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46章 辟医药新领域 一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46章 辟医药新领域 一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四十六回 第一章:辟新途源王定策 聚英才百草初研

书接上文,明月自南诏斩蛟归来,不仅解了商路之危,更为李之源带回了一身是宝的蛟蟒遗骸。尤其是那颗硕大无朋、搏动虽止却仍散发着令人心悸气息的毒囊,更是被李之源视为重中之重,亲自查验后,命人严密封存,送入王府库房最深处,与那些冰原奇珍、各色灵材并列,且保密等级定为最高。

连日来,李之源处理完日常事务后,总会不自觉地将神识投向库房方向,那蛟蟒毒囊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他的思绪。

这一日,天光晴好,李之源却未出门,只独自坐在书房窗边,指尖无意识地在紫檀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窗外庭院中,奇花异草争妍斗艳,皆是价值千金的珍品,但他目光游离,显然心不在此。

“毒性刚猛暴烈,却又蕴含着一丝奇异的生机…绝非寻常毒物可比。”他喃喃自语,脑海中反复回想着查验毒囊时的感知,“若只取其微量精华,辅以中和化解之法,以其极致之毒,攻他毒之烈…或许…”

他眼中光芒渐渐凝聚,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

此物若仅仅用于炼制供他自身或是少数高手修炼所用的丹药,提升些许毒抗或是淬炼某种特殊真元,固然也算物尽其用,但总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这毒囊的特性,似乎指向一个更为广阔、需求也更为迫切的方向。

他想起了南诏商路上那些中毒身亡、肌肤溃烂的伙计和驮马;想起了军中偶尔传来的,将士们因中了边陲异毒、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枉死的消息;想起了市面上那些效果平平、却价格不菲的所谓“解毒圣药”;甚至想起了那些因外科手术时麻沸散效果不足而活活痛死的病例…

“治病救人…”李之源的手指猛地停下敲击,“本王一直以来,炼丹炼药,只为己用,或为辅助修行,或为牟取暴利,却从未真正将‘医药’本身,当做一门正经产业来经营。”

玄唐乃至周边各国,人口亿万,疾病伤痛无人可免。一支效果奇佳的特效药,其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恐怕比十件华美珠宝、百匹绫罗绸缎还要巨大!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若能研制出攻克某些疑难杂症、或是极大减轻痛苦的药物,其所带来的声望、影响力,以及那种掌控他人健康乃至性命命脉的隐形权力…

李之源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阳光洒在他俊美无俦的脸上,映照出眼中闪烁的、名为野心的光芒。

“炼丹是技术,医药是产业。好!甚好!本王的地图上,正好缺了这一块拼图!”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这蛟蟒毒囊,便是叩开这座金山的第一块敲门砖!”

心意既定,李之源行事向来雷厉风行。

“来福!”

“小的在!”来福应声而入,一如既往的机灵。

“立刻以王府和风行商行的名义,发布最高级别的‘求贤令’!”李之源语气果断,“重金诚聘天下医术高超、精通药理、尤其善于钻研疑难杂症、或是…嗯,善于用毒解毒的奇人异士!不限出身,不限地域,只要真有本事,本王这里,待遇从优,更提供绝无仅有的研究素材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来福虽不明所以,但见王爷神色郑重,立刻躬身:“是!王爷!小的这就去办!保证让消息最快传遍各州!”

“等等,”李之源叫住他,“另寻一处地方,要清净,够大,且易于守卫。就在长安西郊外那片皇庄附近选址吧,本王记得那里有几处废弃的别院和山地。买下来,圈起来,立刻着手改建!”

“王爷,这是要建…”来福小心翼翼地问。

“建一座‘百草研院’!”李之源掷地有声,“专司医药研制之所!一应设施,按最高标准打造!需要什么器具、药材,列单子来,不计成本,务求最好!”

“百草研院…不计成本…”来福暗暗咂舌,但毫不犹豫,“小的明白!保证办得又快又好!”

