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106章 天下变革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106章 天下变革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一百零六回:帝心笃定固国策 经略苍梧启新章 (上)

这一日的长安,天光未亮,承天门外已是冠盖云集。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玉笏,静候宫门开启。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的氛围中,除了一贯的肃穆,更隐隐流动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待。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瞥向勋贵班列的最前方,那里,一道玄色常服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兀,又理所当然——正是被皇帝特意传诏,命其今日必须上朝站班的富昌王,李之源。

李之源本人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依旧带着几分慵懒,仿佛站在这里与站在自家王府后院并无区别。他自然明白自家那位皇伯父的心思,这是要借他的势,来给今日即将宣布的重大国策,压上最重的一块砝码。

“咚——咚——咚——”

景阳钟响,宫门洞开。百官整肃衣冠,依序鱼贯而入,过金水桥,入太极殿。

山呼万岁已毕,皇帝李琰端坐龙椅之上,今日的他,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眉宇间那股压抑了多年的沉郁之气仿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与自信。他甚至没有像往常一样先让内侍唱喏“有本启奏,无本退朝”,而是直接目光扫过下方,尤其在李之源身上略作停留,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随即朗声开口,声若洪钟:

“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起身,分列两班。

李琰并未让气氛冷却,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登基三十余载,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所求者,无非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然,以往诸多国策,或因时局所限,或因财力不济,或因掣肘颇多,往往事倍功半,难竟全功。”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下方一些面露思索或惴惴之臣,继续道:“然,自朕之皇侄,富昌王李之源,为朝廷分忧,为国事奔走以来,诸卿且看!西域平定,商路畅通!异界来犯之敌,灰飞烟灭!驰道修筑,日新月异!民生改善,国库充盈!此乃何故?”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扬眉吐气的豪情:“此乃‘变’之力!此乃‘新’之功!此乃朕之皇侄,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以拳拳报国之心,为朕,为这玄唐天下,开辟出的一条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

这番毫不掩饰的褒奖与定调,让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不少老臣面露复杂,却无人敢在此刻出声反驳。

李琰很满意这种效果,他微微抬手,压下议论,语气变得更加坚定:“故,朕深思熟虑,决意顺应时势,革故鼎新!自今日起,朕正式昭告天下,‘万界商贸’与‘技术立国’,将为我玄唐长期不变之国策!举国之力,皆需向此倾斜!凡有益于此二策推行者,赏!凡阻挠懈怠者,严惩不贷!”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户部、工部等主要衙门的官员:“户部,需重新厘定税制,鼓励商贾,尤其是涉及诸界特产、新技术应用之商事!工部,即刻着手,于各州府县,广建‘格物学堂’,以《天工造物录》为基础,教授新学,培养工匠!更要于长安及各道核心,设立‘技术专修学院’、‘官营示范工坊’乃至‘天工研究院’!朕要让我玄唐,不仅武者如云,更要能工巧匠辈出,让我玄唐之器物,行销诸界!”

这一连串的具体指令抛出,如同巨石入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建立官学体系,大规模培养工匠,这简直是颠覆了千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

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紫袍的老御史终于忍不住,出列躬身,声音带着颤巍:“陛下!三思啊!工匠之术,不过奇技淫巧,岂能与圣贤文章相提并论?设为官学,与士子同列,恐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动摇国本啊!”

若是往常,这等谏言必会引起不少清流的附和。但今日,李琰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甚至没有动怒,只是语气平淡却带着千钧之力反问道:“寒心?动摇国本?王御史,朕问你,若无富昌王麾下工匠改良农具,提升耕作之效,你每日所食之米从何而来?若无那‘冷热机’调节工坊温度,提高产出,你身上所着之丝绸绢帛价格几何?若无驰道畅通物流,你这御史的奏疏,何时才能送到朕的案头?若无新式军械,上次苍梧界入侵,靠你等读书人的唇枪舌剑,可能退敌?”

