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58章 东海困局牵省府 谋定民生破暗网

均平三十年三月十六日辰时,京北的晨光刚漫过议事会的飞檐,檐角消融的雪水顺着青瓦滴落,在石阶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民为邦本”匾额的鎏金大字。我案头摊着的《全国百姓公社季度核查报告》还夹着书签,墨迹未干的“国营粮食调拨合规率92%”旁,突然被一阵急促的铜铃声撞得晃了晃——这不是日常议事的轻响,是带着沉郁节奏的“三级异动警报”,像重锤敲在铁砧上,每一下都震得梁上的宫灯微微颤动,连窗外槐树上的积雪都簌簌往下掉。

“姑母!海清省急报!东海县的事,比咱们预想的还糟!”静雯的声音裹着寒气冲进来,她没穿常穿的灰布褂子,深灰色的武装司常服外面只披了件半旧的棉大衣,头发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显然是从食安院的国营粮食抽检现场直接赶过来的。她手里攥着两叠厚厚的卷宗,最上面的《东海县人民监督协会紧急报告》封皮上,还留着几道褶皱的指痕,封皮角落沾着的褐色污渍——后来监督代表林阿妹才说,那是她躲在百姓公社的青稞囤后写报告时,蹭到的明币油墨,“怕被王虎的人发现,写的时候手都在抖,墨水瓶倒了好几次”。

我一把抓过报告,油墨印的字迹里夹着林阿妹手写的批注,歪歪扭扭却透着刺骨的恐惧:“均平三十年正月十九,东海县议事会农民代表方老栓,在县议事会提议‘核查国营粮食冬季调拨台账’后,次日清晨被发现倒在百姓公社的明币结算点旁,县医说‘突发脑溢血’,可他儿子方小虎说,前一天晚上还见他抱着账本跟公社会计对账,嘴里念叨‘这两万斤小麦怎么没进社员粮本,反而记在“霉变损耗”里’;二月初七,工人代表柳晚秋,在会上反对‘百姓公社委托私人运输队转运国营粮食’——那运输队是县令王虎的远房侄子开的,三日后‘失足’掉进公社的粮食仓库,仓库监控刚好‘故障’,管理员说‘是她自己踩空摔的’,可柳晚秋的指甲缝里还夹着运输队麻袋上的粗麻绳,上面沾着国营粮库特有的防潮谷壳;三月初六,学生代表赵小宇,刚提交‘百姓公社明币流水异常’的质疑信——上个月公社市场的明币收入比往常少了三成,当天晚上就被发现‘煤气中毒’死在宿舍,门窗从里面锁死,可那台煤气灶是食安院上周刚检测过的合格产品,灶台上连一点积碳都没有,根本不会漏气!”

“三个议事长,全死在查国营粮食和百姓公社的事上?”我捏着报告的手不由自主收紧,纸边硌得掌心发疼,连指尖都泛了白。百姓公社是大明“计划保基础、市场活流通”的核心——计划内按人头分国营粮食,计划外的余粮可在公社市场自由交易,明币结算全程由社员代表监督,东海县的议事长却接二连三因为查公社的猫腻丢了命,这绝不是巧合,是有人在怕他们挖到底。

静雯又递过来一本卷宗,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照片:第一张是东海县议事会的大门,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锁梁上缠着铁丝,旁边的告示牌写着“县署整顿,暂停办公”,落款是“东海县县令 王虎”,日期是去年十二月;第二张是百姓公社的粮囤,囤顶的帆布破了个大洞,里面的青稞裸露在外,结着薄薄的冰霜;第三张是监狱的侧门,一个穿着囚服的男人正跟着狱警往外走,林阿妹在照片旁写着“张强,判三年,去年打伤公社收银员,今年三月初出来打断李大爷的腿,又回了监狱”。

