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35章 定边城 一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35章 定边城 一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三十六回:北疆告急蛮族侵

长安城的暖风裹挟着花香与市井的喧嚣,却吹不散唐王府书房内凝重的气氛。西域冰川界的贸易刚步入正轨,巨额财富如同潮水般涌入,李之源正与秦玉龙、程度商议着如何将这些资金投入工坊扩建和新一轮技术研发时,一份来自北疆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一声晴天霹雳,重重地砸在了书案之上。

“报——!北庭都护府急报!西部蛮族大汗铁木真,亲率十五万铁骑东征,已连破东部三旗!兵锋直指定边城!张崇山将军告急!”信使风尘仆仆,声音嘶哑,跪倒在地,呈上沾满汗渍和尘土的军报。

书房内的轻松氛围瞬间冻结。

程度手中的账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失声道:“十五万?铁木真?西部那些蛮子什么时候凑出这么多人马了?”

秦玉龙脸色凝重,快步上前接过军报,迅速浏览,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王爷,情况不妙。西部草原确已统一,这铁木真来势汹汹,东部各旗各自为战,一触即溃。定边城虽坚,但张将军麾下兵力不足,恐难久持。军报称,城外烽燧皆已陷落,定边已成孤城。”

李之源面色沉静,但眼底深处已是寒霜一片。他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落在北部那片广袤的草原。三年前,他设计击溃黑狼部,推行旗蒙分治之策,将北疆威胁化为无形,更打通了草原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却万万没想到,赶走了一头饿狼,却催生出了一头更为凶猛、更具统治力的猛虎!

“铁木真…天可汗…”李之源手指点在地图上西部草原的位置,“好大的口气。西部混战三年,竟能练出如此一支强军,此人不容小觑。”

他目光扫向定边城。这座由他策划、王强亲手督建起来的雄城,凝聚了最新的筑城技术和防御理念,本是钉在草原的一颗钉子,如今却成了风暴中心。

“朝廷可知消息?”李之源问道。

“如此军情,必是同时急报兵部和陛下。”秦玉龙道,“此刻,恐怕朝堂已经炸开锅了。”

正如秦玉龙所料,紫宸殿内,此刻已是乱成一团。

皇帝李琰看着手中内容相似的急报,脸色铁青,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十五万蛮族铁骑!这个数字像重锤般敲在所有朝臣的心头。

“陛下!蛮族猖獗,竟敢倾巢来犯!臣请即刻发兵,调集中原各镇精锐,北上迎敌,与那张崇山里应外合,定要将那铁木真小儿碾碎在定边城下!”一位虬髯武将出列,声如洪钟,主战之意坚决。

“不可!万万不可!”另一位文臣立刻反驳,“陛下,十五万骑兵非同小可!且草原乃其主场,来去如风。我大军远征,粮草辎重耗费何其巨大?如今国库…陛下您是知道的,去年南方水患,今年陛下寿辰又刚过,各处用钱如流水,哪还有余钱支撑一场大战?依臣之见,当以守为主,令北庭都护府及各边军谨守关隘,坚壁清野,拖垮蛮族锐气,再图后计!”

“坚壁清野?说得轻巧!定边城外多少屯田、多少归附的部落?难道就任由蛮族屠戮劫掠不成?此乃弃百姓于不顾,寒边军之心!”

“那也比国库耗尽,天下动荡要好!”

朝堂上,主战派与主和派(实为固守派)吵得不可开交,唾沫横飞。户部尚书捧着几乎空了的账本,哭丧着脸陈述国库的窘迫,每一项增兵、购粮、打造军械的预算,都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肉。

皇帝李琰被吵得头痛欲裂,心中更是焦灼万分。打,没钱;守,失地失民,且蛮族势大,能否守住仍是未知数。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武官队列,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发现李之源今日并未上朝。

“富昌王何在?”皇帝沉声问道。

殿内安静了片刻。有内侍回禀:“回陛下,富昌王近日似在忙于商行事务,未曾上朝。”

皇帝眉头紧锁,心中莫名生出一丝不悦和…期待。这种时候,这个总能搞到钱、拿出出人意料办法的侄儿,偏偏不见了踪影?他是真的忙于商事,还是…另有所图?

……

唐王府书房。

“源哥儿,咱们怎么办?”程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定边城可是咱们花了大力气建起来的,还有那么多产业在北疆…这一打仗,全完了!朝廷那帮穷鬼肯定指望着你出钱呢!”

