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21章 北湖南湖巡视回头看

均平二十八年正月初十,京北市的年味还没散尽,议事会大楼前廊柱上的红灯笼依旧缀着金箔,风一吹,穗子轻轻晃,却晃不散空气里那份沉凝的肃穆。我站在三楼办公室的窗前,指尖摩挲着案头那份《关于对北湖省、南湖省开展第一次第五轮巡视回头看的请示》,纸上“巡视回头看”五个朱红印章洇着墨,在晨光里沉甸甸的——这是上月驾考改革全票通过后,全国议事会紧急召开常务会议定下来的事。理由说起来不复杂:年前短短半个月,北湖、南湖两省递来的群众举报信就堆了满满一抽屉,共七百二十六件。其中南湖省化新府的举报信里,“饿家兄弟”“办事要拜码头”“改名字当官”这些字眼像针一样扎眼;而北湖省第一轮巡视时发现的乡村道路硬化不达标、学堂师资补贴未足额发放等问题,整改汇报里的数据总透着几分虚浮,比如“道路硬化率100%”的后面,没附一张雨后实地照片,“补贴发放到位”的名单里,好几个学堂负责人的签字笔迹一模一样,像是用印戳盖上去的。

“议事长,巡视组的同志都在一楼会议室候着了。”秘书小周轻轻推开门,怀里抱着烫金封皮的《巡视工作手册》,每本封面上都用钢笔写着成员姓名和负责领域。我扫了一眼,李柏年的名字在最前面——这位监察局都察院的老专员,手里总攥着个磨得发亮的黑皮笔记本,里面记满了近十年的巡视案例,连哪年哪月哪个府的官员虚报工程量,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礼部吏部的学籍档案专家张敏,她能从泛黄的科举报名表里看出笔迹是否涂改,从大学堂的入学花名册里找出年龄与履历不符的破绽;最后三位是基层工农代表,花省的王大叔也在其中,他揣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自家炒的花生,见了我就笑:“议事长,俺不懂啥高深理论,但俺能听出百姓说话是真哭还是假笑,能看出路是真硬化还是铺了层薄水泥。”这样的配置是我亲自定的——巡视不是摆样子,得有能戳破谎言的专业能力,更得有能接百姓地气的眼睛,得让“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真真切切落在每一步调查里。

我拿起椅背上的藏青色巡视制服外套,把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这是巡视工作的老规矩,也是对百姓诉求的态度。下楼时正好撞见张敏,她怀里抱着一摞档案袋,额角还沾着汗,见了我就把最上面两个袋子递过来:“议事长,昨晚连夜查了南湖省近二十年的官员履历,化新府出身、姓饿的有十二个,其中两个都叫饿光辉。一个洪武十九年十月生,现在是贵省议事会文化旅游集团协理、副董事长,正四品;另一个洪武二十年十一月生,原南黔州定贵县万邦协理会副议事长。两人籍贯都是化新府饿家村,连门牌号都写的12号,年龄就差一岁,这里面肯定有鬼。”我接过档案袋,指尖划过封面上的“饿光辉”三个字,一个笔迹遒劲,一个偏软,像是两个人写的,可关键信息却一字不差,像刻意复制的标本。

会议室里,李柏年正拿着红马克笔在地图上画圈,南湖省化新府的位置被圈得格外醒目,又往北划了条线连到南黔州定贵县:“根据举报,哥哥在贵省管文旅项目资金,弟弟在定贵县管协理会日常事,有人说弟弟帮哥哥介绍过工程队,哥哥也帮弟弟调过两次工作。这次先从南湖省化新府下手,先把这两个‘饿光辉’的底摸清,再查北湖省的整改问题。”王大叔在旁边剥着花生,把剥好的花生仁放在我面前的盘子里:“俺老家也有改名字的,大多是为了好养活,可改得跟亲兄弟一样,还都当官的,俺头回见。到了饿家村,俺得找村里老人聊聊,他们嘴里的实话,比官员的汇报靠谱多了。”