风行商行和富昌王府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求贤令通过风行商行遍布天下的网点和水陆驿站,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措辞极具诱惑:“富昌王求贤若渴,欲开创医药新局,特聘天下医道贤才。待遇:黄金千两起,宅邸仆役俱备,研究成果共享其利。更有上古异兽遗珍为研材,机遇千载难逢…”

同时,西郊外一片依山傍水、原本属于某位破落勋贵的别院及周边山林被迅速买下。大量工匠入驻,按照李之源亲自审定的图纸进行改造扩建:高墙深垒,岗哨密布,内部却规划合理,分为药理分析区、丹剂炼制区、**观察区(暂空)、文献档案区以及诸多独立的研究静室和工坊。库房更是修建得固若金汤。

金银如流水般花出去,但李之源眼睛都不眨一下。他知道,前期的投入,是为了后期百倍千倍的回报,更是为了抢占这片几乎空白的蓝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李之源给出的条件实在太过优厚,尤其是“上古异兽遗珍”的字眼,更是挠中了许多医道、毒道高手的痒处。

不过半月有余,便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应聘。

其中有悬壶济世、名声在外的老神医,听闻富昌王欲大力发展医药,抱着或许能造福更多百姓的想法前来;有精通药理、却因性格孤僻不被主流医馆接纳的怪才;有世代钻研毒物、亦正亦邪的毒师,被“异兽遗珍”和重金吸引;甚至还有一些从宫廷太医署退下来的老手,想要发挥余热…

李之源并未亲自面试每一个人,但他组建了一个由王府供养的几位资深老医师和一位精通毒理的门客组成的初步筛选小组。经过几轮考核,最终选定了十余人,作为“百草研院”的第一批核心研究员。

这些人被秘密送往已然初具规模的西郊研院。

当他们第一次踏入这座守卫森严、设施精良得超乎想象的研究基地时,无不感到震惊。而当李之源亲自莅临,于最深处的密室内,当着几位核心人员的面,小心翼翼地将那颗巨大的蛟蟒毒囊取出时,整个密室瞬间被那奇异而危险的气息笼罩,所有研究者都屏住了呼吸,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此物,便是诸位日后最重要的研究核心之一。”李之源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本王要的,不是将它炼成仅供一人使用的灵丹。而是要析其毒性,明其药理,化其戾气,取其精华,最终研制出能惠及众生、解救疾苦的良药!”

他目光扫过众人:“解毒,麻醉,或是其他方向…本王不限尔等的思路!需要什么辅助药材、什么器具、什么条件,尽管提!本王只要结果!谁先拿出可行的方案,谁便是这百草研院的首功之臣,赏金万两,日后新药利润,亦可分成!”

重赏之下,加上这前所未见的绝佳研究素材和条件,所有研究员的积极性被彻底点燃!

研院大门紧闭,谢绝一切外界打扰。内部却日夜灯火通明,气氛热烈而紧张。

李之源虽不亲自参与具体研究,但他凭借强大的神识和对能量的敏锐感知,以及《玉清一气功》带来的对万物气机的深刻理解,时常会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方向建议,让那些陷入瓶颈的研究者茅塞顿开。

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毒囊毒性太过猛烈,初期几次尝试提取,不仅毁了数件珍贵器皿,甚至险些造成人员中毒。但李之源投入巨大资源准备的各种防护措施和高级解毒丹发挥了作用,有惊无险。

研究者们分成数组,采用不同思路进行攻关。有的尝试用各种已知解毒药材进行中和试验;有的则反其道而行之,研究如何利用其强效的神经麻痹特性;有的则孜孜不倦地分析其毒素的复杂构成…

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调整。消耗的辅助药材堆积如山,记录实验数据的纸张能装满数个房间。

李之源稳坐王府,每日都能收到研院送来的进度简报。他并不急躁,深知创新研究绝非一蹴而就。他只是不断地给予支持,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营造出一个允许失败、鼓励探索的研究环境。

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百草研院的首席毒师(一位性格孤傲却才华横溢的老者)和他的小组,传来第一个重大突破!

他们成功利用一种取自冰川界的极寒蕨类植物汁液,结合复杂的催化法阵,极其温和地从毒囊边缘分离出了一小滴纯粹的原毒精华,并初步验证了其“以毒攻毒”的特性,对十七种常见剧毒和三种奇毒都有显着的中和效果!

几乎同时,另一位擅长外科医药的研究者,也报告了喜讯。他发现,将高度稀释后的毒液通过特殊熏蒸法处理,其产生的雾气具有极强的镇痛麻痹效果,且对实验用畜生的生理机能影响远小于预期,苏醒后亦无明显后遗症!

两条技术路线,都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消息传回王府,李之源抚掌大笑,当即重赏了那两个研究小组的所有成员。

他知道,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百草研院,这把指向医药领域的利剑,已然淬火开刃!

