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117章 战后余波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117章 战后余波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一百一十七回:余波震荡惊诸界,帝心惶惶问根源

翌日,黎明。

长安城从一夜的死寂与恐慌中,艰难地苏醒过来。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巍峨的宫墙和鳞次栉比的坊市屋瓦上,试图驱散昨日那笼罩全城、令人灵魂战栗的阴霾。然而,街道上的行人依旧稀少,即便有,也是行色匆匆,面带余悸,彼此间交谈的声音都压低了许多,目光不时警惕地扫过天空,仿佛那无形的死亡凝视并未真正离去。

皇宫,紫宸殿。

皇帝李琰一夜未眠,眼眶深陷,布满血丝。他身着常服,坐在御案之后,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章一份也未批阅。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更添几分焦躁。

昨日那席卷天地、直透灵魂的恐怖威压,以及随后冲天而起、与那威压激烈对抗的星辰光柱,至今仍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作为一国之君,他比寻常百姓更清楚那意味着什么——那是足以倾覆社稷、毁灭文明的巨大威胁!若非最后时刻,那覆盖全国的星宿图谱显现神威,将死亡阴影勉强驱散,他简直不敢想象今日的长安会是何等模样。

“之源……朕这位侄儿,究竟招惹了何等存在?他又到底还隐藏着多少手段?”李琰心中思绪纷乱,既有对未知危险的恐惧,也有对李之源那深不可测实力的忌惮,更多的,则是一种自身无力、皇权在天威面前显得无比渺小的挫败感。

“陛下,富昌王殿下已在殿外候旨。”内侍小心翼翼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李琰精神一振,立刻道:“快宣!”

片刻后,李之源缓步走入大殿。他今日穿着一袭简单的玄色王袍,神色平静,步履沉稳,除了脸色略显苍白之外,看不出太多昨夜激战的痕迹。但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他眼眸深处那难以完全掩饰的一丝疲惫,以及一种历经惊天波澜后的沉淀与凝重。

“臣,李之源,参见陛下。”李之源躬身行礼。

“源儿不必多礼,快,赐座!”李琰迫不及待地挥手,目光紧紧盯着他,“昨日……昨日究竟发生了何事?那笼罩全国的恐怖气息,还有后来出现的星辰异象,可是与你这段时间的布置有关?危机……是否已经过去?”

连珠炮似的发问,显露出这位帝王内心的极度不安。

李之源在锦墩上坐下,迎着皇帝急切而忧虑的目光,心中早已打好腹稿。有些真相,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是对于需要稳定朝局、安抚民心的皇帝而言。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回禀陛下,昨日确有不速之客,乃域外强大魔头,感知我界生机旺盛,意图跨界侵袭。”

他略去了“冥界”、“门户”等具体细节,将敌人模糊定义为“域外魔头”。

“幸得陛下洪福齐天,祖宗庇佑,加之臣近年来于各地布置的阵法节点及时响应,汇聚一界之力,更有盟友适时援手,经过一番激战,终将那魔头击退,迫其暂时退去。”

他将功劳归于“陛下洪福”、“祖宗庇佑”和“一界之力”,淡化个人作用,也点出了“盟友”的存在,既安抚了皇帝,也留下了后续解释与其他界域往来的伏笔。

“击退了?暂时退去?”李琰捕捉到关键词,追问道,“意思是,那魔头并未被消灭,还可能卷土重来?”

“陛下明鉴。”李之源点头,“域外之敌,其心叵测,其力强横。此番虽将其击退,但难保其不会伺机再来。故而,危机只是暂解,远未到高枕无忧之时。”

他没有隐瞒潜在的持续威胁,这有助于推动后续的备战计划。

李琰闻言,脸色变幻不定,既有危机暂解的放松,也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他沉默片刻,长叹一声:“之源,朕知你非常人,肩负着朕乃至整个玄唐难以想象的重任。昨日若非有你……唉。只是,此等关乎国本之事,日后若再有征兆,还望你能提前知会朕一声,也好让朝廷有所准备,不至如此被动,引得举国恐慌。”

这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知情权的诉求。

李之源神色不变,应道:“伯父教训的是。此次事发突然,敌人来得太快,臣亦是仓促迎战,未能及时禀报,是臣之过。日后定当更加谨慎,若察有异动,必先奏明陛下。”

他坦然承认“失误”,给足了皇帝面子,但也隐含了“敌人太快,来不及通知”的客观原因。

见李之源态度恭谨,李琰脸色稍霁,心中的不安也散去不少。他知道,玄唐乃至自己的安危,如今很大程度上系于这位侄儿一身,过于逼迫并非明智之举。

“如此便好。”李琰转移了话题,“经此一事,民心浮动,朝野不安。之源你看,该如何安抚为上?”

