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 第111章 利剑出:反腐网中的硕鼠与民心间的清明

均平二十七年七月,京北市的蝉鸣已有些倦怠,议事院的梧桐树叶被晒得打卷,阳光透过叶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挡不住楼内愈发凝重的气氛。全国议事会人民监督协会的办公室里,厚厚的卷宗堆成了小山,每份卷宗的封面上都贴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穿着笔挺的藏青色官服,戴着金丝眼镜,嘴角挂着温和的笑,正是现任议事会吏部选清吏司司长卢恩。卷宗旁散落着密密麻麻的举报信,信纸泛黄,字迹却透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举报卢恩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将吏部职权当作敛财工具……”“卢恩履历造假,根本无正规学历,全靠行贿混入官场……”“他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苏省、东山省官场被他搅得乌烟瘴气……”

人民监督协会会长周明远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划过一份标注着“绝密”的初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协会联合监察局、民生都察院秘密调查三个月的成果,每一页都浸透着调查人员的心血,也揭开了卢恩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私营企业主,“逆袭”成正四品高官的肮脏路径。“通知监察局赵刚局长、民生都察院李娟御史,半小时后在议事院三号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周明远对着加密通讯器沉声说,“卢恩案的证据链已经完整,涉案人员名单也已核实,该收网了。”

会议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却驱不散空气中的燥热。监察局局长赵刚将一份银行流水单拍在桌上,A4纸因用力而微微发颤:“这是我们通过大明百姓银行系统调取的卢恩及其关联账户近十年流水,共有26笔大额资金流向不明,总额高达4200万明元!收款账户涉及26名正四品及以上官员,其中包括刑部原大臣陈文、东山省议事会吏部前官员张涛、苏省原大臣刘斌……每一笔转账时间都与卢恩的职务变动高度吻合,这就是他的‘升官账本’!”

民生都察院御史李娟则将卢恩的“履历档案”投影在大屏幕上,文件边缘有明显的篡改痕迹:“这是卢恩在东山省议事会的入职档案,声称毕业于大明律学馆刑律科,获学士学位,但我们核查了该馆均平元年至五年的毕业生名册,根本没有‘卢恩’的登记记录。这份档案是伪造的,帮他伪造档案并调入礼部文旅司的,正是东山省议事会吏部前官员张涛,他收受了卢恩50万明元贿赂,还帮他伪造了学历证书和实习鉴定。”

周明远补充道:“我们走访了卢恩的老家聊府,找到了他发家的源头。均平元年之前,卢恩经营着一家小型建材厂,因偷税漏税被聊府税务局查处,工厂濒临破产。他通过中间人牵线,向聊府分管企业登记的官员王强行贿20万明元,将自己的私营企业‘挂靠’在朝廷直属的‘东方建材集团’名下,摇身一变成为‘朝廷企业负责人’,这是他踏入大臣制的第一步,也是他官商勾结的开端。”

我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屏幕上卢恩的照片。这个男人我有些印象,在几次议事会会议上,他总是以“年轻有为”“精通管理”的形象出现,发言时引经据典,甚至在均平八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年轻大臣”,颁奖词里写着“廉洁奉公、锐意进取”。谁能想到,这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竟是由巨额贿赂和伪造档案堆砌而成的空中楼阁?“证据确凿,立即提请全国议事会议批准,对卢恩及涉案官员展开立案调查!”我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反腐没有例外,不管他官居何职,背景有多深,只要触犯国法、损害民心,就必须一查到底,绳之以法!”

调查的大网迅速铺开。当监察局的干警带着搜查令出现在卢恩办公室时,他正在审批一份官员任免名单,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强作镇定:“你们干什么?我是吏部选清吏司司长,有什么事请联系我的秘书预约……”当干警出示搜查令,明确告知他因涉嫌受贿被立案调查时,他攥紧钢笔的手指关节泛白,笔帽上的镀金被磨得发亮——那是他“空降”苏省时,当地商人送的“见面礼”,价值10万明元,他却在财产申报中填为“个人购买,价值500明元”。

搜查过程中,干警们在卢恩办公室的书柜暗格里发现了一本黑色皮面的加密账本,里面用暗号详细记录着他的“行贿清单”:“均平元年,张涛,50万,办档案入东山省议事会礼部”“均平二年,刘斌(苏省原大臣),500万,调苏府任正五品”“均平五年,陈文(刑部原大臣),800万,调入刑部法司”“均平十年,赵宇(吏部尚书),1200万,升选清吏司司长”……每一笔都标注着时间、金额、行贿对象和“办事成果”,字迹工整得令人心寒。账本最后一页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待办:西城地块审批,需打点户部王侍郎,预计300万”。