“还有更离谱的!”静雯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怒意,“王虎把县监察局、县都察院、县刑事司全‘攥在手里’——监察局的人被他派去‘巡查百姓公社市场’,实则是帮他盯着明币交易,谁要是敢查账,就扣个‘扰乱市场秩序’的帽子;都察院的御史刚要查国营粮食损耗,就被他找借口‘调往省府协助工作’,办公室现在还空着,御史的行李都没来得及搬;连县百姓公社,他都派了自己的小舅子刘三当‘临时负责人’,上个月有社员张老栓说‘计划内的面粉少了半斤’,当天就被刑事司的人以‘造谣惑众、煽动社员’抓了,关在监狱里还没放出来,他家人去探监,狱警说‘没这个人’!”

我翻到卷宗末尾,林阿妹的补充证词用红笔写得密密麻麻:“议事长,陛下,俺们监督协会的陈大哥看不过去,去找王虎理论,说‘县令不能越权管议事会,更不能动国营粮食和百姓公社的明币’,第二天陈大哥就被刑事司抓了,说他‘跟黑市粮贩子勾结’,到现在还没见人!俺们去百姓公社买计划外的土豆,刘三说‘要想买,得多交五张明币,不然就没货’,俺们才知道,他把公社市场的余粮都拉去黑市卖高价了,还用假明币换社员的真币!还有监狱,张强出来伤人那天,俺们看到他坐的是县武装司的车,司机是王虎的老部下吴涛的侄子!”

“监狱失控、权力垄断、国营粮食被挪、明币被操控……”我敲了敲桌子,案头的《全国百姓公社季度核查报告》被震得翻了一页,刚好停在“社员自主监督”那章,“王虎一个县令,敢把县里的权力机关全攥在手里,还敢动国营粮食和百姓公社的根本,背后要是没人撑腰,他绝不敢这么放肆!东海县归东海府管,东海府归海清省管,这背后的保护伞,恐怕不止县一级!”

正说着,议事会的门被推开,监察局的王正义局长、都察院的张铭院长、兵事谈议会的李长河会长,还有食安院的李青院长一起走了进来,四人脸上都没了往日的沉稳,连脚步都比平时急了些。王正义手里拿着一份档案,往长桌上一放,封皮上的“东海县百姓公社异常明币流水记录”几个字格外扎眼:“议事长,我们刚查了东海县的公社账本,发现去年冬天有三次大的异常——本该进入计划供应的十万斤青稞、五万斤大米,被以‘霉变’为由销毁,可同期东海府的黑市上,这些粮食正以三倍明币价格出售,买家都是些跟张奎(东海府议事会秘书长)有关系的粮行!更可疑的是,三个议事长死前,都收到过匿名威胁信,信里都提了‘别管公社和粮库的事,否则没好下场’,我们做了笔迹鉴定,跟王虎的秘书赵安的笔迹高度相似!”

张铭院长皱着眉,从怀里掏出一份密函,声音压得更低:“我们还查到,王虎去年给东海府议事会的秘书长张奎送过两车国营特级面粉,说是‘慰问府议事会工作人员’,折算成明币有五万多;还给海清省议事会的副主任李嵩汇了二十万明币,汇款备注写的是‘地方教育捐款’,可省教育厅的账户里根本没这笔钱!李嵩还帮王虎压下过举报,去年有社员向省监察局反映‘计划内粮食短缺’,李嵩批了句‘东海县属偏远地区,粮食调配有特殊情况,县令可酌情处理’,就把举报压下去了!”

“府、省两级都有牵扯?”我看着档案里的明币汇款单复印件,还有黑市粮行的交易记录,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窜上来。邓山山案是执法者个人的疯狂,可这次东海县的事,是有人把权力当成了谋私的工具,连国营粮食这种民生根基、明币这种流通根本都敢动,连议事会的代表都敢杀——他们不是在挑战律法,是在动摇全球统一大明的民心。

食安院的李青院长也急了,手里的国营粮食检测报告都没来得及整理:“食安院刚收到东海县的秘密报告,刘三在百姓公社搞‘双重粮价’——计划内的国营粮食只给王虎的关系户,普通社员要想买,得按黑市价格用明币买,还得先‘登记排队’,说白了就是要好处费!现在公社的国营粮囤都空了一半,社员们快没粮吃了,再拖下去,要出民变的!”