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砸得那位老御史脸色煞白,哑口无言。

李琰冷哼一声,不再看他,目光扫视全场,带着一种“我有底气我骄傲”的派头,朗声道:“朕知道,尔等之中,仍有不少人抱着老黄历不放!觉得祖宗成法不可变!朕今日就告诉你们,时代变了!玄唐,也要变!朕有源儿在,有这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财富、新武力在,朕就是要带着玄唐,走上这条最强、最富之路!谁敢挡路,休怪朕不讲情面!”

他这话,几乎是明晃晃地告诉所有人,他如今最大的倚仗就是李之源,而他就是要借着这股力量,推行自己的意志,成就自己的抱负!

“陛下圣明!”以秦玉龙(他虽无具体官职,但因执掌风行体系,今日被特诏列席)、王强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势力官员,以及部分早已看清风向的务实派官员,立刻齐声高呼,声震殿宇。

李琰满意地点了点头,最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之源,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征询意味:“之源,你对此,可还有何补充?”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之源身上。

李之源这才微微抬眼,仿佛刚从神游天外中回来,他上前半步,对着御座随意地拱了拱手,语气平淡:“伯父……陛下既已乾坤独断,臣无异议。技术普及,培养人才,确是强国根基。风行体系会全力配合朝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师资培训。”

他没有慷慨陈词,只是简单的表态,但其分量,却比之前所有的争论和口号都重。皇帝要借他的势,他给了。这也意味着,从此刻起,“万界商贸与技术立国”这条船,正式扬帆起航,而李之源,就是这艘巨轮最强大的引擎与压舱石。

朝会在一片复杂难言的气氛中结束。皇帝李琰意气风发,仿佛年轻了十岁,大步流星地返回后宫。百官们则心思各异地散去,许多人明白,玄唐的天,从今日起,是真的要变了。

散朝后,李之源并未直接回府,而是与秦玉龙一同回到了王府书房。

“王爷,陛下今日……可是将您架在火上烤啊。”秦玉龙苦笑着奉上茶。他深知,虽然王爷权势滔天,但如此被皇帝公开推至台前,成为变革的旗帜与后盾,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明枪暗箭。

李之源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不以为意:“无妨。伯父需要这份底气来推行他的抱负,而我们的计划,也需要一个稳定且全力支持的朝廷。各取所需罢了。况且,”他嘴角微扬,“你觉得,如今还有谁能把我从这‘火’上拉下来吗?”

秦玉龙想到王爷那深不可测的修为和风行体系庞大的网络,也笑了:“那自是无人能及。不过,王爷,关于苍梧界渗透以及《玄穹玉历》传播之事,属下有些新的想法。”

“哦?说来听听。”

“《玄穹玉历》传播数年,在玄唐境内及部分已接触的低风险世界,进展顺利,信众日多。但属下以为,我风行体系,终究应以商贸、技术、探索为主业,长期直接掌控一个影响力巨大的信仰,并非上策,容易引人忌惮,且与我们的核心目标有所偏离。”秦玉龙分析道。

李之源点头:“嗯,继续说。”

“我建议,不如寻一合适的合作伙伴,将《玄穹玉历》的日常传播、道观管理、教义阐释等事务,逐步剥离出去,交由他们负责。我们则退居幕后,掌控核心教义制定权和最高决策权即可。”秦玉龙眼中闪着精明的光,“而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莫过于……三清山,道门祖庭!”

李之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道门?上古炼气士传承延续,地位超然,底蕴深厚,却又因不善经营,个个清贫,且颇有风骨……确实是个好选择。由他们出面,既能提升《玄穹玉历》的正统性与格调,也能避免我们直接涉入宗教事务的繁琐与是非。玉龙,此事需你亲自去三清山一趟,与那位老天师好好谈谈。”