上午九点,三辆印着“全国议事会巡视组”的J1b公务车从议事会大楼出发,车窗外的京北市还留着年味,路边的商铺门口贴着春联,可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次出门不是走亲戚,是去查问题的。我坐在头车里,翻着那两份饿光辉的档案。洪武十九年出生的那个,履历写得满满当当:洪武三十七年考入南湖省汉武大学堂文旅管理专业,毕业后历任贵省陕西府议事会都察院提刑按察使司察务主事、贵省议事会协理、十盘水府都察使,均平二十五年调任贵省文旅集团副董事长,每一步任职时间都卡得严丝合缝,像按剧本走的;洪武二十年出生的那个,履历简单些:洪武三十八年考入南黔州师范学堂,毕业后在定贵县学堂当老师,后来转去协理会,均平二十六年任副议事长,看起来平平无奇,可两份档案里的“饿家村12号”,总让我觉得不对劲——哪有亲兄弟不仅同名,连籍贯门牌号都完全一样的?

车开了两天,正月十二傍晚才到南湖省省会汉武市。下高速时,南湖省议事会的常务副议事长周明远已经候在出口,他穿着深色常服,脸上堆着笑,伸手要帮我拎行李箱:“议事长一路辛苦,汉武宾馆已经备好房间,离会场近,吃饭也方便。”我摆摆手,把行李箱递给身后的巡视组同志:“不用麻烦,住省议事会的招待所就行,标准间就够。今晚先不吃晚饭,把第一轮巡视整改的台账、财务凭证、群众回访记录都搬到招待所会议室,我们连夜看。”周明远脸上的笑僵了一下,随即又堆起来:“没问题,我这就让人去办,只是天色晚了,要不要先垫点糕点?”“不用,工作要紧。”我语气平淡,却注意到他的指尖有些发凉——大概没料到我们会这么急,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

招待所的会议室里,灯光亮了整整一夜。桌上的整改台账堆得有半人高,从乡村道路硬化的工程验收报告,到学堂师资补贴的发放名单,每一份都要逐页核对。李柏年拿着放大镜看一份化新府的道路工程合同,突然指着法人栏喊:“议事长,你看这个‘南湖省辉煌建筑公司’,法人叫饿明亮,而贵省文旅集团的那个饿光辉,档案里写着他有个堂弟叫饿明亮!”我凑过去看,合同上的法人签字歪歪扭扭,旁边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里,饿明亮的眉眼和饿光辉有几分像。张敏则在翻师资补贴名单,发现化新府三个学堂的补贴发放记录里,负责人签字都是同一个笔迹,她用指尖划着纸:“这不可能,每个学堂的负责人不一样,签字不可能这么像,明显是代签的。”王大叔坐在角落,翻着群众回访记录,念出声来:“‘道路修得挺好,就是下雨天还漏水’‘补贴拿到了,就是少了两个月的’,这些‘满意’背后,怕是有不少委屈没说出来。”

天快亮时,周明远来送早餐,看到满桌的文件和我们眼里的红血丝,愣了愣:“议事长,怎么不歇会儿?身体要紧啊。”我拿起那份有问题的合同递给他:“周副议事长,这个施工方和饿光辉是亲戚,整改的时候你们没发现?还有这代签的补贴名单,怎么解释?”周明远的额头冒出汗,伸手想擦又缩回去:“这……这可能是下面的人工作不细致,我回头让他们再查。”“不用回头,现在就查。”我把合同拍在桌上,“让化新府议事会的知府赵刚,还有这个辉煌建筑公司的饿明亮,明天上午十点前到招待所来,我们要问话。”周明远点点头,转身走的时候,脚步比来时沉了不少。

