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15章 八剑图现 六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第15章 八剑图现 六

作者:周睿大仙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3:32:55

第十六回(上):蜀游归来闻粮荒·巧设假饵钓贪鱼

长安西门外,十里长亭。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本应是游人如织、惬意非常的时节。然而,亭外驿道上来往的行人商旅,却大多面带忧色,步履匆匆。道旁原本热闹的茶肆酒摊,也冷清了不少,偶有聚集的人群,低声议论着什么,眉头紧锁。

嘚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镇远镖局的旗号出现在官道尽头。车队规模比离京时似乎又庞大了几分,除了镖局的镖车,还多了几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和驮着蜀地特产的骡队。

李之源骑在那匹其貌不扬的驽马上,一身月白儒袍纤尘不染,脸上带着游历归来的满足与闲适。他身边,王强依旧雄赳赳气昂昂,秦玉龙羽扇轻摇风度翩翩,程度则拿着个小本子,对着路边的野花写写画画,嘴里嘀咕着“此花颜色甚艳,可入美人腮红”之类的怪话。

“总算是回来了!还是咱们长安看着舒坦!” 王强深吸一口气,咧嘴笑道,“就是这路上的人,咋都愁眉苦脸的?像家里灶房被抄了似的。”

程度头也不抬地接话:“强哥,你这就不懂了,这叫‘秋思’,文人墨客到了秋天都这样,伤春悲秋嘛……嗯,这株狗尾巴草的姿态倒也颇有几分野趣……”

秦玉龙摇扇的动作微微一顿,目光扫过道旁那些面带焦虑的百姓和冷清的摊贩,眉头轻轻蹙起:“不对。若是伤秋,也不该是这般惶急忧惧之色。倒像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李之源也早已察觉异常,他神识微动,一丝极淡的灵觉散开,捕捉着风中飘来的零星碎语。

“……又涨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东市的陈记米铺也挂出‘售罄’的牌子了……” “……俺家那点存钱,连半石米都买不到了……” “……听说江南遭了灾,这粮价怕是还要涨……” “……唉,这日子可怎么过……”

“粮价?” 李之源心中一动,看向秦玉龙。

秦玉龙显然也听到了类似的内容,面色凝重起来:“公子,看来京畿之地,粮价出了大问题。寻常秋收之后,粮价本该平稳甚至略有下降才对。”

“走,进城看看。” 李之源一抖缰绳,加快了速度。

车队进入长安城,那种压抑的气氛更为明显。东西两市依旧热闹,但米粮店铺前无一例外排着长队,伙计声嘶力竭地喊着“今日米价,每斗三百文!”“限购一斗!后面的别排了!没了!真没了!”,引来一片哀叹和咒骂。而绸缎、珠宝等奢侈品店铺则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

一些衣着光鲜的管家模样的人,则从米铺后门进出,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与门前愁苦的百姓形成另一个对比。

李之源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生于王府,长于富贵,但对民间疾苦并非一无所知。寻常年份,一斗米不过七八十文,如今竟高达三百文!这已不是寻常的波动,而是足以让升斗小民破产卖儿鬻女的灾难!

“岂有此理!” 王强看得怒火中烧,握紧了拳头,“这帮杀才米商,心肝都是黑的吗?!”

程度也收起了他的写生本,小脸绷紧:“这……这简直是在吸人骨髓!”

秦玉龙低声道:“公子,此事绝不简单。夏粮已收,秋粮未绝,朝廷官仓充盈,若非有人恶意操纵,绝无可能出现此等畸高粮价。”

李之源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回府再说。”

富昌王府门前,总管李忠早已带着下人等候多时。见到车队归来,李忠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扑克脸,但眼神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上前行礼:“恭迎公子回府。”

“李总管,府中一切安好?” 李之源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小厮来福。

“回公子,府中一切安好。只是……” 李忠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近日京城粮价飞涨,王妃和闲公子颇为忧心,已吩咐府中缩减用度,节省米粮,以备不时之需。”

连王府都要节省用度了?李之源眉头皱得更紧。

他快步走入府中,直奔后堂。唐王妃正与李之闲对坐,桌上摆着几样清淡小菜,显然午膳刚刚用过。

“源儿!” 见到幼子归来,唐王妃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起身迎了上来,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瘦了,也黑了!蜀道艰难,这一路可还顺利?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娘,我没事,好着呢。” 李之源笑着宽慰母亲,又对坐在轮椅上微笑看着自己的大哥行礼,“大哥。”

李之闲温和笑道:“回来就好。蜀地风光奇秀,可曾画了些图卷回来?” 他更关心弟弟的游历见闻。

“画了不少,回头给大哥鉴赏。” 李之源应道,随即话锋一转,看向桌上的简单菜肴,“娘,大哥,我方才进城,见粮价腾贵,百姓困苦。府中怎也如此节俭?”