“属下明白。”秦玉龙肃然应命,“道门虽清贫,但追求大道真谛,渴望道统弘扬。《玄穹玉历》秩序井然,包容并蓄,又与王爷您打破天地桎梏的气象隐隐相合,对他们而言,或许正是重振道门的一次契机。我们可以承诺,资助他们重建、扩建道观,支持其研究经典,甚至未来,可以将三清山,打造成为诸界《玄穹玉历》信徒心目中的祖庭圣地!这对他们,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善!”李之源赞道,“便以此为基础去谈。合作达成后,便以道门为根基,在苍梧界以及其他适合的世界,建立玄穹观。初期,可以依托道观,暗中支持那些有潜力、又愿意接受我们理念的小宗门,提供一些不触及根本的资源,帮他们在当地站稳脚跟,建立据点。”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勾勒着未来的蓝图:“我们要做的,不是去直接摧毁苍梧界现有的宗门体系,那会引来剧烈反弹。而是利用其内部混乱,通过道观和扶持的代理人,逐步渗透,传播我们的秩序理念,发展经济,潜移默化地改变其底层结构。让民众逐渐意识到,依附于一个提供秩序、保障、发展机会的‘集体’(未来或可称为‘行省’或‘郡县’),比依附于一个只知索取、争斗不休的宗门,更有前途。”

“王爷的意思是……逐步将宗门的统治职能剥离出来,仿照我玄唐,建立一套国家模式的行政管理体系?”秦玉龙一点就透。

“不错。”李之源点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但方向必须明确。先从我们控制力强的据点开始试点,建立简单的户籍、税赋(以资源或劳役形式)、治安体系。让道观成为精神核心和基层治理的辅助者,让我们扶持的势力,逐步转型为地方管理者。待模式成熟,影响力扩大,再逐步推广,最终将那些冥顽不灵、阻碍发展的旧宗门,要么同化,要么……边缘化,直至踢出统治序列。”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这非一日之功,急不得。但目前苍梧界的乱局,正是我们播种的最佳时机。玉龙,你此行三清山,关乎长远布局,务必谨慎,也要展现出我们的诚意与实力。”

“必不辱命!”秦玉龙深深一揖,眼中闪烁着开拓者的兴奋光芒。他明白,王爷这是在下一盘跨越世界的大棋,而经略苍梧,便是这盘棋上至关重要的一步落子。朝堂上的国策鼎革,与这暗流涌动的异界经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玄唐走向强盛的宏大叙事。

(第一百零六回 上 完)

第一百零六回:帝心笃定固国策 经略苍梧启新章 (中)

且说秦玉龙领了李之源的重托,并未多做耽搁,稍作准备,便带着一支精干护卫与几名擅长文书礼仪的幕僚,乘坐风行体系特制的、以“冷热机”与部分傀儡核心驱动、兼具舒适与速度的马车,离开了长安,直奔位于西岳华山深处的道门祖庭——三清山。

马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新修驰道上,窗外景物飞速倒退。秦玉龙靠坐在柔软的车厢内,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盘算着与三清山谈判的每一个细节。他深知此行干系重大,不仅关乎《玄穹玉历》未来的传播模式,更关乎王爷对整个苍梧界乃至更多异界的长期经略方略。道门,这把传承久远却略显蒙尘的利剑,若能为其找到合适的剑鞘,并握在手中,其威力将不可估量。

数日后,车队抵达华山脚下。仰望着那云雾缭绕、仙气盎然的山峦,感受着与长安迥异的清灵气息,秦玉龙整理了一下衣冠,下令车队缓行,以示对道门祖庭的尊重。

三清山,并非单指一座山峰,而是连绵数座险峻山峦的总称。山势奇崛,古木参天,随处可见依山而建的古老道观,虽大多显得古朴甚至有些残破,却自有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庄严与超然。石阶蜿蜒,直通云雾深处,偶尔有身着青色或灰色道袍的道人身影在山林间隐现,步伐轻盈,气息沉静。

早有知客道人得了消息,在山门处等候。那是一位中年道士,面容清癯,眼神澄澈,见到秦玉龙一行,不卑不亢地打了个稽首:“无量天尊。贫道清尘,奉天师之命,在此迎候秦先生。天师已在三清殿相候,请随贫道来。”

“有劳道长。”秦玉龙拱手还礼,态度谦和。他带来的护卫大部分留在山门外,只带了两位贴身随从与一位负责记录的文士,跟随清尘道长,沿着那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打磨的青石台阶,一步步向山顶攀登。

