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28章 佛门有悔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28章 佛门有悔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二十八回:佛光招财术(上)

京城西市,富昌王府后花园。

李之源懒洋洋地躺在紫檀木摇椅上,身旁石桌上摆满了时令鲜果和精致点心。他眯着眼,享受着春日下午温暖的阳光,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扶手。

王爷,这是本月京城各寺香火钱的账目。秦玉龙递上一本册子,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大轮寺下院护国金光寺又是头名,比上月还多了三成。

李之源眼皮都没抬,啧,这帮秃驴倒是会赚钱。

程度正趴在旁边石桌上,精心绘制一幅《贵妃醉舞图》,闻言抬头插话:源哥儿你是不知道,现在去金光寺上香的多是商贾,听说那儿的求财签灵验得很!我前儿个还见着赵侍郎家的夫人捐了百两银子的灯油钱呢。

求财签?李之源终于睁开眼,坐直身子,和尚庙不劝人看破红尘,倒帮人求起财来了?

秦玉龙轻笑:如今这世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佛门也要吃饭,自然要投香客所好。

李之源眼珠转了转,突然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既然他们这么爱财,本王就帮他们一把。

程度顿时来了兴趣,丢下画笔凑过来:源哥儿又有啥好点子了?

李之源却不直接回答,反而问道:老程,你前儿不是说得了块上好的羊脂玉,能仿古做旧么?

程度得意地捋了捋并不存在的胡须:不是跟你吹,就前几日,我仿了个前朝的玉璧,连宫里老供奉都没瞧出破绽,硬说是真品,最后还是我实在不忍心,才说了实话。

那你仿个佛骨舍利,要能透光,内里还要能塞点小玩意儿,可能行?李之源眼中闪着光。

程度拍着胸脯:小事一桩!三日之内必定做得比真的还真!不过...源哥儿你要仿舍利做什么?

李之源笑而不答,转向秦玉龙:玉龙,让你手下那些说书先生、小报文人们准备着,过几日怕是有大新闻。

秦玉龙会意一笑:王爷放心,早已安排妥当。只等您一声令下,保准让这消息一日之内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很好。李之源满意地点点头,又唤来明月:明月,你这几日好生歇着,养足精神,过几日怕是要你夜行一趟。

明月抱剑而立,冷冷点头,一个字都不多问。

三日后的深夜,月黑风高。

程度果然不负所托,送来一枚精巧绝伦的佛骨舍利。那舍利通体乳白,微微透光,内里中空,若不仔细查看,根本看不出接缝。

李之源将一枚特制的传讯符塞入其中,那符篆被他改过,能定时激发微弱红光。他小心翼翼地将舍利合拢,递给明月:把这个放到金光寺讲经堂最显眼的地方,最好是替换掉他们现在供着的那枚最大的。

明月接过舍利,身影一晃,已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

不过一炷香时间,明月便去而复返,手中空无一物。

办妥了?李之源问。

明月点头:替换了讲经堂正中的琉璃舍利塔中的主舍利。

李之源抚掌而笑:好!明日就有好戏看了!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金光寺便炸开了锅。

先是守夜的小沙弥连滚带爬地冲进方丈禅房,语无伦次地说佛祖显灵,舍利放光。起初方丈还斥责他胡言乱语,直到更多僧人慌慌张张前来禀报,方丈才半信半疑地前往讲经堂查看。

这一看不得了,那供奉在正中的佛骨舍利果然泛着淡淡红光,在晨曦微光中显得格外神秘庄严。

阿弥陀佛!佛祖显灵!老方丈激动得胡须直抖,当即命人撞钟集众,全寺僧侣齐聚讲经堂诵经礼拜。

消息不胫而走,不到中午,整个京城都知道金光寺舍利夜间放光,佛祖显灵。香客们蜂拥而至,将金光寺围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神迹。

寺中僧侣忙得脚不沾地,收香火钱收到手软。老方丈笑得合不拢嘴,以为是佛祖眷顾,特意降下祥瑞振兴佛门。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

当天下午,京城各大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们便开始讲述一个全新的版本。

...却说昨夜子时,金光寺佛骨舍利大放红光,你道这是为何?一个说书先生醒木一拍,吊足了听众胃口。

台下众人竖起耳朵,纷纷猜测:必是佛祖显灵!定是有高僧大德功德圆满!

说书人却摇头晃脑:非也非也!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乃佛祖降下财神法旨,预示京城将有大财运降临!所谓佛光招财是也!

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另一处茶馆,另一个说书人讲得更加绘声绘色:...那舍利放出的红光,分明是个元宝形状!这是佛祖明示,要助众生发财致富啊!

