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75章 法纪记:经纬之间的公私之界

均平二十年谷雨前五日,海府的季风裹着南海的潮气,拍打在议事会大厦的算筹纹窗棂上。窗棂是洪武年间流传下来的旧物,紫檀木的纹路里嵌着细密的算珠刻度,据说是当年刘伯温亲自设计,取绳墨定界,规矩立世之意。我指尖划过案头朱静雯发来的藁城县春耕进度报告,宣纸上麦种已浸三日,待谷雨播种的字迹还带着墨香,签下二字时,狼毫笔锋在字的捺脚处微微一顿——这是幼时先生教的规矩,落笔需稳,行事需慎。

就在笔锋离纸的瞬间,案头的青铜镇纸突然发出嗡鸣。那是主阵的预警信号,平日里多是绿色或黄色,此刻却亮得刺眼的橙光,光晕在算筹纹地砖上投下跳动的影子,像极了边境烽火台的狼烟。涉外舆情事件,等级三级。朱静雯的全息投影已无声展开,她的机械义眼闪烁着高频扫描的蓝光,金属指节轻叩虚空,全息屏上瞬间铺开滚动的信息流。

最醒目的是一段模糊的视频截图。发布者Id是阿斯忒里俄斯,头像是位金发选手,蓝眼睛在镜头前笑得张扬——正是昨日刚在海府cS2全球总决赛夺冠的战队核心。截图配文用英文写着:A nice day with a daming friend,后面跟着三个笑脸符号,看似平常的句子,却被主阵的语义分析系统标了红色,注解是潜在冒犯性表述,结合语境易引发误解。

锁定关联人物。我话音未落,朱静雯已调出另一个头像:黑框眼镜,白衬衫领口别着大明工业大学校徽,笑容里带着代码爱好者特有的专注。以某某,计算机系大三学生,均平十八年全省理科第四十七名考入,连续两年获勤学奖,辅修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全息屏上弹出她的成绩单,专业课平均分92,跨文化沟通却只有71,评语栏里写着思辨能力强,需加强语境感知。

主阵监测显示,事件发酵117分钟,讨论帖文突破百万。朱静雯的声音平稳如机械轴承转动,情绪倾向:不满68%,惋惜18%,疑惑14%。热词云里,阿斯忒里俄斯以某某文化尊重涉外礼仪排在前列,其中尊重边界的搜索量五分钟内涨了200%。

我指尖悬在文化尊重四个字上。这词让我想起永乐年间《瀛涯胜览》里的记载:郑和下西洋时,每到一处必带两份礼,一份是丝绸瓷器,显大明物产;一份是《朱子家礼》,明待人之规。待远人以礼,守己身之节,这十字被刻在龙江宝船厂的石碑上,如今也刻在《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的扉页。调阅两人接触轨迹,从谷雨前一日卯时开始。

朱静雯的机械臂在空中划出半弧,海府国际会展中心的监控片段如流水般展开,每个画面都带着精确到秒的时间戳:

- 谷雨前一日下午3时17分,选手休息区。以某某穿着志愿者红马甲,蹲在阿斯忒里俄斯面前调试耳机,马尾辫垂在肩头。她的手指在设备线控上灵活跳动,偶尔抬头与对方说话时,鼻尖离对方膝盖不过半尺。监控的收音设备捕捉到零星对话,这里的混响需要调小你的中文说得不错谢谢,我学了三个月。

- 5时09分,颁奖后台。阿斯忒里俄斯从背包里取出一件黑色卫衣,衣摆印着战队的银色闪电LoGo。他递过去时,故意将卫衣抛起,以某某跳起来接住,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当场脱下校服外套换上。周围的志愿者发出哄笑,她拢了拢卫衣帽子,露出半张脸红扑扑的脸。

- 晚8时22分,会展中心东门。阿斯忒里俄斯推着行李车,以某某帮他提着电竞外设包,两人并肩走过种着凤凰木的甬道。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时而交叠,时而分开。路过保安亭时,值班保安后来回忆:那姑娘说带朋友去酒店休息,语气挺轻快的。

- 次日凌晨1时03分,海府电竞酒店大堂。阿斯忒里俄斯独自走出电梯,前台服务员说他哼着听不懂的歌,脚步有点晃。监控显示,直到清晨6时,以某某才戴着口罩从酒店侧门离开,径直回了学校宿舍。

双方接触存在明确主观意愿。朱静雯调出以某某的社交账号记录,加密相册里存着十几张与阿斯忒里俄斯的合影,配文多是向大神学习差距是动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与室友的聊天记录:他们打游戏时的专注太迷人了别总说人家傲慢,是我们太容易玻璃心技术好就是值得崇拜,跟哪国人没关系。