沿途可见不少道观墙垣斑驳,瓦片残损,一些年轻道士的道袍甚至打着补丁,但所有人的精神面貌却并不颓唐,反而有种专注于内的宁静。秦玉龙心中暗叹:“果然如王爷所料,道门清贫,然风骨犹存。”

行至半山腰,一座气势恢宏却难掩岁月沧桑的大殿出现在眼前,匾额上书三个古朴大字——“三清殿”。殿前广场以青石铺就,打扫得干干净净,香火气息缭绕。

殿内,光线略显昏暗,供奉着三清道祖的神像,庄严肃穆。神像之下,一位身着紫色天师道袍,头戴芙蓉冠,面容清癯、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盘坐在蒲团之上。他气息渊深,仿佛与周围的山川大殿融为一体,赫然是迷惘境巅峰的修为!此人正是三清山新任天师,清阳子。

在清阳子身后,还侍立着几位年长的老道,皆是三清山各殿殿主或长老,修为也多在迷惘境中后期。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踏入殿门的秦玉龙身上,眼神复杂,有审视,有好奇,更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忌惮。

秦玉龙感受到殿内凝重的气氛,尤其是清阳子天师那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波澜的目光,心中了然。他稳步上前,对着三清神像及清阳子躬身一礼,姿态放得颇低:“晚辈秦玉龙,奉富昌王李之源之命,特来拜见天师,愿天师圣寿无疆。”

清阳子缓缓睁开眼,那是一双仿佛能洞悉世情的眼眸,他抬手虚扶,声音平和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秦先生不必多礼。富昌王殿下威震寰宇,日理万机,竟还记得我这山野老道,差先生前来,不知有何指教?” 他绝口不提玄机子之事,但殿内所有人都知道,那件事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三清山所有人的心头。

秦玉龙直起身,神色坦然,开门见山:“天师言重了。指教不敢当。王爷对道门传承悠久,秉持正道,心怀苍生之风骨,向来敬佩。今日派晚辈前来,是有一桩关乎道门复兴,亦关乎天下苍生福祉的大事,欲与天师及三清山共谋。”

“哦?”清阳子眉头微动,不置可否,“不知是何等大事,竟能关乎我道门复兴与天下福祉?秦先生请讲。” 他身后的几位老道也露出倾听之色。

秦玉龙不疾不徐,先从宏观大势说起:“如今天地剧变,万界连通,玄唐于陛下与王爷引领下,正值千古未有之变局,国力日盛,文明昌隆。然,诸界纷乱,生灵涂炭者众,亟需一种能安定人心、指引方向的秩序与信仰。王爷有感于此,数年前便曾推行《玄穹玉历》,旨在弘扬正气,确立纲常,数年来,于玄唐及部分友邻世界,已初见成效,信众日增,人心渐稳。”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清阳子等人的反应,见他们虽面无表情,但眼神微闪,显然对《玄穹玉历》并非一无所知,便继续道:“然,王爷亦深感,风行体系终究长于商贸技术,于宗教传播、教义阐释、道观管理等,并非专长,且直接掌控信仰,易生流弊,亦非长久之计。王爷以为,传播正道,教化众生,此乃道门千古之使命,亦是道门发扬光大之契机!”

说到这里,秦玉龙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故而,王爷有意,将《玄穹玉历》之日常传播、道观建设管理、经典教义研究阐释等一应事务,全权委托于三清山,由道门执掌!王爷及风行体系,愿倾力支持道门,重建祖庭,广设道观,培养人才,将三清山,打造成为诸界《玄穹玉历》信众心目中唯一的祖庭圣地!”

“什么?全权委托于我三清山?”一位性子较急的长老忍不住失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清阳子天师也是瞳孔微缩,放在膝上的手指不易察觉地动了一下。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具冲击力了!道门沉寂多年,除了理念与世俗有些脱节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源,空有传承却难以广布。若真能执掌《玄穹玉历》,获得富昌王这等庞然大物的支持……那道门复兴,简直指日可待!

