看那卖菜的大婶,骑的三轮比这还旧,不照样把菜送得及时?”

车行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姓赵,胳膊上纹着褪色的火焰图案,据说是年轻时跑长途留下的印记。他蹲在车旁调试链条,铁扳手敲在齿轮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声:“陛下,这车皮实,百公里耗油量比官轿的十分之一还少。就是后货架得加固,不然撑不住外卖箱——昨儿个有个小哥,箱子装太满,货架断了,洒了一路的胡辣汤,客户投诉,平台罚了他半个月工钱。”

他说着从墙角拖出个蓝布裹着的保温箱,布面上用白漆写着“风雨兼程”四个字,笔画歪歪扭扭,像是孩子的笔迹:“这箱子是前儿个关街村的林丫头送修的,她说‘蓝布耐脏,白字显眼,顾客老远能瞧见’。您不嫌弃,就先用着。这丫头命苦,爹早没了,娘卧病在床,她白天上课,晚上跑单,这车座还是我给她垫的棉絮,不然硌得慌。”

我接过保温箱,掂量着不轻,箱底还留着半干涸的油渍,是某种汤汁泼洒后的痕迹,边缘结着层浅黄的壳。“就它了。”我从袖袋里摸出两锭银子,放在赵老板摊开的掌心,银子被晒得发烫,“不用找了,多的算加固费,再给林丫头的车也修修,算我的。”

赵老板却从中挑了块小的,把剩下的推回来,掌心的茧子刮得银子沙沙响:“陛下,咱做买卖凭良心。这车加箱子,就值这么多。您要是真体恤咱,不如管管那些平台——抽成抽三成,罚款比衙门的板子还狠,迟到一分钟罚两文,洒了餐全价赔,有回个小哥送酸菜鱼,路上颠洒了,赔了银子还被差评,哭着说‘不如去拉纤’。”

“平台的事,我会瞧着。”我拧动车把,引擎发出一声沉稳的轰鸣,像头刚睡醒的小兽。后视镜里,郑铁山背着个更大的保温箱,亦步亦趋地跟着,机械义手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与周围骑着破旧摩托的小哥格格不入——他们的车大多绑着塑料布,有的还挂着打气筒,车座上垫着旧棉絮。

加入“快马外卖”平台时,孙姓站长上下打量了我三圈,最后把一个屏幕裂成蛛网的旧手机拍在我手里,手机壳用胶带缠了三层:“新骑手?先记规矩:超时一分钟扣两文,洒了餐全价赔,差评一个扣五文。系统派单比圣旨还急,别想着偷懒,有回个老骑手接了单去看戏,耽误了送餐,直接被封号。”他指了指墙上的价目表,红纸黑字刺眼,“咱这抽成三成,平台再抽一成,你到手六成。别嫌少,城外‘飞毛腿’平台抽五成,照样有人抢着干——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第一单来得猝不及防。“叮咚”一声,屏幕上跳出:“福满楼,红烧肘子一份,送往西直门胡同3号。”我攥着手机冲进热浪里,摩托在柏油路上划出两道浅浅的辙,热浪从地面翻涌上来,烫得小腿发麻。西直门胡同像个没头的迷宫,门牌歪歪扭扭地钉在树上、墙上,甚至猪圈栏杆上,有的数字被雨水泡得模糊,3号院藏在两棵老槐树后面,朱漆大门斑驳不堪,门环上的铜绿能刮下两指厚。

“小伙子,我的肘子呢?”开门的老太太拄着枣木拐杖,鬓角的白发被汗粘在脸颊上,拐杖头的铜箍磨得发亮。我慌忙递上餐盒,手忙脚乱间,肘子汤顺着盒缝淌出来,溅在老太太的青布布鞋上,洇出块深褐色的印。

“对不住,对不住!”我掏出汗巾想帮她擦,老太太却摆摆手,用袖口蹭了蹭,布纹里还沾着面粉,“不碍事,你们跑外卖的,比我家那混小子还不容易。这天儿,鸡蛋搁外头都能孵出小鸡,我等会儿再热乎热乎。”

