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86章 增驾记:两轮三轮的民心辙

均平二十二年谷雨,京北市驾考中心的场地上,新画的桩考路线像条青色的长蛇,八根红白相间的桩杆在细雨里立着,杆顶的反光片被雨珠裹着,晃得人眼晕。我站在报名处的队伍里,手里捏着张增驾申请表,米黄色的麻纸被雨丝洇得发蓝,申请车型一栏填着m1b,字迹是用掺了松烟的墨写的,遇水不晕,这是王大哥教的法子——他说百姓办事,就得用这实在墨。

主阵的公告屏上滚动着m1b的准驾范围,蓝光映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像撒了层碎银:三轮摩托车、二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轻便电动车、轻便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自行车、自行车......每念到一种车型,排队的考生里就有人点头,摩的师傅拍着车座笑,卖菜大姐摸着车斗上的菜筐叹,连穿校服的学生都盯着自行车三个字出神——他们放学常骑的那辆,车铃早就掉了,车座上还补着块补丁。

陛下,您刚考完J1A,这又要考m1b?郑铁山的机械义手撑着把油纸伞,伞骨是用去年查贪腐时没收的红木家具改的,伞沿的雨水顺着雕花流下来,滴在他的靴面上,这三轮摩托车晃得厉害,二轮更是跟踩高跷似的,您金枝玉叶......

上次去北河省巡视,我打断他,指尖划过申请表上的申请人签名,那里还留着昨天练车时蹭的油污,是给电动三轮车换电池时沾的,看到老农们骑三轮摩托拉麦子,窄田埂上走得比汽车稳当,车斗里的麦穗子都不晃;还有卖菜的大婶,电动三轮车后斗堆得像小山,车把上挂着给孙子买的糖葫芦,车铃叮当响,比朱墙里的玉磬还动听。我抬头看了看天,雨丝斜斜地织着,落在脸上凉丝丝的,再说,m1b连自行车都能开,百姓能骑,我为啥不能?难不成这车轮子,还认人身份?

报名处的老考官姓秦,脸上刻着风霜,左眉角有道疤——三十年前骑二轮摩托追逃犯时被车把蹭的。他推了推被雨水打湿的牛角眼镜,从抽屉里拿出本《m1b考纲》,封皮上印着辆三轮摩托,车斗里装着锄头、菜筐、书包,全是百姓日常用的物件。陛下,m1b考的可比J1A杂。他用粗糙的手指点着考纲上的科目二桩考这八根杆,杆距才一米五,三轮摩托宽一米三,多少壮汉都栽在这——去年有个兵部的校尉,骑惯了高头大马,来考三轮,愣是碰倒了七根杆,气得把头盔都砸了。

他又翻到科目三道路驾驶那页,纸上印着条老街,青石板路坑坑洼洼:二轮摩托更难,平衡得拿捏到毫厘,就像踩独轮车卖艺,身子歪一分就栽。有回个书生考二轮,说孔夫子没教过这,刚起步就摔进泥里,斯文全没了。秦考官合上书,看着我:您可想好了?这考的不只是技术,是把自个儿当成寻常百姓的那份心。

考纲我看过了。我接过考纲,纸页上还留着前一个考生的批注,用红土笔写的:绕桩要像穿针,慢比快好;上路要像走亲戚,多看多让。这是王大哥的字迹,他昨天刚增驾完m1b,特意在考纲上做了标记送我,桩考不碰杆、不出线、不熄火;路考要观察后视镜、打转向灯,遇着人行横道得减速——这些规矩,百姓能守,我也能。

队伍里的摩的师傅赵二凑过来,他的摩托车座上垫着块补丁摞补丁的棉垫,是他婆娘用旧棉袄改的:陛下,俺给您透个底,考m1b的,十个里有八个是为了讨生活。俺考三轮,是为了拉客多挣俩钱给娃看病;李大姐考电动三轮,是想早点卖完菜去接孙子放学。他指了指远处的桩杆,您要是能过,咱百姓心里就更亮堂了——连女帝都得守这规矩,谁还敢耍特权?

科目一理论考试的考场里,全息屏上的题目带着股烟火气,不像J1A的题满是机械原理,这里的题都长在百姓的日子里:驾驶电动三轮车拉货时,货物高度不得超过多少?A.驾驶人肩部 b.车斗护栏 c.头顶半尺二轮摩托车通过泥泞路段时,正确的操作是?A.加速冲过 b.减速缓行 c.猛打方向绕开自行车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路段行驶,应靠道路右侧多少米范围内?A.一米 b.一点五米 c.两米

我握着竹制答题笔,笔杆上刻着字,是刘老四去年送的。笔尖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那题上停了停——上个月查民生都察院,有户人家给电动车整夜充电引发火灾,烧焦的车架子还在卷宗里躺着,旁边是张孩子的奖状,烧得只剩半张。这题选c,我在屏上点下选项,充电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就像熬粥不能糊锅,得看着时辰。