但清阳子毕竟是修行多年的高人,心性沉稳,很快压下心中波澜,沉声道:“秦先生,此事关系重大。《玄穹玉历》乃王爷心血,其理念虽与我道家思想有相通之处,但终究并非我道门固有经典。王爷如此厚托,我三清山……恐力有未逮,亦恐有鸠占鹊巢之嫌。” 他这话既是谦逊,也是在试探秦玉龙的真实意图和条件。

秦玉龙微微一笑,知道关键来了:“天师过谦了。道门传承自上古炼气士,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玄穹玉历》核心在于确立秩序,弘扬正气,此正与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乃至‘济世度人’之理念相合。王爷曾言,他打破天地枷锁,亦是对‘道’的一种探索,与道门先贤所求,异曲同工。由道门来阐释、弘扬此历法,正是相得益彰,何来鸠占鹊巢之说?”

他话锋一转,开始抛出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于力有未逮……王爷深知道门清修,不擅俗务。故,只要天师点头,朝廷将正式册封三清山为‘玄唐护国道宗’,为天师授箓授印,承认三清山于道门之领袖地位。同时,风行体系将拨付专款,用于三清山所有殿宇的修缮、扩建,乃至按照最高规格重建!并设立‘道门发展基金’,持续资助道门培养弟子、研究经典、刊印道藏!”

他每说一条,殿内几位老道的呼吸就急促一分。朝廷正式册封!授箓授印!这意味着道门将重新获得官方认可的正统地位!还有那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他们仿佛看到了破败的殿宇焕然一新,看到了更多的良才美质投入门下,看到了道藏经典广为流传的景象!

秦玉龙观察着众人的神色,知道火候已到,终于提到了那个敏感的话题:“此外,关于前次……玄机子前辈之事。” 他语气刻意放缓,殿内气氛瞬间一凝。

清阳子天师的脸色也微微发白,玄机子是三清山的道境前辈,其袭击长安,欲抢夺甲子丹,最终被李之源斩杀,人头还被送回三清山……这无疑是三清山近百年来的奇耻大辱,也让他们在面对李之源势力时,始终抬不起头,心存恐惧。

秦玉龙语气诚恳,带着安抚之意:“王爷明察秋毫,深知玄机子之行径,乃其个人贪念作祟,与三清山正道传承无涉,与清阳子天师及在座诸位更无关系。王爷有言,此事就此揭过,朝廷与风行体系,绝不因此事追究三清山任何责任。未来,双方合作,当以诚相待,共谋发展。”

这番话,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殿内大部分的阴霾与压力。清阳子天师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下来,他身后几位长老也明显松了口气。不追究!这意味着压在他们心头最大的石头,被搬开了!

清阳子天师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也似乎在权衡利弊。终于,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明,他看向秦玉龙,缓缓道:“秦先生,王爷胸怀之广阔,诚意之深厚,贫道……感佩至极。执掌《玄穹玉历》,弘扬正道,确是我道门职责所在,亦是千载难逢之机。只是……”

他顿了顿,提出了最后一个,也是道门最核心的关切:“只是不知,王爷对于《玄穹玉历》之根本教义,以及未来道门在阐释、发展此历法时,可有何……具体的要求或限制?” 他必须确保,道门在接受这份“厚礼”的同时,不会丧失自身的独立性与核心教义。

秦玉龙对此早有准备,从容答道:“天师放心。王爷对道门之学术自由、信仰独立,极为尊重。《玄穹玉历》之根本,在于‘秩序’、‘正气’、‘自强’、‘共生’等普世准则,其具体教义阐释、仪轨制定、经典注疏,皆由三清山主导,王爷及风行体系绝不干涉。王爷唯一希望的,是道门能秉持公义,导人向善,维护各方稳定,这与道门宗旨本就不悖。未来,三清山依旧是三清山,道门依旧是道门,只是多了一份弘扬《玄穹玉历》、教化更多生灵的责任与荣耀罢了。”

得到了这份保证,清阳子天师终于彻底放下心来。他站起身,对着秦玉龙,也是对着虚空(象征李之源)的方向,郑重地行了一个道揖:“既如此,贫道,谨代表三清山上下,应下王爷之邀!愿与王爷,与朝廷,与风行体系携手,共弘正道,福泽苍生!”