兵事谈议会的李长河会长脸色最凝重,手里的明军部署图摊在桌上,手指在东海县的位置点了点:“更棘手的是地方武装!东海县武装司的司长吴涛是王虎的老部下,去年就是王虎推荐他上任的,现在县武装司的三百多人,全听王虎的指挥;东海府武装司的司长周磊跟张奎是老战友,省武装司的副司长郑明是李嵩的门生——要是咱们贸然动王虎,他们要是调动武装反抗,明军要是出手,就成了‘朝廷对地方动武’,影响太坏;要是不出手,社员们的安全又没法保证!”

静雯走到墙边的海清省地图前,手指在东海县、东海府、海清省府的位置重重画了条线,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姑母,现在的问题是,王虎是台前的棋子,张奎、李嵩是背后的保护伞,他们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势力。咱们不能硬来,要是直接动王虎,保护伞肯定会销毁证据,甚至嫁祸给咱们,说咱们‘破坏地方稳定’;可也不能不动,社员们快没粮吃了,再拖下去,民心就散了。”

我盯着地图上被红笔圈住的东海县,心里清楚,这次的官斗,既要“稳”,又要“准”——稳的是百姓民生(国营粮食供应、明币流通),准的是抓住保护伞的把柄,还不能打草惊蛇。“兵事谈议会那边,有没有合适的明军将军?既要懂军事,能镇住地方武装,又要懂民生,能稳住百姓公社,还得刚正不阿,不怕保护伞反扑。”

李长河会长立刻从卷宗里抽出一份军官档案,递到我面前:“议事长,明军第五军的林缚将军最合适!他去年在江南省负责过十二个百姓公社的国营粮食调配,社员都叫他‘粮囤将军’——江南省洪涝时,他带着明军士兵帮公社抢收国营粮食,还优化了‘计划供应 市场调剂’的模式,让每个社员都没饿着,公社市场的明币汇率也没波动过。而且他刚正不阿,去年江南省有个官员想挪用国营粮食去炒黑市粮价,被他直接上报给全国议事会,那官员现在还在接受调查,在明军里威望很高,地方武装不敢轻易跟他作对!”

“林缚……”我想起这个名字,去年江南省洪涝时,议事会收到的百姓公社感谢信里,十封有八封提到他,说他“不贪公社一分明币,不占国营一粒粮食,却让社员的粮囤满、钱袋鼓”。“好,就定林缚。让他任东海县议事会议事长,保留明军军籍,这样他既能管议事会,又能调动当地的正义武装,还能稳住百姓公社的国营粮食供应。”

我顿了顿,看向静雯,心里有些犹豫——她是皇帝,又是大明大元帅,派她去东海县,能镇住府、省的保护伞,可也危险。但转念一想,只有她的身份,才能让张奎、李嵩不敢轻易动手,也才能让社员们相信,朝廷没有忘了他们。“静雯,你……”

“姑母,我去。”静雯没等我说完,就站直了身子,深灰色的武装司常服衬得她比平时更挺拔,眼神里的光像淬了火,“我任东海县议事会副议事长,兼任东海县武装司司长,保留皇帝和大元帅的职衔。林缚将军管议事会和百姓公社,抓民生和证据收集;我管明军地方武装和全局协调,镇住张奎、李嵩的人,不让他们搞破坏。我的大元帅身份能调动全军,要是他们敢调动武装反抗,我能立刻调明军支援;我的皇帝身份能稳定民心,让社员们知道,朝廷一定会给他们一个说法。”

“你要去?”我还是有些担心,李嵩背后的人要是狗急跳墙,对静雯下手……

“姑母,《朱静雯的百姓思想》里说,‘皇帝不是坐在皇宫里的符号,是社员的守护者’。”静雯拿起案头的明币样本——那是去年刚发行的新版明币,正面印着“民为邦本”,背面印着百姓公社的丰收场景,国营粮囤堆得像小山,“东海县的社员拿着明币买不到国营粮食,议事长为了公社的事丢了命,我要是躲在京北,怎么对得起这明币上的字?怎么对得起‘皇帝’这两个字?”