提到此事,唐王妃脸上的笑容淡去,化为一声轻叹:“唉,谁说不是呢。这粮价涨得毫无道理,如今一斗米要三百多文,而且常常有价无市。听说城南已有贫户开始食糜度日了。我王府虽不缺这点银钱,但此风不可长,能省一些是一些,或许还能周济一下府中下人亲眷。”

李之闲接口道,语气中带着忧虑:“更可虑者,粮价乃百价之基,粮价一涨,其他物价必然跟随,届时民心浮动,恐生事端。这几日,京兆尹和户部的官员怕是愁白了头。”

李之源沉默片刻,问道:“朝廷为何不开仓平抑粮价?”

“听闻已在议了。” 李之闲道,“但官仓储粮关系国本,动用需慎之又慎。且据说那些大粮商联手抱团,势力盘根错节,即便朝廷放粮,他们也有手段囤积拦截,难以真正惠及平民。”

“是啊,” 唐王妃愁道,“那些黑心的商人,听说江南遭了灾,便拼命囤粮,等着卖更高的价钱,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真是造孽!” 她虽出身高门,但心地善良,最见不得这等事。

“江南遭灾?” 李之源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消息确切吗?”

李之闲摇摇头:“似是而非。今夏江南确有局部微旱,但远未到成灾的地步。不过是那些粮商用来哄抬粮价的借口罢了。”

李之源心中了然,一股怒意悄然升起。这些蠹虫,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搅乱一国都城,陷万民于水火!

他面上却不露声色,反而笑着安慰母亲和兄长:“娘,大哥,不必过于忧心。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耍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罢了。说不定过几日,粮价自己就跌了呢。”

唐王妃只当他是孩子话,苦笑道:“但愿如此吧。”

又闲话了几句蜀地风物,李之源便借口旅途劳顿,要回房歇息,告退出来。

一出后堂,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对跟在身后的秦玉龙低声道:“玉龙,立刻动用我们所有渠道,给我彻底查清楚,是哪些人在背后操纵粮价,他们的仓库在哪里,囤了多少粮,资金状况如何!我要最详细的!”

“是,公子!” 秦玉龙眼中精光一闪,领命而去。风行商行如今遍布天下的网络和情报系统,此刻终于展现出其可怕的力量。

李之源又看向王强和程度:“强子,带人去市面上,以各种身份,从不同米铺买些样品米回来,新旧都要。度儿,你去那些粮商常去的茶楼酒馆转转,听听他们都在吹嘘什么,尤其是关于江南消息的。”

“明白!” “包在我身上!” 两人也立刻行动起来。

李之源自己则快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书房。来福早已机灵地备好了热茶和点心。

他坐在书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八剑图》微微流转,一丝灵觉顺着地脉悄然延伸,感知着这座庞大帝都的“情绪”。那是一种焦灼、不安、隐隐带着怨气的波动,主要集中在平民聚居的区域。而在东西两市那些深宅大院、豪华仓库之下,则盘踞着一股股贪婪、得意、蠢蠢欲动的气息。

“囤积居奇……发灾难财……” 李之源冷笑一声,“真是老套的把戏。”

不过,能将他那位精明的皇帝伯父和整个朝廷暂时难住,说明这帮人能量不小,计划也颇为周密。

不到一个时辰,秦玉龙去而复返,手中拿着一叠写满密文的纸张,脸色冷肃。

“公子,查清楚了。” 他将纸张呈上,“为首的是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这三家的粮行,联合了十几家中等粮商,组成了联盟。他们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悄悄行动,利用今夏江南微旱的消息造势,同时动用巨额资金,几乎吃进了江北粮仓今年近三成的新粮,以及市面上所有能收到的流通旧粮。他们的仓库主要分布在城东永兴坊、城西金光门附近以及渭河码头旁的几个大仓廪中,具体数目在此。”

李之源快速浏览着情报,眼神越来越冷:“真是好大的手笔!他们哪来这么多本金?”

