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31章 雪域通途破险阻,民生基建暖民心

均平二十八年十月十日,汝吉村的晨霜还没在青稞垛上化透,我就跟着次仁村长往村西的牧道走——前几天村议事会收集民生诉求时,丹增的阿爸次仁大叔提了句“村里想考驾照的后生,得骑着马翻四座雪山去觉康省省府,来回要半个月,有的后生去了三次都没赶上考试”,这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今天特意要去跟常跑省府的村民聊聊,看看这驾考的麻烦到底难在何处。

牧道上的雪被马蹄踩出一串深印,风裹着雪粒打在脸上,生疼。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就看见远处的经幡下围着几个后生,他们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驾考预约单”,正蹲在雪地里叹气。见我们过来,年纪最小的洛桑赶紧站起来,手里的预约单被风吹得哗哗响:“朱议事长,次仁村长,你们可来了!我阿爸让我去考驾照,说以后开卡车拉青稞方便,可我上个月翻雪山去省府,到了才知道考试排到下个月,这来回的盘缠够买半袋青稞了,我娘说再考不上就不让去了。”

旁边的扎西也跟着点头,他的靴底磨出了洞,雪渗进靴子里,冻得他直跺脚:“我更惨,去年冬天翻雪山时遇到雪崩,马受惊跑了,我抱着石头在雪窝里待了半宿才被牧民救下来。现在村里想买卡车的人家多,可考驾照太难了,省府的驾校说咱们村路不好,不肯来设分校,咱们总不能一直靠马拉雪橇运货吧?”

我蹲下来,接过洛桑手里的预约单,上面的“考试地点”一栏写着“觉康省省府驾考中心”,下面还备注着“需提前一个月预约,自带交通工具”。风把预约单吹得贴在手上,我指尖划过“自带交通工具”几个字,心里一阵发沉——汝吉村到省府,光雪山就有四座,夏天融雪时路滑,冬天大雪封山,后生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考试,就为了一本能开卡车的驾照,这哪是“麻烦”,简直是在拿命赌。

次仁村长蹲在旁边,用袖子擦了擦洛桑冻红的脸:“这些后生都是村里的壮劳力,有的想拉青稞去喀则府卖,有的想帮着运输队送物资,可没驾照,再好的车也开不了。之前王铁山董事长说要给村里配两辆卡车,现在车还在喀则府的车库里,没人会开啊!”

我站起身,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驾考的事不能再拖,不仅要让村民在家门口考驾照,还得把路修通、把医院建起来、把消防司立起来,让汝吉村的民生基建跟得上百姓的日子。“洛桑,扎西,你们别愁!今天我就召集全国议事会,咱们不仅要在村里建驾考中心,还要修通到省府的铁路隧道,让你们以后去省府不用翻雪山,在家门口就能学驾照、开卡车!”

回到村议事会时,静雯正在整理百姓医院的选址图纸,见我进来,赶紧迎上来:“姑母,您去牧道问驾考的事了?刚才卓玛大姐来,说她阿爸腿疼,想去省府看医生,可翻雪山太费劲,只能在家熬草药,要是村里有医院就好了。”

我把刚才在牧道听到的事跟她说了,又指着她手里的图纸:“正好,咱们把驾考中心、医院、消防司、商业街这些基建一起提上议程。你现在以村议事会主事的名义,通知全国议事会代表,明天上午在火车站站台开临时会议,咱们把这些民生项目定下来,报全国议事会批准。”

十月十一日上午,火车站站台的红灯笼还挂在站房门口,代表们就从各地赶来了。王铁山扛着施工图纸,靴底还沾着喀则府的泥土;兵事谈议会的代表李刚穿着藏青色军装,手里拿着武装巡捕部队的调动方案;事务刑部武装巡捕部队管理司的张毅带着电子工程建设部队和铁路建设部队的负责人,身后跟着几个扛着勘测仪器的士兵;卓玛大姐、次仁村长这些村民代表也来了,手里攥着写满诉求的纸条,连洛桑和扎西都站在后排,眼里满是期待。

我站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手里拿着民生诉求清单,声音比平时更响亮:“各位代表,今天召集大家开临时会议,是为了三件事——第一,汝吉村村民考驾照要翻四座雪山去省府,来回半个月,危险又麻烦;第二,村民看病要去喀则府或省府,老人孩子经不起折腾;第三,村里没有消防司,去年冬天牧民家着火,只能靠水桶灭火,差点烧了整个牧场。现在,我提议,由皇家建设集团牵头,武装巡捕部队的电子工程建设部队、铁路建设部队辅助,在汝吉村建驾考中心、百姓医院、消防司,同时修通到省府的铁路隧道和水泥路,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意见!”王铁山第一个站起来,把施工图纸铺在桌上,红笔在图纸上圈出几个点,“朱议事长,我早就跟铁路建设部队的同志勘测过,从汝吉村到省府的雪山下能挖隧道,全长二十公里,铁路建设部队有挖隧道的经验,电子工程建设部队能负责隧道里的照明和通信,三个月就能打通!驾考中心选在村东的空地上,靠近水泥路,方便村民练车;百姓医院就建在百姓公社旁边,离食堂近,方便病人吃饭;消防司挨着商业街,万一有火情能及时赶到!”