秦玉龙相对冷静:“王爷,此战关乎国运,朝廷必然要倾力应对。但我朝承平数年,武备虽有更新,但骤然应对如此大规模的战事,国库确实难以支撑。陛下和朝廷的目光,迟早会落到王爷身上。”

李之源站在窗前,望着北方,沉默良久。他脑海中飞速计算着。北疆不能乱,定边城不能丢!这不仅关乎玄唐国威,更关系到他庞大的边境贸易和未来经略草原的战略。但让他白白拿出大把银子填朝廷的无底洞?绝无可能。

“玉龙,”李之源忽然开口,声音冷静得可怕,“立刻以风行商行的名义,向北庭都护府捐赠第一批物资:粮食五千石,寒玉丹(下品)一千颗,伤药五百瓶,精铁箭头十万枚。速度要快,打出旗号,就说是支援边军,保家卫国。”

秦玉龙一愣:“捐赠?王爷,这…”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李之源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先把姿态做足,把名声赚到。朝廷不是没钱吗?不是要面子吗?我们就帮他们把面子撑起来。”

程度眼睛一亮:“我明白了!源哥儿这是先声夺人!让全天下都知道,是咱们风行商行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以后这北疆,谁还敢说咱们半个不字?”

“不止如此。”李之源转身,“立刻让我们的商队,不惜代价,收购市面上的粮食、布匹、药材,特别是战马!有多少收多少!但要隐秘进行,不要引起市场剧烈波动。”

秦玉龙顿时领悟:“王爷是想…平抑物价,必要时也可…”

“以备不时之需。”李之源打断他,“另外,给西陲镇去信,让王强的探界营和界域护卫队进入一级战备。西域…不能再出乱子了。”

“是!”

……

就在朝堂争吵不休、李之源暗中布局之际,北疆定边城,已然化作了血腥的绞肉场。

站在城头望去,黑压压的蛮族骑兵如同铺天盖地的蝗虫,将定边城围得水泄不通。战马的嘶鸣声、蛮族的嚎叫声、战鼓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放箭!”

“弩车!瞄准他们的攻城锤!”

“金汁!倒金汁!”

守将张崇山声嘶力竭地指挥着,甲胄上沾满了血污和烟尘。他本是边军宿将,经验丰富,但面对如此规模的攻势,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钉在蛮族的皮盾和城墙上。巨大的守城弩发出令人牙酸的绷响,粗如儿臂的弩箭呼啸着射穿冲锋的骑兵,带起一蓬蓬血雨。烧得滚烫的金汁(融化的金属混合毒液)从城头泼下,沾之即皮开肉绽,发出凄厉的惨嚎。

蛮族的进攻简单而粗暴。他们驱使着俘虏的东部旗蒙部落牧民作为前驱,消耗守城物资,然后用简陋的云梯、攻城槌疯狂冲击城墙。这些西部蛮兵极其悍勇,冒着箭雨矢石,嚎叫着向上攀爬,不时有人从云梯上摔下,摔成肉泥,但后面的人依旧悍不畏死。

轰!

一声巨响,城墙猛地一震。巨大的攻城槌在无数蛮兵的推动下,重重撞击着定边城的包铁城门,发出令人心颤的轰鸣。门后的玄唐士兵拼命用巨木顶住,每一次撞击都让他们虎口崩裂,口鼻溢血。

“火油!瞄准攻城槌!”张崇山怒吼。

几罐猛火油被奋力投下,落在攻城槌和周围的蛮兵之中,随即被火箭点燃。轰的一声,烈焰腾起,瞬间吞噬了数十名蛮兵,那巨大的攻城槌也燃烧起来。蛮兵发出惊恐的嚎叫,四散奔逃。

但很快,又有一架攻城槌被推了上来。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城墙下已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守军的箭矢、滚木礌石消耗巨大,士兵们也疲惫不堪。

呜——呜——呜——

蛮族阵营中传来低沉的牛角号声。如潮水般的攻势终于暂时退去,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冲天的血腥气。

张崇山扶着垛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如血残阳下缓缓退去的蛮族大军,脸上没有丝毫喜悦,只有深深的忧虑。今天的进攻只是试探,蛮族的主力尚未完全投入。城中的物资和兵力,还能支撑多久?

“将军,伤亡统计出来了…”副将声音沉重地走来,“阵亡三百余人,重伤五百…箭矢消耗过半,滚木礌石不足三成…”

张崇山的心沉了下去。他望向南方,朝廷的援军和物资,何时能到?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冒着风险从南门冲入城内,骑士滚鞍下马,高举着一个令牌:“将军!长安风行商行捐赠的首批物资到了!粮食五千石,丹药一千颗,还有箭矢药材!”

