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64章 晨光映考承民望 笔底书怀续邦章

均平三十年六月二十日,晨光撕开京北的薄云,把淡金色的光洒在礼部门前的“第一届大明全国高等教育学府招生考试”横幅上。我(朱韵澜)坐在藤椅上,看着悦薇对着镜子整理礼部制服,她反复抚平胸前的“监考员”徽章,指尖划过徽章上的麦穗图案——这图案,是她特意让礼部工匠加上的,说“要让考生看到,咱们的教育跟民生紧紧绑在一起”。

“妈妈,我再检查一遍监考包:准考证核对表、答题纸、草稿纸、钟表,还有备用的钢笔和墨水,没落下吧?”悦薇转过身,帆布包被她塞得鼓鼓囊囊,里面还藏着我早上给她装的青稞饼——怕她监考时饿。

我点点头,伸手帮她理了理马尾辫:“没落下,别紧张,就跟平时整理教材一样细心就好。记得多留意考生,尤其是那些老社员,他们眼神可能不好,要多提醒几句答题要求。”

“知道啦!”悦薇弯腰抱了抱我,身上还带着清晨的凉意,“静雯姐姐已经出发去西北戈壁公社的考点了,说中午给您发电报报平安。我去的是京北第三考场,离咱家近,考完试我早点回来给您做饭。”

院门外传来礼部的马车声,悦薇背着包跑出去,又回头挥了挥手:“妈妈,等我的好消息!”我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晨光里,手里还攥着她昨晚写的《监考注意事项》,上面用红笔标着“考生入场时要微笑提醒‘别慌,仔细核对信息’”“老考生可提供放大镜”,字里行间都是她的用心。

静雯出发前来看过我,她穿着深灰色的常服,手里拿着全国考场分布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考点位置:红色是京北主考场,蓝色是公社考场,绿色是边疆考点。“姑母,全国120个考点,每个都配了至少两名礼部专员和一名公社联络员,交通部门调了50辆城乡快速公交车送考生,您放心。”她蹲在我身边,指着地图上的“东海县公社考点”,“方叔前儿来电报,说公社的社员们在考场外搭了凉棚,还煮了青稞粥,等考生考完就能喝上。”

我摸着地图上的褶皱,想起半个月前悦薇去东海县监考自学考试时,发回的电报里说,方叔带着社员把考场的桌子擦了三遍,连窗户缝里的灰尘都抠干净了。这就是大明的百姓,总能把每一件跟民生有关的事,都做得暖到人心坎里。

辰时整,京北第三考场的钟声响了。我坐在家里,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心里忽然想起均平三十年五月初的议事会——那时老王举着笔记本说“要办让百姓能用得上的教育”,如今,这钟声里,藏着多少考生的期待,多少百姓的盼头啊。

京北第三考场:悦薇的监考日记

悦薇站在考场门口,手里拿着准考证核对表,看着考生们排着队入场。排在最前面的是个穿蓝布校服的小姑娘,叫林晓雅,是京北郊区公社的应届毕业生,手里攥着的《大明民主主义》教材,书页已经被翻得卷边。“晓雅,别紧张,核对一下准考证信息,没问题就进去找座位。”悦薇笑着帮她理了理衣领。

“悦薇姐姐,我昨晚还看了您整理的教材笔记,里面讲‘国营粮食制度’的案例,我都记住了!”晓雅眼睛亮晶晶的,“我想考京北农林学院的粮囤管理专业,将来回公社帮方叔他们管粮囤,再也不让麦受潮了。”

悦薇点点头,给她递了一张草稿纸——草稿纸的页眉印着“民为邦本”四个字:“加油,姐姐相信你能考上!”

考生陆续入场,悦薇注意到队伍末尾有个穿工装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用布包着的钢笔,局促地搓着手。她走过去,轻声问:“同志,您是来考自学考试的吗?准考证带了吗?”