王正义在旁边附和,手里的监察档案翻到了关键页:“议事长,陛下说得对。有陛下的大元帅职衔在,张奎、李嵩不敢轻易动地方武装——他们知道陛下能调动明军,一旦反抗就是谋反;有林缚将军的民生经验在,能稳住百姓公社的国营粮食和明币,不让社员受饿、受骗。我们监察局还会派二十名资深监察员,乔装成公社社员或商贩,跟着一起去,秘密收集张奎、李嵩的明币流水和粮食调拨证据,不让他们发现。”

李青院长也补充道:“食安院会派十名粮食检测员,带着明币鉴定仪和国营粮食盘点工具,跟陛下和林缚将军一起去,一是帮百姓公社盘点国营粮食,恢复计划供应;二是鉴定公社市场的明币,防止假币流通,安抚社员情绪。我们还会从省国营粮库调二十万斤粮食,以‘补充春季储备’的名义运到东海县,不让社员断粮。”

我看着静雯眼里的决心,又看了看桌上的档案和证词——林阿妹的信里夹着一张孩子画的画,画着一个拿着明币的小人,站在锁着门的百姓公社前,小人的肚子是瘪的,眼睛红红的,旁边还写着“要吃饭”三个字。终于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但你们必须答应我,凡事以安全为先,明军护卫必须24小时跟着你们,不能单独行动;林缚将军,你记住,先稳民生,再查证据,社员的肚子比什么都重要;静雯,你要是发现保护伞有异动,立刻发电报回京,我会调动明军支援你们,绝不让你们出事。”

“我记住了!”静雯和刚走进来的林缚将军同时应道。林缚穿着笔挺的明军军装,肩上的将星在晨光里闪闪发亮,手里还拿着一本翻旧了的《百姓公社国营粮食调配手册》,显然是刚接到通知就赶过来了。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如钟:“议事长请放心,末将到了东海县,第一步就去百姓公社盘点国营粮食,恢复计划供应;第二步秘密联系躲起来的林阿妹和公社老社员,收集王虎、张奎的证据;第三步配合陛下,稳住地方武装,不让保护伞搞破坏。绝不让社员饿肚子,也绝不让**分子逍遥法外!”

静雯立刻转身拿起对讲机,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兵事谈议会吗?立刻通知林缚将军,让他带着明军第五军的两百名士兵,三天内抵达海清省东海府,士兵全部乔装成国营粮食押运员,武器藏在粮车里,对外宣称‘奉食安院命令,运送春季储备粮’;另外,通知东海县武装司,我将兼任东海县武装司司长,让他们在两小时内整理好全县武装力量部署图,包括各巡逻点、武器库位置及人员编制,直接报送我的临时办公点,不许泄露给任何人,尤其是吴涛!”