旁边的考生是个摩的师傅,正对着三轮摩托转弯半径的题皱眉,指关节把屏面都按出了印。我指了指屏上的示意图,图里的后轮轨迹比前轮多出半米:看后轮,它比前轮,转弯得多让点地,就像拉板车转弯,得给轮子留够余地。他愣了愣,随即拍着大腿笑:陛下,您比驾校师傅讲得明白!俺上次拉着张大爷去医院,就因为转弯太急,车斗蹭着墙,把张大爷的药罐子都颠碎了,现在还愧疚着呢。

满分通过。秦考官核分时,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他指着屏幕上的错题统计:全场就您全对,尤其第45题自行车夜间行车需装反光条,好多老司机都忽略了。我摩挲着笔杆上的字:去年冬天,有个学生骑自行车放学,没装反光条,被货车蹭倒了——那孩子的书包上还绣着好好学习,卷宗里的照片,我到现在都忘不了。这些题,考的不是记性,是把每个出行的人都放在心上。

科目二桩考的场地积着水,八根桩杆像八尊小塔,杆间的距离刚够一辆三轮摩托通过。我跨上考试用的三轮摩托,车座是用牛皮做的,被雨水浸得发凉,车把比J1A的方向盘轻得多,稍一动就晃悠悠的,像手里攥着条活鱼。安全员是位留着络腮胡的老交警,姓周,胳膊上的执勤袖章磨得发白,他拍了拍车斗:陛下,这玩意儿看着稳,实则像头倔驴,速度一快就尥蹶子。您记着看远顾近,小幅度打方向,就像赶驴车过独木桥,眼得看前头,手得护着车。

车载系统的电子音响起:桩考开始。我拧动电门,摩托缓缓向前,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细小的水花,像撒了把碎银。第一圈绕桩还算顺利,车把在掌心轻轻转动,像在摆弄纺车的摇把——小时候看宫女纺线,嬷嬷就说线要匀,手要稳,急了就打结。可到了第五根桩杆,不知怎的,车斗突然向左侧倾斜,眼看就要碰杆——我猛地回正方向,脚下意识地踩向地面,布鞋底在湿滑的水泥地上擦出道白痕,才稳住车身。

压线,不合格。电子音冷冰冰的,像块冰砸在心上。我熄了火,手心的汗混着雨水,把车把上的胶皮都浸湿了,低头一看,裤脚还沾着块泥——刚才急刹车时蹭的。周交警递来块粗布抹布,布纹里还留着机油味:俺当年考三轮,碰倒了七根杆,考官骂俺跟车有仇。这桩考的诀窍,就像插秧,株距得匀,急了就乱;还得像揉面团,力道得顺着劲儿来,硬掰是不成的。

候考区的考生们围过来,赵二师傅递上瓶姜汤,陶瓶口还留着他的牙印:陛下,喝口暖暖身子。俺考了三次才过,第二次把桩杆撞断了,赔了三钱银子,心疼得好几宿没睡。卖菜的李大姐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着绕桩路线,她的指甲缝里还嵌着青菜汁:您看,过杆时车身要像扁担一样平,眼睛别盯着杆,看远处的树——就像挑菜时,盯着地头的路,别瞅着筐里的菜,越瞅越晃。

穿校服的学生举着本笔记本,上面画着三轮摩托的侧视图,是他用几何课学的透视法画的:陛下,您看后轮的轨迹,它比前轮晚半拍转向,就像走路时,脚跟总比脚尖慢一步。他指着图上的箭头,您打方向时,得等后轮过了杆再回,就像写字,捺脚得拖到最后才收。

接下来的三天,我天天泡在桩考场地。清晨的露水打湿裤脚,凉丝丝地钻进鞋里;正午的日头晒得皮肤发烫,胳膊上晒出了车把的印子;傍晚的蚊子叮得胳膊上全是红点,痒得钻心。郑铁山天天来送伞,机械义手撑伞的角度总刚刚好,却从不劝我回去:陛下,您这股劲,像当年在北河省修水渠时,三天三夜没合眼。

王大哥带着他的吊线法来了,这次是在车把上挂了个小铜铃,用棉线系着:铃当对着桩杆时就打方向,错不了。俺爹当年赶马车,就用这法子过窄桥,百试百灵。他还教我车身倾斜法过杆时身子稍往内侧歪,就像挑水时为了平衡,肩膀得高低错着,这是借力,不是硬扛。

周交警也来指点,他骑着辆半旧的二轮摩托,绕桩时像条游鱼:您看,打方向要像捻绣花针,幅度得小,就像给娃缝衣裳,针脚大了扎人。他特意把桩杆间距调宽了半尺,让我先练,再慢慢收窄,百姓学本事,都是这么由浅入深,哪有一步登天的?