(第四十六回 第一章 完)

第四十六回 第二章:双丹初成惊四座 隐忧已显谋长远

百草研院内,灯火彻夜未熄。 自那两小组分别取得关键性突破后,整个研究院的气氛被推向了新的**。李之源的重赏如同最有效的催化剂,让所有研究者都铆足了劲,日夜不停地沿着已有的方向深入挖掘、优化、验证。

首席毒师“鬼手圣医”墨夫子(因其用毒解毒手法诡谲精妙,又曾救人性命而得此号)带领的小组,全身心扑在了“以毒攻毒”的解毒方子上。他们发现,那蛟蟒毒囊的原毒精华,其性虽烈,却蕴含着一种奇特的“吞噬”与“转化”特性,能主动寻找并中和多种异种毒素,但其过程狂暴,需极强的药力进行引导和缓冲,否则未等解毒,人先被这精华本身的毒性送走。

无数次的配比试验,消耗了海量的珍贵辅药。茯苓、灵芝、雪莲、何首乌…这些平日难得的药材,在这里成筐地被送入实验室。他们尝试用至寒之物压制其烈性,用至温之药引导其归经,用奇珍异草调和其药性。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不是药性冲突,就是效果不佳,或是成本高到令人绝望。

直到墨夫子某日翻阅一本残破古籍,看到一句“极阴生阳,否极泰来”,又联想到那毒囊取自极寒之地的蛟蟒,忽生灵感。他大胆提出,放弃一味地“压制”和“缓冲”,转而采用“疏导”和“转化”之策。

他选取了数味药性极其温和、善于“包裹”和“渗透”的辅药,如“玉髓脂”、“千年石乳”,又加入了一丝从冰川界获得的“冰心莲”花粉,以其极致纯净的寒性,作为药引。炼制过程更是极其繁琐,需要精准控制火候,在不同时辰加入不同药材,并以微弱的真气进行引导,使诸药药力层层包裹那一点原毒精华,最终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历经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守候,丹炉开启的刹那,没有预想中的异香扑鼻,反而只有三颗龙眼大小、色泽暗紫、却隐隐流转着一层温润光华的丹药静静躺在炉底。丹药表面异常光滑,触手微凉。

“成了?!”助手声音颤抖。 墨夫子小心翼翼拈起一颗,以银针探刺,又以几种常见剧毒试验,只见那些毒物一旦靠近丹药,便迅速被其表面那层光华消融中和。老夫子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快!禀报王爷!解毒丹…初坯已成!”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位专注于麻醉方向的研究者,名为葛洪的青年药师(与古代名家同名,颇以为傲),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发现,那毒液的麻痹特性,并非作用于肉身,而是直接作用于“神”(或者说神经系统)。高度稀释后,通过特殊的“雾化”法阵激发,形成的无色无味之气,吸入后能让人迅速失去痛觉甚至意识,但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却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难点在于如何控制剂量和确保苏醒后的安全性。剂量稍大,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甚至死亡;剂量不足,则效果不彰。

葛洪小组尝试了数十种稳定剂和缓释剂,最终发现,结合一种沙界特有的“安魂沙”粉末,以及育灵界某种宁神花的提取液,能极大提升其安全阈值。他们将处理后的稀释毒液与这些辅料混合,制成了一种极细的淡灰色粉末。

此粉末本身稳定,需用时,只需取少许置于特制香炉中,以文火烘烤,便会持续散发出那无色无味的麻醉之气,范围与浓度可通过粉末量和烘烤温度精确控制。使用者苏醒后,除略有头晕外,并无其他明显不适。

“王爷!麻沸散…新型麻沸散也成了!”葛洪激动地捧着一个小玉罐,里面是少许他命名为“定魄散”的灰色粉末。

两份捷报几乎同时送到李之源案头。

“好!好!好!”李之源大喜过望,立刻动身前往西郊研院。

在重重守卫之下,李之源亲自观摩了两种新药的初步测试。

“清厄丹”被置于一个密闭琉璃箱中,箱内放入数种已知的剧毒蛇虫。那些毒物甫一进入,便焦躁不安,试图远离那丹药,稍有不慎靠近些许,便瞬间僵直毙命,而其毒性则被丹药光华消解。后又取一只事先喂了剧毒、已奄奄一息的实验犬,将微量丹粉末溶于水灌入,不过半柱香功夫,那实验犬竟挣扎着站了起来,虽仍虚弱,但显然剧毒已解!