技术无国界,但人有国籍。我轻声说,指尖在案面叩出三记轻响。这是父亲教我的道理,他曾是水师的轮机长,总说机器零件可以通用,但掌舵的人得知道自己的船往哪开。

全息屏上突然弹出刑部的初步报告,加密标识是蓝色——意味着需关注但暂未涉刑。报告里附着重叠比对后的聊天记录:以某某在阿斯忒里俄斯的私人粉丝群里活跃了整整两周,翻译过对方的训练笔记,也转述过他对大明电竞的评价。其中一句这里的战术太保守,像裹着脚走路被她翻译成战术风格偏稳健,却在给朋友的私信里说其实他说得挺对。

更棘手的是另一段记录。群里有境外粉丝问想发些对大明电竞的建议,怕触线,以某某回复:体制传统这类词就行,用可以改进有提升空间代替。刑部的批注是:主观上无明显恶意,但客观上协助规避规则,需警示。

这已超出普通交往的边界。我敲了敲案面,算筹纹地砖发出沉闷的回响,当大明公民利用身份便利,协助境外人员规避公共讨论规则,即便无心,也触碰到了《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第二章第七条——公民在涉外交往中,应维护公共讨论的公平性与规范性,不得协助规避公序良俗

话音未落,全息屏右下角弹出大明工业大学的紧急公告。校务委员会的红色印章盖在电子文档上,显得格外郑重:经查,计算机系学生以某某在涉外志愿服务中,言行失当引发公众不适,违反校规第17条涉外活动应恪守公序良俗,校务委员会经记名投票(赞成23票,反对0票,弃权1票),拟给予记过处分,暂停学业一个月反思,期间需参加跨文化交往规范专项学习。

公告后面附着校长的手写补充:育人者,当教其知边界,明是非。处分不是目的,是让她明白,自由的前提是不伤及他人体面。

公告发布47分钟后,《新明日报》的电子版推送震动了不少人的终端。标题《多些理解,少些苛责》用了加粗的楷体,作者是评论部主任林文轩。文章写道:以某某的行为或许欠妥,但年轻人在跨文化交往中难免有认知偏差。校方的处分虽合规,却少了些温度。我们更应思考:当文化差异公共情绪,能否多一分耐心解释,少一分标签化批判?

文末还提了去年蒙古自治省的草场纠纷:彼时若能少谈,多谈,或许能更快达成和解。

这评论有点偏了。朱静雯调出该报近三个月的内容分析图,蓝色的个体自由曲线始终高于红色的公共影响曲线。她点开一篇去年的旧文,标题《草场纠纷中的情绪管理》,里面确实写着牧民的诉求可理解,但表达方式需克制,对侵占草场的企业却只字未提。该报本月和阿斯忒里俄斯战队的赞助商有合作,签了三十万两的推广合同,主要是报道赛事花絮。

我翻开案头的《大明媒体从业规范》,泛黄的纸页上用朱砂标着重点:报道涉外事件应秉持客观中立,兼顾文化尊重与公共情感,不得刻意淡化个体行为的公共影响。这是均平三年修订时加上的,当时有媒体为博眼球,刻意放大中外摩擦细节,引发过不小的舆情风波。

这时,全国议事会监察局的申请弹了出来,申请人是监察局副局长周明远——他是法学界泰斗周敦颐的孙子,以严谨着称。申请事由:请求核查《新明日报》涉本次事件报道的客观性,及相关商业合作是否影响报道立场。

我起身走到窗前,海府港的巨轮正在卸载从南洋运来的橡胶,桅杆上的大明旗在风里舒展,旗角的金线绣着二字。远处的灯塔每十秒闪一次光,像在给往来的船只校准航向。告诉周明远,重点看两点:一是报道是否平衡了个体认知偏差与公共情感边界;二是商业合作是否影响了舆论引导的公正性。

次日清晨的议事会质询会,三百七十二位代表的虚拟影像围成圆形,每个人面前都悬浮着五份材料:聊天记录、社交截图、刑部报告、校规、报纸评论。议事厅的穹顶投射出《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的全文,每个字都像浸过晨露,透着清亮的光。

我支持校方的反思决定!来自龙江省的工人代表赵铁锤率先发言,他的虚拟影像带着刚从车间赶来的痕迹——袖口沾着机油,安全帽放在桌角。俺们滨尔哈府的机械厂,去年有个技术员私传轴承参数给外方客户,虽说没泄密,但违反了技术交流需公开透明的规矩,被厂里记了大过,还在全厂大会上作检讨。他调出厂里的规章制度手册,第12条写得明白:任何时候,规矩都是兜底的绳,松不得。以某某这事,就像那技术员,不是坏心,但破了规矩就得补。