第四天补考时,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桩杆上,杆顶的反光片像星星。我跨上三轮摩托,手心的老茧蹭着车把,竟有种莫名的踏实。绕桩时,铜铃轻轻响着,车身像条游鱼在杆间穿梭,车轮碾过地面的轨迹,比用尺子量过还匀。过最后一根杆时,周交警在旁边喊:稳喽!我回正方向,车斗刚好停在终点线内,轮子连半分都没越界。

合格。电子音响起时,候考区爆发出比上次考J1A时更响的欢呼。李大姐的菜篮子都扔到了地上,绿油油的青菜撒了一地;赵二师傅吹着口哨,调子是《民生谣》;周交警扯着嗓子喊:这才叫把式!比那些骑高头大马的强——他们懂啥叫车斗里的麦子不能晃

科目三道路驾驶的路线选在城郊的老街,青石板路坑坑洼洼,两旁的店铺挂着幌子,修车铺的木牌上画着辆三轮摩托,杂货摊的竹竿上挑着五颜六色的塑料布,风一吹哗哗响。我骑着二轮摩托,车座比三轮的更窄,像块窄木板,稍不留意就往一边歪。起步时,我按规矩打了左转向灯,后视镜里,郑铁山的影子跟着车跑,机械义手攥得发白,靴子在石板上踩出声。

直线行驶,保持车速20km\/h。周交警坐在边斗里,手里拿着个小本子,笔尖在纸上划着,您看这路,坑洼处得稍提车把,就像过田埂,脚得抬一抬;遇到石板接缝,得松点电门,别让车颠得像筛子——去年有个考生,在这把一位老太太的骨头颠裂了,就因为贪快。

我握着车把,目光平视前方,像老农赶驴时看远方的田埂。经过人行横道,远远看见个穿红袄的小姑娘要过马路,辫子上的红头绳晃得像团火。我提前松了电门,摩托缓缓停下——上次查交通司,有个骑手为了赶时间,在这撞倒了个老太太,卷宗里的医药费单子堆得像小山,老太太的孙子在旁边写着:奶奶说,等她好了,还想坐回三轮车去赶集。

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过了马路,还回头朝我挥挥手。周交警在评分表上画了个圈:不错,有老司机的样了。开车不光要守规矩,还得有看见人的眼睛——那些只盯着路不看人的,早晚出事。

突然,路边窜出只大黄狗,耷拉着舌头,直往车轮前冲。我猛地捏紧刹车,车身在青石板上滑出半尺,后轮微微抬起又落下,车把在掌心抖了抖,却没歪。周交警点头:反应够快!上次有个考生,直接把狗撞飞了,还说畜生挡道——开车的规矩,先得有仁心,连畜生都容不下,咋容得下百姓?

到了学校区域的牌子前,我提前减速到10km\/h,按了两下喇叭。校门里跑出几个追打的孩子,书包在背上颠得像小鼓。周交警说:这喇叭得轻按,别吓着娃——有回个货车司机在这按高音喇叭,把个刚入学的娃娃吓哭了,娘抱着娃在路边骂了半天。

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的最后一题是:驾驶m1b车型时,最该记在心里的是什么?全息屏上的光标闪着,像只眨动的眼睛。我在屏上写下:轮子有大小,人心无贵贱;车辙印里,藏着百姓的日子,守规才能平安。

拿着印着m1b的驾照走出考场时,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三轮摩托的车辙和自行车的轮印在地上交织,像幅民心织就的网。朱静雯的全息投影站在路口,手里拿着顶藤编头盔,编纹里还嵌着草屑:姑母,这是百姓送的,说开摩托戴头盔,就像种地戴草帽,得护着自个儿。您看这内衬,是李大姐用自家被褥拆的棉絮,软和。

她身后的主阵屏上,民心指数跳到了83%。京北市的街头,摩的师傅们把J1Am1b的准驾图标贴在了车头上,红漆写的二字格外醒目;卖菜的大姐们在车斗上画着我绕桩的简笔画,旁边写着女帝说,慢比快好;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幅画跑过来,画上是辆三轮摩托,车斗里坐着个戴头盔的女子,旁边写着:陛下说,两轮三轮都要守规矩,就像做人,得走正道。

我接过画,纸角还带着孩子的体温,油墨味里混着淡淡的槐花香。远处的麦田里,老农们骑着三轮摩托拉着新割的麦子,车斗里的麦穗晃出金色的浪,车把上的铃铛叮当响,像在唱《民生谣》。我知道,这张m1b驾照,增的不是驾驶范围,是与百姓同乘一辆车、同走一条路的心意——在马克思主义大明的土地上,最好的民心辙,从来都是轮子压出来的,不是朱笔写出来的。

驾考中心的铜铃响了,这次的声纹里,混着摩托车的引擎声和自行车的铃铛声,像支写给千万车轮的歌。我跨上三轮摩托,拧动电门,车斗里的《m1b考纲》被风吹得哗哗响,纸页上王大哥的批注越来越清晰:路在脚下,规在心里,再小的轮子,也能碾出大天地。

雨又开始下了,不大,像牛毛,打在头盔上沙沙响。我骑着摩托慢慢驶进老街,青石板路上的水洼里,映着车斗里的影子,像个寻常百姓。赵二师傅骑着他的摩托跟在后面,李大姐的电动三轮车也慢悠悠地跟上来,车斗里的青菜沾着雨珠,鲜灵得很。我们的车辙在雨里交织,像条长长的民心绳,一头连着朱墙,一头系着田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