与此同时,程度主编的《京城趣闻录》特刊上市,头版头条赫然写着:佛光现瑞兆,财神降京城!,文中详细了舍利红光的真实含义,还附上了一幅夸张的插图,画着放光的舍利和满天飞舞的金元宝。

秦玉龙安排的人手混在人群中,趁机煽风点火: 我说呢!昨儿个梦里就有金甲神人告诉我今日要发财!难怪我今早出门就捡了个钱袋!快快快,去金光寺沾沾财气!

舆论风向悄然转变,从最初的宗教神迹,逐渐转向了发财致富的现实话题。

翌日,更加蹊跷的事情发生了。

京城几家大商铺突然推出一种开光财神像,商家信誓旦旦地宣称,这些财神像昨夜放置在金光寺附近,了佛光祥瑞,请回家中必定招财进宝。

更有几个幸运儿跳出来作证,说自己请了财神像后,果然生意兴隆,甚至有人声称买彩票中了大奖。

程度画的财神像憨态可掬,手上捧着的不是传统的金元宝,而是一个微缩版的、放着红光的舍利,巧妙地将两种意象结合在一起。

价格自然不菲,但抢购者络绎不绝。

金光寺的僧侣们坐不住了。这都什么跟什么?佛祖显灵怎么就成了财神降世?佛门清净地怎么就跟铜臭扯上了关系?

老方丈气得吹胡子瞪眼,命人在寺门外贴出告示,严正声明:舍利放光乃是佛法显圣,与世俗财运无关,告诫信众勿信谣传,勿被奸商蒙骗。

然而这一辟谣,反而捅了马蜂窝。

秦玉龙安排的人立即在人群中带节奏: 大师何必否认?佛祖慈悲,赐福众生致富,岂不是大功德?就是!莫非寺里是想独吞佛祖赐下的财路?我看他们是眼红人家卖财神像赚钱了!

香客们大多抱着求财的目的而来,自然更愿意相信能带来的说法,对僧侣的辟谣十分不满。一时间,金光寺门外议论纷纷,秩序大乱。

就在这混乱时刻,一辆豪华马车停在寺门前,李之源慢悠悠地走下车来。

哎呀呀,这是怎么了?佛门清净地,怎么吵吵嚷嚷的?他故作惊讶地问。

立即有香客上前,七嘴八舌地说明情况。

李之源听罢,摇头叹息:这就是大师们的不对了。佛祖慈悲为怀,既然降下祥瑞指引众生求财之路,你们何必阻拦呢?他转向众人,提高声音:诸位放心,本王这就请一尊财神像回府,若真灵验,定当禀明圣上,为金光寺请功!

这话看似帮寺庙说话,实则坐实了佛光招财的说法。民众欢呼雀跃,僧侣们面面相觑,有苦难言。

老方丈闻讯赶来,见到李之源,脸色铁青,却又不敢发作,只得强颜欢笑:王爷驾临,有失远迎...

李之源摆摆手,打断他的话:方丈不必多礼。本王今日来,一是沾沾佛光祥瑞,二嘛...他故意压低声音,却让周围人都能听见:是想捐个香火钱,求佛祖保佑本王生意兴隆。

说着,来福抬上一个沉甸甸的木箱,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眼花。

这里是五千两白银,聊表心意。李之源笑道,若是真灵验,后面还有重谢!

人群中发出惊叹声。老方丈看着银子,又看看周围虎视眈眈的香客,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

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收下这笔香火钱。

这一收,可就彻底说不清了。

次日,《京城趣闻录》头版标题格外醒目:富昌王重金捐佛寺,印证佛光招财灵验!,文章详细描述了李之源捐银求财的经过,还配了幅夸张的插图:李之源笑呵呵地指着放光的舍利,身后是满箱的白银。

这下京城彻底沸腾了。连王爷都信了,这还能有假?

金光寺的香火达到了空前鼎盛,然而寺中僧侣却愁眉苦脸。来的香客十有**是来求财的,捐的香火钱倒是多了,可佛门清净地整日里铜臭熏天,成何体统?

更让他们头疼的是,那些开光财神像的销量与日俱增,虽然寺中并未从中获利,但在外人看来,这分明就是寺庙与商家的合作。

老方丈几次想要严正声明,都被李之源的人搅局。要么是有香客获得横财,跑来寺中还愿;要么是有商人财神像灵验,送来牌匾。

金光寺就这样被架在火上烤,进退两难。

这日午后,李之源正在府中听曲儿,秦玉龙快步走来,递上一份名单。

王爷,查清楚了。这些是近年来向金光寺捐赠大量田产铺面的富商名单,其中这几个,他指着几个名字,最近生意不顺,正缺周转资金。

李之源扫了一眼名单,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是时候请他们过府一叙了。

当日晚间,富昌王府灯火通明,一场名为品鉴会的宴席正在举行。受邀前来的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富商,其中大多曾向金光寺捐赠过财产。

酒过三巡,李之源看似无意地提起:诸位可听说近日金光寺佛光招财之事?