教育界代表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身后的虚拟背景切换成大明工业大学的校训墙——格物致知,守礼明辨八个字是用青铜铸造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教了四十年书,见过太多聪明孩子栽在没分寸上。以某某的专业课成绩全系前三,编程大赛拿过金奖,但上次在跨文化伦理课上,她写的论文里说只要不犯法,怎么交往是个人自由李教授调出那篇论文的批注,我当时给她写:法是底线,礼是分寸,做人不能只守底线,不顾分寸。现在看来,这话她没听进去。

李教授说得对。来自岭南省的教师代表陈月琴接着说,她的虚拟影像手里拿着一本《朱子家礼》,我们潮州府有句老话:学好规矩,走得远路。去年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暹罗交流,出发前先学了三个月的当地礼仪和本国规范,回来后没一个出岔子。年轻人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

《新明日报》主编的虚拟影像显得有些局促,手指反复摩挲着桌沿。诸位代表,我们并非认同以某某的行为,只是觉得...年轻人在跨文化交往中难免有认知盲区,应该给她更多理解。他调出报纸的往期评论,我们一直主张教育为主,惩戒为辅,比如去年报道大学生创业失败时,也呼吁社会多些包容。

包容不是没边界的。法学界代表周明远敲了敲桌,《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的虚拟文本在他面前翻到第二章,第七条明确说涉外交往需兼顾公共情感兼顾二字就是分寸。以某某的问题,恰恰是没兼顾——她把个人对技术崇拜的情感,凌驾于公众对尊重边界的共识之上。他调出主阵的舆情分析,72%的民众觉得处理得当,23%认为可以更温和,这说明大家不是不包容,是不认同模糊边界的行为。

来自西域都护府的代表阿米娜举起手,她的头巾上绣着葡萄藤纹样,说话时带着草原特有的爽朗:我们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马跑得再快,也不能踩坏别人的草场。阿斯忒里俄斯是客人,以某某是主人,主人既要待客热情,也得守住自家的草场——这草场就是公序良俗。她分享了去年接待外国商队的经历,我们会给客人准备最好的马奶酒,但也会提前说清不能在敖包前喧哗的规矩,这才是真尊重。

辩论持续了三个小时,代表们从跨文化交往的黄金法则公共情绪的合理边界媒体的舆论引导责任教育中的分寸感培养。每个观点都像一块砖,慢慢砌成共识的墙。

最终表决结果显示:89%的代表支持校方给予以某某记过并休学反思的决定;91%的代表同意对《新明日报》展开客观性核查。议事会事务院总理宣布结果时,全息屏上的算筹纹组成了二字,笔画间流淌着晨光:经议,以某某的行为确有失当,支持校方以反思教育为主的处理方案;同意由监察局牵头,联合学部、商部,对《新明日报》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专项核查。

散会后,我在虚拟偏厅召见了大明工业大学校长。老校长的鬓角结着一层白霜,说话时总不自觉地摩挲着袖口——那是他年轻时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养成的习惯,据说当时条件艰苦,袖口磨破了就反复缝补。以某某这孩子,我看着她从大一入学,编程天赋真是难得...可她总说代码世界里只有0和1,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这正是我们教育该补的课。我调出她的课程表,红色的中外文化比较公共伦理两门课成绩格外刺眼,专业课全优,但这两门都是及格线徘徊。我想起自己在国子监读书时,先生总说格物致知易,守礼明辨难趁这个机会,在全校开一门边界与分寸的通识课,从《大明公民行为准则》讲到日常礼仪,从历史案例谈到现实冲突,让孩子们明白:代码有逻辑,做人有边界,这两者同样重要。

三日后,刑部的补充报告送到案头。报告里附着重构后的私信记录:以某某给阿斯忒里俄斯发过宿舍窗外的凤凰花照片,说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花;对方回了张训练馆的照片,说等你来看比赛。最关键的是那段被曲解的对话——阿斯忒里俄斯说想多了解大明的真实生活,她回我可以拍些校园和街道的视频,后面加了句但负面的就别问了,我不想说。

看来是被粉丝断章取义了。我把报告推给朱静雯,她的机械义手划过屏幕,调出粉丝群的传播链,确实,原始对话里有拒绝提供负面信息的表述,被别有用心的人截掉了。

但这不能成为借口。我指着报告末尾的评估,她在群里的身份是知情者,就该明白自己的话会被放大。这就像站在悬崖边递绳子,哪怕自己脚站稳了,也得想到绳子那头的人可能失足。

同日,以某某在主阵发了篇长文,标题是《我的反思:从代码逻辑到做人分寸》。她写道:我总以为技术无国界,交往就该无边界,却忘了代码有注释说明,人与人交往也需要语境注释——那就是对对方文化的尊重,和对自己立场的清醒。她提到小时候父亲教她递东西要用双手,却在给阿斯忒里俄斯递水时单手递过去,那时只觉得是小事,现在才明白,小事里藏着大规矩。