正月十三上午,赵刚和饿明亮准时到了。赵刚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手里攥着个保温杯,坐下的时候手一直在抖。饿明亮穿得很体面,西装革履,脖子上挂着金项链,一进门就掏烟:“各位领导,抽烟抽烟,这是京北市带回来的好烟。”王大叔一把把烟推回去:“巡视组有规定,不抽烟。你先说说,你这公司怎么拿到化新府的道路工程的?和饿光辉是什么关系?”饿明亮脸上的笑僵了,搓着手说:“俺和饿总就是老乡,没别的关系,工程是俺凭实力中的标,手续都全。”“凭实力?”李柏年把合同扔给他,“你这公司成立才半年,就拿到三百万明币的工程,实力倒是挺‘强’。”饿明亮低下头,不说话了。

赵刚则在被问起补贴代签时,支支吾吾:“是……是办事员图省事,代签了,补贴都发下去了,就是晚了点。”我看着他的眼睛:“赵知府,你在化新府待了五年,饿家兄弟在当地的名声,你不可能不知道。百姓说‘办事要拜码头’,这个‘码头’指的是谁?”赵刚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没说出一个字。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撞开,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老农冲进来,手里举着一张泛黄的纸:“领导,俺要举报!俺儿子洪武三十七年考汉武大学堂,差三分没考上,可后来俺听说,同村的饿文辉成绩比俺儿子还差,却考上了汉武大学堂,现在改名叫饿光辉,当了大官!”

老农叫饿守义,是饿家村的村民,手里拿的是他儿子洪武三十七年的科举成绩单。我让张敏把贵省文旅集团那个饿光辉的大学堂入学档案拿出来,两相对比——饿光辉的入学成绩比饿守义儿子还低五分,却被汉武大学堂文旅管理专业录取了,而饿守义儿子落榜后,只能在家种地。“这不可能!”饿守义气得手抖,“俺儿子当年天天熬夜读书,就想考个大学堂找个好出路,结果被人顶了!俺找化新府礼部好几次,都被推回来,说俺没证据!”张敏拿着档案仔细看,突然指着入学登记表上的照片:“议事长,你看这张照片,和现在档案里的饿光辉照片,虽然像,但眼角的痣位置不一样,像是后期换过的!”

我立刻让李柏年联系全国议事会监察局,冻结饿光辉的所有职务,对其展开审查,同时派人去贵省文旅集团调取他的工作记录和资金拨付凭证。饿守义坐在角落里,抹着眼泪说:“俺就知道,俺儿子没骗俺,他当年说被人顶替了,俺还骂他没出息,现在想想,是俺对不起他……”王大叔递给他一杯热水:“老哥,你别难过,咱们巡视组就是来查这些事的,一定给你个说法。”

当天下午,监察局传来消息,饿光辉已经被控制。一开始他还狡辩,说自己改名是“父亲为了让他复读科举,怕别人说闲话”,可当张敏拿出他原名饿文辉的旧科举报名表,以及汉武大学堂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时,他慌了,说话开始颠三倒四。去贵省文旅集团的同志也带回了消息:饿光辉在任期间,负责的三个文旅项目,资金都拨给了饿明亮的辉煌建筑公司,共计一千两百万明币,其中三百万明币没有对应的工程验收报告,像是凭空消失了。而且,饿光辉还从一个开发商那里“借”了一套位于汉武市核心地段的宅院,住了三年没付过租金,开发商说“是饿总帮俺拿到了文旅项目,这套房子是感谢他的,不算借”。

正月十四,我们去了饿家村。村子不大,一条土路穿村而过,路边的土坯房大多漏着风,只有村东头有一栋二层小楼,门口挂着“饿府”的牌子,是饿光辉兄弟的老家。我们刚到村口,就围上来不少村民。一个老太太拉着我的手说:“议事长,饿家兄弟当了官就忘了本,村里的路还是土路,下雨天泥能没过脚踝,他们也不帮着修修。”一个中年汉子补充道:“饿文辉当年复读,是在村里私塾读的,后来改了名,就再也没回村过,连他爹饿老三都跟着搬到镇上住了。”