商人们纷纷点头,表情各异。

李之源叹道:说来可笑,本王捐了五千两银子,原想求个财运,谁知这几日连续赔了几笔生意,看来这佛光招财,也不怎么灵验嘛。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共鸣。一个姓张的丝绸商忍不住抱怨:何止是不灵验!我上月才捐给寺里两个铺面,求保佑生意兴隆,结果这个月就亏了大本!

我也是!捐了五十亩良田,结果铺子就走了水!我更惨,捐了三千两现银,儿子科考还是落榜了!

商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

秦玉龙适时插话:说来也怪,佛祖既然显灵指点财路,为何不直接保佑虔诚捐赠的信徒,反而让那些买财神像的发财呢?

程度一边给众人斟酒,一边煽风点火:莫不是寺里根本不会解读佛祖真意?白白浪费了大家的香火钱?

李之源摆摆手,故作大度:休得胡言!佛门清净地,岂是吾等俗人可以妄加揣测的?

但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嘛...若是捐赠时有所约定,而寺方未能履约,依照《玄唐律》,倒是可以请求返还捐赠物的...

商人们眼睛一亮,彼此交换着眼神。

秦玉龙立即接话:王爷说得是。《玄唐律·户婚篇》确有规定,附义务的赠与,若受赠人不履行约定义务,赠与人可撤销赠与。他看向众人,诸位捐赠时,可曾与寺中约定过什么?

商人们纷纷点头:有的约定保佑家宅平安,有的约定保佑生意兴隆,还有的约定保佑子孙科举高中...

那就好办了。秦玉龙微笑,若是寺方未能履行这些约定,诸位完全可以依法要求返还捐赠物。

商人们心动不已,却又犹豫:这...状告佛门,怕是不太好吧?

李之源哈哈大笑:这有何难?本王与京兆尹有些交情,可以代为引荐。再者,这是依法行事,又不是无理取闹。佛门既受供奉,自当履行约定,否则与欺诈何异?

有了王爷撑腰,商人们终于下定决心。很快,一纸状书递到了京兆府,状告金光寺收取捐赠却未履行约定,要求返还捐赠财产。

消息传出,京城哗然。

京兆尹本想和稀泥,但李之源早已通过秦玉龙的父亲秦相爷递过话,加之舆论汹汹,只得依法受理。

就在开庭前一日,程度主编的《京城趣闻录》再发特刊,详细列举了金光寺收取的各类捐赠和对应的情况,数据详实,对比鲜明。文章中虽未直接下结论,但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寺方收钱不办事。

庭审当日,京兆府外人山人海,都想看看这桩奇案如何了结。

李之源没有亲自到场,而是派了秦玉龙作为法律顾问陪同原告们出庭。

堂上,寺方辩护称佛法无边,灵验与否全看个人缘分,非寺僧所能保证。

秦玉龙则引经据典,步步紧逼:既然无法保证灵验,为何收受捐赠时要许下诺言?这难道不是虚假承诺,诱使他人捐赠?

他又出示了大量证据,证明寺僧在劝捐时确实做出过各种保证。

佛门虽超脱世俗,然既受世俗供养,就当遵守世俗律法。秦玉龙义正词严,否则,今日可许愿而不还愿,明日就可骗财骗物,长此以往,佛门清净何存?

这一番话说得堂上堂下纷纷点头。

京兆尹左右为难,既不敢得罪佛门,又不敢忤逆相府和王府,更怕激起民愤。

最终,他采取了折中之策:判决金光寺返还部分争议捐赠物,其余部分则寺方与捐赠人协商解决。

虽然并非全胜,但开了这个先例,已经足够。消息传出,更多捐赠人跃跃欲试,想要要回自己的捐赠物。

金光寺顿时陷入无数诉讼之中,寺产被陆续冻结,僧侣们焦头烂额。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之源,此刻正悠闲地坐在王府花园中,听着来福汇报战果。

王爷,按照您的吩咐,咱们的人已经低价收购了三位商人从寺里要回来的铺面,比市价低了足足三成!

李之源满意地点头,又问:寺里那边怎么样了?