“善!”秦玉龙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深深一揖,“天师深明大义,晚辈佩服!合作细节,晚辈稍后会与天师及诸位长老详细商议。相信在道门诸位高真的努力下,《玄穹玉历》必将光大于诸界,三清山亦将重现上古之辉煌!”

至此,双方最大的合作框架已然敲定。接下来的几日,秦玉龙与清阳子天师及三清山核心层进行了密集而高效的磋商,敲定了一系列具体条款:包括朝廷册封的具体仪式、资金拨付的流程与监管、首批重点建设道观的名单、道门人才培养与派遣计划、以及对苍梧界等目标世界进行宗教渗透的初步策略等等。

秦玉龙更是私下向清阳子天师透露了部分关于逐步在异界建立“国家模式”管理的长远构想,暗示道观未来可能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辅助力量。清阳子天师虽觉此事牵扯甚大,但想到道门若能借此机会,将影响力深入世俗,引导秩序建立,亦是功德无量之事,便也未提出异议,只是强调需循序渐进,以导人向善为本。

谈判期间,秦玉龙也见识到了三清山深厚的底蕴。虽然物质清贫,但藏经阁内典籍浩如烟海,不少还是上古炼气士的手书残卷,价值无量。一些长老在阵法、符箓、丹药等方面的造诣,也令秦玉龙暗自咋舌。他更加确信,与道门合作,是一步绝妙的棋。

临行前,清阳子天师亲自将秦玉龙送至山门,他握着秦玉龙的手,感慨道:“秦先生,请转告王爷,三清山必不负所托。待祖庭稍作整顿,贫道便会亲自选派得力弟子,先行前往苍梧界,依托已有据点,建立玄穹观,传播历法,扶助弱小。”

“有天师此言,王爷必感欣慰。”秦玉龙拱手道,“晚辈回去后,会立刻安排首批资源送达。期待不久之后,能与天师在长安,共商大计!”

带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与对未来蓝图更加清晰的认知,秦玉龙踏上了归途。

(第一百零六回 中 完)

第一百零六回:帝心笃定固国策 经略苍梧启新章 (下)

秦玉龙自三清山归来,风尘未洗,便径直入王府向李之源复命。他将与清阳子天师达成的协议细节,以及三清山目前的状况、道门底蕴的观察,一一详尽禀报。

李之源听罢,慵懒地斜倚在软榻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嘴角噙着一丝满意的笑意:“不错。清阳子是个明白人,道门也确实有些压箱底的东西。由他们来执掌《玄穹玉历》的台前之事,再合适不过。” 他顿了顿,看向秦玉龙,“玉龙,此事你办得漂亮。接下来,便是要让朝廷这架机器,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起来了。”

“王爷放心,属下已草拟好奏陈与圣旨草案,只待陛下用印。”秦玉龙从容应道。他与李之源默契多年,深知在推动此类大事上,如何借力打力,如何让皇帝心甘情愿地成为计划的推动者。

翌日,紫宸殿。

此处乃皇帝李琰日常处理政务、召见近臣之所,比之太极殿的庄严肃穆,更多了几分务实与效率。殿内燃着提神的龙涎香,李琰端坐于御案之后,正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自“万界商贸与技术立国”被定为国策后,他明显比以往更加勤政,眉宇间虽带着疲惫,但那股掌握大势、锐意进取的劲头却支撑着他。

听闻秦玉龙求见,李琰立刻放下朱笔,宣他进来。对于这位皇侄身边最得力的臂助,虽无官职,李琰却从不敢怠慢。

“草民秦玉龙,叩见陛下。”秦玉龙入内,依礼参拜。

“平身,看座。”李琰语气和蔼,“玉龙啊,此番前往三清山,结果如何?” 他对此事极为关切,若能顺利将道门这股力量纳入朝廷体系,无论是对内稳固统治,还是对外经略异界,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秦玉龙谢恩落座,将三清山之行的情况,删繁就简,重点突出了清阳子天师及道门上下对朝廷的恭顺态度、对《玄穹玉历》理念的认同,以及愿意承担传播重任的决心。他并未过多提及李之源的威势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而是将合作描述为“陛下圣德感召,王爷理念契合,道门顺天应人”的结果。