在卢恩位于京北市高档小区的豪宅里,搜查人员更是惊呆了:地下室被改造成了私人金库,里面堆放着120根标准金条(每根1000克)、38件玉器摆件、26幅名人字画,光现金就有300万明元,分别藏在衣柜夹层、酒桶底部和壁画后面;衣帽间里挂着上百套名贵西装,每套都价值上万明元,其中一套意大利手工定制西装标价18万明元;酒窖里的陈年佳酿摆满了三面墙,最贵的一瓶勃艮第红酒市价超过50万明元——这些财富,与他作为正四品官员每年8万明元的合法收入严重不符。他的妻子在审讯室里哭诉:“他总说自己是靠能力上来的,可每次升迁前都要去‘打点关系’,家里的钱大多花在了送礼上,我劝过他收手,可他说‘身不由己,已经停不下来了’……”

随着卢恩的落网,涉案的26名官员也陆续被控制。东山省议事会吏部前官员张涛在审讯室里最先交代:“均平元年,卢恩通过一个建材商找到我,说想进议事会体制,给了我50万明元现金。我帮他伪造了大明律学馆的毕业证和在校成绩单,把他安排到礼部文旅司当主事,正六品。他很‘懂事’,逢年过节都给我送礼,后来他调去苏省,还送了我一套价值120万明元的海景房,说是‘感谢栽培’。”

苏省原大臣刘斌则供述了收受500万明元“空降费”的经过:“均平二年,朝廷有‘年轻大臣跨省交流培养’的政策,卢恩通过陈文(时任刑部侍郎)牵线找到我,说想出钱‘进步’。我收了他500万明元,其中300万是现金,200万转到了我儿子在海外的账户。我利用职权把他‘空降’到苏府当同知,正五品,还帮他掩盖档案问题。他在苏府那几年,每年都以‘节日慰问’的名义给我送钱,累计达80万明元,我还让他给我侄子安排了个文旅司的肥差。”刘斌叹气摇头,“我被金钱迷了眼,忘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本分,对不起苏省的百姓。”

刑部原大臣陈文的供述更为详细:“均平五年,卢恩想调入刑部,说自己是‘刑学专家’,其实他连《大明律》的基本条文都记不全。他伪造了大明律学馆的毕业证明,说自己专攻刑狱管理,我收了他800万明元,把他安排到法司当主事,还给他挂了个‘刑律研究室副主任’的虚职,帮他圆‘专家’的谎。他不懂业务,却很会钻营,天天围着领导转,送礼送钱从不手软。后来他又想调吏部,我帮他牵线联系了吏部尚书赵宇,从他那又拿了200万‘介绍费’。”陈文抹了把脸,“我当了一辈子官,临退休栽在了钱上,真是悔不当初!”

随着审讯的深入,卢恩的**网络像一张肮脏的蜘蛛网,被层层揭开。他不仅自己行贿买官,还在任上利用职权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在担任吏部选清吏司司长期间,他把官员任免当成“生意”,明码标价:“正七品升六品,50万明元;正六品升五品,200万明元;外放知府,500万明元起;京官要害部门,1000万明元起步……”有个县的县令为了晋升,东拼西凑了100万明元送给卢恩,结果官没升成,钱也打了水漂,因害怕报复不敢举报。

卢恩还利用“年轻大臣培养计划”“跨省交流政策”等政策漏洞,为自己和同伙铺路。他在苏省期间,通过向当地吏部门、都察院、民生都察院、监察局、人民监督协会的官员行贿,不仅掩盖了伪造档案的痕迹,还被评为“苏省优秀年轻大臣”“全国刑部系统先进个人”,成了官场的“励志典型”。他甚至编写了一本《官场晋升心得》,里面全是“如何精准送礼不踩雷”“如何攀附领导拉关系”“如何掩盖问题保平安”的歪门邪道,在小圈子里私下流传,毒害了不少年轻大臣。

“我一开始只是想让建材厂活下去,”卢恩在审讯室里痛哭流涕,眼神却空洞无光,“行贿聊府官员尝到甜头后,就觉得当官比做生意容易,既能赚更多钱,还有权力压人。我知道自己档案是假的,能力不够,就只能靠送钱铺路。每升一级,需要打点的人就更多,花费也更大,只能变本加厉地贪……我收的钱,大部分又送了出去,自己只留了一小部分,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的忏悔来得太迟,那些被他腐蚀的官场生态,那些被他耽误的正直官员,那些因他而受损的百姓利益,都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弥补的。