乱成一锅粥了!来福笑嘻嘻地说,听说香火钱少了大半,僧人们连饭都快吃不上了。方丈气得病倒在床,已经向大轮寺本宗求援了。

大轮寺?李之源挑眉,他们自顾不暇,哪有空管这下院的事。

果然,大轮寺本身也面临类似问题,无力支援下院。金光寺只能变卖部分未冻结的资产维持运转,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时,秦玉龙快步走来,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王爷,有好消息。金光寺愿意抵押部分田产向我们借钱渡过难关。

李之源眼睛一亮:哦?他们终于撑不住了?

正是。秦玉龙递上一份清单,这是他们愿意抵押的资产,包括京郊八百亩良田和城内三处铺面。要价很低,几乎是半卖半送。

答应他们。李之源毫不犹豫,不过要快,在他们反悔之前把手续办妥。

已经安排好了。秦玉龙做事向来周全,明日就能完成抵押手续。不过...他压低声音,据咱们的人打探,寺里似乎还在暗中联系其他买家,想多凑些钱应付官司。

李之源冷笑:想得美。程度!

程度应声而来:源哥儿有何吩咐?

你连夜赶制一批佛门负债,变卖祖产的小告示,明日一早贴满京城大街小巷。要写得惨一点,让人看了都觉得这寺快要倒闭了。

程度拍手笑道:妙啊!这么一来,谁还敢借钱给他们?怕是要债主盈门了!

果然,次日一早,整个京城都在传言金光寺资不抵债,即将破产。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原本有意借钱给寺里的富户也望而却步。

走投无路的金光寺,只得将更多资产抵押给李之源名下的钱庄,条件越来越苛刻。

不过半月时间,金光寺在京畿地区的良田、店铺、山林等核心资产几乎尽数落入李之源手中。曾经香火鼎盛的寺庙,如今门可罗雀,只剩下几个老僧守着空旷的殿宇。

这日黄昏,李之源亲临金光寺。夕阳余晖中,古寺显得格外凄凉。

老方丈颤巍巍地迎出来,面色灰败,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王爷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老僧语气平静,却难掩眼中的落寞。

李之源环视四周,淡淡道:本王是来看看,佛门清净地,为何会落得如此地步。

老方丈长叹一声:佛法无边,却不敌人心险恶。王爷好手段,老衲佩服。

李之源挑眉:方丈这是责怪本王?

不敢。老方丈合十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寺中僧众汲汲营营于世俗名利,早已偏离佛法本真,合该有此一劫。

李之源微微一愣,没想到老僧会如此说。

老方丈继续道:只是老衲有一事不明,还请王爷解惑。

那舍利放光,究竟是不是王爷所为?

李之源笑而不答,反问道:方丈以为,若是佛祖真身降临,会见这寺中铜臭熏天而不管不顾么?

老方丈怔在原地,半晌无言。

李之源转身离去,留下最后一句话:佛门若真清净,又怎会为外物所扰?方丈好自为之。

走出寺门,夕阳正好,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来福小声问:王爷,咱们是不是做得太绝了?

李之源望着天边晚霞,悠然道:这世上从没有什么绝与不绝,只有成王败寇。今日若败的是本王,你觉得那些和尚会手下留情吗?

来福似懂非懂地点头。

走吧。李之源登上马车,接下来,该会会大轮寺本宗的那些高僧了。

马车缓缓驶离,扬起淡淡尘埃。金光寺朱红色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仿佛一个时代的落幕。

而京城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酒肆茶馆中,人们仍在津津乐道着佛光招财的奇闻,以及富昌王如何慧眼识珠,低价收购了大量优质资产的故事。

没有人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十七岁少年一手策划的棋局。

而这棋局,才刚刚开始。

第二十八回:佛光招财术(下)

金光寺易主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京城激起层层涟漪。不过数日,便传到了百里之外的大轮寺。

大轮寺方丈慧明大师闻讯,手中佛珠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传承三百年的下院,香火鼎盛的金光寺,竟在短短月余间落入一个纨绔王爷之手?

“荒唐!荒谬!”慧明大师气得浑身发抖,“这李之源是何许人也,竟敢如此欺辱佛门!”

下首一位中年僧人合十道:“方丈息怒。这位富昌王乃是当今圣上亲侄,太后最宠爱的孙儿,在京中势力极大。听闻他素来不喜佛门,此次怕是早有预谋。”

“不管他是谁,佛门清净地岂容如此亵渎!”慧明大师沉声道,“即刻备轿,老衲要亲自进京面圣!”