兵事谈议会的李刚也跟着点头,手里的调动方案递到我面前:“朱议事长,兵事谈议会已经批准,武装巡捕部队的电子工程建设部队和铁路建设部队明天就能进驻汝吉村,铁路建设部队带来了凿岩机、混凝土搅拌机,电子工程建设部队准备了隧道照明设备和通信线路,保证配合皇家建设集团完成工程!”

卓玛大姐攥着纸条,声音有些激动:“朱议事长,要是村里有医院,我阿爸就能在家门口看病了!我还想跟您提个建议,医院里能不能设个看关节痛的诊室?村里老人多,冬天关节疼得厉害,总熬草药也不是办法。”

次仁村长也补充道:“消防司得配适应雪地的消防车,咱们冬天雪厚,普通消防车开不动;商业街要留些摊位给村民,卖咱们的奶酪、青稞饼,再请些喀则府的商贩来,卖布料和工具,这样村民买东西不用跑远路了。”

我把大家的意见一一记在本子上,又看向静雯:“静雯,你是村议事会主事,又是皇帝,你觉得这些项目该怎么推进?”

静雯站出来,手里拿着她的“民心札记”,上面已经画好了项目推进表:“姑母,我觉得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让铁路建设部队和电子工程建设部队勘测隧道路线,皇家建设集团同时平整驾考中心和医院的场地;第二步,隧道动工后,消防司和商业街的建设跟上,电子工程建设部队负责给这些项目通水电;第三步,驾考中心建成后,成立天吉驾校,由驾考中心直管,请省府的教练来教学,保证村民三个月内就能考驾照。另外,我提议成立汝吉村议事会百姓公社社会保障与商监司,负责登记村民的看病需求和监督商业街的商品质量;成立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司,利用雪山和青稞田发展旅游,让更多人知道汝吉村!”

“好!”我拍了拍手,把全国议事会的表决票发给代表们,“现在进行表决,同意以上所有项目和方案的,请举手!”

村民代表、皇家建设集团代表、兵事谈议会代表、武装巡捕部队代表……所有代表都举起了手,连后排的洛桑和扎西都激动地举起了手,站台上的掌声比上次命名思想时更响亮,连火车站的工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跟着鼓掌。

十月十二日一早,汝吉村就热闹起来了。铁路建设部队的士兵们扛着凿岩机往雪山方向走,雪地里留下一串整齐的脚印;电子工程建设部队的士兵在村东的空地上架起勘测仪,测量驾考中心的场地;皇家建设集团的工人开始平整医院的地基,次仁村长带着村民们帮忙搬石头,卓玛大姐和村里的妇女们提着酥油茶和青稞饼,送到每个工人手里。

我跟着王铁山去雪山勘测隧道入口,他手里拿着罗盘,在雪地里走几步就停下来量一量:“朱议事长,您看这里,山体岩石坚硬,适合做隧道入口,往里挖五公里就是省府的铁路线,对接上就能通火车。铁路建设部队的张队长说,他们之前在西域挖过三十公里的隧道,这二十公里的没问题,就是冬天雪大,得先搭个保温棚,不然机器会冻坏。”

铁路建设部队的张队长蹲在旁边,手里拿着地质探测仪,屏幕上显示着山体的结构:“朱议事长,探测结果显示,山体里没有大的断层,就是有几处渗水点,我们准备用防水布堵上,再浇筑混凝土,保证隧道不漏水。电子工程建设部队已经准备好照明线路,等隧道挖通一半,就开始装灯,保证施工安全。”

正说着,电子工程建设部队的李队长跑过来,手里拿着隧道通信方案:“朱议事长,我们准备在隧道里装信号放大器,保证手机有信号,还会装应急电话,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工人能及时联系外界。另外,我们会给驾考中心、医院、消防司装专用电路,保证用电稳定,冬天不会停电。”

我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又看向远处帮忙搬设备的村民,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大明的实干,官员、士兵、工人、百姓拧成一股绳,再难的事也能办成。

十月十五日,驾考中心的场地平整好了。王铁山带着工人画练车场的标线,红色的标线在雪地里格外显眼;天吉驾校的牌子挂在了场地旁的木杆上,牌子上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汝吉村天吉驾校”,洛桑和扎西凑在牌子旁,用手摸着上面的字,笑得合不拢嘴。

“朱议事长,您看!”洛桑指着练车场里的教练车,声音里满是激动,“省府的驾校派了三个教练来,他们说以后就在咱们村教学,不用再去省府了!”