“定魄散”的测试则更令人称奇。一只活蹦乱跳的山羊被牵入特制的测试房间,葛洪放入少许粉末烘烤。不过片刻,那山羊便眼神呆滞,软倒在地,呼吸平稳,如同熟睡。用针扎刺,毫无反应。停止烘烤,通风片刻后,约莫一炷香时间,山羊甩着脑袋醒了过来,茫然四顾,似乎完全不记得刚才发生了什么。

效果堪称神奇!

李之源强压下心中激动,面色沉静地吩咐:“效果虽佳,但仍需谨慎。墨夫子,葛洪,你二人各领其组,继续优化配方,尤其是稳定性、保质期以及更精确的用量标准。同时,准备进行小批量试产。”

“是!王爷!”两位负责人躬身领命,脸上洋溢着研发成功的巨大喜悦。

很快,在研院附属的精密工坊内,小批量的“清厄丹”和“定魄散”被生产出来。

“清厄丹”仅得十粒,被郑重其事地装入特制的羊脂玉瓶中,每瓶一粒,瓶身镌刻着细密的云纹与“清厄”二字。 “定魄散”则得了三小罐,每罐约莫一两,用密封性极好的玉罐盛放。

如何试用?李之源心中早有计较。

他首先想到了镇远镖局。镖师行走江湖,风餐露宿,最易遭遇毒虫瘴气,或是江湖宵小的毒药暗算。他命人将三粒“清厄丹”火速送往南疆正在执行任务的镖队,并附上详细用法与警示,言明是试验新药,效果虽好,但需慎用。

他又修书一封,连同另外三粒“清厄丹”和一小罐“定魄散”,送往北疆王强军中。边军将士与草原蛮族、异兽搏杀,中毒受伤乃是常事,且军中医官对外伤处理、手术止痛的需求极大。

剩下的四粒“清厄丹”和两罐“定魄散”,则留在手中,以备不时之需,或用于其他关键场合。

效果没有让人失望。

半月后,南疆镖队传回激动人心的消息:一支小队在执行任务时不慎闯入一片古老沼泽,多人吸入毒瘴,危在旦夕。带队镖头想起王爷送来的新药,死马当活马医,给中毒最深的一人服下“清厄丹”。不过一刻钟,那人乌黑的面色竟开始转红,呕出几口黑血后,呼吸逐渐平稳,竟真的捡回一条命!其余中毒较浅者,服用其他解毒药后也得以缓解。消息在镖局内部传开,“清厄丹”被奉为神药!

北疆王强的回信更是夸张,字里行间充满了兴奋与急切:“之源吾弟!你送来的简直是神物!那‘清厄丹’就不说了,老子手下一个斥候中了蛮子的毒箭,眼看要嗝屁,一粒下去,愣是给拉回来了!关键是那‘定魄散’!弟兄们断手断脚,刮骨疗伤,以前得四五个人按着,惨叫得撕心裂肺。用了你这粉,嘿,睡一觉起来,手术做完了!军医都说这是天赐的神物!还有没有?有多少要多少!哥哥我拿战功跟你换!”

不仅王强,随军的皇室监军以及几位高级将领也听闻此事,亲眼目睹了效果,纷纷写信向李之源询问,言辞极为客气,甚至带着一丝请求的意味。

长安城内,虽然李之源刻意低调,但“富昌王研制出解毒神药和强效麻药”的风声,还是在上层圈子里小范围传开了。几位与李之源交好的国公、侯爷,或是家中有人罹患顽疾毒症的豪门,都开始拐弯抹角地派人来打听、求药。

小范围试用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如雪片般飞来的潜在订单,但也将一个严峻的问题,**裸地摆在了李之源面前。

这一日,墨夫子和葛洪一同求见,脸上早已没了之前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王爷,”墨夫子声音干涩,“‘清厄丹’效果虽好,但其核心主材,那蛟蟒毒囊精华,提取极其困难,且…且所剩不多了。以目前方法,最多…最多再支撑炼制五十粒‘清厄丹’,毒囊精华便会耗尽。”

葛洪也苦着脸道:“王爷,‘定魄散’虽用量极微,但亦需那毒液稀释而来。毒囊虽大,却也非无穷尽。照目前趋势,若放开供应,只怕…只怕也支撑不了一年半载。”

李之源坐在书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但当它真正来临时,还是让人感到一阵紧迫。

一颗即将化蛟的妖物体内毒囊,固然是稀世奇珍,但相对于整个玄唐乃至周边各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它终究是杯水车薪。

“本王知道了。”李之源神色平静,“你们做得很好。继续优化工艺,尽量提高提取效率和成品率。原材料的问题,本王来解决。”

挥退了两位忧心忡忡的研究者,李之源独自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光却变得深邃。

医药产业的大门刚刚打开,展现出无比诱人的前景,岂能因原材料短缺而止步?

