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24章 腐蠹现形伏法网,民生铁壁护前行

均平二十八年四月十八,千叶县的晨雾还没散尽,茶园里就飘起了茶农们的歌声——“四月采茶忙,路通心不慌”,调子是花省传统的采茶调,词却是新填的,唱的是盼了多年的乡村硬化路。我站在千叶县议事会的二楼露台,看着明军士兵牵着警犬在街道上巡逻,他们的迷彩服沾着晨露,步伐却依旧整齐;不远处的茶园里,几个茶农正骑着d1电动摩托车往工地送材料,车斗里的水泥袋上印着“大明民生工程”的红色字样,车把上挂着的竹篮里,还放着刚热好的玉米饼——那是给施工队准备的早饭。

陈峰将军站在我身边,胳膊上的绷带换了新的,脸色比昨天好了不少,手里攥着道路硬化工程的进度表,笔尖在“四月底开工”那行字上画了个圈:“议事长,昨晚施工队已经把第一批碎石运到了山茶村,今天上午就能开始铺路基;茶园村的百姓还自发组织了‘护路队’,说要帮着看着材料,不让人搞破坏。”他指着远处的工地,那里已经竖起了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修民生路,圆百姓梦”,风吹过横幅,声音猎猎,像在呼应茶农们的歌声。

我接过进度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个路段的负责人、工期、材料用量,甚至连“茶农运输队的调度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陈峰总是这样,做事滴水不漏,去年在法兰西加盟省负责古堡安防时,他连“游客高峰期的每十分钟巡逻路线”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辛苦你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还是要注意安全,军事管制虽然还在,但那些人没被抓到,肯定还会有动作。”

话音刚落,露台下方的街道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明军士兵的喝问:“站住!出示你的通行证!”我和陈峰对视一眼,立刻快步下楼——按军事管制规定,千叶县所有人员进出都需出示由明军和议事会联合签发的通行证,无故拦停,必然是发现了异常。

走到议事会大门外,只见两名明军士兵正将一个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按在墙上,男人的帽子掉在地上,露出一头杂乱的黑发,他的右手还攥着一把黑色的手枪,枪口朝下,却没来得及上膛。“议事长!陈将军!”带队巡逻的明军连长赵刚跑过来敬礼,手里拿着从男人身上搜出的东西,“我们在茶园路巡逻时,发现这个人鬼鬼祟祟地盯着议事会大门,拦住他时,他突然掏枪,还好我们反应快!”

我看着被按在墙上的男人,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神里满是慌乱,却还在挣扎:“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是来办事的!”赵刚把搜出的东西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千叶县议事会工作证,上面写着“内纪司主事 林茂”,还有一张手绘的议事会楼层分布图,图上用红笔圈出了陈峰办公室的位置,旁边还标注着“上午九点,陈峰必到”。

“林茂?”陈峰皱起眉头,语气里带着惊讶,“你不是县监察局内纪司的主事吗?负责监督工程资金使用的,怎么会在这里?”林茂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却依旧强硬:“我……我就是路过,这枪不是我的!是有人陷害我!”

“是不是陷害,查了就知道。”我转头对赵刚说,“把他带到明军临时审讯室,全程录音录像,通知全国监察局和都察院的人过来,一起参与审讯——另外,加强议事会周边的巡逻,扩大排查范围,我怀疑他不是一个人。”

审讯室设在明军的临时驻地,是一间改装过的会议室,墙上挂着《大明审讯规范》,桌上摆着录音笔、执法记录仪和一台银色的仪器——那是明军最新配备的“记忆回溯仪”,按《大明刑事诉讼法》规定,用于重大刑事案件审讯,需经全国监察局批准,能在不伤害被审讯人身体的前提下,还原其近期的关键记忆,确保供述真实。