“方丈三思!”另一位老僧急忙劝阻,“那李之源深得圣心和太后宠爱,若无确凿证据,贸然面圣恐适得其反。不如先派人暗中查探,从长计议。”

慧明大师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也罢。慧觉,你带几个精明的弟子先行入京,务必查清金光寺事件的来龙去脉。记住,要暗中查访,切勿打草惊蛇。”

“谨遵方丈法旨。”慧觉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三日后,京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香客”。慧觉带着六名弟子,扮作寻常游僧入住城西一家客栈。他们白日里四处化缘,暗中却走访了诸多曾与金光寺有来往的香客和商户。

调查结果让慧觉越发心惊。李之源的手段可谓天衣无缝,所有证据都指向金光寺“经营不善”、“违背佛旨”,而王爷则是“顺应天意”、“低价接盘”。就连那些要回捐赠的富商,也都异口同声称赞王爷“主持公道”。

“师叔,这该如何是好?”一个年轻弟子愁眉苦脸地问,“看来咱们是拿不到王爷的把柄了。”

慧觉冷笑:“表面越是完美,内里越是有鬼。你们继续查,我去会会这位富昌王。”

翌日清晨,富昌王府门前来了位不速之客。

“贫僧慧觉,求见王爷。”老僧合十行礼,语气不卑不亢。

门房见是位高僧,不敢怠慢,急忙通传。不多时,来福小跑着出来,笑嘻嘻道:“大师来得不巧,我家王爷今日身体不适,不见客。”

慧觉早料到会吃闭门羹,也不纠缠,只是微微一笑:“无妨,贫僧明日再来。”

第二日,慧觉如期而至,得到的回复依旧是“王爷不适”。

第三日,第四日...连续七日,慧觉天天来访,天天被拒。

第八日,慧觉不再求见,而是在王府对面街角盘膝坐下,敲响木鱼,诵起经来。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绵绵不绝地传入王府。

“王爷,那老和尚还在外面念经呢。”来福苦着脸汇报,“这都念了两个时辰了,吵得人心烦。”

李之源正和程度下棋,闻言挑眉:“倒是执着。让他念,看能念到几时。”

谁知慧觉这一念就是整整一天,从日出念到日落,不吃不喝,不动如钟。

第二日依旧如此。

到了第三日,王府周边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和尚怎么回事?天天在王府外念经?” “听说是因为金光寺的事,来找王爷讨说法呢。” “王爷不见客,他就在这儿念经,真是有毅力。”

秦玉龙快步走进花园,神色凝重:“王爷,情况不妙。那慧觉是大轮寺有名的高僧,在信众中威望很高。他这般做派,已经引起不少人同情了。长此以往,恐对王爷声誉不利。”

李之源落下一子,悠然道:“那就让他进来吧。本王倒要看看,这老和尚有多大本事。”

慧觉被请进王府时,面色平静,仿佛连日在门外诵经的不是他一般。

“贫僧慧觉,见过王爷。”他合十行礼,目光如电,直视李之源。

李之源懒洋洋地靠在软榻上,漫不经心道:“大师连日在门外诵经,所为何事啊?”

慧觉直视李之源,缓缓道:“王爷何必明知故问?金光寺乃我大轮寺下院,王爷用手段强取豪夺,难道不该给佛门一个交代?”

“强取豪夺?”李之源做惊讶状,“大师此言差矣。金光寺是自愿抵押资产给本王,白纸黑字,手续齐全,何来强取豪夺之说?”

“若非王爷设计陷害,金光寺怎会落到抵押祖产的地步?”慧觉语气转冷。

李之源坐直身子,似笑非笑:“大师这话就不对了。明明是金光寺自己许愿不灵,香客要求返还捐赠,官府依法判决,怎么成了本王设计陷害?莫非大师觉得《玄唐律》判错了?还是觉得佛祖不该显灵?”

慧觉被这番诡辩噎得一时语塞,半晌才道:“那舍利放光之事,分明是有人暗中做手脚!”

“哦?”李之源挑眉,“大师可有证据?”

慧觉顿时语塞。他们暗中查访多日,确实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李之源与舍利放光有关。

李之源见状,语气转冷:“既然没有证据,大师就是诬蔑本王了?按照《玄唐律》,诬蔑皇亲该当何罪,大师可知道?”

慧觉面色微变,但仍强自镇定:“王爷不必威胁贫僧。佛门虽不愿与世俗权势相争,却也不是任人拿捏的。”

李之源忽然笑了:“大师言重了。本王对佛门向来敬重,只是看不惯某些人打着佛祖旗号招摇撞骗罢了。”他话锋一转,“不过大师既然提起,本王倒是有个提议。”

“什么提议?” “听闻大轮寺在江南有几处茶园,生意不太好?”李之源悠悠道,“本王可以高价收购,免得寺中为这些俗务烦心,专心礼佛岂不更好?”

