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96章 伞影记:案头的雨与心上的光

闽省的雨总带着股韧劲,淅淅沥沥下了整三日,把安崇新区的塔吊淋成了铁灰色,刚铺的沥青路面泛着油亮的光,像块浸了水的黑布。我坐在临时办公室的竹椅上,指尖捏着份刚到的密报,纸页被雨水洇得发皱,边角卷成了波浪,上面的字迹却依旧刺眼——那是西乡村人民监督协会送来的信永释案补充侦查报告,封面盖着协会的铜印,印泥里掺了点朱砂,在阴雨天里透着沉实的红。

这间办公室原是间废弃的农具房,墙上还留着镰刀刻的“丰”字,我让人刷了层白灰,靠窗摆了张竹桌,桌腿用石块垫着才不晃。桌上的青瓷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是关街村的老木匠送的,笔杆上还留着松木的清香。此刻,笔筒旁的铜制镇纸正压着密报的边角,镇纸上刻的“民生”二字,被我的指腹磨得发亮,边角的磨损处,能看见无数次摩挲的痕迹。

“议事长,”林志强站在门口,蓑衣上的水珠滴在青砖上,晕出小小的圆,像撒了把碎银,“监察局的人已经动手了。花市佛教协会的门刚被查封,山清禾正在给佛像上香,手里还捏着串翡翠佛珠,说是信永释前年送的,值两百两银子。”

我没抬头,目光落在“花省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山清禾”这行字上。此人去年还在全国佛教协会会议上作过发言,当时他穿着月白僧袍,双手合十,说“佛法当护佑苍生,不当为私利遮羞”,声音洪亮得能撞响议事会的梁。如今密报里写得清楚:他不仅收受信永释的“功德钱”,还利用职权篡改佛教协会的审批文件,将信永释的私生子登记为“佛学院俗家弟子”,妄图用佛法的外衣掩盖丑闻。

“他的僧袍,”我翻过一页,指尖在纸页上划出轻响,“是不是还绣着‘慈悲’二字?”

林志强愣了愣,随即点头:“是,金线绣的,在胸口位置,监察局的人说,看着格外讽刺。他们还在他的禅房搜出本账册,记着‘信主持供奉 每月五两’,从三年前一直记到上个月。”

我笑了笑,笑意却没到眼底。密报的第二页,“礼部驻花省宗教司司长 饿山山”的罪状更触目惊心:他不仅默许信永释将济世堂伪装成“宗教慈善机构”,三年间偷逃税款三千两,还在去年的年终报告里,将济世堂评为“花省宗教慈善典范”。更荒唐的是,他给信永释的批复里写着“慈悲为怀,功德无量”,落款处盖着礼部的朱红大印,印泥是用胭脂花汁调的,红得刺眼。

“饿山山是我任女帝时提拔的,”我望着窗外的雨帘,雨丝斜斜地织着,把远处的塔吊变成了模糊的剪影,“那时他还是个从七品的主事,在奏折里说‘百姓信佛,信的是公平,不是特权’,字迹力透纸背,我还记得当时在上面批了‘共勉’二字。”

林志强的声音低了些:“监察局的人说,从他家里搜出的金条,每根都刻着‘济世’二字,是信永释送的,加起来有五十两。他的夫人还说,这些是‘佛祖赐的福报’。”

“福报?”我拿起密报,纸页的边缘被雨水浸得发潮,“西乡村的李奶奶冬天连件厚棉衣都没有,这福报,她可享不到。”

密报的第三页,“花省监察局主事 拼夕颜”的名字旁画着个红色的叉——她本该是监督者,却把举报信压在案底,给信永释通风报信,甚至帮他修改监察记录,将“挪用公款”改成“账目瑕疵”。最可笑的是,她在修改记录后,还在页边写了句“佛门之事,宜宽不宜严”,仿佛自己成了佛法的代言人。

“拼夕颜的父亲,”我想起关街村的老支书,那个总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的老中医,“是个正直人,当年为了给贫困户垫医药费,把家里的耕牛都卖了。他若知道女儿成了这副模样,怕是要气得砸了药箱。”

林志强叹了口气:“监察局的人去她家时,她还在给信永释写纸条,说‘风声紧,暂避’,纸条还没来得及送出去,被当场搜出了。”

最让我心口发沉的是最后一个名字:“全国议事会事务院都察院驻花省工作组组长 拼夕夕”。她是拼夕颜的姐姐,从关街村文书一步步走到省级工作组组长,赵麦围总说“拼夕夕眼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像地里的野草,给点土就能扎根”。可密报里写,她多次接受信永释的宴请,收了三匹云锦、一对玉镯,在信永释被刑部调查时,竟试图通过都察院的关系干预司法,给办案人员发消息说“佛门清净地,点到为止即可”。

