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41章 议事定策循民愿,监政护权守根基

均平二十九年十月初十,京北的秋意已浓得化不开,全国议事会大厅外的老槐树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几串风干的槐角,却挡不住厅内的热气——今日要审议“全国工农技能培训统筹方案”,各省的议事代表按席位比例依次入座:最前排是占比35%的农民代表,马占山怀里揣着西北防冻培训的民情记录,汝吉村的次仁旺堆老人还特意带来了自己刨的木凳模型,说“想在培训里学家具打磨,以后给民宿做凳子”;旁边是占30%的工人代表,张铁林攥着磨出包浆的农机维修手册,龙江厂的女焊工李娟手里还拿着焊枪实操视频,要给代表们看“女工也能学好技术”;15%的妇女代表坐在中间,江南的苏婉君抱着新缫的蚕丝,准备提“桑蚕培训向女性倾斜”的建议;15%的少数民族代表里,西北藏族代表扎西穿着传统藏袍,手里捧着藏汉双语的培训登记表,担心“偏远牧区的乡亲看不懂汉文教材”;角落里是2%的商家代表和1%的科学兵人代表,粮商王老板拿着农产品收购清单,想谈“培训后农产品的销路对接”,科学兵人陈少校则带着农机技术参数表,要给培训提“技术升级建议”;而占比仅1%的官员代表,只零散坐了几排,没人敢抢话,都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这便是全国议事会的席位常态:工农占大头,小众群体有声音,官员只做“记录员”,从根上保证权力向百姓倾斜。

我穿着深紫色议事长朝服,刚走进侧厅,就见静雯穿着素色常服,正对着方案草稿和赵麦圈低声讨论,胸前的小木车挂坠随着低头的动作轻轻晃动。见我进来,她立刻抬起头,声音放软,带着姑侄间的熟稔:“姑母,您可来了!赵麦圈说,农民代表里有六成想加‘牧区双语培训’,妇女代表则希望‘桑蚕培训设女性专班’,这些都得在方案里补进去,不然占15%的妇女代表和15%的少数民族代表该有意见了。”

赵麦圈也转过身,工装袖口还沾着机油——今早他刚在龙江厂看了女工焊农机的实操,没来得及换衣服。他把手里的席位意见统计表递给我:“姑母,这是昨天收集的各群体诉求:35%的农民代表全票支持‘放宽高龄参训限制’,30%的工人代表希望‘增加老工匠讲师补贴’,15%的妇女代表提‘培训后优先推荐女性就业’,15%的少数民族代表要‘藏、蒙、维等双语教材’,2%的商家代表想‘对接培训后的农产品收购’,1%的科学兵人代表建议‘用新农机技术升级培训内容’,就1%的官员代表没提具体意见,只说‘听百姓的’。”

我接过统计表,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签名,次仁旺堆的木凳模型还压在农民代表的意见页上,边角沾着泥土。我笑着点头:“这才是议事会该有的样子——工农占65%的席位,他们的诉求自然是核心;妇女、少数民族占30%,也得让他们的声音落地;商家、科学兵人虽少,却是衔接产销和技术的关键。一会儿议事时,让各群体代表轮流发言,把这些诉求一条条揉进方案里。”

静雯脸颊微红,伸手拢了拢耳边的碎发:“还是姑母考虑周全。以前我总担心‘席位比例会不会得罪人’,您说‘得罪少数官员,总比凉了千万工农的心好’,现在看来,真是这个理——昨天扎西代表还说,要是没有15%的少数民族席位,牧区的双语需求根本没人听。”

上午九时,议事铃准时响起,我敲了敲议事槌:“各位代表,今日审议‘全国工农技能培训统筹方案’,按席位群体顺序发言:先请农民代表、工人代表阐述核心诉求,再请妇女、少数民族代表补充,最后由商家、科学兵人代表提衔接建议,官员代表负责记录,如有异议可最后补充。”

话音刚落,马占山就从农民代表席站起来,把民情记录拍在桌上,声音洪亮:“俺代表35%的农民兄弟说两句!第一,高龄限制得放宽到65岁,次仁旺堆老人62岁还想学制家具,总不能让他空着手等;第二,培训内容得按地域来,西北学防冻、治沙,江南学桑蚕、水稻,别搞‘一刀切’;第三,资金得全国统筹,俺们西北穷省拿不出配套钱,要是全靠省财政,3000农民都参不了训!”