我们找到饿老三时,他正在镇上的院子里晒太阳,看到我们,眼神躲闪着想进屋,被李柏年拦住了。“饿老三,你儿子饿文辉为什么改名叫饿光辉?是不是为了冒名顶替上大学堂?”饿老三梗着脖子说:“俺儿子改名是为了复读,没冒名顶替!”“没冒名顶替?”我把饿守义儿子的成绩单和饿光辉的入学档案递给他,“你儿子成绩比饿守义儿子还低,怎么就能考上汉武大学堂?”饿老三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沉默了半天,才低声说:“俺……俺找了化新府礼部的人,给了他们五百明币,让他们帮俺儿子弄个名额……”

就在这时,监察局又传来消息:原南黔州定贵县万邦协理会副议事长饿光辉,确实是饿文辉的亲弟弟,两人父亲都是饿老三。弟弟在定贵县任职期间,曾帮哥哥的关联企业拿过两个小项目,资金共八十万明币,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银行账户,里面有两百多万明币来源不明。目前,弟弟也被控制了,正在接受审查。

正月十五,全国议事会监察局、都察院联合发布通报:原贵省议事会文化旅游集团协理、副董事长、总经理饿光辉(原名饿文辉,洪武十九年十月出生,南湖省化新府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审查,其通过篡改姓名、隐瞒真实学历等方式,弄虚作假骗取公职身份,冒名顶替他人入读大学堂;在监察审查期间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作调动、项目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规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住房,搞权色交易。依据《大明国宪典》《大明国官员纪律处分典》等规定,经全国议事会监察局、都察院审议,决定给予饿光辉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大明国大理寺依法处理。

通报发布那天,汉武市下着小雨。饿守义拿着通报,在汉武大学堂门口站了很久,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反复念着:“俺儿子的冤屈,终于洗清了……”我站在大学堂门口,看着里面来来往往的学生,心里沉甸甸的——大学堂是百姓孩子改变命运的地方,是大明培养人才的根基,像饿光辉这样冒名顶替的行为,不仅偷了别人的人生,更破坏了“人人平等”的规矩,寒了百姓的心。这样的事,绝不能再发生。

随后我们转战北湖省。北湖省的整改问题比南湖省更隐蔽,第一轮巡视说乡村道路硬化不达标,整改汇报说“已全部返工”,可我们实地走访了五个县的十个村子,有三个村子的道路只是表面铺了层薄水泥,下面还是碎石,下雨天一踩就陷进去;说师资补贴未足额发放,有六个学堂的老师说“只拿到一半,说剩下的要等财政拨款”。北湖省议事会的议事长陈建国解释说“财政紧张,只能分批次发放”,可我们调取财政收支记录时发现,去年北湖省的民生支出里,有两千万明币被挪用给了省文旅集团,用来建一个“北湖省文化产业园”,而这个产业园的负责人,正是饿光辉的大学同学。

我在北湖省议事会的会议上,把财政记录拍在桌上:“民生资金是百姓的救命钱、读书钱,你们用来搞政绩工程,对得起下面等着补贴买课本的孩子吗?对得起走在烂泥路上的百姓吗?”陈建国的脸涨得通红,站起来作检讨:“是我们工作偏离了‘民生至上’的方向,只想着搞面子工程,忽略了百姓的实际需求,我们马上追回资金,优先发放补贴,不合格的道路全部返工。”

在北湖省最偏远的滇南县,我们见到了李老师。她一个人带三个年级的课,还兼着食堂管理员,每月少拿两百明币补贴,却从没抱怨过。“只要孩子们能读书,我苦点没关系。”她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摞作业本,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现在补贴能足额发下来,我就能给孩子们买些新的文具和课外书了。”看着孩子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的样子,我想起均平十五年提出“四步走”战略时说的话:“教育是民生之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如果连师资补贴都不能足额发放,谈何教育公平?谈何民生改善?