可回到车上,系统提示音像根冰锥扎进耳朵:“客户投诉‘餐品洒漏,影响用餐’,扣款10文。”郑铁山在一旁急得直转圈,机械义手攥得咯吱响:“陛下,那老太太明明说不碍事!这平台是不讲理!”我望着胡同口晃悠的黄狗,它正舔着地上的肘子汤,突然明白,有些规矩,从来不是给讲道理的人定的。

头三天的日子,像在热油里打滚。把“翠花胡同”认成“翠华胡同”,多跑三里地,送到时麻辣烫已经凉透,顾客是个戴眼镜的书生,皱着眉说“怎么吃”,扣款25文——那碗麻辣烫才赚5文;接了个三十份盒饭的大单,送到京北大学三号教学楼,保安拦在门口说“外卖车不准进,怕撞着教授”,抱着箱子爬三楼,衬衫湿透了贴在背上,像层粘人的皮,等送到时饭菜全凉了,学生们围着起哄,扣款50文;抢了个“加急单”,备注写着“病人等着喝粥”,地址在城郊,为了不超时闯了个红灯,被交警逮住,罚款20文,那单粥才赚3文,郑铁山急得机械义手差点拧下来,说“陛下,这哪是赚钱,是扔钱!”

最狼狈的是送一份冰淇淋,太阳太毒,送到时化成了水,顾客是个穿绸衫的妇人,尖着嗓子骂“废物”,不仅扣款,还被投诉“态度恶劣”,罚了10文。我蹲在路边,看着保温箱里融化的冰淇淋淌成一滩,像淌血的伤口,突然想起巡视时看到的老农——他们把热馒头揣在怀里,怕凉了,原来凉了热了,都有人骂。

120单跑完,结算页面的数字像记响亮的耳光:“总收入680文,扣款700文,净收入-20文。”平台还发来条消息:“骑手评级下降60%,每日限接10单。”郑铁山看着我晒脱皮的胳膊和磨破的布鞋,眼圈红得像兔子:“陛下,这哪是挣钱,这是给平台送钱!抽成比户部收税还狠,罚款比刑部定罪还快!咱回吧,议事会还有一堆奏折等着您批......”

我蹲在关街村的老槐树下,看着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树影里还残留着中午卖西瓜的痕迹,黏糊糊的。不远处,一个穿蓝布校服的姑娘正蹲在二轮摩托旁,借着路灯的光往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她的车是辆半旧的二手货,车把歪了,用铁丝绑着,后座的保温箱用绳子捆了三道,一看就是修过好几次的,车座上的棉絮露出了白花花的纤维。

“朱阿姨?”姑娘抬头,我才认出是前几天在车行见过的林晓。她校服上“京北师范大学”的字样被汗洇得发蓝,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是熬出来的,手里的钢笔杆磨得发亮,“您也在这儿跑单?”

“嗯。”我指着她的笔记本,封面上隐约能看到“议案”两个字,“写啥呢?”

林晓把本子往怀里藏了藏,脸颊泛红,像熟透的苹果:“没、没什么......就是觉得骑手太不容易了,想记下来。”经不住我再三问,她才把本子递过来,封面上用钢笔写着《关于保护外卖骑手议案》,字迹娟秀却透着股韧劲,纸页边缘卷得像波浪,还沾着关街村特有的黄泥土。

议案里列着三条:一、平台抽成不得超过两成;二、设立骑手安全基金,覆盖意外医疗;三、超时罚款需区分主观延误与客观因素(如暴雨、堵车)。每一条后面都用红笔标着实例:“老马雨天摔车,平台拒赔,自费疗伤花了三两银子”“林晓暴雨天超时,扣款等同当日收入,当晚没吃饭”“张叔送单时被恶犬咬伤,平台说‘属个人原因’,一分不赔”......

“这是我和二十七个骑手凑的想法。”林晓的声音越来越低,手指绞着衣角,“知道没用,就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上周我弟弟发烧,想多跑几单挣药钱,暴雨天摔进泥坑,餐洒了,赔了银子还被平台扣分,那天我抱着保温箱在雨里哭,觉得天都塌了......可我不能停,娘还等着药......”