上午十点,全国监察局派来的审讯专家李梅、都察院御史王磊准时抵达,林茂被带进来时,手脚都戴了手铐,却还是一副抵赖的样子,坐在椅子上不肯说话。“林茂,”李梅拿出他的工作证,放在桌上,“你身为县监察局内纪司主事,负责监督民生工程,却携带枪支在议事会周边游荡,意图谋害陈峰议事长,按《大明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这是故意杀人未遂,最高可判处死刑。你现在如实供述,还能争取从轻处理。”

林茂的手指在膝盖上抠着,眼神闪烁,却依旧沉默。王磊拿出那张手绘地图,放在他面前:“这张图是你画的吧?上面的笔迹和你之前提交的工程监督报告笔迹一致,我们已经做过笔迹鉴定。还有这把枪,枪身上的指纹只有你一个人的,你还想抵赖?”

见林茂还是不说话,李梅看向我:“议事长,申请启动记忆回溯仪吧,按程序,您签字就能批准。”我接过审批表,笔尖在“批准人”那栏落下名字——我知道,这不是滥用权力,而是为了尽快查清真相,防止还有人策划新的袭击,毕竟千叶县的道路硬化工程明天就要开工,不能再出任何岔子。

记忆回溯仪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林茂的身体微微颤抖,眼神逐渐变得空洞。屏幕上开始播放他的记忆片段:四月十五晚上,他在千叶县县长办公室,县长周富贵坐在红木办公桌后,手里把玩着一串翡翠手串,说“陈峰不死,道路硬化工程就停不了,咱们的茶叶生意也做不成了”;四月十六上午,县议事会副议事长吴天给他打电话,让他“找机会除掉陈峰,必要时可以用枪,警司司长赵虎会给你提供武器”;四月十七晚上,他在县警司的地下室,赵虎把那把黑色手枪递给她,说“这枪消过音,用完扔了就行,没人会查到你头上”……

“是周富贵!是吴天!”林茂突然嘶吼起来,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是他们让我干的!周富贵跟千叶县的茶叶贩子团伙勾结,垄断了全县的茶叶收购,一斤茶叶只给茶农三块钱,运到县城能卖十块!要是道路硬化了,茶农们自己能把茶叶运到县城,他们就没法压价了!吴天收了周富贵五十万,帮着他阻挠工程,还让我盯着陈峰的行踪……”

“还有谁参与了?赵虎为什么帮你们?”王磊追问,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林茂喘着粗气,声音里满是恐惧:“还有县都察院主事孙亮、县人民监督协会副会长郑华!孙亮负责压下茶农的举报,每次有人举报茶叶贩子压价,他都说是‘市场正常波动’;郑华负责干扰监督协会的调查,上次乡监督协会想查茶叶团伙,被他以‘证据不足’压下去了!赵虎是周富贵的表弟,他的警司司长职位就是周富贵帮他弄来的,他当然听周富贵的!”

我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静雯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急促:“静雯,千叶县的事不简单,幕后是县长周富贵和副议事长吴天,还有县警司司长赵虎、都察院主事孙亮、监督协会副会长郑华参与,他们跟茶叶贩子团伙勾结,为了垄断茶叶收购,指使林茂暗杀陈峰!”

电话那头的静雯沉默了几秒,语气瞬间变得冰冷:“姑母,您放心,我马上让兵部、全国监察局、都察院组建联合行动组,由兵部尚书李锐亲自带队,从京北调派精锐明军,今天下午就到千叶县!另外,通知花省议事会,暂停周富贵、吴天的职务,冻结他们的银行账户,防止他们转移资产!”

挂了电话,李梅拿着林茂的供述记录,眉头皱得更紧了:“议事长,按林茂说的,孙亮和郑华现在可能已经知道林茂被抓,说不定会销毁证据,甚至逃跑!我们得立刻控制他们!”陈峰站在旁边,手里的拳头攥得发白:“我带明军去抓!孙亮在都察院办公,郑华在监督协会,我现在就去!”

