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 第451章 东海听潮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第451章 东海听潮

作者:风清子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1:42:02

晨钟的余韵还绕着栖霞寺的飞檐打转时,**已收拾好简单的行囊——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青衫,腰间系着装有几两碎银和半包干粮的布囊,唯一与寻常旅人不同的,是袖中那管从市集淘来的竹箫,以及心口处太初魂佩若有若无的温润触感。

他走到菩提树下时,慧觉老僧正弯腰扫地,竹帚划过青石板的声音轻得像晨露滴落。老人没有抬头,只是在**驻足的瞬间,手腕微顿,竹帚尖扫过一片沾着晨霜的落叶,将其轻轻拨向树根处。**会意,躬身行了一礼:“慧觉大师,晚辈告辞了。”

老僧依旧沉默,只是缓缓直起身,枯瘦的手指指向东方,目光越过寺墙,落在远山之外那片隐约泛着淡蓝的天际。**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心中了然——那是东海的方向。

“赵施主此去,若遇潮声,可多听听。”知客僧慧明捧着一壶温热的粗茶走来,将茶碗递到**手中,“海水纳百川,潮声藏天道,或许比佛经更能解你心中那点‘滞涩’。”

**接过茶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他仰头饮尽,茶味虽淡,却带着山间清泉的甘冽:“多谢慧明大师指点,晚辈记下了。”

没有过多的寒暄,凡俗间的离别本就该这般清淡。**背着行囊,一步一步走出栖霞寺的山门,没有动用任何灵力,只是像个真正的行脚客,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东而行。

出了深山,沿途的景致渐渐变了。先是疏朗的林地,接着是开阔的平原,田埂上偶尔能看到扛着锄头的农人,田边的土路上,挑着货担的货郎摇着拨浪鼓,吆喝声随着风飘得很远。**走得不快,遇到岔路便向路人打听方向,渴了就讨口井水,饿了便啃口干粮,有时还会帮路边的农户搭把手,换一顿热饭。

这般走了近半月,空气中的味道渐渐变了——先是隐约的咸湿,后来这咸湿越来越浓,风里还夹杂着海腥味,远处的地平线上,原本连成一片的青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望不到边的淡蓝,那蓝色从天际一直铺到脚下,与天空的蓝交融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小伙子,再往前走三里地,就是乱石滩了,那地方能看到海,就是风大,晚上住不得人。”路边一个修补渔网的老渔翁见**望着东方出神,便开口提醒道。老人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指缝里还沾着渔网的纤维,“要找住处,得往南走,有个小渔村叫‘望潮村’,村里都是打鱼的,能给你找间空屋。”

**谢过老渔翁,却没有往南去,而是顺着他指的方向,朝着乱石滩走去。

越靠近海边,风越大,呼啸的海风卷着细沙,打在脸上有些疼。待走到乱石滩边缘,眼前的景象骤然开阔——只见亿万颗大小不一的礁石横亘在海岸边,有的像卧虎,有的像蹲熊,被海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礁石间的缝隙里,还残留着退潮时留下的小水洼,几条小鱼在水洼里蹦跳着,试图回到大海。

再往远看,便是东海了。

没有想象中的惊涛骇浪,此刻的大海像一块巨大的蓝玉,平静地铺展在天地间,阳光洒在海面上,碎成一片金箔,随着波浪轻轻晃动。偶尔有几艘小渔船在远处的海面上,像几片叶子般飘着,隐约能听到渔民们吆喝的声音,被海风送过来,变得模糊而遥远。

**沿着礁石间的小路往前走,找了一处相对平坦的崖岸——这里的礁石比别处更高,能俯瞰整片海湾,崖边还有一棵歪脖子的老槐树,枝叶虽然稀疏,却能挡住些许海风。他放下行囊,从附近捡来一些干燥的茅草和树枝,在槐树下搭了个简陋的草庐,草庐不大,只能勉强容一人躺下,却也算是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小伙子,你这是要在这儿常住?”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回头,只见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老人扛着鱼竿走来,老人约莫六十多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腰间系着一个鱼篓,里面装着几条刚钓上来的海鱼。他走到**身边,打量着刚搭好的草庐,眉头微微皱起:“这地方风大,夜里还潮,住久了要生病的。我是望潮村的,姓郑,你叫我老郑头就行。”