男人叫赵建国,是江南省国营机械厂的工人,想考“民生类”的水电维修专业:“姑娘,俺……俺准考证没揣好,刚才坐车的时候好像掉了。”他说着,声音都有些发颤,“俺攒了半年的工资买教材,要是考不了,俺……”

悦薇赶紧安慰他:“您别慌,礼部有规定,没带准考证的考生,只要能说出身份证号和报名信息,我们能联网核对。您先跟我来,我帮您查。”她带着赵建国去考场办公室,用礼部的专用电报机联系了报名处,确认信息后,给了他一张临时准考证:“赵师傅,您赶紧进去吧,马上要发卷了。”

赵建国攥着临时准考证,眼眶都红了:“姑娘,谢谢您!俺要是考上了,将来一定帮公社修水电,不辜负您的帮忙!”

辰时三刻,政论课考试开始。悦薇推着试卷车,沿着过道分发答题纸。她走到最后一排,看到那位五十岁的老社员——上次自学考试时见过的,叫张老汉,正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摸着答题纸。“张大爷,您要是看不清楚题目,跟我说,我帮您念。”悦薇轻声说。

张老汉摇摇头,笑着说:“姑娘,不用,俺带了您上次给俺的放大镜,能看清。俺这一辈子没读过书,现在能坐在考场里答题,俺就知足了。”他手里的钢笔,还是悦薇上次送他的,笔杆上被他用绳子绑了个木柄,说“这样握着稳”。

悦薇回到讲台前,看着考生们低头答题的样子——有的眉头紧锁,在草稿纸上画着思维导图;有的下笔飞快,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像麦田里风吹麦秆的声响。她低头看了一眼试卷上的政论题:“结合《朱静雯的百姓思想》,谈谈‘民生无小事’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举例说明(如粮囤管理、交通升级、教材普及)。”

这道题,是她和礼部的同事们一起商量的——既要考理论,又要考实际,让考生知道,政论不是空泛的文字,是藏在每一次粮囤检查、每一趟公交车、每一本教材里的。

午时,第一场考试结束。考生们走出考场,脸上带着不同的表情。林晓雅跑过来,拉着悦薇的手:“悦薇姐姐,我把粮囤管理的案例写进去了!我说去年东海县公社用智能测湿仪减少损耗,这就是‘民生无小事’,对不对?”

“对!”悦薇笑着点头,“晓雅,你答得很好,下午的专业课继续加油!”

赵建国也走了出来,手里拿着答题纸,兴奋地说:“姑娘,俺把水电维修的重要性写进去了!俺说公社的水管坏了,社员们没水用,这就是民生大事,俺要是学会了,就能及时修,不让社员们遭罪!”

考场外,礼部的工作人员已经摆好了凉棚,里面放着解暑的绿豆汤和青稞饼。张老汉坐在凉棚里,喝着绿豆汤,跟旁边的考生说:“俺这辈子没想过能考大学,现在大明给了俺这个机会,俺就算考不上,也得把‘民为邦本’的道理记在心里。”

悦薇看着这一幕,掏出帆布包里的青稞饼,咬了一口——是妈妈早上给她装的,带着家的味道。她想起妈妈说的“教育要暖到百姓心里”,现在,她好像做到了。

东海县公社考场:方叔的守护

与此同时,东海县公社的考场外,方叔正带着社员们往凉棚里搬青稞粥。六月的东海县,中午已经有些热,社员们把凉棚搭在考场的老槐树下,风一吹,满是槐花香。

“方叔,粥熬好了,您先尝尝?”社员刘大伯端着一碗粥走过来,粥里还飘着几颗红枣——是公社食品厂新做的,特意给考生准备的。

方叔接过粥,却没喝,而是走到考场门口,往里面望了望:“等考生出来再喝,先把粥盛好,凉一会儿,别烫着孩子们。”他手里拿着一张考生名单,上面记着每个考生的名字和家庭情况——有个叫李小花的考生,家里是贫困社员,方叔特意让社员给她准备了新的钢笔和笔记本。

辰时许,考场里传来翻答题纸的声音。方叔坐在凉棚里,想起半年前筹备考场的日子——社员们一起把公社小学的教室腾出来,换了新的木桌凳,还在墙上贴了“均平三十载,笔底见民生”的标语。有次下雨,教室的屋顶漏雨,社员们连夜用帆布把屋顶盖好,还在地面铺了干草,怕考生滑倒。

“方叔,您看,那不是小花吗?”刘大伯指着考场门口,李小花正低着头,好像有些紧张。方叔赶紧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奶糖:“小花,别紧张,就跟平时在公社学习一样,你复习的《大明国宪典》都记熟了,肯定能考好。”

李小花接过奶糖,剥开糖纸塞进嘴里:“方叔,我知道,我想考闽省茶乡学院的茶叶加工专业,将来回来教社员们做精品茶,让大家的茶叶能卖个好价钱。”

方叔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姑娘,有志气!等你考上了,方叔给你送新麦饼当学费!”