李琰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笑意渐浓。尤其是听到秦玉龙转述清阳子承诺将亲自选派得力弟子前往苍梧界建立玄穹观时,更是抚掌赞道:“好!好一个识大体的清阳子!道门若能如此,实乃朝廷之福,苍生之幸!”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道观的引导下,苍梧界乃至更多异界民心归附的盛景。

“陛下,”秦玉龙适时呈上早已备好的奏章与圣旨草案,“此乃与三清山议定的合作条款纲要,以及草拟的册封圣旨,请陛下御览。三清山上下,正翘首以盼天恩浩荡。”

内侍接过,恭敬地放在御案之上。李琰仔细翻阅,越看越是满意。条款清晰,权责分明,既给了道门足够的尊重和发展空间,又确保了朝廷和风行体系的最终主导权。圣旨草案更是文采斐然,将册封的意义拔高到了“护国佑民,匡扶正道”的层面。

“甚合朕意!”李琰提起朱笔,在圣旨草案上略作修改,便直接用了印,对侍立一旁的翰林学士道,“即刻按此誊黄,用玺,明日在紫宸殿,朕要亲自颁布,正式册封三清山!”

“臣遵旨。”翰林学士领命而去。

李琰心情大好,对秦玉龙道:“玉龙,此事你居功至伟。待旨意颁布,一应后续对接、资源调拨事宜,仍由你全权负责,朝廷各部,皆需配合!朕要让天下人看到,朕推行新政之决心,亦要让三清山感受到朝廷的诚意与力量!”

“草民领旨,定不负陛下与王爷重托!”秦玉龙躬身应道。

次日,紫宸殿内香薰缭绕,仪仗森严。虽非大朝会,但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勋贵代表皆被传召至此,见证这意义非凡的一刻。

清阳子天师亦率领三清山数位核心长老,身着庄重法衣,早早候在殿外。当听到内侍尖细的唱名声“宣,三清山天师清阳子及众长老觐见”时,即便是修行百年的心境,也不由泛起一丝波澜。他们整理衣冠,垂首敛目,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这象征世俗权力巅峰的殿宇。

“贫道清阳子,率三清山门下,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清阳子等人依着早已演练过的礼仪,向端坐龙椅的李琰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一刻,意味着道门在沉寂多年后,正式回归官方视野,意义非凡。

“平身。”李琰声音洪亮,带着帝王威仪,却又比往日多了几分温和。

“谢陛下!”

接着,由翰林学士高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上古圣王,垂拱而治,莫不尊道而贵德。兹有三清山,道门祖庭,传承久远,秉性清虚,教化一方,功在社稷。天师清阳子,道高德劭,为世所钦……今特册封三清山为‘玄唐护国道宗’,总领天下道门事!赐清阳子‘护国真人’号,授金印紫绶,秩比亲王!敕令三清山,秉持正道,弘宣《玄穹玉历》,教化万民,佑我玄唐,福泽诸界……钦此!”

圣旨内容远比草案更加隆重,不仅明确了三清山道门领袖的地位,更是将清阳子个人的品秩提升至堪比亲王,金印紫绶更是极高的荣宠!这份恩遇,可谓极重!

殿内百官神色各异,有羡慕,有惊讶,亦有深思。但无人敢在此刻提出异议。谁都明白,这不仅是皇帝的意思,背后更是站着那位富昌王。

清阳子天师深吸一口气,带领众长老再次跪拜,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臣,清阳子,叩谢天恩!陛下万岁!三清山上下,必竭尽所能,匡扶正道,护国安民,弘扬历法,以报陛下隆恩于万一!”

李琰满意地点点头,亲自起身,走到清阳子面前,虚扶一下:“真人请起。日后,朝廷与道门,便是一家人。望真人不负朕望,携手富昌王,共襄盛举!”