“野草长错了地方,就成了毒藤。”我合上密报,在封皮上写下“严查彻查,追缴赃款,抚慰民心”,笔尖划破纸页,留下道深色的痕,“让监察局把他们的罪状抄录三份,一份贴在花省府衙门口,用红漆圈出重点;一份发往全国民生平台,附上搜查现场的照片;一份存入刑部档案库,标注‘警示教育案例’——要让天下人看看,谁在吃百姓的饭,砸百姓的锅。”

林志强刚走,桌上的通讯器就响了,铜铃般的响声在雨声里格外清亮。是朱静雯的声音,带着西乡村雨后的清冽,像山涧的泉水淌过石头:“姑母,旺仔小乔的案子,人民监督协会的巡视员查到新东西了。”她顿了顿,声音里透着少年人少有的凝重,“是她的日记,藏在梳妆台的暗格里,用丝绸包着,外面还套了个银盒子,说是‘镇宅之宝’。”

一刻钟后,日记的影印件摆在了我案头。纸页是廉价的彩印活页纸,印着粉色的蝴蝶结,每页右下角都印着“小乔专属”,与上面的字迹形成荒诞的对比。“反对大明国统治”“反对女帝(现任议事长)朱韵澜”“反对女帝朱静雯”“反对大明人民”“反对议事会”——这些句子被红笔反复涂抹,墨迹层层叠叠,像团化不开的怨毒。最下面一行,用加粗的马克笔写着:“我旺仔小乔要称帝,我要成为新女帝。”

我的指尖划过“反对女帝朱静雯”这行字,纸页粗糙的纹理硌得指腹发麻。想起静雯蹲在西乡村田埂上给李奶奶量棉衣尺寸的模样,她的软尺尾端系着个小铜铃,量的时候叮当作响,像在逗老人开心;想起她为了调解灌溉纠纷,亲手铲田埂的样子,泥土溅了满身,粗布褂子上沾着草叶,却笑得比油菜花还亮。她的袖口还绣着林晓教的牵牛花,针脚歪歪扭扭,却藏着最实在的民心。这样的女帝,这样的江山,竟成了个跳梁小丑的觊觎之物。

“她的日记里还写,”朱静雯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雨水打在油菜叶上的轻响,“说大明的百姓都是‘愚民’,只配给她当粉丝;说议事会的代表是‘乡巴佬’,不懂她的‘艺术’;还说我和您的统治‘不如她的直播间’,因为‘直播间里我说了算’。”

我拿起茶杯,喝了口温热的茶,茶是安崇新区的农民工送的,粗梗大叶,却透着股土香。这茶是他们自己种的,在工棚后面的空地上开了片茶园,说是“累了喝口,能提神”。“她的直播间,”我望着杯里的茶叶沉沉浮浮,“是不是还挂着‘为民发声’的牌子?”

“是,”朱静雯的声音里多了点嘲讽,“昨天还在直播里说‘我永远和大明人民站在一起’,转头就在日记里骂百姓是‘愚民’。人民监督协会的巡视员还查到,她的经纪团队专门培训了一批‘粉丝头子’,让他们在网上带节奏,谁敢说她不好,就群起而攻之。”

密报的附页里,还夹着旺仔小乔与保护伞的往来记录。文旅司司长章明远给她的批复写着“特事特办,彰显文化包容”,落款处盖着文旅司的公章;花省樱花文旅集团的董事长——也就是章明远的小舅子,在邮件里说“小乔放心,场地、宣传、粉丝组织,我们全包了,保证让你‘登基’之路顺顺当当”。

“樱花文旅集团去年的利润,”林志强不知何时又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份财务报表,“有三成来自旺仔小乔的演唱会,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个‘小乔护卫队’,雇了两百个地痞,说是‘保护偶像安全’,实则专门打压反对者。”

我想起去年去花省考察时,章明远曾邀我参观他们的“文化产业园”。园内的樱花树都是从海外移栽的,每棵树的养护费够西乡村的孩子买一年课本;湖边的音乐喷泉,喷一次水的电费够给矿工买五十个防尘口罩。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章明远指着喷泉说“这是花省的名片”,可我看到的,却是无数民生需求被抛在脑后的铺张。