“异兽遗珍…可遇不可求。”他低声自语,“看来,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方,为自己…豢养一批‘产毒’的宝贝了。”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两个方向:广袤神秘、蕴藏无数未知生物的诸天小千世界,以及玄唐本土那些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深山老林。

一条关于原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庞大计划,开始在他心中缓缓勾勒。

(第四十六回 第二章 完)

第四十六回 第三章:开源节流谋长远 工坊初成待风起

墨夫子与葛洪带来的消息,如同在烧得正旺的炭火盆里浇了一瓢冷水,让李之源因新药初成而沸腾的热血稍稍冷却,却并未熄灭,反而激发出更深的谋划与更远的布局。

原材料危机,这本就是他意料中事。那蛟蟒毒囊再珍贵,也终是消耗品。一座金山若只开采而不补充,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医药产业这条新路,既然踏上了,就必须走得稳,走得远。

“异界…本土…”李之源在书房中缓缓踱步,脑海中庞大的商业与资源地图徐徐展开,“双管齐下,方是正理。”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十三处已发现或待发现的小千世界。那些世界环境迥异,必然孕育着主世界难以想象的奇特生物,其中不乏剧毒之物。冰川界的极寒之毒,沙界的干旱之毒,熔火界的炽热之毒,育灵界的草木之毒…若能寻得特性相似甚至更优者,不仅能解决当前危机,或许还能开发出效果更奇异的新药。

“来福!” “小的在!” “传令给‘星海征聘令’下所有正在休整或即将出发的探险队队长,令他们即刻来王府议事!” “是!”

不过半日,七八位气息精悍、肤色各异、眼中带着探险家特有锐利的汉子便齐聚王府外书房。这些人都是李之源以重金和资源招募来的亡命徒、寻宝者、落魄高手,专门负责探索未知地域与小千世界。

李之源没有过多寒暄,直接点明主题:“诸位,本王新立医药一业,需大量奇异毒物之毒液、毒囊或是**。特性要求如下:毒性猛烈,最好兼具麻痹或腐蚀之效;若能适应极端环境(极寒、极热、干旱)更佳。”他让墨夫子简单描述了蛟蟒毒液的特性。

“凡提供有效线索、样本或**者,依价值赏金币百枚至万枚不等!若能发现稳定产地或驯化之法,赏金翻倍,并可享新药利润分成!”李之源开出的价码,让这些见惯了风浪的探险者们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王爷放心!这等好买卖,兄弟们岂能错过!” “极寒之毒?冰川界深处我们正好有个新发现的地下冰渊,回头就去探探!” “沙界有种毒蝎,尾针剧毒,能让人全身麻痹,说不定合用!” “熔火界那边…”

探险队长们纷纷应和,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对财富的渴望。一条新的财路,已然在他们面前展开。

送走探险队长,李之源又马不停蹄地召见了风行商行负责药材采购的大管事。

“即刻起,动用一切渠道,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南诏、西南苗疆、西北毒沼等地,秘密搜寻各类珍稀毒蛇、毒虫、毒蛛…但凡毒性剧烈或有特殊麻痹效果的,皆在搜寻之列。注意,本王要的不是死物,是**!越多越好,种类越杂越好!价格不是问题,但要绝对保密。”

“是!东家!”大管事虽心中疑惑,但执行命令毫不含糊。

原材料开源的同时,李之源的目光投向了长安西郊更远处,一片隶属于他名下、却一直闲置的崎岖山地。那里人烟稀少,环境复杂,有多条溪流穿过,形成数个相对封闭的小山谷。

“就是这里了。”李之源在地图上一点,对身旁的来福和工部一名被他高价“借调”来的水利及建筑高手道,“在此处,给本王建一座‘万毒谷’。”

“万…万毒谷?”来福吓了一跳。

“嗯,”李之源语气平淡,“便是养殖毒物的基地。依着山势,用巨石和高墙隔出不同的养殖区,模拟不同毒物所需的生活环境。潮湿的、干燥的、阴冷的、温暖的…都要有。引水系统要做好,既要保证水源,又要防止毒物逃逸或污染外界。守卫级别提到最高,外围设下迷阵和警戒法阵,擅入者,格杀勿论。”

他描述得轻描淡写,但那工部高手已是听得冷汗涔涔,来福也是暗自咋舌。自家王爷这手笔,真是越来越骇人了。

“图纸本王稍后给你,一应材料、人手,尽管调用。三个月内,我要看到雏形。”李之源下达了死命令。

开辟新的原材料来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远水解不了近渴。眼前的危机,还需从“节流”和“增效”上想办法。

李之源再次亲临百草研院,召见了墨夫子和葛洪。

“毒囊所剩无几,必须最大化利用。”李之源开门见山,“墨老,清厄丹的配方可能再优化?能否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主材用量?”