“臣,遵旨!”清阳子起身,与李琰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

册封仪式结束后,李琰在偏殿设下素宴,款待清阳子一行。宴席间,气氛融洽,李琰兴致极高,不断询问三清山的情况、道门经典,以及对未来传播《玄穹玉历》的设想,言语间对道门充满了尊重与倚重。清阳子天师也一一作答,不卑不亢,尽显一代宗师风范。

而实际的后续工作,则在秦玉龙的高效运作下迅速展开。朝廷的册封旨意和赏赐以最快速度送达三清山,随之而来的,是风行体系庞大的资源:大量的金银、建材、粮食、布帛,以及一队队由公输哲派出的、精通建筑与阵法的工匠队伍,开始对三清山各殿进行大规模修缮和扩建。同时,由秦玉龙亲自遴选的第一批涉及格物、算学、异界风物常识的书籍,也被送入三清山藏经阁,作为道门弟子了解新学、开拓眼界的基础。

清阳子天师亦不负承诺,回到三清山后,立刻着手整顿内部,选拔精干弟子。他亲自指定了一位修为已达迷惘境后期、处事沉稳干练的师弟清虚真人,作为前往苍梧界的先锋负责人。又挑选了数十名精通教义、略通医术、阵法或有一定武学根基的年轻弟子,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弘法团”。

一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在秦玉龙的安排下,这支三清山弘法团,携带部分由风行体系提供的、适用于异界环境的物资和基础法器,通过稳定的空间通道,悄然进入了正处于混乱中的苍梧界。

他们的首要任务,便是在苍梧界“青木原”区域,那个已被风行商行暗中控制、原“天罡宗”附属宗门“青木门”的旧址上,建立起第一座异界“玄穹观”!

这座道观的建立,将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它将依托风行商行的物资和信息网络,逐步成为传播秩序理念、提供基础医疗和教育、收集情报、乃至在未来扶持亲善势力的核心据点。清虚真人带来的道门弟子,将在这里扎根,学习适应异界环境,与当地土着接触,以道门的温和方式,潜移默化地推行《玄穹玉历》的准则。

而在玄唐主世界,随着三清山被正式册封,以及朝廷“技术立国”政策的强力推行,整个社会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各州府的“格物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招收平民子弟,传授新学;官营的示范工坊开始产出效率更高的农具、织机乃至一些简易的民用版“冷热机”部件;由风行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的“天工研究院”也在长安西郊破土动工,旨在集中力量攻克更前沿的技术难题。

皇帝李琰每日在紫宸殿处理政务,批阅着来自各地关于新学堂建设进度、新技术推广成效、乃至异界资源源源不断输入的好消息,只觉得底气前所未有的充足。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时刻平衡朝堂各方势力,担心国库空虚,忧虑边患异动。如今,他有最强的武力保障(李之源),有最赚钱的商贸体系(风行),有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天工院),现在又有了能安定人心的信仰力量(道门与玄穹历)。他仿佛已经看到,一个远超历代先祖功业的、强盛无比的玄唐帝国,正在他的手中冉冉升起。

“我有源儿,真乃天赐玄唐!” 批阅奏章的间隙,李琰偶尔会抬头望向唐王府的方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欣慰与骄傲。他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如今当得如此意气风发,底气十足,大半功劳,皆系于他那位看似不管事,实则掌控一切的皇侄身上。

而在唐王府深处,李之源对于朝堂上的喧嚣与异界的纷扰,似乎并不太在意。他更多的时间,仍是沉浸在小壶天的修炼与对上古炼气士传承的消化之中。偶尔,他会听取秦玉龙关于三清山合作进展及苍梧界渗透情况的汇报,也只是略作指示,把握大方向即可。

对他而言,无论是朝廷国策,还是异界经营,亦或是信仰传播,都不过是漫漫仙途中,积累资源、探索大道、建立秩序的一种手段与实践。他播下的种子已经发芽,并且在他设定的轨道上茁壮成长。他现在要做的,便是继续提升自身,静观风云,等待时机,去探索那更加浩瀚无垠的诸天万界,去追寻那真正的大道尽头。

(第一百零六回 下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