“三家底蕴深厚,且据说……” 秦玉龙顿了顿,低声道,“据说他们暗中以超出市价三成的价格,向宫中几位贵人以及几位郡王、公爷借贷了巨款,许诺厚利。”

“呵,连皇亲国戚的钱都敢借来兴风作浪,真是利令智昏!” 李之源嗤笑,“他们就不怕玩砸了?”

“他们信心十足。” 秦玉龙道,“据我们的人从他们核心圈子里听到的风声,他们坚信江南灾情远比传闻严重,甚至可能颗粒无收!他们正在筹划进一步推高粮价,目标……是每斗五百文以上,甚至更高!”

“江南灾情?” 李之源挑眉,“我们的商队在江南,可有最新消息?”

“正要禀报公子。” 秦玉龙道,“我们风行商行在江南的各路管事,三日前刚送来的例行报告均显示,今夏虽有微旱,但影响有限,各地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绝无他们所说的严重灾情。”

这时,王强和程度也回来了。

王强拎着几个小布袋,砰地放在地上,怒气冲冲:“公子你看!这些黑心肝的!这陈米都快发霉了,也敢卖二百文一斗!这新米里还掺了不少沙子!就这还抢破头!”

程度则一脸兴奋,凑过来低声道:“源哥儿,我听的真真的!在醉仙楼,王氏粮行的二掌柜喝多了,正跟人吹嘘,说他家通过特殊渠道得了江南的密报,那边好几个州府已经完了,秋粮绝收!还说什么……‘这长安的米价,咱们说多少,就是多少!’ 狂得没边了!”

信息汇总,真相大白。

根本没有什么大灾,完全是这些世家粮商利用信息不对称,编织谎言,制造恐慌,联手做局,企图榨干长安百姓的血汗钱,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李之源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温度,看得王强和程度都打了个寒颤。

“好啊,很好。” 李之源轻轻拍手,“喜欢玩‘灾情’是吧?喜欢‘密报’是吧?本公子就送他们一场真正的‘大惊喜’。”

他看向秦玉龙,眼中闪烁着狐狸般狡黠的光芒:“玉龙,我记得咱们商行里,有几位老师傅,手艺非凡,尤其擅长……模仿各类公文笔迹、印信,甚至旧化纸张?”

秦玉龙微微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羽扇轻摇,嘴角也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公子所言极是。确有几位这样的老师傅,平日里做些仿古书画、修补古籍的活计,手艺足以乱真。”

“很好。” 李之源手指敲了敲那叠情报,“那就有劳这几位老师傅,加个班。给我仿造几份……江南东道节度使衙门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内容嘛……”

他略一思忖,语速平稳,却字字带着冰冷的算计:“就写:七月末,江南道苏、湖、常三州突发百年罕见之大水,太湖泛滥,紧接着又遭蝗灾过境,秋粮……尽数绝收!灾民百万,嗷嗷待哺,恳请朝廷速调粮赈济!”

王强和程度听得目瞪口呆。

“这……源哥儿,这不是……” 程度张大了嘴。

“没错,这就是假的。” 李之源坦然承认,“他们不是相信有灾吗?不是喜欢密报吗?我就给他们最想要的‘真相’。而且,要做得比真的还真!”

他继续吩咐:“注意细节。驿马汗湿、尘土沾染的痕迹要有。传递军报的‘驿卒’要找机灵可靠的生面孔,要表现得疲惫不堪、惊慌失措。送达的时间要错开,王氏府上傍晚送到一份,郑氏府上夜里子时再‘惊惶’地叩门送一份,崔氏那边……明天清晨。内容要略有出入,但核心的‘三州绝收’必须一致,让他们相互印证,更深信不疑。”

秦玉龙眼中满是钦佩,补充道:“还可让‘驿卒’透露,消息太过骇人,当地官府试图隐瞒,但实在捂不住了,这才不得不急报朝廷。如此一来,更能解释为何之前风声不显,也更能刺激他们的贪婪。”

“妙!” 李之源抚掌,“就按你说的办!另外,让我们在江南的人,暂时封锁我们商行内部关于粮情的正常汇报渠道,或者故意延迟几日。绝不能让我们这边的真实消息,干扰了这场好戏。”

“明白!” 秦玉龙心领神会,立刻转身去安排。

王强挠挠头,还是有些不解:“公子,就算他们信了,然后呢?他们不是已经囤了很多粮了吗?”