午时三刻,突然下起了小雨。方叔赶紧招呼社员们把帆布往考场门口挪,还把准备好的雨具放在门口:“等会儿考生出来,别让他们淋雨,把雨具给他们带上。”

雨越下越大,考场里的考生却没受影响——社员们早就把教室的窗户修好了,雨水一点都漏不进来。方叔站在雨里,看着考场的灯光,心里满是踏实:“咱们公社的孩子,终于能在家门口考大学了,这都是议事长和陛下的功劳啊。”

西北戈壁公社考点:静雯的巡查

静雯坐在城乡快速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戈壁滩。六月的西北,晨光把戈壁染成了金色,远处的牧民帐篷前,飘着大明的国旗。她要去的是疆新自治省戈壁公社的考点,那里有20名考生,大多是牧民,考的是“草原畜牧防疫”和“节水种植”专业。

公交车停在考点门口,牧民老师巴图已经在等着了。他穿着蒙古袍,手里拿着一本《草原畜牧防疫》教材,上面用蒙古文和汉文标注着重点:“陛下,考生们都到齐了,有的考生早上五点就骑着马从牧场过来了,还带着家里的奶豆腐,说要分给大家吃。”

静雯跟着巴图走进考点——考点设在公社的牧民服务站里,墙上贴满了用蒙古文写的“考试须知”,桌上摆着考生的准考证,上面还印着牧民的马头琴图案。“巴图老师,地方语言考试的题目都准备好了吗?”静雯问。

“准备好了!”巴图拿出试卷,上面的题目既有蒙古文的阅读理解,也有汉文的写作,“我们还准备了蒙古文的答题纸,让考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答题,这样才能考出真实水平。”

考生们陆续入场,其中有个叫其其格的牧民姑娘,手里抱着一只小羊羔——她早上来的时候,小羊羔没人照顾,就一起带过来了。“陛下,这只小羊羔是俺家的,俺想考畜牧防疫专业,将来帮牧场的牛羊治病,不让它们再得传染病。”其其格的汉文不太流利,却说得很认真。

静雯摸了摸小羊羔的头:“其其格,加油,你一定能考上!等你学会了防疫技术,牧场的牛羊就会更健康,你家的日子也会更好。”

考试开始后,静雯坐在考场后排,看着考生们答题。其其格用蒙古文写着答题纸,笔尖在纸上划过,像在草原上写着诗。巴图轻声对静雯说:“陛下,要是没有去年的教材普及,这些牧民考生根本没机会读书。现在好了,他们能坐在考场里,能靠知识改变生活,这都是您和议事长的功劳。”

静雯摇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国百姓的功劳——是方叔他们在东海县种出了粮食,是老王他们在工厂造出了公交车,是悦薇他们在礼部编好了教材,才有了今天的高考。”

午时,考试结束。其其格抱着小羊羔走出考场,兴奋地对静雯说:“陛下,俺把畜牧防疫的方法都写进去了!俺说要定期给牛羊打疫苗,要清理牧场的粪便,这样就能预防传染病,对不对?”

“对!”静雯笑着说,“其其格,你答得很好,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畜牧防疫员。”

巴图递给静雯一碗奶豆腐:“陛下,您尝尝,这是牧民们特意做的,说谢谢大明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机会。”静雯接过奶豆腐,放在嘴里,甜丝丝的,像草原上的阳光。

京北夜晚:三代人的团聚

酉时,悦薇从考场回来,帆布包上沾了点雨渍。她走进院子,就喊:“妈妈!我回来了!今天考试特别顺利,没有一个考生出问题,张大爷还跟我说,他要把答题纸好好收着,给孙子当纪念!”