对讲机里传来“收到,即刻执行”的回应后,静雯才放下机子,转身看向我:“姑母,我们还得跟东海县的隐藏力量联系——林晓已经带着全国人民监督协会的团队出发了,他们会先找到躲在山里的林阿妹,还有百姓公社的老社长方叔,保护他们的安全,同时收集王虎的罪证;我还让通讯室给东海县的明军秘密情报员发了电报,让他们盯着王虎、张奎、李嵩的动向,有任何异常立刻汇报。”

三月十九日辰时,京北军用机场的螺旋桨声划破长空。我站在跑道边,看着静雯穿着武装司制服,肩上扛着大元帅的肩章,正跟林缚将军交谈。林缚手里拿着《百姓公社国营粮食调配手册》,指着其中一页跟静雯说着什么,显然是在讨论如何快速恢复公社的计划供应。林晓带着监督协会的团队,背着装满传单和明币鉴定手册的背包,跟在后面,蓝布校服的领口别着监督协会的徽章,格外显眼——他们背包里还装着社员粮本样本,是静雯特意让民生部准备的,方便社员登记补领国营粮食。

“姑母,您放心,等我们到了东海县,先给社员分粮,再查证据。”静雯走过来,帮我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襟,指尖还带着清晨的凉意,“您在京北盯着全国的情况,要是李嵩的人有异动,我会第一时间发电报给您。”

我点点头,看着他们登上明军运输机,螺旋桨卷起的风吹得机场边的青稞苗微微晃动——那是去年从江南省引进的新品种,本该在东海县的百姓公社推广种植。我想起林缚将军说的“国营粮囤满了,社员的心就稳了”,心里踏实了些。直到飞机变成天边的一个小点,我才转身回议事会——静雯他们在前线谋局,我得在京北稳住大局,防止其他府县的保护伞趁机作乱,还要随时准备调动明军支援他们。

三月二十一日午时,东海府传来第一封电报,是静雯发的:“姑母,我们已抵达东海县,住在百姓公社的旧仓库里,没惊动王虎的人。林缚将军已经带着粮食检测员盘点了公社的国营粮囤,发现计划内的面粉少了八万斤、大米少了五万斤,全被刘三运去黑市卖了——我们已经查封了黑市的一个窝点,追回了三万斤粮食和五万张明币,剩下的还在追查。我让明军士兵乔装成公社的粮管员,替换了原来的人,现在社员正在排队领取计划内的粮食,林晓带着监督协会的人和方叔一起核对粮本、鉴定明币,防止有人冒领、使用假币。”

电报里还提到一个细节:“王虎派了吴涛带着县武装司的人来‘慰问’,问我们为什么突然来东海县,林缚将军说‘奉食安院命令,来检查国营粮食的储存情况,顺便补充春季储备粮’,他们没怀疑,但走的时候吴涛多看了粮车几眼,估计是在盯我们的动向。张奎也从府里派了个‘观察员’来,叫赵鹏,说是‘协助监督粮食发放’,实则是监视我们,我已经让监察员盯着他了,发现他跟刘三偷偷见了一面,还收了刘三给的一个明币包裹。”

我松了口气,立刻回电:“注意跟赵鹏周旋,别暴露真实目的;让林缚将军继续查公社的账本,重点查国营粮食调拨给黑市的审批单,还有明币流水;林晓那边要保护好林阿妹和方叔,别让他们被王虎的人发现。”

三月二十二日寅时,第二封电报传来,这次是林缚将军发的:“议事长,我们有了突破!方叔偷偷给了我们一本秘密账本,上面记录了刘三去年冬天往黑市运粮的次数和数量,还有每次运粮后收到的明币金额——其中有五次,运粮车是东海府武装司的车,司机是张奎的远房侄子张磊!方叔还说,三个议事长死前,都跟他说过‘查到了府里的人参与运粮’,可惜还没来得及上报就出事了。我们还找到了县医周明,他偷偷给了我们柳晚秋的真实尸检报告,上面写的是‘钝器击打头部致死’,不是‘失足摔伤’,周明说‘是王虎的人逼他改的,要是不改,就抓他儿子去黑市当苦力’!”