案件调查期间,全国议事会人民监督协会收到了更多百姓的举报,有商人反映卢恩利用职权强占工程项目,要求承包商“分成”;有官员举报他排除异己,把不“听话”的干部调往偏远地区;还有知情者提供了他与涉案官员在私人会所聚会的照片和视频,画面里他们推杯换盏,谈论着如何“操作”晋升、如何“规避”监督。这些证据让案件的链条更加完整,也让人们看到了**对官场和社会的毒害有多深。

民生都察院的御史们深入基层走访,听到了更多令人痛心的故事。苏省有个清正廉洁的县长,因为拒绝给卢恩“上供”,连续三年考核被评为“不合格”,错失晋升机会,最终心灰意冷申请提前退休;东山省有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大臣,因为挡了卢恩同伙的路,被诬陷“作风问题”,差点丢了工作,直到卢恩案发才得以澄清;还有无数百姓的合理诉求,因为相关官员被卢恩收买,迟迟得不到解决,有的拆迁补偿被克扣,有的扶贫款被挪用……这些故事,让每一个调查人员都更加坚定了反腐的决心。

为了确保案件公正处理,全国议事会成立了由议事长、皇帝、副皇帝牵头的“卢恩案专项督查组”,全程监督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防止“灯下黑”。督查组要求所有涉案人员不论职务高低,一律依法严惩;所有非法所得一律追缴,上缴国库;所有案件细节公开透明,接受百姓监督。

三个月后,全国议事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卢恩**案的查处结果:卢恩因受贿罪、行贿罪、伪造朝廷文书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非法所得;涉案的26名官员中,1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从5年到15年不等),8人被开除公职、取消退休待遇,6人因情节较轻且主动退赃,被留公看察;追缴非法所得共计1.2亿明元,全部上缴国库,用于民生项目建设。

发布会上,赵刚代表展示了案件中的典型证据,当卢恩的加密账本、受贿清单、伪造的学历证书等证据通过大屏幕公之于众时,现场一片哗然。“卢恩案不是个案,它暴露了我们在官员选拔、考核、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赵刚严肃地说,“监察局将以此案为契机,推动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晋升档案终身追责制度’‘行贿受贿双向查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滋生。”

周明远则代表人民监督协会宣布:“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腐全民监督’行动,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鼓励百姓参与反腐,对实名举报实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查实后给予奖励,保护举报人安全。让**分子在阳光下无所遁形,让百姓的眼睛成为监督的利剑。”

李娟御史补充道:“民生都察院已启动‘官场风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带病提拔’‘买官卖官’‘裙带关系’等问题,对官员的日常行为、生活作风进行全方位监督。我们将建立‘廉洁档案’,把廉洁表现作为官员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让‘清廉为官、为民服务’成为每个官员的自觉追求。”

发布会结束后,我收到了大量百姓的来信和留言。有位退休老干部在信中说:“感谢议事会和监督机构揪出了卢恩这样的硕鼠,这让我们看到了朝廷反腐的决心,大快人心!”有个年轻的公务员留言:“卢恩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官不是为了发财,是为了为民办事,我会以此为戒,做个清廉的好官。”还有位普通百姓写道:“以前总觉得反腐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大家一起监督,**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回到办公室,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桌上,那份厚厚的卷宗已被归档,旁边放着新修订的《官员监督管理条例》和《大明反**法(修订草案)》。条例新增了“官员入职档案必查”“晋升公示期延长至30天”“重大事项报告不实追责”等条款,每一条都针对案件暴露的漏洞,凝结着教训与反思。我想起《韵澜思想》里写的“反腐必须零容忍,民心才能安如磐”,**是侵蚀民心的毒瘤,是破坏治理根基的顽疾,只有坚决铲除,才能让官场清明,让百姓信服。

夜色渐深,人民监督协会、监察局、民生都察院的灯光依然亮着,工作人员们正在梳理案件的经验教训,完善监督机制。窗外的蝉鸣似乎清亮了些,晚风穿过梧桐树叶,带来一丝凉意。我知道,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握紧法律的利剑,织密监督的网络,依靠人民的力量,就一定能让“清廉”成为官场的底色,让“为民”成为官员的初心。

这场反腐风暴,不仅揪出了硕鼠,更净化了土壤。那些被追缴的赃款,变成了乡村的水泥路、学校的新桌椅、医院的新设备;那些完善的制度,像一道道防线,守护着官场的清明。而这,正是民心所向,更是我们坚守的信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个官员都对得起“人民公仆”的称号,让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