我走过去,跟教练们握了握手,其中一个叫达瓦的教练笑着说:“朱议事长,我们早就想来汝吉村了,之前省府的路不好走,现在听说要修隧道,我们立刻就来了。我们会根据高原路况教村民开车,比如雪天怎么刹车、山路怎么转弯,保证每个学员都能安全上路。”

静雯也跟着过来,手里拿着天吉驾校的课程表:“达瓦教练,我跟村民们商量好了,白天让壮劳力学,晚上让家里有孩子的妇女学,周末给老人开‘慢班’,保证每个人都有时间学。另外,我们会给困难家庭的学员减免学费,不能让有人因为没钱学不了驾照。”

达瓦教练接过课程表,眼里满是敬佩:“朱主事,您想得太周到了!我们在省府教学时,从来没见过这么贴心的安排,您真是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了。”

与此同时,百姓医院的地基也打好了。王铁山带着工人砌墙,砖是从喀则府运来的,保温性能好,冬天不会冷;电子工程建设部队的士兵在墙上装电线,准备给病房装暖灯;卓玛大姐带着妇女们打扫病房,她们把羊毛毯铺在病床上,还在窗台上摆上了晒干的格桑花,让病房看起来像家里一样温暖。

我走进一间病房,里面摆着两张病床,床头有个小桌子,上面放着热水壶。卓玛大姐正在整理羊毛毯,笑着说:“朱议事长,这病房是给老人准备的,离医生的诊室近,老人行动不方便,不用走太远。我们还跟喀则府的卫生院联系好了,他们会派医生来坐诊,每个月来一次,平时村里的赤脚医生就在这里看病,能治风寒、关节痛、接生这些常见病。”

我摸了摸羊毛毯,软软的很暖和:“卓玛大姐,你们想得真周到。等医院建成了,咱们再买些药材,保证村民不用再熬草药治大病。”

十月底,隧道的挖掘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铁路建设部队的士兵们在隧道里轮班作业,凿岩机的声音在雪山里回荡;电子工程建设部队的士兵每隔一段就装一盏灯,隧道里亮得像白天;王铁山每天都去隧道里查看进度,他的安全帽上沾着水泥,脸上满是灰尘,却每天都笑得很开心:“朱议事长,隧道已经挖了十五公里了,再过一个月就能打通!到时候火车能直接开到汝吉村,村民去省府不用翻雪山,两个小时就能到!”

可就在这时,隧道里突然出现了渗水问题。铁路建设部队的张队长急得满头汗,蹲在隧道里看着渗水的地方:“朱议事长,这里的岩石缝里渗出水来,要是不堵住,会影响隧道的结构,冬天还会结冰,影响火车通行。”

我跟着张队长蹲在旁边,看着水从岩石缝里流出来,心里也有些着急。这时,次仁村长突然说:“我有办法!咱们村里的老人说,雪山里的渗水可以用羊毛和石灰混合堵住,羊毛能吸水,石灰能凝固,以前牧民家的屋顶漏水都是这么堵的!”

“真的?”张队长眼睛一亮,赶紧让士兵去村里拿羊毛和石灰。次仁村长亲自指导士兵们混合羊毛和石灰,然后把混合物塞进岩石缝里,没过一会儿,渗水就慢慢止住了。张队长看着止住的渗水,拍着次仁村长的肩膀:“大叔,您这办法太管用了!还是你们基层的智慧多,我们在办公室里想破头也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次仁村长笑着说:“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办法,能帮上忙就好。咱们修隧道是为了村民,只要能把隧道修好,再难的事咱们都能想出办法!”

十一月中旬,隧道终于打通了。当铁路建设部队的士兵们从隧道的另一头走出来时,汝吉村的村民们都围了过来,手里拿着青稞饼和奶茶,往士兵们手里塞。洛桑和扎西跑在最前面,他们沿着隧道跑了一个来回,回来时激动得说不出话:“通了!隧道通了!以后我们去省府不用翻雪山了!”

当天下午,第一列火车从隧道里开了出来,火车头喷着白色的蒸汽,在雪地里格外显眼。村民们都围在火车站台旁,有的老人摸着火车的车厢,眼里满是泪水;有的孩子跟着火车跑,嘴里喊着“火车!是火车!”;卓玛大姐拿着手机,拍着火车,要发给在省府治病的阿爸,让他看看村里的火车。

与此同时,驾考中心也建成了。练车场里画好了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的标线,教练车整齐地停在旁边;驾考中心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给村民办理报名手续,洛桑和扎西第一个报了名,他们手里拿着报名表,笑得合不拢嘴:“终于能在家门口考驾照了!等拿到驾照,我就开卡车拉青稞去喀则府卖!”