文章末尾,她宣布放弃即将参加的国际编程大赛资格,想先补好这门课。评论区里,知错能改就好的留言占了八成,有位老教授写道:年轻人犯错是常态,重要的是从错里学会长大。

监察局对《新明日报》的核查也有了结果:近半年接受过境外文化机构的资助,金额不大且手续合规,但评论部在选题会上确实有侧重个体自由,淡化公共边界的倾向。总编辑被约谈时说:总想着标新立异,却忘了媒体该有的平衡。

看来不止是一家媒体的问题。我望着全息屏上的舆情分析,近三年来,个体自由的讨论热度上升了37%,但公共边界的讨论只上升了12%,这中间的落差就是风险点。

朱静雯调出近期的文化动态:朱棣在北冰洋省的铁路项目刚突破冻土技术,那边的工地上办了场边界与合作的研讨会;京北府的几个文化团体却在讨论要不要弱化传统礼仪,其中就有《新明日报》的评论部主任。

让监察局把核查范围扩大些。我合上卷宗,阳光穿过算筹纹窗棂,在地上投下整齐的格子,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看看是不是有系统性的边界模糊化倾向,从媒体评论到教育理念,从商业合作到文化交流,都得摸摸底。《大明公民行为准则》的序言说均平之世,在公序与自由共生共生二字,就是要找到那个平衡点。

谷雨当日,海府会展中心的cS2闭幕式上,阿斯忒里俄斯战队领取奖杯时,现场没有嘘声,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他在发言时特意用中文说:感谢大明的热情,也为之前的不当表述道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边界,尊重这些边界,才能真正交流。主阵的弹幕里,这态度还行的评论占了多数。

国际电竞联合会随后发表声明,新增了一条《跨文化交往准则》:选手在涉外活动中,应尊重东道主国家的文化习俗与公共情感,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误解的表述。

深夜批阅文书时,收到大明工业大学学生的联名信。信纸是用回收的咖啡渣制成的,带着淡淡的焦香,信末签满了名字,最上面是文化礼仪社的印章。他们计划开发一个跨文化交往指南的小程序,用代码写清楚哪些是绿灯区,哪些是黄灯区,哪些是红灯区,让每个像以某某一样的同学都有章可循。

信里附了份初步方案,第一章就是尊重的三重境界:尊重对方的文化,尊重自己的立场,尊重公共的边界。最让我动容的是个大一新生的留言:以前觉得是老古董的词,现在才明白,它就藏在给外国朋友递东西的手势里,藏在拒绝不当要求的语气里,藏在每个我可以我不能的选择里。

朱静雯发来以某某的近况:她休学期间参加了跨文化沟通训练营,每天写反思日记,其中一篇写道:以前敲代码总想着怎么实现功能,现在学会了先想这个功能会带来什么影响——做人也一样,先想该不该,再想能不能

监察局对《新明日报》的核查结果也出来了:商业合作未违规,但评论导向确有偏差,总编辑被调离岗位,报社发布了改版声明,承诺在个体自由与公共边界之间找到平衡,做有温度也有原则的舆论引导者。新推出的专栏边界札记,第一篇就写了从凤凰花到卫衣:跨文化交往中的分寸感,分析得入情入理。

黎明时分,主阵的社会共识指数跳了一下——比事件发生前上升了9个点。我知道,这不是哪一方的胜利,而是边界意识的深入人心。海府的朝阳跃出海面时,第一缕光穿过议事会大厦的穹顶,照在案头的《大明公民行为准则》上,扉页的二字在光里仿佛活了过来,带着温润的力量。

新一天的文书里,第一本是大明工业大学的边界与分寸课程大纲,从历史上的外交礼仪社交媒体时代的言行边界《大明公民行为准则》案例解析跨文化冲突模拟训练,安排得细致又扎实。附页上,李教授写了段话: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只会做事的人,而是培养既懂做事,又懂做人的人——懂做事的逻辑,更懂做人的边界。

我在文书上签下二字,笔尖的朱砂掺着北河省的稻壳灰,和《大明公民行为准则》扉页的颜料同出一源。这朱砂,不是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校准方向的罗盘;不是惩罚错误的烙印,而是提醒初心的印记。

海府的风穿过窗棂,带着南海的潮气和凤凰花的香,吹动了案头的书页。我望着全息屏上跳动的社会共识指数,突然想起洪武年间刘伯温设计算筹纹窗棂时说的话:规矩不是为了困住谁,是为了让每个往前走的人,都知道脚下的路在哪里。

这场关于公私边界的讨论,没有赢家,却让更多人明白了:国家的底气,不光在经济的账本里,在科技的实验室里,更在每个公民心里那杆清楚的分寸秤上,在那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面里,在每次守礼明辨的选择里。

窗外的凤凰木开得正盛,火红的花缀满枝头,像无数个小小的火把,照亮了海府的清晨,也照亮了每个大明人心里那片叫做的晴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