墨夫子捻着胡须,沉吟道:“回王爷,难!但…或可尝试。老夫发现,那冰心莲花粉与毒囊精华契合度极高,或许能作为‘药引’,更充分地激发毒精华效力,从而略微减少用量。只是冰心莲亦极难得…”

“冰心莲不是问题,冰川界贸易已成,本王让人加大采集力度。”李之源果断道,“你尽管尝试!”

他又看向葛洪:“葛药师,定魄散的雾化法阵可能再精进?提升雾气利用率,减少逸散,或许也能节省原料。”

葛洪眼睛一亮:“王爷明鉴!晚辈确有此想!正在尝试改进香炉结构,并加入一丝微弱的聚灵阵效果,引导雾气更集中作用于目标区域,避免浪费。若能成功,预计可节省一到两成原料!”

“好!”李之源点头,“本王要的就是这个思路!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消耗辅材,只要能省下一点核心主材,便是大功!”

在全力解决原材料问题的同时,李之源并未放松对生产环节的布局。

西郊研院旁的平地上,一座规模更大、规划更严谨的工坊正在日夜赶工。高墙环绕,内部布局清晰:原材料预处理区、核心萃取密室、配料区、合成炼制区、成品检验包装区、仓储区…各区之间以严格流程控制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污染。

最核心的“毒囊精华萃取”环节,被设置在工坊最深处一间完全由厚重青石砌成、布满隔离与净化法阵的密室内。只有经过层层筛选、签署了最严苛保密契约的寥寥数名核心药师,在墨夫子亲自带领下,才能进入其中操作。所有工具皆为特制,用后立即销毁处理流程。

李之源对工坊的要求是:即便将来原材料来源扩大,配方也绝不能外泄!他要打造的,是一个技术壁垒极高的垄断产业。

就在“万毒谷”破土动工,新工坊渐具雏形,墨夫子与葛洪的优化试验也初见成效之时,李之源开始谋划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将这两款奇药,转化为真正的金山。

这一日,他召来了秦玉龙。这位心思缜密的军师,如今已是风行商行总揽全局的首席幕僚。

“玉龙,看看这个。”李之源将关于清厄丹和定魄散的简要说明及试用效果推到他面前。

秦玉龙仔细看完,眼中精光闪烁,抚掌赞叹:“妙啊!之源,你这是又挖到了一座金矿!不,是两座!”

“金矿也需要开采得法。”李之源笑道,“找你来,便是商议如何定价,如何售卖。”

秦玉龙略一思索,便成竹在胸:“此二物,皆非寻常商品,乃救命之神物,解痛之仙方。定价策略,当截然不同。”

“清厄丹,效果惊人,能于阎王手中抢人。其目标,绝非升斗小民。当定位为‘奢侈品’,乃至‘战略物资’。”秦玉龙手指轻点案面,“依我看,可分三等。最上等‘玉清厄丹’,用最好玉瓶封装,限量供应,专供皇室、顶尖门阀、一流宗门首领,价…千金一枚!中等‘精制清厄丹’,供应边军大将、封疆大吏、豪商巨贾,百金一枚。下等…暂且不设,以示稀缺。”

“至于定魄散,”他继续道,“其应用更广,可走量,但亦需区分。最高等‘金匮定魄散’,效果最强,苏醒最快,副作用最小,专供太医院、王府、顶级医馆,价同金屑。次一等‘银瓶定魄散’,效果稍逊,但远超寻常麻沸散,供应各大州府医馆、军中医疗营,定价需让它们肉痛,但不得不买。最次等…亦可暂不设,保持高端形象。”

李之源听得连连点头,秦玉龙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且更加细化。“渠道呢?”