城头守军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细微的欢呼声。在这个绝望的时刻,这批物资无疑是雪中送炭!

张崇山也是精神一振,快步走下城头:“快!清点入库!等等…是谁送来的?”

“是风行商行的护卫队押送,带队的人说,他们王爷听闻北疆告急,心急如焚,特命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先行送来应急!后续还有捐赠!”

“富昌王…”张崇山心情复杂。他素来对这些勋贵商人没什么好感,但此刻,却不得不承这份情。至少,又能多撑几天了。

消息很快传开,定边城守军士气为之一振。而风行商行仗义疏财、支援边关的事迹,也随着商队和信使,迅速传遍北疆,甚至向内地扩散。

……

长安,皇宫御书房。

皇帝李琰看着手中关于风行商行捐赠物资的简报,脸色阴晴不定。一方面,李之源此举确实解了燃眉之急,挽回了朝廷一些颜面;另一方面,一个王爷、一个商行,竟然比朝廷反应还快,影响力直达边军,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陛下,”内侍低声禀报,“富昌王在殿外求见。”

“宣。”皇帝收起思绪,沉声道。

李之源缓步走入御书房,行礼之后,直接开门见山:“陛下,北疆危局,臣愿为陛下分忧。”

皇帝看着他:“之源,你捐赠物资,朕心甚慰。然蛮族势大,非区区钱粮可退。你有何良策?”

李之源抬头,目光平静却坚定:“陛下,蛮族十五万铁骑,看似强大,实则亦有弱点。其倾巢而来,后勤补给必然困难,利于速战,难以持久。其所恃者,骑兵之利与野战之能。而我玄唐所长,乃坚城利弩,国库丰盈。”

皇帝苦笑:“国库丰盈?之源,你可知户部…”

“陛下,”李之源打断皇帝的话,“国库空虚,乃一时之困。然击退蛮族,所需并非只有国库之银。”

“哦?”皇帝挑眉,“此言何意?”

“臣愿出面,以风行商行及万邦商会为担保,向国内各大银号、豪商巨贾发行‘北伐债券’!”李之源语出惊人,“以未来三年北疆贸易关税及部分矿税为抵押,募集战争所需资金。民间藏富甚巨,若有利可图,且担保可靠,必能解朝廷燃眉之急!”

皇帝愣住了:“债券?向民间借钱打仗?”这想法可谓离经叛道,前所未有。

“正是。”李之源语气肯定,“不仅如此,臣还愿承包部分军械打造、粮草运输之役。臣之工坊,技艺娴熟,成本可控,效率远胜官办作坊。朝廷只需支付成本价,便可获得优质军械粮草,省去中间层层盘剥,更能节省大笔开支!”

皇帝听得怦然心动。既能快速搞到钱,又能省钱,还能提高效率…这简直是…

但他旋即警惕起来:“如此一来,军国大事,岂非尽操于你手?朝廷威严何在?”

李之源躬身道:“陛下明鉴。债券发行、军械制造、粮草调度,所有账目皆可公开,由陛下指派户部、兵部官员全程监督。臣只做事,不掌权。最终调兵遣将、决策谋划,自然由陛下和朝廷枢密院决断。臣只想为国出力,尽快平息边患,恢复北疆贸易。北疆贸易恢复,债券本息自然有着落,此乃良性循环。”

皇帝凝视着李之源,试图从他眼中看出丝毫虚伪,却只看到一片坦然和…自信。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提议极具诱惑力,尤其是在当前山穷水尽的情况下。

“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与宰相、枢密使商议后再定。”皇帝没有立刻答应,但语气已然松动。

“臣遵旨。”李之源知道皇帝已然心动,不再多言,行礼告退。

走出御书房,李之源抬头望了望北方的天空,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铁木真?十五万铁骑?很好。

正好用你的头颅,来铸就我李之源和风行商行无上的威望与财富。

北疆这场危机,对他而言,或许正是一个将触角更深地插入国家命脉的绝佳机会。战争,打的是钱粮,而如今,能解决钱粮问题的人,是他李之源。

棋盘已经摆开,下一步,该如何落子呢?他的目光,似乎已经看到了北疆冰消雪融,贸易重现盛景的那一天。而那一天,必将以蛮族的惨败和臣服为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