正月二十二,我们结束巡视回头看,返回京北市。在全国议事会的常务会议上,我汇报了巡视结果:饿光辉被开除公职、移送司法,其弟正在审查中;南湖省追回挪用资金三百万,饿明亮的公司被吊销资质;北湖省追回挪用的两千万民生资金,补贴已足额发放,道路返工正在推进;同时要求礼部吏部在全国范围内核查官员学历、姓名,防止冒名顶替。

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王大叔说:“俺这趟跟着巡视,看到百姓的委屈有人听,坏人有人管,心里踏实。咱大明的规矩,就是要靠这样查,才能立得住。”礼部吏部的负责人也说:“我们已经制定了《官员履历核查办法》,逐份核对全国官员的科举成绩、大学堂学籍,发现问题立刻处理。”

散会后我回到办公室,看着案头那两份“饿光辉”的档案,还有饿守义儿子的成绩单,心里五味杂陈。饿光辉兄弟拿着偷来的身份、滥用的权力,忘了自己是百姓的公仆,忘了“实事求是”的初心,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是咎由自取。而饿守义这样的百姓,哪怕等了十年,也没放弃对公平的期待,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不能让百姓的信任落空,不能让“民生至上”变成空话。

晚上我给朱静雯发消息,跟她说了巡视的事。她回消息说:“姑母,驾考改革是让百姓享红利,巡视就是给红利保驾护航,这样大明才能走得稳。”我看着消息笑了,回复她:“对,改革和监督要两手抓,既要让百姓得实惠,也要让破坏规矩的人受惩罚,这样才能实现‘四步走’的目标,让大明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窗外的京北市灯火通明,像一片星星的海洋。我知道,这次巡视回头看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很多诉求要回应,但只要我们守住“实事求是”的底线,守住“人民至上”的初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就像驾考改革让百姓握着方向盘驶向幸福,巡视工作就是为这条幸福路清除障碍,让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大明百姓,都能走得安稳、走得踏实。

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国官员学历核查有序展开。截至均平二十八年二月底,礼部吏部共发现三起冒名顶替事件,都做了严肃处理,还为被顶替者恢复了学籍或安排了工作。饿光辉的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庭审时他终于承认了所有罪行,当庭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大明百姓”,可悔之晚矣。他的弟弟也交代了帮哥哥谋利的细节,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饿守义的儿子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参加了科举,考上了北湖省师范学堂。他说:“我要当一名老师,像李老师那样,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正义就不会缺席。”听到这话,我心里很欣慰——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惩治坏人,更是给好人希望,让大明的每一个百姓,都能感受到制度的温暖,感受到改革的力量。

均平二十八年三月,全国议事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明确巡视回头看每半年开展一次,重点关注民生领域、官员作风、资金使用;还建立了“群众举报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百姓的诉求能及时被听到、被解决。我知道,这只是大明发展路上的一小步,但每一步都踩着百姓的需求,贴着民生的温度。

坐在议事会的圆形会议厅里,看着代表们为新的民生政策讨论得热火朝天,看着窗外麦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我想起均平十五年提出“四步走”时的场景。那时我们面临着农机不足、百姓贫困的问题,现在我们解决了很多,未来还会解决更多。饿光辉兄弟这样的案例,就像麦田里的杂草,及时清除,才能让麦苗长得更好,才能让大明的土地上,长出更多惠及百姓的果实,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大明的土地上开出更鲜艳的花。

均平二十八年四月,我收到了北湖省的整改报告,里面附了照片:滇南县的乡村道路铺上了厚厚的水泥,孩子们拿着新文具在学堂里笑;南湖省化新府的百姓给巡视组寄来了感谢信,里面夹着一把晒干的麦穗,说“这是今年的新麦,谢谢议事长为百姓做主”。看着这些,我知道,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巡视回头看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切切为百姓解决问题,真真切切守护大明的规矩和公平。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只要我们始终把百姓放在心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带领大明走向更富裕、更公平、更幸福的明天,就一定能实现“四步走”战略的目标,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