李之源冷笑道:“他们现在囤的,主要是新粮和市面上的流通粮。一旦相信江南真正绝收,他们的胃口会变得无比巨大!他们会怕对方抢先把消息透露出去,或者抢先吃到更多筹码。他们会像疯了一样,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扫货!不仅仅是长安,他们会动用所有资金,甚至再次借贷,去抢购一切能买到的粮食,哪怕是陈年旧粮,哪怕是略有霉变的库存!他们要彻底垄断,然后卖出天价!”

程度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会那么蠢吗?”

“不是蠢,是贪。” 李之源淡淡道,“贪婪会蒙蔽所有人的眼睛。当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独一无二的‘真理’,而别人还蒙在鼓里时,那种优越感和对暴利的渴望,会驱使他们做出最疯狂的举动。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再轻轻地……推他们一把。”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长安城灰蒙蒙的天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他们想用米山钱海压垮百姓,我就让他们……先被自己贪来的米山,活活压死。”

第十六回(下):算尽人心终入彀·雷霆一击定乾坤

接下来的两日,长安城的粮价依旧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

在王氏、郑氏等巨头粮行的“默契”推动下,以及那份不知从何处蔓延开来的、关于江南“真实灾情”的恐怖流言刺激下,米价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每斗四百文的大关,并且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

各大米铺门前依旧排着长队,但能买到的米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恐慌的气息。京兆府派出了差役在主要米市维持秩序,防止民变,但对于平抑粮价,似乎束手无策。

而与米市的凄风苦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深宅大院内的觥筹交错、喜气洋洋。

太原王氏府邸,后院花厅。

王氏家主王珉,同时也是王氏粮行的大东家,正志得意满地捋着胡须,与几位心腹掌柜饮酒谈笑。

“父亲,如今市面米价已破四百文,我们库中囤积的新米已超过八十万石,各家旧粮陈米也有近二十万石,是否……” 王珉的长子,王瑞,略显谨慎地开口。如此巨大的囤积量,几乎抽干了家族能动用的所有流动资金,甚至还欠下了不少债务,让他有些不安。

“诶,瑞儿,你呀,就是太过谨慎!” 王珉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脸上泛着红光,“你可知道,昨夜郑家那边,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江南三州,苏湖常,确确实实是完了!颗粒无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年秋粮,朝廷能指望的,只剩下江北和咱们手里的这些!”

他越说越兴奋,压低了声音:“这意味着,这米价,别说四百文,就是六百文、八百文,也打不住!朝廷迟早要低头,要求着我们卖粮赈灾!到时候,还不是我们开多少价,就是多少价?”

一个掌柜谄媚地笑道:“东家高见!如今这局势,正是天赐良机!听说崔家那边,今天一早又派人去渭北一带扫货了,连五年以上的陈糠都不放过!咱们可不能落后啊!”

王瑞迟疑道:“可是……父亲,我们手中的现钱已不多了。再去扫货,恐怕……”

“蠢!” 王珉呵斥道,“没钱?去借!宫里头刘公公、陈国公府上,不是一直想掺一脚吗?告诉他们,现在入股,到时候按本钱翻倍分红!如此暴利,还怕没人送钱来?”

他眼中闪烁着贪婪至极的光芒:“不仅要扫渭北的货!关中各地,但凡还能找到的粮食,不管新米陈米,哪怕有些霉变,只要吃不死人,全都给我吃进来!要快!要抢在郑家、崔家前面!我们要让这长安,乃至整个关中的米,都姓王!”

类似的一幕,也在荥阳郑氏、清河崔氏等粮商巨头的府邸中上演着。那份突如其来的“江南密报”,如同最猛烈的催化剂,将他们心中最后的谨慎和疑虑彻底烧毁。贪婪之火熊熊燃烧,驱使着他们进行一场疯狂的、赌上家族命运的豪赌!

