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 第449章 粥棚施善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第449章 粥棚施善

作者:风清子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1:42:02

祈愿法会的第二日清晨,天还没亮透,栖霞寺山门外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响。**被这声音吵醒,披了件外衣走出禅房,就见慧明正带着觉能、觉远,还有两个山下赶来帮忙的信众,在山门右侧搭粥棚。

粥棚是用几根粗木搭的架子,上面盖着块褪色的蓝布,布角用绳子拴在木头上,被晨风吹得轻轻晃荡。棚下摆着两口大铁锅,锅是从寺里斋堂抬出来的,锅底还沾着些黑垢,却洗得干干净净;旁边堆着几袋小米,袋子是粗麻布做的,上面印着“李家村”的字样,想来是山下百姓捐的;还有一筐青菜,叶子上沾着露水,是觉能和觉远今早去菜园摘的,只留了菜心,嫩得能掐出水来。

“赵施主,您醒啦?”慧明看见他,笑着打招呼,手里还拿着根木柴,“今日要在寺外设粥棚,给来赶法会的贫苦人施粥,人多手少,正想着一会儿去叫您呢。”

**走过去,帮着扶住一根歪了的木架:“我也来搭把手,搭粥棚我虽不熟练,烧火、淘米总还会些。”

觉能手里拿着个木勺,正蹲在地上刮锅灰,闻言抬起头,脸上沾了块黑,像只小花猫:“赵先生,烧火我最拿手!上次慧明师傅让我烧斋饭,我把火生得可旺了!”

觉远在一旁收拾青菜,闻言忍不住笑:“师兄,你还好意思说?上次你把火生太旺,把粥都熬糊了,师傅还罚你刷了三天锅呢!”

觉能脸一红,挠了挠头:“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我肯定不会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晨雾里的清冷,被这笑声驱散了不少。**跟着慧明淘米,小米颗粒饱满,只是混着些细小的沙粒,得慢慢挑。他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个竹筛,将小米一点点筛过,沙粒落在下面的陶盆里,发出“沙沙”的轻响。慧明坐在他旁边,一边挑米一边说:“这小米是山下李家村的百姓捐的,今年天旱,地里收成不好,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却还是捐了这么多,说是‘佛前施善,也是给自己积福’。”

**看着手里的小米,颗粒虽小,却沉甸甸的,带着百姓的心意。他想起在河间郡见到的赤地千里,张老伯坐在倒塌的土屋前,眼神空洞的模样;想起柳林镇的流民,面黄肌瘦,挤在草棚下等着一碗药汤。这一碗小米粥,对富贵人家来说不算什么,对那些贫苦人来说,却是冬日里的暖,是活下去的盼。

“施粥不是施舍,是帮他们渡个难关。”**轻声说,“就像去年在柳林镇,林素问姑娘熬药救人,不是因为她高人一等,是因为她知道,谁都有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慧明点点头:“施主说得对。佛说‘众生平等’,我们施粥,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强,是因为我们有幸能帮他们。若是心里存了‘我在施舍’的念头,那善就不纯粹了。”

说话间,天渐渐亮了。山路上传来了脚步声,第一个来的是个老汉,穿着件破烂的棉袄,棉花从破洞里露出来,黑乎乎的;裤子短了一截,露出脚踝,冻得通红;手里拄着根木棍,走路一瘸一拐的,身后还跟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子,孩子穿着件大人改小的衣服,袖子太长,耷拉在手上,脸冻得发紫,却睁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粥棚。

“老师傅,是来喝粥的吧?”慧明迎上去,声音温和,“粥还没好,您先在旁边的草垛上歇会儿,暖和暖和。”

老汉停下脚步,双手在嘴边哈了口气,声音沙哑:“多谢师傅。俺是山那边王家坳的,家里的粮早就吃完了,听说寺里施粥,就带着孙儿过来了。”他指了指身边的孩子,“这是俺孙儿,叫狗蛋,好几天没好好吃饭了。”

狗蛋躲在老汉身后,探出个脑袋,看了看**,又赶紧缩回去,小手紧紧攥着老汉的衣角。**走过去,从怀里掏出块昨天剩下的烙饼——是慧明给的,他没舍得吃——递过去:“孩子饿了吧?先吃块饼垫垫,粥马上就好。”