“府里的人直接参与运粮?”我看着电报,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却又提了起来——张奎敢用府武装司的车运粮,说明他在府里的势力很大,李嵩恐怕也不是最后的保护伞。

三月二十三日辰时,静雯的电报又来了,这次带着些紧张:“姑母!李嵩从省府派了个‘调查组’来东海县,组长是他的门生王辰,说是‘调查百姓公社的粮食供应问题’,实则是来阻挠我们!王辰刚到就找王虎密谈,还去百姓公社‘检查’,问社员‘粮食够不够吃’,社员们都怕他,不敢说实话,只有方叔偷偷跟我说‘王辰收了王虎的十万明币’。我还收到情报,张奎已经调动了东海府武装司的两百人,在东海县周边布防,说是‘维护治安’,实则是防止我们把证据送出去!李嵩还扣了省国营粮库给东海县的春季拨款,说‘东海县粮食供应充足,不需要额外拨款’,想逼我们断粮!”

“保护伞开始反扑了?”我立刻回电:“你们别慌,先稳住局面,别跟调查组正面冲突;让监察员偷偷拍王辰收明币的证据,还有张奎布防的照片;我会让兵事谈议会跟省国营粮库协调,以‘全国议事会特批’的名义,把拨款直接转给你们,不让李嵩插手;明军第六军已经在海清省边界待命,要是张奎的人敢动你们,第六军立刻支援!”

三月二十四日卯时,静雯发来了一封长电报,里面详细写了东海县的局势:“姑母,调查组在百姓公社闹了场事——王辰说我们‘违规调拨国营粮食,扰乱地方秩序’,要扣我们的粮车,林缚将军跟他据理力争,说‘是按食安院命令,给社员补发计划内的粮食,有全国议事会的批文’,他拿不出反驳的理由,就走了,但临走前放了句‘你们别太过分’。林晓那边已经收集到了张磊运粮的照片,还有王辰收明币的录音;林缚将军找到了王虎给李嵩汇款的银行记录,还有李嵩给王虎的秘密电报,上面写着‘把证据销毁,必要时可以断粮逼他们走’。我们已经把证据藏在了百姓公社的青稞囤里,派了明军士兵看守,就等合适的时机送出去。”

电报的末尾,静雯还写了个温暖的细节:“今天有个叫小花的社员,才七岁,拿着粮本领了面粉,跟我说‘阿姨,我终于能吃馒头了’,她妈妈还给我们送了碗红薯粥,说‘谢谢朝廷没忘了我们’。姑母,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东海县的社员,守住国营粮食,守住明币的干净。”

我拿着电报,眼眶有些发热——社员们的要求从来都不高,只是能吃到一口国营粮食,能用到干净的明币,能有个安稳的日子。这场官斗,我们不能输,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小花手里的馒头,是为了方叔账本里的真相,是为了“民为邦本”这四个字的尊严。

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京北的天暗了下来,议事会大厅的灯亮了起来。我看着墙上的海清省地图,手指在东海县的位置轻轻划过——那里有静雯和林缚,有等着粮食的社员,有隐藏的证据,还有虎视眈眈的保护伞。这场官斗还没结束,李嵩背后的人还没露面,证据还没送出来,社员们的粮本还没补全,但我知道,我们已经赢了最关键的一步——民心。

我拿起笔,在《全国百姓公社季度核查报告》上写下一行字:“东海之困,非粮之困,乃权之困;解困之法,非兵之法,乃民之法。民心在,大明在。”写完,我把报告合上,看向窗外的月亮——月亮很亮,照亮了京北的夜空,也照亮了千里之外的东海县,那里的静雯和林缚,应该还在跟保护伞周旋,还在给社员分粮,还在为了正义而谋局。

我知道,这场官斗还会持续很久,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守住“百姓为主体”的初心,只要明军和各部门同心协力,只要社员们支持我们,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因为我们背后,是全球统一大明的民心,是千千万万像小花一样的社员,是“民为邦本”的永恒信念。

夜色渐深,公社的路灯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照亮了田埂上的农机和教室里的灯光。远处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混着机械的低鸣,像一首写给乡村未来的歌,在冬夜里轻轻流淌,流向充满希望的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