“章明远还说,”朱静雯的声音冷了些,像淬了雨的冰,“旺仔小乔是‘花省的文化名片’,就算有点小错,也该‘护着’。他挪用的文旅专项基金,有一部分就给旺仔小乔买了套钻石麦克风,说是‘提升艺术质感’。”

“护着?”我望着窗外,安崇新区的农民工们正在冒雨铺设人行道的地砖,他们的雨衣颜色各异,红的、蓝的、黄的,在灰黑色的背景里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他们护的不是文化,是自己的钱袋子。章明远的小舅子用樱花文旅的名义,在演唱会门票里加了‘文化建设费’,每张票多收十文钱,说是‘捐给民生项目’,实则进了自己的腰包。”

“姑母,”朱静雯的声音忽然软了些,像怕惊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敢这样?信永释披着袈裟贪钱,旺仔小乔对着镜头做梦,那些官员拿着百姓的俸禄当保护伞……”

我沉默了片刻,看着雨珠从屋檐滴落,在窗台上砸出小小的水花,像无数只眼睛在眨。“因为他们忘了,”我轻声说,声音里带着雨的凉意,“民心不是可以随意收割的韭菜,江山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戏台。静雯,你记住,咱们当这个女帝、做这个议事长,不是为了那顶冠冕,是为了让李奶奶冬天有暖房住,让矿工下井有安全保障,让孩子们能捧着新课本笑出声。”

我想起自己刚当选女帝时,在全国议事会的誓词里说“朕与百姓,同袍同泽”,那时的阳光照在三百根算筹上,每根都泛着民心的光。如今虽已卸任女帝,改任议事长,但那句话,始终刻在心里。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翻纸页的声音,然后是朱静雯清晰的声音,像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我知道了,姑母。我已经让刑部民生司和花省议事会联合办案,章明远和樱花文旅集团的账,我们会一笔一笔查清楚。他们挪用的文旅基金,要追回给西乡村盖暖房;他们占的农田建演唱会场地,要复耕种麦子。至于旺仔小乔……”她顿了顿,语气里有了决断,“她的梦该醒了。”

挂了通讯器,雨刚好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照在安崇新区的安置房上,湿漉漉的墙面上泛起淡淡的金光。我走到墙上挂着的《大明疆域图》前,图是用麻布做的,边角缝着耐磨的帆布,上面的三十三省边界,是用不同颜色的线绣的——藏西是羊毛线,带着草原的粗粝;闽省是棉线,浸着海风的咸涩;西广是麻线,透着山地的坚韧。这张图,是关街村的妇女们一针一线绣的,她们说“江山在布上,更在心里”。

我的指尖从花省西乡村滑到闽省安崇新区,再到京北市的全国议事会,这些点被民心的线串在一起,像条闪着光的河。案头的密报和日记影印件还在,墨迹未干,却已显露出败絮的底色。我拿起笔,在信永释案和旺仔小乔案的卷宗上分别写下处理意见:

“1. 所有涉案人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依法严惩,追缴非法所得。山清禾、饿山山、拼夕颜、拼夕夕等人的贪腐款项,全部用于西乡村暖房建设及留守儿童助学;

2. 佛教协会、礼部、监察局、都察院需开展内部整顿,凡包庇贪腐者,一律清退,永不录用;

3. 文旅司需重新制定基金使用规范,优先保障民生类文化项目(如乡村戏台修缮、民间艺人扶持),严禁向商业娱乐倾斜;

4. 樱花文旅集团非法侵占的农田,限期三个月复耕,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其资产拍卖后,用于补偿被占地的农民;

5. 旺仔小乔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移交刑部特殊案件组审理,其所有非法所得用于民生项目。”

最后,我在页边空白处,用小字写了句:“民心不可欺,法网不可破。”

窗外,农民工们收起了雨衣,有人哼起了《民生谣》,调子简单,却比任何乐章都动听:“一轮轮,一程程,热饭热汤暖人心……”我知道,这场雨过后,西乡村的油菜花会开得更盛,安崇新区的“民心楼”会站得更稳,而那些藏在伞下的龌龊,终将被阳光晒得原形毕露。

静雯说得对,旺仔小乔的梦该醒了。而我们守护的这个梦——一个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公道可讲的梦,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做得更实,更暖。就像此刻天边的彩虹,虽经风雨,却终将架在民心的天空上,红的是赤诚,蓝的是公正,黄的是希望,每一种颜色,都闪着大明的光。

我拿起桌上的铜制镇纸,轻轻放在卷宗上,“民生”二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雨已经完全停了,安崇新区的工地上,传来了塔吊启动的轰鸣声,像无数颗心在跳动,沉稳而有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