老汉愣了一下,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饼是先生自己的,俺们不能要。”

“没事,我还有。”**把饼塞到狗蛋手里,狗蛋看了看老汉,见老汉点了点头,才接过饼,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眼睛里满是满足。

“多谢先生,多谢先生!”老汉对着**连连鞠躬,“您是好人,菩萨会保佑您的。”

**连忙扶住他:“老人家别客气,不过是块饼,不值当。”他心里没有丝毫优越感,只觉得酸涩——一块普通的烙饼,对这爷孙俩来说,竟是如此珍贵。

随着日头升高,来喝粥的人越来越多。有衣衫褴褛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面黄肌瘦的流浪汉,还有几个因为天旱没了活计的佃农。他们都很守规矩,自觉地在粥棚外排起了队,没人插队,也没人吵闹,只是偶尔会有孩子小声问“娘,粥什么时候好呀”,妇人就会轻轻拍着孩子的背,说“快了,再等等”。

**负责烧火,灶膛里的木柴是慧觉老僧昨天劈好的,码得整整齐齐。他把木柴塞进灶膛,用火种点燃,火苗“噼啪”地跳起来,映得他脸上暖洋洋的。觉能在一旁帮他添柴,一开始还挺熟练,后来不小心把木柴掉在了地上,捡起来时又弄了满脸灰,惹得排队的人都笑了,觉能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师兄,你慢点,别着急。”觉远端着一盆淘好的小米走过来,放在灶台边,“赵先生,米淘好了,您看什么时候下锅?”

**看了看灶膛里的火,火苗正旺:“现在就下,先把水烧开,再下米,熬得稠一点,让大家能吃饱。”

觉远应了声“好”,就拿起木勺,将小米一点点舀进大铁锅里。水很快就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小米下锅后,很快就煮得发了胀,飘出阵阵米香。**不时用长柄木勺搅一搅,防止锅底糊了,米香越来越浓,排队的人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孩子们更是睁着大眼睛,盯着锅里的粥。

“粥好啦!”觉能兴奋地喊了一声,手里拿着个大勺子,就想往碗里盛。

“等会儿,再熬五分钟,让粥更稠些。”**拦住他,“现在还有点稀,不够顶饿。”

又熬了五分钟,粥终于好了。浓稠的小米粥里飘着几粒青菜,黄的米,绿的菜,看着就让人有胃口。慧明拿起一个粗瓷碗,盛了一碗粥,递给出队的第一个人——正是早上来的那个老汉。

老汉双手接过碗,手指冻得有些僵硬,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洒了。他先吹了吹粥,递到狗蛋嘴边:“狗蛋,快喝,小心烫。”狗蛋小口喝着粥,眼睛眯了起来,嘴里嘟囔着:“娘,粥好好喝……”老汉看着孙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自己却只喝了几口,就把剩下的粥都给了狗蛋。

“老人家,再盛一碗吧,管够。”**看见他碗里空了,笑着说。

老汉摇了摇头:“不了,不了,这一碗够了,给后面的人留着吧。俺们能喝上一碗热粥,就已经很满足了。”

“没关系,粥还多着呢,您放心喝。”慧明又盛了一碗递过去,“这粥就是给大家准备的,让大家都能吃饱,才是施粥的心意。”

老汉接过碗,眼眶有些红,对着慧明和**连连道谢:“多谢师傅,多谢先生,你们都是好人,俺们记着你们的好。”

**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在雁门关时,士兵们在战场上厮杀,为的是守护身后的百姓;在柳林镇时,林素问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为病人熬药,为的是让大家能活下去。而现在,这一碗热粥,虽然简单,却也能给这些贫苦人带来温暖,带来活下去的勇气。

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寺里走出来——是慧觉老僧。他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土布僧袍,手里拿着个柴刀,却没有去砍柴,而是径直走向粥棚的后厨。

“慧觉师叔!”觉能喊了一声。

慧觉老僧微微颔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灶膛边,拿起地上的木柴,一根根地塞进灶膛里。他添柴的动作很轻,很稳,每一根木柴都码得整整齐齐,灶膛里的火苗顿时更旺了。他没有看排队的人,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话,只是专注地添柴,偶尔会用柴刀把过长的木柴劈短些,动作缓慢却熟练,和他扫地时的专注一模一样。