次仁旺堆也颤巍巍地站起来,举起木凳模型:“俺……俺想学制家具,给村里的文旅民宿做凳子,俺有30年木工经验,能教年轻人!要是卡着60岁不让学,俺这手艺就传不下去了……”

台下的农民代表纷纷鼓掌,张铁林立刻从工人代表席起身,攥着农机手册走到台前:“俺代表30%的工人兄弟补两句!老工匠的手艺不能丢,得设‘老工匠讲师补贴’,每月多给500块,让他们愿意教;还有,培训得加实操课,去年有个培训点只讲理论,工人学完还是修不了农机,白浪费时间!”

女焊工李娟也跟着站起来,举着焊枪视频:“俺是女工,得替工人里的姐妹说句——培训后得优先推荐女性就业,去年俺们厂招了10个技工,只录了2个女工,要是方案里能加‘性别就业比例’,姐妹们才能有底气!”

工人代表席掌声未落,苏婉君就从妇女代表席起身,抱着蚕丝走到中间:“俺代表15%的妇女代表提个建议:桑蚕培训得设女性专班,江南80%的桑农是妇女,她们想学制丝、做蚕丝被,却总被安排学‘农机维修’,根本用不上;还有,培训时间得灵活,得照顾带娃的姐妹,别都安排在白天!”

藏族代表扎西接着从少数民族代表席站起来,手里举着藏汉双语登记表:“俺代表15%的少数民族兄弟说两句!牧区的乡亲大多看不懂汉文,得印藏、蒙、维双语教材;还有,培训老师得懂少数民族习俗,去年有个老师在牧区说‘藏袍不方便干活’,差点闹了矛盾——尊重习俗才能把培训办好!”

商家代表王老板从角落的席位站起来,手里拿着收购清单:“俺代表2%的商家提个小建议:培训后得对接销路,俺们粮商愿意收培训学员种的优质粮,要是能在方案里加‘产销对接条款’,农民学完能赚钱,才愿意接着学!”

科学兵人代表陈少校也起身,递上技术参数表:“俺代表1%的科学兵人建议:培训得用新农机技术,比如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这些技术能提高产量,俺们能派技术兵去当讲师,免费教!”

各群体代表发言时,官员代表席的人都低着头记录,没人插话。等所有人都讲完,我看向静雯:“陛下,请您结合各席位群体诉求,阐述方案修改方向。”

静雯走到台前,手里拿着修改后的方案草稿,逐条念道:“第一,参训年龄放宽至65岁,提供健康证明即可;第二,按地域细分培训内容,西北设防冻、治沙班,江南设桑蚕、水稻班;第三,资金全国统筹,从富省调剂100万补穷省缺口;第四,设‘老工匠讲师补贴’,每月500元,女性就业比例不低于40%;第五,印藏、蒙、维双语教材,培训老师需懂少数民族习俗;第六,对接商家产销,派科学兵人讲新农机技术。各位代表,这样修改是否可行?”

台下的代表们纷纷点头,扎西立刻说:“双语教材有了,牧区的乡亲能学懂了!”苏婉君也笑着说:“女性就业比例加了,姐妹们有盼头了!”

就在这时,1%的官员代表里有人轻声说:“全国统筹资金会不会增加财政压力?不如让各省自己想办法……”

马占山立刻反驳:“俺们西北去年财政赤字20万,咋想办法?要是官员代表能少拿点办公经费,不就有资金了?”