“清厄丹,不走寻常商铺。”秦玉龙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通过王府及风行商行最顶级的客户渠道私下交易,或是拍卖。每年放出少量,价高者得,饥饿营销,方能彰显其珍贵。定魄散,则由我们自己的医药铺面‘杏林堂’独家发售,严控流向,记录在案,防止流入黑市或被仿制。”

“好!就依此策!”李之源拍板,“玉龙,具体章程由你拟定。新工坊不日便可投产,第一批产品,必须一炮而红!”

“包在我身上!”秦玉龙自信一笑,“我这就去草拟细则,并着手安排‘杏林堂’的扩建事宜。”

送走秦玉龙,李之源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西郊方向。

原材料在开拓,工艺在优化,工坊将建成,销售策略已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股东风,便是那第一批正式量产、即将投入市场,注定要引起轰动的—— 清厄丹与定魄散。

(第四十六回 第三章 完)

第四十六回 第四章:仁商济世扬美名 医药宏图自此彰

西郊工坊,日夜轰鸣。 经过最后阶段的紧张调试与试运行,第一批正式量产的“清厄丹”与“定魄散”终于走下生产线。

由于核心主材——蛟蟒毒囊已濒临耗尽,此次量产规模被严格控制。“清厄丹”仅得“玉清厄”级别三十粒,“精制清厄”百粒;“定魄散”则得“金匮”级五十罐,“银瓶”级两百罐。数量虽少,但每一份都凝聚着百草研院的心血与李之源庞大的投入。

包装极尽考究。 “玉清厄丹”盛放在精心雕琢的羊脂白玉瓶中,瓶底垫着冰蚕丝,瓶塞以蜜蜡密封,附有唯一编号及简单的防伪标识。每瓶配有一个紫檀木盒,内衬金丝绒。 “精制清厄丹”则用上等的青玉瓶盛放,同样有编号,用锦盒包装。 “金匮定魄散”的玉罐上贴着金箔标签,配有特制的精铜小香炉。 “银瓶定魄散”则是银标签,配普通瓷炉。

秦玉龙亲自拟定的销售策略,迅速通过风行商行那无孔不入的网络启动。

关于两种神药的消息,首先在顶级权贵圈层中悄然流传。没有大肆宣扬的广告,只有私密的宴会间、茶余饭后,由那些“偶然”试用过并惊为天人的勋贵们,“无意”中透露出的惊叹与推崇。

“王兄可知?富昌王不知从何处得了仙方,研制出一种解毒神丹!昨日李尚书家的公子误食剧毒,眼看不行了,一粒下去,竟生生救了回来!” “何止!听说北疆军中用了王爷的一种新麻药,刮骨疗伤眉头都不皱一下!简直是神乎其技!” “哦?竟有此事?不知何处可得?” “唉,听说难得紧呐,王爷似乎也不多,非至交或…出得起大价钱,恐怕…”

越是神秘,越是稀缺,越是引得人心痒难耐。

很快,便有消息灵通的豪商巨贾,捧着真金白银,通过各种关系找到风行商行的核心管事,甚至是秦玉龙本人,试探求购。边军系统的采购文书更是以加急军报的形式,直接送到了李之源的案头。

秦玉龙稳坐钓鱼台,严格按照预定策略执行。 “玉清厄丹”?抱歉,王爷手中亦不多,需王爷亲自首肯。目前仅限拍卖,三日后于王府别院举行小型拍卖会,价高者得,仅发十张请柬。 “精制清厄丹”?可少量供应,需提前预定,排队等候,每粒纹银百两,概不还价。且需签订文书,保证不用于非法用途。 “金匮定魄散”?只供应与王府有合作关系的顶级医馆及太医院,暂不零售。 “银瓶定魄散”?可通过各地“杏林堂”预定,量少,先到先得。

策略一出,更是将饥饿营销玩到了极致。

三日后的小型拍卖会,十位收到请柬的长安顶尖富商与一位皇室代表(代表某位好奇心重的王爷)到场。三粒“玉清厄丹”被分开拍卖。竞价异常激烈,最终成交价分别定格在一千五百两、一千八百两和惊人的两千两黄金!几乎相当于一座中型城池一年的赋税!

预定的订单如雪片般飞向各地的“杏林堂”和风行商行总部。尤其是“银瓶定魄散”,虽然定价高达五十两银子一罐(仅够数次手术之用),但各地医馆深知其价值,纷纷下单,首批两百罐几乎瞬间被抢购一空,后续订单排到了半年之后。

北疆王强更是派人送来一封“哀嚎”的信和一大箱金银:“好兄弟!救命啊!军中那群杀才都快把老子吃了!定魄散还有没有?先来一百罐救急!清厄丹也要!钱不够我先打欠条!下次抄了蛮子老窝,好东西先紧着你挑!”