慧觉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分明是要得寸进尺!

“王爷休想!”慧觉断然拒绝,“大轮寺产业乃是历代祖师所传,岂能轻易变卖!”

“那就没办法了。”李之源摊手,“本王一片好心,大师不领情就算了。来福,送客!”

慧觉被“请”出王府,心中愤懑难平。他深知李之源不会善罢甘休,定会继续打大轮寺产业的主意。

回到客栈,慧觉立即修书一封,将京城情况详细汇报给慧明方丈,请求指示。

五日后,慧明方丈的回信到了,只有短短八个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慧觉沉思良久,忽然计上心来。

翌日,京城开始流传一个新的消息:大轮寺慧觉大师乃罗汉转世,有慧眼识宝之能,近日将在京城举行为期三日的“鉴宝法会”,为信众鉴定宝物,分文不取。

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轰动。慧觉大师的名号在信众中本就响亮,如今再加上“罗汉转世”的光环,更是让人趋之若鹜。

法会首日,大轮寺临时设立的鉴宝处人山人海,携宝前来鉴定的百姓排起了长队。

慧觉果然慧眼如炬,不论什么宝物,只需一眼便能说出其来历、价值,甚至还能道出与之相关的奇闻异事,令人叹服。

程度闻讯,也忍不住好奇,偷偷带着几件收藏前去试探。

“大师果然名不虚传!”程度回来后对李之源啧啧称奇,“我那块仿古玉璧,多少行家都看不出破绽,慧觉一眼就说是仿品,连年代和仿制手法都说得分毫不差!”

李之源眯起眼:“这老和尚倒是有两下子。”

秦玉龙沉吟道:“王爷,慧觉此举恐怕别有用心。他这是在积累声望,与我们抗衡。”

正如秦玉龙所料,慧觉通过鉴宝法会,成功挽回了不少佛门声誉。更妙的是,他在鉴宝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及“佛法无边,宝光自现”、“心诚则灵”之类的话,暗中回应之前的“佛光招财”事件。

法会最后一日,慧觉当众展示了一枚真正的佛骨舍利。那舍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与之前金光寺那枚“放光”的舍利截然不同。

“真舍利宝光内敛,温润如水;假舍利光华外泄,耀目如灯。”慧觉意味深长地说,“佛法亦然,真佛法润物无声,假佛法喧哗扰攘。”

这番话明显意有所指,在场信众无不心领神会。

消息传到王府,程度气得跳脚:“这老秃驴分明是在指桑骂槐!”

李之源却笑了:“有意思,终于有个像样的对手了。”

“源哥儿,咱们得想办法扳回一城啊!”程度急道,“再让这老和尚这么搞下去,咱们之前做的事就白费了!”

秦玉龙沉吟道:“慧觉借鉴宝积累声望,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王爷,记得前几日西域商人进贡的那件‘琉璃塔’吗?”

李之源眼睛一亮:“你是说那件晚上会自发光的宝物?”

“正是。”秦玉龙点头,“咱们可以办个‘赛宝大会’,邀请慧觉大师参加。届时王爷拿出琉璃塔,压过他的风头。”

程度拍手叫好:“妙啊!到时候看那老和尚还怎么嘚瑟!”

李之源却摇头:“不够。要玩就玩大点。”他眼中闪着狡黠的光,“不仅要赛宝,还要赌宝。”

“赌宝?”程度和秦玉龙齐声问。

“没错。”李之源笑道,“咱们设个赌局,就赌慧觉认不认识本王的宝物。若是他认识,本王捐十万两银子给大轮寺;若是不认识,嘿嘿,大轮寺在江南的那几处茶园就归本王了。”

秦玉龙倒吸一口凉气:“王爷,这赌注是否太大了?那琉璃塔虽然稀奇,但慧觉见识广博,万一...”

“没有万一。”李之源自信满满,“你们只管去下帖便是。”

三日后,富昌王府向慧觉发出了正式请柬,邀请他参加“百家赛宝大会”,并附上了赌约细节。

慧觉接到请柬,沉吟良久。弟子们纷纷劝阻: “师叔,这分明是陷阱!” “那李之源诡计多端,必定有诈!” “咱们还是回绝了吧!”

慧觉却道:“若是不去,岂不显得佛门怯懦?何况那琉璃塔老衲确有耳闻,乃是西域奇珍,夜间能发蓝光,但白日里与普通琉璃无异。老衲有把握认出。”

“可是赌注太大...” “无妨。”慧觉自信道,“老衲修行数十载,见过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难道还认不出一件琉璃塔?”