官员代表脸一红,不再说话。我敲了敲议事槌:“财政压力可从全国培训总预算里调剂,优先保障工农需求。现在进行表决:同意修改后方案的,请举手!”

话音落下,农民代表席、工人代表席全票举手,妇女、少数民族代表席也齐刷刷举手,商家、科学兵人代表席只有两人弃权,官员代表没人反对——最终以98%的赞成票通过方案。

静雯松了口气,对着代表们鞠躬:“感谢各位代表的包容,这方案能落地,全靠各席位群体的声音都被听见了。”

午休时,静雯拉着我、赵麦圈,还有马占山、苏婉君、扎西去了小厨房,让御厨煮了青稞面,还加了桑蚕蛹酱。马占山边吃边说:“陛下,要是没有35%的农民席位,俺们的高龄诉求根本没人理;扎西兄弟要是没有15%的少数民族席位,双语教材也加不进去。这席位比例,真是替百姓说话的‘硬保障’!”

扎西也点头,用不太流利的汉文说:“以前……以前没席位,牧区的事没人管,现在有了15%的席位,俺们的声音能传到议事会,真好。”

静雯笑着给我碗里加酱:“姑母,您看,这就是您当初坚持‘工农占65%席位’的原因——百姓的事,得让百姓自己说了算。要是席位都被官员占了,方案早变成‘纸上文章’了。”

下午,方案进入“监督条款”讨论,全国人民监督协会的代表们也按群体比例到场:农民监督员占35%、工人监督员占30%、妇女监督员占15%、少数民族监督员占15%,商家、科学兵人监督员各占2%、1%,和议事会席位比例一致。

监督协会的农民监督员李大叔站起来:“俺们监督也按群体来!农民监督员查‘培训名额有没有被挤占’,工人监督员查‘实操课是不是真上了’,妇女监督员查‘女性就业比例够不够’,少数民族监督员查‘双语教材到没到牧区’,而且俺们不接受当地议事会领导,发现问题直接报全国监督协会,谁也别想压下来!”

扎西的堂弟、少数民族监督员扎西平措也说:“去年有个县把培训资金挪用买公务车,当地议事会压着不让说,要是当时有独立监督,肯定能揪出来!现在俺们监督员没上下级关系,发现问题就报,看谁还敢乱花钱!”

静雯立刻表态:“监督条款就按各位监督员说的定,每个群体的监督责任要写清楚,确保方案落地时没人搞鬼。”

夕阳西下时,方案终于全部敲定,静雯拟好圣旨,送到议事会盖章——按规矩,圣旨需经各席位群体代表签字确认,再盖“全国议事会大印”才算生效。马占山、张铁林、苏婉君、扎西依次在圣旨上签名,次仁旺堆还在旁边画了个小木凳,说“这是俺的‘签名’,证明方案里有俺的诉求”。

静雯拿着盖印的圣旨,站在议事厅窗前,看着代表们陆续离开:马占山在给农民代表讲“回去咋组织培训报名”,苏婉君在和妇女代表聊“咋统计女性参训人数”,扎西在教少数民族代表“咋查双语教材发放”。她转头对我笑:“姑母,您看,有这样的议事会、这样的监督协会,方案肯定能落地——次仁旺堆老人能学制家具,李娟姐妹能优先就业,扎西的乡亲能拿到双语教材,这才是大明该有的样子。”

我拍了拍她的肩,目光落在议事厅墙上的“席位比例表”上:农民35%、工人30%、妇女15%、少数民族15%、商家2%、科学兵人1%、官员1%。这串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千万百姓能说话、能做主的保障,是“以民为本”最实在的体现。

晚风拂过大厅,槐角轻轻晃动,我仿佛看到:西北的次仁旺堆在培训课上教年轻人刨木凳,江南的李娟在农机厂焊零件,牧区的扎西拿着双语教材给乡亲讲课——这些场景,便是全国议事会席位比例的意义,是大明初心最生动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