**看着他,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慧觉老僧扫地,是扫心;现在添柴,也是扫心。他不张扬,不刻意,只是默默地做着该做的事,不管是扫地还是添柴,都心无旁骛,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修行。这份平淡,这份专注,才是真正的“心净无尘”。

“慧觉师叔每天都会来帮忙劈柴,只是从不说话。”慧明走到**身边,小声说,“他说‘做事就做事,不用说话’,所以我们也不打扰他,只当他是来做自己的事。”

**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继续搅着锅里的粥。慧觉老僧添完柴,就坐在灶膛边的小板凳上,看着火苗,眼神平静,像是在看世间万物,又像是什么都没看。偶尔有粥溅出来,落在灶台上,他就用布擦干净,动作依旧缓慢而专注。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走到粥棚前,怀里的孩子约莫两岁,小脸蜡黄,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妇人接过慧明递过来的粥,却没有喝,而是先吹凉了,用勺子一点点喂给孩子。孩子喝了几口,终于睁开了眼睛,小嘴张着,还想要。妇人看着孩子,眼泪掉了下来,滴在粥碗里,她赶紧擦了擦,又继续喂孩子。

“这位嫂子,是不是家里有难处?”**看着她,轻声问。

妇人点了点头,声音哽咽:“俺男人前几日去山里打猎,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的粮早就吃完了,孩子已经两天没好好吃饭了。要不是寺里施粥,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别着急,都会好起来的。”**从怀里掏出一小包草药——是他前几日在山里采的,能治跌打损伤,“这是些草药,你回去后熬水给你男人敷上,能缓解疼痛。要是不够,就来寺里找我,我再给你采些。”

妇人接过草药,对着**连连鞠躬:“多谢先生,多谢先生!您真是活菩萨!俺们这辈子都忘不了您的好!”

“不用谢,只是些普通的草药,能帮上忙就好。”**笑着说。他心里没有丝毫“我在行善”的优越感,只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就像慧觉老僧添柴,就像慧明施粥,只是做了能做的事,没有什么特别的。

施粥一直持续到午时,两口大铁锅里的粥都空了。来喝粥的人都走了,有的还特意回来,对着粥棚鞠躬,说声“多谢”;有的则在粥棚外的草垛上坐着,慢慢消化,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和慧明他们开始收拾粥棚,慧觉老僧也站起身,帮忙把木柴码好,然后拿起自己的柴刀,默默地走回寺里,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像是从来没来过一样。

“赵施主,今日辛苦您了。”慧明擦了擦额角的汗,递给**一碗水,“您看这些人,喝了热粥,脸上都有了笑,这比什么都强。”

**接过水,喝了一口,清凉的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解了渴。他看着空荡荡的粥棚,看着地上散落的几粒小米,心里一片平静。他想起之前在修仙界,为了争夺一株灵草,就能和人打得你死我活;为了提升修为,就能不顾他人死活。那时的他,心里只有力量和**,却忘了最基本的“善”。

而现在,一碗热粥,一包草药,一句安慰的话,就能让这些贫苦人露出笑容,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份简单的善,比任何灵草、任何宝物都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锤炼道心。

“慧明师傅,我以前总觉得,修行是为了变强,为了长生。”**轻声说,“现在才明白,修行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帮人,为了能守住这份简单的善。不是因为我比他们强,是因为我有幸能帮他们,这份幸运,才是最珍贵的。”

慧明笑了笑:“施主能明白这一点,便是修行的大进步。善不是施舍,是平等的关怀;不是炫耀,是默默的付出。就像慧觉师叔,他从不说自己在行善,却每天都在做行善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善,也是真正的修行。”

**看着慧明温和的笑容,又想起慧觉老僧默默添柴的身影,心里忽然通透了。他知道,今日的粥棚施善,不仅仅是给贫苦人带来了温暖,更给了他一次锤炼道心的机会。他的红尘炼心,又多了一份感悟——善是平等的,是朴素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怀,没有高低,没有优劣,只有一颗干净、温暖的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粥棚上,蓝布被染成了金色。**和慧明他们收拾好东西,慢慢走回寺里。路上,他看见觉能和觉远在追蝴蝶,笑声清脆;看见慧觉老僧在菩提树下扫地,动作缓慢而专注;看见张婆婆提着一篮红薯,往寺里走,说是要给师傅们送些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