“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李之源早有考量,“可由朝廷下旨,昭告天下,言昨日乃天外邪秽之气偶然侵袭,已被护国大阵及陛下仁德驱散,警示百姓不必恐慌,各安生业。同时,可令钦天监及各地官府,密切监测天象地脉,一有异常,立即上报。”

他将事件定性为“偶然”,归功于“护国大阵”和“陛下仁德”,这是最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说法。

“善!就依此办理!”李琰点头赞同,这符合他的期望。“至于加强戒备,以及你那阵法、盟友之事……”

“陛下放心,侄儿自会安排妥当。阵法需进一步优化,盟友亦需加深联系,共御外侮。具体细节,容臣稍后与相关臣工商议后,再行禀报。”李之源将具体事务揽了过来,他知道皇帝要的是结果和安心,而非繁琐的过程。

李琰深深看了李之源一眼,知道这已是目前能得到的最好消息。他挥了挥手,带着一丝疲惫:“朕知道了。之源,你昨日辛劳,且先回府休息。诸事……便有劳你了。”

“臣,告退。”李之源起身,行礼,从容退出了紫宸殿。

看着李之源离去的背影,李琰靠在龙椅上,揉了揉眉心,心中五味杂陈。有庆幸,有依赖,更有一丝身为帝王却无力掌控局面的淡淡悲凉。他知道,玄唐的天,已经变了。而他这位皇帝,所能做的,或许就是牢牢抓住李之源这根擎天巨柱。

就在李之源昨日那场短暂而激烈的跨界法则碰撞所产生的余波,正以玄唐为中心,向着所有存在联系的界域扩散开来。

育灵界。

百花之主的本体,于一株贯通天地的巨大神花之巅缓缓睁开眼眸。她的化身尚未回归,但通过与本体的联系,以及育灵界本身对生命与能量波动的极致敏感,她比任何存在都更清晰地感知到了那场冲突的惊心动魄。

“冥土的气息……虽然只是一缕投影,但绝不会错。”她低声自语,翠绿色的眼眸中充满了凝重,“还有那九块神碑……碧波玄界的最终遗产,竟然在他身上重聚了……李之源,你究竟还能带来多少惊喜,又承载了多少因果?”

她沉吟片刻,通过界域间的特殊通道,向留在玄唐的化身传递了一道意念,嘱咐其密切关注后续,并代表育灵界,向李之源表达更深层次的合作意向。她意识到,与玄唐的联盟,必须提升到应对共同潜在威胁的战略高度。

苍梧界,天罡宗旧址(如今已是风行商行在此界的重要分部)。

新任的宗门管理者(原长老,臣服后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后上任)正与风行在此地的负责人紧急磋商。昨日,所有达到一定修为的武者,都感受到了那股源自空间通道方向的、令人窒息的死亡威压。

“玄唐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是那位‘富昌王’又弄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天罡宗长老心有余悸,他可是亲身经历过李之源只手镇压全宗的恐怖。

“上面未有明确指示,只让我们安抚弟子,加强戒备,一切照常。”风行负责人面色严肃,“不过,据传来的零星信息判断,恐怕是遭遇了极强的外敌。连王爷都需严阵以待的敌人……”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骇然。连那位如神似魔的富昌王都需要苦战的敌人,其恐怖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苍梧界,如今已与玄唐深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万兽界、水界(碧波玄界,主要指已被探索的沿海和水族区域)、熔火界、冰川界等与玄唐建立了稳定商贸和文化往来的世界,其高层或强大生灵,也都通过空间通道的波动,或多或少地感知到了异常。

他们纷纷通过官方文书、秘密渠道,或是直接联系相熟的风行使者,委婉或直接地打探消息。询问的核心无非是:玄唐是否安然?昨日异动缘由为何?是否会影响既有的贸易与合作?

这些世界的反应相对理性,带着对合作伙伴的关切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然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与玄唐存在基础联通,甚至玄唐自身都尚未完全掌握其具体坐标、或者只是通过偶然发现的空间裂缝有所感应的无数小千世界、半位面、秘境而言,昨日的经历,则更像是一场无妄之灾和持续的心理折磨。

在一个植被疯长、灵气却异常暴烈的大秘境,一位隐居多年的古老树精,从沉睡中被惊醒,它那覆盖千里的感知,捕捉到了那转瞬即逝却层次极高的死亡法则波动,至今仍觉灵台蒙尘,充满了不祥的预感。

在一个充斥着金属风暴与机械残骸的废弃世界,几个依靠采集残存能源生存的部落,其祭祀在昨日的同一时刻,都看到了水晶球中倒映出的、一闪而过的灰色阴影,随之而来的是部落中所有生灵长达数个时辰的心悸与恐慌,至今未能完全平息。

在一个完全由光影构成、没有实体物质的奇异空间,几道强大的意识流相互碰撞,交流着对那莫名降临又莫名消失的“终结意韵”的困惑与警惕。

它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源头在哪里,甚至不确定那威胁是否真的已经过去。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对高等死亡法则的恐惧,如同跗骨之蛆,久久缠绕在心头,让这些世界的氛围变得压抑而紧张,充满了对未知未来的惶惶不安。