“等等,”我拦住他,“不能打草惊蛇,孙亮是都察院主事,手里可能有监察权限,郑华负责监督协会的日常工作,说不定有眼线。让赵刚连长带巡逻队配合,假装‘例行检查’,先控制住他们的办公室,再进行抓捕。”

上午十一点,赵刚带着两队明军,分别前往县都察院和县人民监督协会。我和李梅、王磊坐在临时审讯室里,盯着执法记录仪传来的画面——县都察院里,孙亮正坐在电脑前删除文件,屏幕上满是“茶叶收购记录”“贿赂明细”的文件夹,明军士兵冲进去时,他还想把U盘塞进嘴里,被士兵一把夺了下来;县人民监督协会里,郑华正在给周富贵打电话,说“林茂被抓了,我们要不要跑”,电话还没挂,明军就破门而入,他吓得手机都掉在了地上。

两个小时后,孙亮和郑华被带到审讯室,面对林茂的指证和从他们办公室搜出的证据——孙亮的U盘里有周富贵给茶叶团伙“开绿灯”的批示,郑华的抽屉里有五十万现金的收条,他们很快就招认了所有罪行:孙亮收了周富贵三十万,压下了二十多起茶农举报;郑华收了二十万,阻止监督协会调查茶叶团伙的垄断行为;他们还知道周富贵和吴天计划在道路硬化工程开工当天,制造“材料不合格”的假象,让工程停工。

下午三点,兵部尚书李锐带着联合行动组抵达千叶县,他穿着笔挺的军装,手里拿着全国议事会签发的《联合抓捕令》,跟我在临时驻地汇合:“议事长,行动组已经部署完毕,周富贵在县政府办公室,吴天在议事会宿舍,赵虎在县警司,我们分三组行动,同时抓捕!”

我看着行动组的部署图,上面标注着每个抓捕点的兵力配置、进出路线、应急方案,甚至连“如何防止嫌疑人销毁证据”都写得清清楚楚——李锐是明军的老将领,去年在北冰洋省抓捕“雪地盗猎团伙”时,就以“行动周密、速战速决”闻名。“好,”我点了点头,“现在出发,注意安全,尽量保留证据。”

我们跟着第一组行动队前往县政府,车开在刚清理过的街道上,茶农们看见我们的车,都停下手里的活,朝着车挥手——他们还不知道幕后黑手是谁,只知道是我们在为他们的路奔波。李锐看着窗外,语气里带着感慨:“这些百姓多淳朴,就盼着一条好路,可有些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连人命都不顾。”

县政府大楼前,明军士兵已经封锁了出入口,我们走进大厅时,工作人员都站在走廊里,脸上满是紧张。周富贵的办公室在三楼,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撕纸”的声音。李锐示意士兵们做好准备,然后猛地推开门——只见周富贵正坐在办公桌后,把一叠文件往碎纸机里塞,桌上的保险柜敞开着,里面的金条和翡翠手串散落在地上。

“周富贵,你被捕了!”李锐亮出《联合抓捕令》,声音威严。周富贵的身体僵住了,手里的文件掉在地上,他转头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绝望:“我……我没干什么!那些都是误会!”

“误会?”我走过去,捡起地上没来得及撕碎的文件,上面是“茶叶贩子团伙给周富贵的分红明细”,最新的一笔是三月底的五十万,“你跟茶叶团伙勾结,垄断收购,压低茶农收入,还指使他人暗杀陈将军,阻挠民生工程,这也是误会?”