最终,慧觉接受了邀请。

赛宝大会当日,富昌王府门前车水马龙,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到了,都想亲眼目睹这场佛门与王府的较量。

慧觉带着弟子准时到来,引起一阵骚动。许多人纷纷上前行礼,表达对佛门的支持。

李之源高坐主位,见慧觉到来,笑道:“大师果然守信。今日赌约,在场诸位都是见证。”

慧觉合十道:“王爷有约,贫僧岂敢不来。只望王爷守信,无论输赢,都不要伤及佛门与王府的和气。”

“这是自然。”李之源拍拍手,“来人,请宝!”

八个壮汉抬着一个蒙着红布的巨大物件走上台前,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中央的展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红布覆盖的宝物上,猜测着里面到底是什么。

程度在一旁煽风点火:“诸位,赌局现在开始!押王爷胜的一赔一,押大师胜的一赔三!买定离手啊!”

顿时,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众人纷纷下注。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慧觉声名在外,但大多数人还是押了李之源胜——毕竟这位王爷的手段,京城人士早已领教过了。

慧觉面色不变,心中却暗自警惕。

“大师请。”李之源做了个请的手势。

慧觉缓步上前,仔细打量那被红布覆盖的宝物。他绕行三周,时而闭目感应,时而屈指推算,一派高人风范。

良久,慧觉睁开眼,自信道:“此物高六尺六寸,通体琉璃造就,塔分七级,檐角悬铃。乃西域火焰山深处琉璃晶髓所制,白日吸收日光,夜间能发蓝光,可谓稀世珍品。”

众人哗然,没想到慧觉连宝物的大小、形状、材质和特性都说得分毫不差!

程度脸色微变,紧张地看向李之源。

李之源却抚掌笑道:“大师果然慧眼如炬!那么请问大师,可知此宝名称和来历?”

慧觉沉吟道:“此宝当名‘七级琉璃塔’,据传是三百年前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大师所制,原供奉于大漠深处的千佛洞中,后因战乱流失。不知王爷从何处得来?”

李之源笑而不答,反而问道:“大师确定这是‘七级琉璃塔’?”

慧觉自信点头:“确定无疑。”

“大师可敢立下字据?” “有何不敢!”

当下立下字据,画押为证。

李之源这才缓缓起身,走到展台前,朗声道:“诸位,慧觉大师确实见识广博,将此宝的材质、特性说得分毫不差。”

慧觉面露得色,众弟子也都松了口气。

然而李之源话锋一转:“但是,大师却说错了一样最重要的——此物根本不是什么‘七级琉璃塔’!”

说罢,他猛地扯下红布!

红布落下,露出的果然是一座精美的七层琉璃塔,在日光下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众人面面相觑,这不就是慧觉大师所说的琉璃塔吗?

慧觉皱眉道:“王爷这是何意?此物分明就是七级琉璃塔!”

李之源哈哈大笑,走到塔前,伸手在塔基某处轻轻一按。

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琉璃塔最下面一层突然弹开,竟露出一道小门!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李之源从塔中取出一尊小小的金佛!

“此物真名乃‘琉璃藏佛塔’!”李之源高举金佛,朗声道,“塔只是外壳,真正珍贵的乃是塔中这尊‘无声说法佛’!此佛乃天竺高僧菩提达摩所携,能发梵音,度化众生!”

说着,他在金佛背后某处轻轻一按,那金佛果然发出阵阵梵音,庄严神圣,令人心生敬畏!

全场哗然!

谁也没想到,琉璃塔中竟还藏有如此奥秘!

慧觉脸色煞白,踉跄后退一步:“这...这不可能!”

李之源冷笑道:“大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认出外壳,却不知内藏玄机。按照赌约,是大师输了。”

程度立即跳出来:“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慧觉大师未能完全认出此宝,是大轮寺输了!江南茶园归我家王爷所有!”

慧觉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之源:“你...你诈我!”