“郑老伯好,晚辈**。”**拱手笑道,“晚辈就是想在这儿住些日子,看看海,听听潮声,麻烦不到您的。”

老郑头闻言,眼睛一亮,放下鱼竿,在一块礁石上坐下:“哦?你也喜欢听潮声?我打小在海边长大,听了一辈子潮声,也没听出啥门道来。你说说,这潮声有啥好听的?”

**也在他身边坐下,望着远处的海面:“晚辈也说不上来,就是觉得听着潮声,心里能静下来。”

“静下来?”老郑头笑了,从怀里掏出旱烟袋,填上烟丝,用火石点燃,抽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变得悠远,“以前我也觉得潮声静,后来我儿子出海,遇上了风暴,再也没回来,从那以后,我听着潮声,心里就堵得慌。”

**沉默了,他没想到这看似开朗的老人,心里藏着这样的伤痛。

“不过后来也想通了。”老郑头又抽了一口烟,将烟袋锅在礁石上磕了磕,“海这东西,既养人,也吃人。咱们渔民靠海吃饭,就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它让你出海,你才能出;它不让你出,你硬要出,就是找死。这潮声也是一样,涨潮有涨潮的规矩,落潮有落潮的时辰,你要是能摸透它的规矩,它就是你的朋友;摸不透,它就是你的仇人。”

**心中一动,问道:“郑老伯,您说这潮声有规矩?”

“当然有!”老郑头来了精神,指着海面说道,“你看,现在是巳时,海水刚退了一半,再过一个时辰,潮水就会落到最低,这时候去礁石缝里捡海螺、挖海蛎子,一捡一个准。等到未时,潮水又会开始涨,申时涨到最高,这时候就不能在礁石上待着了,不然会被海水困住。”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光是一天的潮,还有一月的潮、一年的潮。每个月十五前后,潮水最大,咱们叫‘大潮’,这时候出海最危险;月初和月末,潮水最小,叫‘小潮’,适合近海捕鱼。到了冬天,北风大,潮水也烈;夏天南风软,潮水也温和。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错不了。”

**认真地听着,目光落在海面上。此刻的海水正缓缓退去,露出更多的礁石,远处的海浪一层一层地涌过来,拍在礁石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不像之前那么沉闷,反而带着一丝轻快。他忽然觉得,这潮声似乎真的有规律,就像老郑头说的那样,每一次涨落、每一次拍打,都藏着天地间的秩序。

接下来的日子,**便在这崖岸边住了下来。

每天天不亮,他就会起身,坐在礁石上看日出。起初,东方的天际只是一片鱼肚白,接着,远处的海面上泛起一抹淡红,那红色越来越浓,渐渐染透了半边天。然后,一轮红日从海面下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将海水染成一片火海,海浪推着金光,一波一波地向岸边涌来,仿佛整个大海都在燃烧。

这时候,老郑头也会扛着鱼竿来钓鱼,两人不怎么说话,只是一个坐着看日出,一个站着钓鱼,潮声在耳边轻轻回荡,偶尔有海鸟飞过,发出清脆的鸣叫,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等到潮水退到最低,**会跟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去礁石缝里捡海螺。孩子们大多七八岁年纪,光着脚丫在礁石上跑,像一群灵活的小猴子。其中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胆子最大,总是能找到藏在最深礁石缝里的海螺,他见**手生,便主动过来教他:“赵大哥,你看,这个礁石缝里有个大的!你得先把海水舀出去,再伸手进去摸,小心别被礁石划破手。”