财富,如同开了闸的洪水,汹涌地涌入李之源的库房。医药产业的利润之高、回款之快,远超预期,甚至暂时盖过了冰原贸易的风头。

然而,就在李之源享受着巨额财富带来的快感,计算着投入与产出的惊人比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他看到了医药之力的另一面。

夏末秋初,玄唐南方三州突发洪涝,洪水退后,瘟瘴横行,特别是某种诡异的“水毒症”,患者上吐下泻,高烧不退,肌肤溃烂,死亡极快,寻常药物难以起效,疫情有蔓延之势。地方官府焦头烂额,求救文书雪片般飞往京城。

消息传到长安,李之源正在听取“万毒谷”的建设进度汇报。他沉吟片刻,忽然问道:“墨夫子,葛洪,那水毒症,我们的清厄丹可能应对?”

墨夫子捻须沉吟:“回王爷,根据南方传来的症状描述,似是一种混合了瘴毒、水毒与尸腐之毒的恶症。清厄丹‘以毒攻毒’,化解异种毒素的特性,或可一试,但需调整辅药,加强祛湿辟邪之效。老夫可立刻带人试制一批‘祛湿清厄散’,药效稍弱,但成本可大幅降低,或能应对此疫。”

“需要多久?能产多少?” “若集中全力,调整工坊生产线,三日可成第一批,约莫能得五千份散剂。” “好!”李之源当即拍板,“立刻去办!所有成本,由王府一力承担!”

他旋即下令:“来福!以风行商行和本王的名义,立刻组织一支医疗队,采购大量常用药材、粮食、衣物,由王府护卫护送,即刻南下疫区!将这五千份‘祛湿清厄散’带去,免费发放给染疫百姓!告诉当地官府,风行商行愿协助抗疫!”

此令一出,连秦玉龙都有些惊讶:“之源,五千份散剂,即便成本价,也是数万两银子…就这么白送?”在他看来,这正是一个以“成本价”或稍低价格出售,既能赚钱又能赚名声的好机会。

李之源摇摇头,目光看向南方,语气深沉:“玉龙,赚钱的门路很多,但有些钱,不能赚。此乃天灾,百姓何辜?我辈既有此力,自当尽力。况且,‘仁商’之名,有时比真金白银更值钱。立刻去办!”

医疗队带着大批物资和新赶制出来的药剂,日夜兼程赶赴疫区。

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祛湿清厄散”虽不如正版清厄丹那般药到病除,但对那诡异的水毒症确有奇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加快了康复速度。再加上风行商行带来的其他物资和医疗人手,迅速帮助疫区稳定了局面。

消息传回,朝野震动。 皇帝李琰在早朝上特意提及此事,对富昌王“急公好义、体恤黎民”之举大加赞赏,亲自下旨褒奖。 民间更是口碑载道,无数百姓感念富昌王活命之恩,“仁商”之名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以往人们对李之源的印象多是“有钱”、“会赚钱”、“圣眷正浓”,如今却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重。

风行商行的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带着,“杏林堂”尚未正式开业,便已门庭若市,每日都有无数人前来打听何时营业,欲购药品者络绎不绝。

经此一事,李之源对医药产业的看法更深了一层。 他再次加大了对“百草研院”和“万毒谷”的投入。一方面,命令研院除了继续优化两款明星产品外,更要基于不断从各地及各小千世界送来的新药材样本,开发更多针对常见病、多发病乃至一些疑难杂症的新药。另一方面,“万毒谷”的建设进度加快,第一批从各地搜罗来的毒蛇毒虫已被送入其中,尝试驯化养殖。

医药工坊开始了第二轮扩产。新的生产线被建立起来,专门生产“祛湿清厄散”等面向平民的平价药品,虽然利润远不如高端产品,但需求量大,且能持续不断地巩固“仁商”形象和市场份额。

李之源站在刚刚挂牌、气势恢宏的“风行医药总坊”大门前,看着眼前车水马龙、前来拉货的各地商队,心中豪情顿生。

清厄丹与定魄散的成功,不仅仅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和崇高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指明了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道路。

治病,救人,掌控健康,影响国运… 这医药帝国的宏图,方才铺开第一角,其未来,无可限量。

(第四十六回 第四章 完) (第四十六回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