我从藤椅上站起来,悦薇赶紧跑过来扶我:“妈妈,您别起来,我跟您说今天的事——有个叫晓雅的小姑娘,想考粮囤管理专业,她说要回公社帮方叔;还有个赵师傅,没带准考证,我帮他查了信息,他说考上了要帮公社修水电……”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眼里满是光。静雯也回来了,身上带着戈壁的风尘,手里拿着一张电报:“姑母,全国120个考点都发来电报,考试全部顺利结束!西北戈壁的考点,其其格考得很好,巴图老师说,她是牧场里最有天赋的孩子。”

张婶端上晚饭,青稞馒头、炖羊肉、炒青菜,还有悦薇爱吃的麦饼。我们三人坐在石桌旁,悦薇给我和静雯夹菜,静雯给我们讲戈壁考点的事,我听着她们的话,看着院子里的光伏灯,心里满是踏实。

“妈妈,您看!”悦薇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答题纸的复印件,上面是林晓雅的答案,“晓雅写的粮囤管理案例,还提到了您当年在东海县解决粮囤损耗的事,说您是她的榜样。”

我接过答题纸,上面的字迹工整,写着:“‘民生无小事’,就是林议事长在东海县,看着社员们扛麦袋,就下决心解决粮囤损耗;就是朱陛下推进交通升级,让牧民的牛羊肉能快速运到城里;就是悦薇姐姐编教材,让我们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眼泪差点掉下来,我摸着答题纸上的字迹,轻声说:“这孩子,写得好,写得好啊……”

静雯握住我的手:“姑母,您看,咱们的教育,真的传到百姓心里去了。这些考生,将来会成为公社的粮囤管理员、工厂的技术员、草原的防疫员,他们会把‘民为邦本’的道理,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

悦薇点点头,啃着麦饼:“妈妈,静雯姐姐,等成绩出来,我要去各地的公社看看,给考上的考生送录取通知书,还要跟他们说,好好读书,将来帮百姓做事。”

夜色渐深,京北的月光洒在院子里,光伏灯的光暖融融的。我看着悦薇和静雯的笑脸,忽然觉得,岁月虽然让我老了,但看着她们——我的女儿悦薇,我的侄女兼外甥女静雯,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看着考生们带着民生的期待走进考场,看着“民为邦本”的初心一代代传承,我这辈子,没白过。

均平三十年六月二十日的夜晚,京北很静,却又很热闹——热闹在每一个考生的梦里,热闹在每一个百姓的期待里,热闹在我们三代人的心里。这一夜,大明的月光很暖,就像大明的未来,满是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悦薇每天都早出晚归,回来就跟我说阅卷的趣事:“妈妈,有个考生在答题纸上画了粮囤的结构图,说这是他帮公社设计的;还有个牧民考生,用蒙古文写了一首诗,说‘教材是草原的光,高考是牧民的希望’。”

静雯也没闲着,她去各地的高等教育学府考察,看宿舍、看实验室,跟教授们商量课程设置:“要多设实践课,让学生们多去公社、多去工厂,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

七月中旬,高考成绩出来了。林晓雅考上了京北农林学院的粮囤管理专业,赵建国考上了江南省民生学院的水电维修专业,其其格考上了蒙古自治省畜牧学院,张老汉虽然没考上,却收到了礼部送的《大明民主主义》教材,他说“俺要在家自学,将来教公社的孩子学算术”。

八月初,录取通知书开始发放。悦薇跟着礼部的车队,去各地送通知书。她在东海县见到了李小花,小花拿着录取通知书,哭着说:“悦薇姐姐,俺考上茶乡学院了!俺将来一定教社员们做精品茶!”方叔在旁边,笑得合不拢嘴,给悦薇塞了一布袋新麦饼:“姑娘,谢谢你,谢谢你妈妈和陛下,给了小花这么好的机会。”

我在京北家里,收到了悦薇从各地发来的电报,里面夹着考生们的照片——林晓雅在粮囤前的合影,赵建国在机械厂的照片,其其格抱着小羊羔的笑脸。我把这些照片贴在墙上,看着它们,就像看到了大明的未来。

均平三十年的秋天,京北的槐树叶落了,却落得踏实。因为我们知道,明年春天,会有一批新的大学生走进学堂,他们会带着民生的期待,带着“民为邦本”的初心,走向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去粮囤,去工厂,去草原,去戈壁,把教育的光,把民生的暖,把大明的希望,一代代传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