他们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地筹集资金,以更高的价格,像梳子一样刮过整个关中地区的每一个粮仓、每一家农户,甚至是一些以往根本看不上眼的、储存条件极差、已有霉变风险的陈年旧粮,也被他们以惊人的价格收入囊中。

长安及周边的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少数几个大粮商的仓库汇聚。他们的仓库被塞得满满当当,甚至不得不临时租用更多的场地。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种陈米和轻微霉变混合的古怪气味。

而这一切,都被隐在暗处的眼睛,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迅速汇报到富昌王府。

“公子,鱼儿已经彻底咬钩,而且……快要撑死了。” 秦玉龙将最新的情报放在李之源的书案上,语气中带着一丝冷嘲,“据估算,他们三家联盟,如今囤积的各类粮食,已超过两百万石,其中至少有四十万石是品质低劣、极易霉变的陈粮旧粮。他们的资金链已经绷紧到了极限,全靠借贷和高息拆借维持。”

李之源看着情报,点了点头:“朝廷那边呢?”

“陛下和户部早已准备就绪,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秦玉龙道,“另外,我们派往江南的快船也已返回,带回了当地官府的正式邸报以及我们商行管事联名签署的证词,足以证明江南粮产平稳,绝无灾情。”

“很好。” 李之源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沉下的夕阳,嘴角勾起一抹锐利的弧度,“时机差不多了。再等下去,他们库里的米真要长毛了,那就太浪费了。”

他转过身,语气果断:“玉龙,通知我们的人,明日辰时,让朝廷的告示,贴遍长安每一个角落!”

“是!” 秦玉龙眼中精光一闪。

第二天,辰时初刻。

当晨光再次照亮长安城,人们惊恐地发现,米价牌上的数字,竟然跳到了四百五十文一斗!

绝望的情绪在蔓延。

然而,就在此时,一队队盔明甲亮的禁军士兵,护拥着户部的官吏,出现在了长安各主要城门、坊市口、以及各大粮商店铺的附近。

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明黄色朝廷告示,以及盖着户部大印的公文。

“朝廷告示!开仓放粮!平抑米价!”

官吏们敲着锣,高声宣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闻京畿粮价畸高,民生维艰,朕心甚忧。为恤民瘼,安定人心,特旨:即日起,开放永丰仓、太仓、洛口仓……共十一大官仓,每日向长安东西两市投放新粮十万石!限价每斗……八十文!凭户籍牌购买,每户每日限购三斗!严禁囤积居奇,严禁奸商搅市,违者严惩不贷!”

洪亮的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长安城上空!

拥挤在米店门前,原本已经绝望的百姓们,先是死一般的寂静,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随即,巨大的、狂喜的欢呼声猛然爆发开来!

“皇上圣明啊!” “八十文!是八十文!” “官仓放粮了!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快!快去官仓排队!”

人群如同潮水般,瞬间从那些挂着“售罄”牌子的私人米铺门前退去,涌向了朝廷指定的放粮地点!

那些原本趾高气扬、等着收钱的米铺伙计,全都傻了眼,呆若木鸡地站在店里,看着瞬间冷清下来的门口,以及远处传来的震天欢呼,脸上血色尽褪。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的府邸。

“什么?!官仓放粮?!八十文一斗?!” 正在用早膳的王珉,听到管家连滚爬爬带来的消息,手中的玉碗“啪”地摔得粉碎,他猛地站起来,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嘶声吼道,“江南绝收,朝廷哪来的那么多新粮平抑粮价?!假的!一定是假的!”

然而,更多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老爷!不好了!东西两市我们的铺子,一粒米都卖不出去了!” “老爷!郑家、崔家派人来问,到底怎么回事?!” “老爷!渭北那边刚谈好的一批陈粮,还运不运?船队还在码头等着付钱呢!” “老爷!刘公公府上派人来催问那笔借款的利息何时支付!” “老爷!库房管事来报,说……说那几个临时租的仓库不太通风,里面的陈米好像……有点发热……”

每一个消息,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王珉的心口上。

他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

“江南……江南的消息……” 他猛地抓住身旁的儿子王瑞,眼睛血红,“那密报……是假的?!”

王瑞早已面无人色,颤声道:“父亲……我们……我们恐怕是中了别人的圈套了!”

“圈套……” 王珉喃喃自语,猛地推开儿子,冲到书案前,颤抖着拿起那几份被他视若珍宝的“江南密报”,仔细再看,那纸张、那笔迹、那印信……在绝望和清醒的审视下,似乎处处都透着可疑!

“啊——!” 王珉发出一声凄厉绝望的惨叫,猛地将那些纸张撕得粉碎,“是谁?!是谁害我!!”