天吉驾校的第一堂课,达瓦教练带着学员们在练车场练习起步。洛桑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达瓦教练在旁边指导:“别紧张,慢慢抬离合,雪天起步要慢,不然车轮会打滑。”洛桑按照教练的指导,慢慢抬起离合,车子平稳地开了起来,他脸上的紧张慢慢变成了笑容,旁边的扎西和其他学员都为他鼓掌。

百姓医院也在十一月下旬建成了。开业那天,喀则府的医生来了,他们带着药材和医疗器械,在医院里给村民看病。卓玛大姐的阿爸第一个来看病,医生给老人检查了腿,开了些药膏,还教老人怎么按摩:“大叔,您这是老寒腿,平时要注意保暖,每天按按腿,过段时间就会好很多。”老人握着医生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谢谢医生,以前我腿疼得走不了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真是太方便了!”

消防司也在十二月初建成了。武装巡捕部队的士兵给消防司配备了适应雪地的消防车,还教村民们怎么使用灭火器。消防司的第一堂训练课,士兵们带着村民们在雪地里练习灭火,次仁村长拿着灭火器,按照士兵的指导,对准火盆按下开关,白色的泡沫喷出来,很快就把火灭了。次仁村长笑着说:“以后村里再着火,咱们不用靠水桶灭火了,有消防车和灭火器,再也不怕火了!”

商业街也在十二月中旬热闹起来了。王铁山带着工人搭了二十个摊位,村民们把家里的奶酪、青稞饼、羊毛毯摆了出来;喀则府的商贩也来了,他们带来了布料、盐、工具,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糖果。卓玛大姐的摊位前围满了人,她的奶酪又香又甜,很快就卖完了;次仁村长的摊位上,青稞饼冒着热气,路过的人都要买几个尝尝。社会保障与商监司的工作人员在商业街里巡逻,他们登记着村民的需求,监督着商品的质量,遇到有商贩卖过期的糖果,立刻让商贩把糖果收起来,还跟商贩说:“咱们做生意要讲诚信,不能卖过期的东西,不然村民们就不相信你了。”

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司也没闲着,他们开发了雪山徒步、青稞收割体验、牧民家做客等旅游项目。第一批游客来自京北,他们跟着旅游司的工作人员徒步雪山,体验青稞收割,还在牧民家喝奶茶、吃奶酪。一个京北的游客笑着说:“汝吉村太美了,雪山又高又白,青稞田绿油油的,村民们又热情,下次我还要来!”

十二月二十日,全国议事会在汝吉村的商业街召开。代表们走在热闹的商业街上,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心里都满是欣慰。王铁山拿着隧道的运营报告,笑着说:“朱议事长,隧道开通一个月,已经有五十列火车经过,村民去省府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三倍,有的村民还坐火车去省府买东西,再也不用翻雪山了!”

达瓦教练也带来了好消息:“朱议事长,天吉驾校已经有一百个学员拿到了驾照,洛桑和扎西还开上了村里的卡车,帮着运输队拉青稞去喀则府卖,他们说以后要开卡车走遍大明!”

百姓医院的医生也说:“这一个月,我们给三百多个村民看了病,很多老人的关节痛都好了,有的村民还介绍喀则府的亲戚来这里看病,说咱们医院的医生好、服务好!”

我站在商业街的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火车在隧道里穿梭,驾考中心的学员们在练车,百姓医院的医生在给村民看病,消防司的士兵在巡逻,商业街的摊位前围满了人,旅游司的工作人员带着游客体验青稞收割——心里暖暖的,比喝了酥油茶还暖。

静雯走到我身边,手里拿着她的“民心札记”,上面写着:“汝吉村的变化,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咱们一起干出来的。驾考中心让村民在家门口考驾照,隧道让村民去省府不用翻雪山,医院让村民在家门口看病,消防司让村民不怕着火,商业街让村民买东西方便,旅游司让更多人知道汝吉村。这些变化,都是民心凝聚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结果。”

我接过札记,翻到最后一页,在上面写道:“民生基建没有终点,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以后,我们还要在汝吉村建学校、建养老院、建图书馆,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汝吉村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夕阳西下,雪山被染成了金色,火车的鸣笛声在隧道里回荡,商业街的灯笼亮了起来,像一串红色的珍珠挂在雪地里。我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汝吉村新的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火车开进汝吉村,更多的村民拿到驾照,更多的游客来到汝吉村,更多的民生项目在汝吉村落地,村民们的日子会像青稞一样,一年比一年丰收,像雪山一样,一年比一年挺拔。而我们,会一直跟着百姓的脚步,在实践里找真理,在实干中办实事,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像汝吉村的隧道一样,打通所有的险阻,像汝吉村的路灯一样,照亮每一个百姓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