正说着,一个穿黄马甲的小哥骑着摩托呼啸而过,车后架的保温箱摇摇晃晃,差点掉下来,他嘴里喊着“超时了超时了”,油门拧到底,摩托像支离弦的箭。“那是小张,”林晓指着他的背影,“他爹得了肺痨,天天跑十四小时,眼睛熬得通红,昨天还跟我说‘再超时一次,这个月药钱就没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砰”的一声巨响,像闷雷滚过关街村的上空。我和林晓同时跳起来,往声音来源跑——就在街口的十字路口,小张的摩托撞在了一辆骡车上,保温箱摔在地上,白花花的米粥撒了一地,混着血珠,车把歪成了九十度,前轮还在空转。

骡车上的老汉被甩在地上,额头淌着血,哼哼唧唧地说不出话,车上的白菜滚了一地,被路过的脚踩烂。小张趴在地上,腿以一个诡异的角度扭曲着,黄马甲被撕开个大口子,露出渗血的皮肉,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嘴里还念叨着“我的单......超时了......要扣钱......”

交警很快赶到,勘察现场的老交警叹着气说:“又是闯红灯,这个月第三回了。平台催得紧,这些孩子为了不罚款,命都不要了。”周围围了不少人,有个卖菜的大婶抹着眼泪:“这孩子,昨天还在我这儿买了俩窝头,说省着点吃,能多给爹买副药......”

林晓突然捂住嘴,眼泪大颗大颗地砸在笔记本上,把“安全基金”四个字洇成了一团蓝。我望着那摊混着血的米粥,突然想起自己那-20文的结算单——原来,有些账,从来不是用银子算的,是用血和泪算的。

第四天,我跟着老马跑单。老马是个五十多岁的骑手,骑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红色摩托,车把上挂着个褪色的平安符,说是他孙子编的。他教我“顺向接单”,一次接同方向的三单,不绕路;教我“提前沟通”,快超时了就给顾客打个电话:“您好,我是骑手朱韵澜,路上有点堵,晚两分钟到,您别着急”;教我“应急处理”,餐洒了就自己掏钱买瓶水赔罪,比被投诉强——有回他送面条洒了点,给顾客买了瓶醋,顾客反倒给了好评。

那天我赚了180文,是三天来第一次正数。收工时,老马指着夕阳下的关街村:“陛下,您看这村子,像不像个大蒸笼?咱都是笼屉里的馒头,蒸得再透,也得看灶王爷脸色。平台是灶王爷,咱是馒头,熟了也得被拿捏。”

林晓的议案被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箱,那里原本放着我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明天,带它去个该去的地方。”我跨上摩托,引擎声里藏着从未有过的沉,后视镜里,林晓还在给小张的家人打电话,声音抖得像风中的叶子。

关街村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线下,林晓的身影在光晕里晃动,她还在往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春蚕在啃桑叶。小张被抬上救护车时,手里还攥着那张皱巴巴的订单,上面“超时扣款50文”的字样,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我知道,这20文的亏空,这摊混着血的米粥,这页被眼泪洇湿的议案,终有一天,会变成些什么。或许是条不那么苛刻的规矩,或许是笔能救命的基金,或许只是让更多人知道,每个飞驰的车轮下,都沾着普通人的汗与泪。

摩托驶离关街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林晓还蹲在路灯下,她的二轮摩托旁,那本《关于保护外卖骑手议案》被风掀起了页角,像只想要飞的蝶。我的“大明综合准驾证”在车把上晃着,“民本”二字的朱砂印,在月光下红得像血——原来民心这东西,不是刻在证上的,是刻在轮辙里,刻在汗里,刻在那碗洒了的米粥里。

郑铁山问:“陛下,明天还来吗?”

我望着远处京北市的灯火,那里有无数像小张、林晓、老马这样的人,在夜色里骑着摩托穿梭,像萤火虫,微弱却执着。“来。”我拧动车把,引擎声融进夜色,“但不只来跑单。”

保温箱里的议案,被我用布裹了三层,生怕被露水打湿。我知道,它该去的地方,不是垃圾桶,不是笔记本,是能让那些车轮跑得更稳、让那些汗水不白流的地方。议事会的铜铃,该为这些人响一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