一口鲜血猛地从他口中喷出,染红了身前的地毯。他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父亲!!” 王瑞和管家慌忙扑上去。

同样的混乱和绝望,也在郑家、崔家以及其他参与联盟的粮商府中上演着。

粮价崩盘了!

他们耗费巨资、甚至举债囤积起来的如山般的粮食,在朝廷源源不断、质优价廉的新粮冲击下,瞬间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物!不,甚至比废物还不如!那些堆积如山的陈粮旧粮,还在不断地发热、霉变!每一天都在贬值,每一天都在变成真正的垃圾!

债主们闻风而动,纷纷上门逼债。

资金链彻底断裂。

曾经风光无限、操纵市场的粮商巨头们,一夜之间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有人像王珉一样吐血昏厥,有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砸碎了所有能砸的东西,有人试图低价抛售,却发现根本无人问津——谁会放着官仓八十文的新粮不买,去买他们几百文还可能发霉的陈米?

绝望之下,真的有人走上了绝路。

第三日清晨,有人在渭河里发现了郑氏粮行大掌柜的尸首。据说,他是在巨大的债务压力和绝望之下,跳河自尽了。

这场由贪婪掀起的风浪,最终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反噬了弄潮儿。

而就在这一片鸡飞狗跳、绝望破产的哀鸿遍野之中。

风行商行的几位面目普通、看似来自外地的管事,低调地出现在了王氏、郑氏、崔家的府门前。

他们给出的价格低得令人发指,几乎是按处理垃圾的价格,来“好心”收购那些堆积如山、令人头疼的“霉米”、“废粮”。

正处于绝境中的粮商们(或是他们的主事人),哪里还顾得上许多?能挽回一点损失是一点!几乎是以挥泪甩卖、迫不及待的速度,签署了协议,将那些烫手山芋般的霉变粮食,尽数处理给了这些“好心”的商人。

看着一车车散发着霉味的粮食被拉走,他们甚至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粮食将被运往风行商行特殊的工坊,经过秘法处理,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廉价的饲料,一部分可以酿造成一种特殊的烈酒,甚至还有一些品相稍好的,可以在某些特定渠道(比如边军,当然这是后话)消化掉。

李之源不仅彻底粉碎了这场针对百姓的粮食阴谋,稳住了长安局势,还顺势又大赚了一笔,并且进一步掌握了粮食市场的潜在控制权。

富昌王府,后花园。

李之源悠闲地坐在凉亭里,喂着池中的锦鲤。

秦玉龙站在一旁,汇报着最后的成果:“……共计收得各类陈粮、次粮约四十五万石,耗费资金仅相当于其原本价值的半成。处理之后,预计可获利不下五十万金。另外,经此一役,王氏、郑氏等家族元气大伤,其在粮食行当的势力土崩瓦解,再难成气候。朝廷和百姓,都对公子感念不尽。”

李之源撒下一把鱼食,看着锦鲤争抢,淡淡一笑:“感念?他们未必知道是谁做的。这样挺好。咱们闷声发大财就好。”

唐王妃和李之闲笑着走了过来。

“源儿,真是奇了!” 唐王妃脸上愁容尽去,满是欣慰和不可思议,“这粮价,真的说跌就跌了!如今市面平稳,百姓安居,真是太好了!你说是不是有高人在背后出手相助?”

李之闲看着弟弟,眼中带着了然和一丝深意的笑容:“或许吧。这位‘高人’手段雷霆,又顺势而为,一举数得,当真厉害。”

李之源笑嘻嘻地凑到母亲身边,挽住她的胳膊:“管他什么高人不高人,粮价跌了就是好事!娘,这下咱们府里不用再吃糠咽菜了吧?儿在蜀地可是学了几道新菜,今晚让厨房做了给您和大哥尝尝鲜?”

“好好好!” 唐王妃笑得合不拢嘴,宠溺地点了点他的额头,“就你嘴馋!”

夕阳的余晖洒满庭院,温暖而宁静。

长安城的炊烟再次袅袅升起,带着米粮的清香,平和而安稳。

一场席卷全城的危机,就在某个“纨绔”王爷的翻手之间,消弭于无形。

只有那些仓库里曾经堆积如山、如今已空空如也的角落,以及某些府邸中尚未擦去的泪痕和血渍,无声地记录着刚刚过去的那场,没有硝烟却无比残酷的战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