周富贵的头垂得更低了,突然双腿一软,跪在地上:“我错了……我不该贪那些钱!是吴天怂恿我的,他说‘道路硬化了,我们的生意就完了’,我才……”

与此同时,第二组行动队在议事会宿舍抓到了吴天,他正收拾行李准备逃跑,行李箱里装着大量现金和银行卡;第三组行动队在县警司抓到了赵虎,他试图销毁枪支和出警记录,却被明军当场拦下。晚上七点,所有嫌疑人都被关押在明军临时看守所,李锐拿着审讯记录,跟我汇报:“周富贵承认收受茶叶团伙贿赂共计两百三十万,吴天收受五十万,赵虎收受二十万,他们还供认,去年有个茶农因为反抗压价,被茶叶团伙打伤,赵虎帮忙压下了这个案子,定性为‘民事纠纷’。”

我看着审讯记录上的每一个字,心里满是愤怒——这些人拿着百姓的俸禄,却做着伤害百姓的事,他们忘了“民生为本”的初心,忘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立刻发函给全国监察局、都察院、全国人民监督协会,”我对李梅说,“按《大明公职人员问责条例》第三条、第七条,经全国议事会研究决定:开除周富贵、吴天、赵虎、孙亮、郑华、林茂的公职,终身不得录用;没收他们的非法所得,上缴国库。”

四月十九早上,千叶县的道路硬化工程如期开工。我和陈峰站在茶园村的工地现场,看着茶农们和施工队一起铺碎石,d1电动摩托车在工地间穿梭,车斗里的水泥袋堆得整整齐齐。村代表老周拿着一个搪瓷缸,给我们倒了杯热茶:“议事长,陈将军,谢谢你们!现在路开始修了,我们的茶叶再也不用被压价了!”

上午十点,押送嫌疑人前往京北市的车队出发了。车队由十辆明军装甲车护送,中间是两辆“民生专列”改造的押送车,车窗贴着防爆膜,车内配备了医疗设备和看守士兵。我站在路边,看着车队缓缓驶离,茶农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手里拿着刚采的茶叶,朝着车队挥手——不是送别,而是对正义的认可。

押送途中,我接到了大理寺卿张文的电话,他说:“议事长,大理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合议庭,负责审理这个案子,会严格依法判决,给百姓一个交代。”我握着手机,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茶园,心里踏实了不少——大明的法律,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损害百姓利益的人。

下午三点,车队抵达京北市,大理寺的工作人员早已在火车站等候,他们穿着黑色的制服,手里拿着《逮捕证》,将嫌疑人逐一押往大理寺看守所。我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看着夕阳洒在“大明大理寺”的牌子上,金色的光芒像一层铠甲,守护着公平与正义。

静雯开车来接我,她穿着月白常服,手里还拿着那本半旧的藤编提箱——里面装着《准驾车型议案》和最新的民生工程进展报告。“姑母,辛苦了,”她帮我打开车门,“闽省和北湖省的监督协会已经发来消息,说有几个乡的民生工程可能存在问题,等着我们去查。”

我坐进车里,看着窗外京北市的街道,议事会大楼前的玉兰花已经谢了,却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像新生的希望。“好,”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就出发,去闽省,去北湖省,把所有损害百姓利益的问题都查清楚,把所有政策都落到实处。”

静雯发动汽车,车里放着花省的采茶调,调子轻快,唱的是“路通了,茶卖了,百姓笑了”。我看着手里的《民生政策汇编》,扉页上写着“实事求是,民生为本”,那是我和静雯当年在滇南县田埂上写的,现在看来,这八个字依旧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知道,铲除**不是终点,推进民生工程也不是终点,只要百姓还有需求,我们就要一直走下去——走在滇南县的土路上,走在草原省的蒙古包里,走在法兰西的古堡旁,走在北冰洋的雪地上,走在每一个大明百姓的心里。因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从来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写在每一条修好的路上,写在每一个茶农的笑容里,写在每一个百姓踏实生活的日子里。

而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腐蠹,只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小石子,它们挡不住民生的车轮,挡不住正义的脚步,更挡不住大明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会继续握着监督的利剑,筑牢民生的铁壁,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大明人,都能走在平坦的路上,握着属于自己的“方向盘”,驶向更光明、更温暖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