**学着他的样子,果然摸到了一个巴掌大的海螺,外壳上带着青色的花纹,很漂亮。小石头见了,高兴地拍手:“赵大哥,你真厉害!这个海螺能做哨子,吹起来可响了!”

**笑着把海螺递给小石头:“给你吧,你拿去做哨子。”

小石头却摇头:“不行,这是你摸到的,该给你。我再给你找一个!”说着,便蹦蹦跳跳地去找下一个礁石缝了。

孩子们的笑声很清脆,像海边的风铃,**看着他们在礁石间穿梭,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意。他想起了在青石镇学堂里的那些孩子,想起了铁蛋睁着好奇的眼睛问他星空的样子,也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在凡间的日子——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修仙,只想着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简单而纯粹。

到了傍晚,潮水开始上涨,**会回到草庐前,坐在老槐树下,拿出那管竹箫,吹起简单的调子。他吹得不好,调子断断续续,却也别有一番意境。潮声伴着箫声,风吹着槐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的渔船渐渐归航,渔船上的灯火像星星一样,在海面上闪烁。

有一次,村里的渔民老周叔驾着小渔船回来时,遇上了涨潮,海浪突然变大,渔船被打得左右摇晃,眼看就要撞上礁石。老周叔急得大喊,岸边的人都慌了,却没人敢下去帮忙——这时候的海水又急又深,下去就是送死。

**正好在岸边,他没有动用灵力,只是对着老周叔大喊:“周叔!把船帆放下来!往北边的礁石群开!那里有暗流,能把船推出去!”

老周叔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照做了。他颤抖着放下船帆,调整船头,朝着北边的礁石群开去。果然,船刚靠近礁石群,一股暗流就从礁石间涌出来,推着渔船避开了暗礁,慢慢驶向了安全的港湾。

等老周叔上岸时,浑身都湿透了,他拉着**的手,一个劲地道谢:“赵小哥,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我这条老命就没了!你怎么知道北边有暗流?”

**笑道:“我这几天一直在看潮水,发现北边的礁石群附近,潮水退得比别的地方快,说明下面有暗流。涨潮的时候,暗流会把船往外推,正好能避开礁石。”

老周叔恍然大悟,对着**竖起了大拇指:“赵小哥真是个细心人!这些日子你天天看潮,原来是在琢磨这些!”

这件事之后,村里的人对**更热情了。老郑头经常把钓来的鱼送给他,老周叔会带些新鲜的海虾,村里的妇人也会送些自家做的咸菜和饼子。**推辞不过,便把自己懂的一些养生知识告诉她们,教她们怎么用海边的草药调理身体,怎么煮海鱼更有营养。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天听潮、观海、和村民们聊天,心境越来越平和。他发现,自己体内的气机也在悄然变化——以前金丹旋转时,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像是有什么东西卡在里面,而现在,随着潮声的起伏,金丹也跟着轻轻旋转,那丝滞涩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流畅的韵律,仿佛金丹也在跟着潮水呼吸。

有一天夜里,**坐在礁石上,看着天上的明月。月光洒在海面上,泛起一片银辉,潮水轻轻拍打着礁石,发出“啪、啪”的声音,比白天更轻柔,更有节奏。他闭上眼睛,感受着潮声带来的震动,感受着天地间的灵气随着潮声起伏。

忽然,他觉得丹田内的金丹轻轻一颤,接着,一股温和的灵气从金丹中散发出来,顺着经脉缓缓流淌,与天地间的灵气交融在一起。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天地间的灵气就像海水一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而自己的金丹,就像海面上的一叶扁舟,顺着灵气的韵律轻轻摇晃,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去吸收,反而吸收得更快、更精纯。

“原来如此。”**睁开眼睛,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终于明白慧明大师说的“潮声藏天道”是什么意思了——海纳百川,不择细流,所以能成其大;潮水有涨有落,顺应天地,所以能永恒。修行也是一样,一味地追求力量,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顺应天地规律,融入自然,才能让道心更稳固,让修为更扎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