李之源无辜摊手:“赌约只说认宝,又没说只认外壳。大师自己眼光不够,怪得了谁?”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谁都看得出李之源耍了诈,但赌约字据写得明明白白,慧觉确实没能完全认出宝物,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慧觉一口鲜血喷出,当场昏厥过去。弟子们慌忙上前搀扶,场面一片混乱。

李之源悠然道:“来福,帮大师们准备车马,送他们回寺。别忘了带上地契转让文书,让大师们顺便签了。”

这场赛宝大会,以佛门的惨败告终。

消息传回大轮寺,慧明方丈长叹一声,知道佛门这次是彻底栽了。他不得不签字画押,将江南茶园拱手让出。

然而佛门的厄运并未结束。

就在慧觉回寺的第二天,程度主编的《京城趣闻录》推出特刊,详细报道了赛宝大会的经过,将慧觉描写成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和尚,最终“自食其果”。

更有甚者,文中还暗示大轮寺僧人不守清规,暗中经营商业,与民争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就对佛门拥有大量产业不满的朝臣们,趁机纷纷上奏,要求限制寺产,课税纳粮。

皇帝李琰早就对佛门坐大心存忌惮,顺势下旨:即日起,天下寺观田产超过百亩者,超出部分按亩纳税;寺观经营商铺者,需领取官凭,依法纳税。

这道圣旨无疑给了佛门沉重一击。许多靠田产和商铺维持的大寺院,顿时陷入财政危机。

更妙的是,圣旨中还规定:寺观不得从事放贷、典当等金融业务——这恰恰是许多寺院的重要收入来源。

“王爷这招真是绝了!”秦玉龙看着圣旨抄本,由衷赞叹,“不仅拿下大轮寺的茶园,还借此机会说动陛下限制整个佛门的产业。”

李之源得意地晃着酒杯:“佛门不是喜欢清净吗?本王就让他们清净个够。”

程度好奇地问:“源哥儿,你是怎么说动陛下的?”

李之源轻笑:“简单。我跟伯父算了一笔账:天下寺观田产不下百万亩,若都能课税,一年能多收多少银子?再者,佛门势大,迟早尾大不掉,不如趁早限制。”

“陛下就答应了?” “当然不止。”李之源眨眨眼,“我还答应,新增的税收,分三成充入内帑。”

程度恍然大悟:“难怪陛下答应得这么痛快!”

正说着,来福匆匆进来:“王爷,大轮寺慧明方丈求见。”

李之源挑眉:“哦?终于坐不住了?让他进来吧。”

慧明方丈此次前来,不再是之前的意气风发,而是面带憔悴,仿佛老了十岁。

“王爷...”老方丈欲言又止,最终长叹一声,“佛门认输了。还请王爷高抬贵手,给寺中僧众留条活路。”

李之源故作惊讶:“方丈何出此言?本王何时不为佛门着想了?陛下下旨课税纳粮,也是为了佛门清净,免得僧众为俗务所扰嘛。”

慧明方丈苦笑:“王爷说笑了。寺中数百僧众要吃饭,庙宇要修缮,若无产业支撑,如何维持?”

李之源悠悠道:“这也不难。本王可以低价收购大轮寺名下所有产业,寺中僧众的生活费,本王按月发放,如何?”

这分明是要把大轮寺变成王府的附属!

慧明方丈气得浑身发抖,却敢怒不敢言。如今佛门势微,若再不低头,恐怕真要山门破败了。

沉思良久,老方丈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就依王爷吧。”

当下,双方签订契约:大轮寺将名下所有田产、商铺作价卖给李之源,王府则负责寺中所有僧众的生活开支和庙宇修缮费用。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传承数百年的佛门第一大寺,竟就此落入一个纨绔王爷手中!

签约那日,慧明方丈老泪纵横,在佛祖像前长跪不起。

李之源却心情大好,当晚在府中大摆宴席,庆祝又一场胜利。

宴至半酣,程度好奇地问:“源哥儿,你要那么多寺庙产业做什么?咱们又不缺钱。”

李之源抿了口酒,悠悠道:“你懂什么?这些寺庙大多建在名山大川,风水宝地。本王将来有用。”

秦玉龙若有所悟:“王爷莫非是想...”

李之源摆摆手,打断他的话:“天机不可泄露。”

宴席散后,李之源独自来到书房,展开一幅巨大的玄唐地图。地图上,许多名山大川的位置都被标记了出来,其中大部分都是佛寺所在。

“风水宝地,灵脉汇聚...”李之源手指轻点地图,眼中闪着奇异的光,“假以时日,这些都将是本王的修道之所。”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他俊美的侧脸上,映出一种与平日纨绔形象截然不同的深邃。

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只知吃喝玩乐的富昌王,心中装的竟是这般惊天动地的谋划。

而京城的夜,依旧繁华似锦。只是从那以后,人们发现京城周边的佛寺渐渐少了往日的气派,多了几分落寞。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道观开始悄悄修缮扩建,香火日渐旺盛。

有人传言,这些道观背后都有同一个神秘金主支持。

但没人会想到,那个金主就是曾经“佛光招财”的富昌王李之源。

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李之源站在窗前,远望星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佛门只是开始...接下来,该是道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