唐王府,地下密室。

此地被层层阵法笼罩,隔绝内外,是李之源与核心班底商议绝密事宜之所。

李之源坐于主位,下方坐着秦玉龙、王强、程度,以及暂留的百花之主化身。众人的脸色都颇为凝重。

“情况便是如此。”李之源将昨夜之事,除去九碑最核心的隐秘外,向几人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包括冥界门户、冥眼意志投影以及最终的封禁结果。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冥界”、“意志投影”、“跨界通道”这些字眼,秦玉龙等人依旧倒吸一口凉气。他们这才明白,昨日玄唐经历的,是何等凶险的一场劫难。

“王爷,如此说来,那冥界岂非视我玄唐为嘴边之肉,随时可能再次来袭”。

“可以这么理解。”李之源点头,“那道门户虽被暂时封禁,但连接点依旧存在。对方既已发现此地,难保不会寻找其他方式,或等待时机再次强行打开通道。”

秦玉龙沉吟道:“当务之急,有几件事需立刻着手。第一,对外统一口径,按王爷与陛下商议的结果,稳定内部人心,避免恐慌蔓延,影响民生与商贸。第二,加强对所有已知空间节点,尤其是那些不稳定通道和未探明区域的监控,风行观测司需立刻提升警戒等级,调配更多资源。第三,加速二十八星宿大阵各节点的优化与能量储备,此次虽勉强挡住,但也暴露了大阵初成,运转尚有滞涩之处,需尽快完善。”

他思路清晰,瞬间指出了关键。

程度挠了挠头,补充道:“还有那些和我们有联系的世界,都得安抚好。特别是那些小世界,他们估计吓得不轻,得想办法传递些安心的消息过去,免得他们自己先乱起来,或者对我们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百花之主化身此时开口,声音空灵而带着一丝肃然:“李道友,诸位,经此一役,形势已然明朗。冥界意志的出现,意味着我们这片界域群落,可能已被某些高等存在纳入视野。这并非孤例,或许在无尽时空的其他角落,类似的侵袭时刻都在发生。我育灵界愿与玄唐共享更多传承中关于上古灾劫、各界域格局以及可能存在的共同敌人的情报。同时,在资源、技术,乃至必要时的人力上,提供更深度的支持。”

她的表态,无疑将双方的联盟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之源看向百花之主,郑重颔首:“多谢百花道友。正如道友所言,单打独斗已难以应对未来之变。深化联盟,互通有无,势在必行。具体章程,可容后再细谈。”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论:“便依玉龙所言,分头行事。安抚内部,监控外界,强化阵法,深化联盟。王强,边军与风行护卫的训练不能松懈,需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程度,你心思活络,协助玉龙处理与诸界的沟通事宜。”

“是!”众人齐声应道。

密室内的会议,初步定下了应对后续风波、巩固自身根基的方略。

众人领命离去后,密室内只剩下李之源与百花之主的化身。

李之源缓缓闭上双眼,心神沉入丹田气海。

那里,九块神碑虚影正静静悬浮,缓缓旋转。七块相对凝实,光华内敛;另外两块则由无数碎片勉强拼凑,布满了触目惊心的裂纹,散发着残破与悲壮的气息。

经过昨夜的激战与重聚,九碑似乎耗尽了积攒的力量,陷入了深度的沉寂,正在进行着内部的修复与彼此的磨合。李之源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两块残碑正在从其他七碑那里,汲取着微弱却持续的本源气息,裂纹虽然没有愈合的迹象,但崩散的趋势已被稳定。而七块完好的碑体,似乎也因为兄弟的回归,道韵流转变得更加圆融自然。

一股更加完整、更加古老的苍茫意志,在气海中弥漫。大量关于碧波玄界辉煌文明、关于那场终极之战、关于各种大道法则(尤其是铭文、阵道、守护、牺牲等相关领域)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传承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融入他的识海,等待他去消化、理解。

他明白,九碑的重聚,不仅仅是力量的提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交付。他继承了碧波玄界的遗泽,便也接过了那份对抗“外敌”、守护世界薪火的宿命。

冥界之眼的威胁,碧波玄界覆灭的谜团,那两块崩碎于星空的神碑所指向的、可能更加恐怖的敌人……一幅更加宏大、也更加危险的画卷,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百花之主化身静静地看着他,能感受到他气息中那丝缕缕的、源自万古的沧桑与坚定。她轻声道:“李道友,前路艰险,但亦充满机遇。望你我两界,能携手并肩,于此煌煌大世,走出一条生路。”

李之源睁开眼,目光已然恢复了清明与坚定,他看向百花之主,微微一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他站起身,走到密室窗边(虽是地下,却有阵法模拟外界天光),望向那象征性地透进来的“阳光”。

表面的危机暂时解除,玄唐界内正在恢复秩序。然而,诸界的猜疑与打探,未知角落的惶惶不安,冥界可能的报复,以及那导致碧波玄界覆灭的、隐藏在历史迷雾后的真正大敌……这一切,都如同潜藏在海面下的汹涌暗流。

(第一百一十七回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