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 第320章 凡尘悟道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第320章 凡尘悟道

作者:风清子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1:42:02

破开水流,重见天日。

**立于河岸,周身水汽在精纯的灵力蒸腾下瞬间消散。他换上了一身寻常的青布衣衫,气息内敛,若不仔细探查,与凡人武夫无异。他并未立刻驾驭遁光直冲云霄,返回那云雾缭绕的修仙宗门,反而做出了一个看似反常的决定。

他双手掐诀,体内那浩瀚如湖、奔涌如江的筑基巅峰灵力,被一层层无形的枷锁缓缓束缚、压缩、封印。光芒流转间,他外显的修为一路跌落,从筑基巅峰降至筑基初期,再到炼气期,最终,停留在约莫炼气三四层、堪比凡俗顶尖武林高手的水平,仅保留了一丝微弱的神识用以警戒和基本的灵力滋养肉身。

“修仙之道,张弛有度。刚经历生死搏杀,锐气过盛,煞意未平,此时返回宗门闭关,或可精进灵力,却于心境无益,甚至可能埋下心魔之种。”**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凡俗城镇,目光深邃,“韩师曾言,万丈红尘,亦是修行道场。不若借此机会,沉入其间,洗去铅华,观凡人生死,悟因果轮转。”

他并非要放弃仙途,恰恰相反,他是为了攀登更高的山峰,而选择先踏入最底层的尘埃。结丹之境,玄之又玄,非仅靠灵力积累可成,更重心境圆融,对天地万物、自身本源的感悟。

于是,他不再飞行,而是如同一个真正的旅人,迈开双脚,一步步走向那凡俗聚集之地。

第一站,是距离江河不远的一座边陲小镇,名为“青泥镇”。

镇子不大,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是高低错落的瓦房,空气中弥漫着炊烟、食物以及牲畜混合的气味。街上人来人往,贩夫走卒吆喝叫卖,妇人提着篮子在菜摊前讨价还价,孩童追逐打闹,溅起路边的积水。

**寻了一处临街的茶摊,要了一碗最普通的粗茶,坐在条凳上,静静地听着,看着。

“张屠户,今日这肉价又涨了两文,莫不是看俺老李好欺?”

“李老哥,哪能啊!实在是上游发了水,运猪的船耽搁了,货源紧呐!”

“唉,这年头,啥都贵,就咱这力气不值钱……”

“王婶,听说你家小子在城里掌柜那得了赏识,要提拔做二掌柜了?”

“哎哟,可不敢当,就是掌柜的抬爱,孩子还得勤快着点……”

“真是出息了,以后可就享福喽!”

“喂,听说了吗?城东赵老爷家昨夜走了水,幸好发现得早,只烧了间偏房,可惜了那满屋的书画……”

“啧啧,天干物燥,可得小心火烛。赵老爷平日乐善好施,真是菩萨保佑……”

喧嚣,琐碎,充满了烟火气。没有飞天遁地的法术,没有勾心斗角的宗门倾轧,有的只是最朴素的生计、最直接的喜怒哀乐、最微末的期盼与担忧。**起初觉得有些嘈杂,但渐渐地,他沉静下来,神识虽未外放,心灵却仿佛张开了一张无形的网,捕捉着这市井百态中流淌的某种“意”。

他看到小贩为多赚几文钱的窃喜,也看到主妇为柴米油盐的愁容;听到对他人飞黄腾达的羡慕,也听到对邻里灾祸的庆幸或同情。贪、嗔、痴、慢、疑,五蕴皆在,如此直白,如此鲜活。

“仙者,山中人。离尘太久,或已忘了‘人’之本味。”**端起粗陶碗,饮了一口苦涩的茶水,心中若有所悟。修仙者追求长生逍遥,超脱凡俗,但若连“凡俗”为何物都未能透彻,所谓的超脱,是否也只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

他在青泥镇盘桓数日,偶尔会帮码头的力士扛包,换取几枚铜钱,感受肌肉的酸痛与收获的实在;也会在街角听落魄的说书人讲述才子佳人的故事,看周围听众如痴如醉。他不再以筑基修士的眼光居高临下地审视,而是尝试以“凡人**”的身份去融入,去体会。

离开青泥镇,他继续前行,信步由缰。这一日,他行至一处村庄附近,时值春末,正是插秧的农忙时节。

广阔的田野上,无数农人正弯腰在水田中劳作。他们赤着脚,卷着裤腿,古铜色的脊背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汗水顺着脸颊滴落,融入泥水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新苗的清香。

**驻足田埂,默默观看。

他看到老农小心翼翼地捧着翠绿的秧苗,如同捧着珍宝,一根根插入泥中,动作熟练而专注,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他看到健妇挑着沉重的担子,在狭窄的田埂上健步如飞,为家人送去饭食和清水。

他看到孩童在田边玩耍,用泥巴捏出各种形状,笑声清脆,无忧无虑。

他也看到有农人因劳累过度中暑晕倒,被家人手忙脚乱地抬到树荫下,灌下解暑的草药汤。

生机与劳苦,希望与艰难,在这片田野上交织。

一位歇息的老农注意到田埂上驻足良久的**,见他虽衣着普通,但气度不凡(即便封印修为,常年修炼带来的气质也难以完全掩盖),便拄着锄头,用汗巾擦着脖子,憨厚地笑道:“这位后生,看你这打扮,不是本地人吧?可是迷路了?”

**回过神来,拱手施了一礼,微笑道:“老丈,小子是游学之人,路过宝地,见诸位辛勤劳作,生机盎然,一时看得出神。”

“游学?哦,是读书人啊!”老农眼中露出些许敬意,又看了看田地,感慨道,“是啊,庄稼人,就指望这点地吃饭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现在辛苦点,等到秋天,看着这满田的金黄,那才叫踏实!”

“春种……秋收……”**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心中仿佛有什么被触动。他望着那一片新绿,神识深处,那属于筑基巅峰的、一直牢固的瓶颈,似乎又微不可查地松动了一丝。并非灵力增长,而是一种对“循环”、“生长”、“收获”意境的领悟,无形中滋养了他的道基。

“老丈,这土地,年年耕种,不会贫瘠吗?”**好奇问道,他想起宗门灵药圃需要轮作休耕,甚至以阵法汇聚灵气。

“哈哈,后生你有所不知。”老农笑了起来,露出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这地啊,是有灵性的。你好好待它,给它施肥,休耕,它就会回报你。你不能光索取,不养护。就像养孩子,得用心。”他指着田埂边一堆堆沤制的农家肥,“你看,这些就是地的吃食。”

**心中一震。“索取与养护”、“循环与回报”,这朴素的道理,何尝不是一种天地至理?修仙者吸纳天地灵气,淬炼己身,可曾想过“反哺”天地?或许,那冥冥中的因果、业力,便与此有关?

他与老农又闲聊了几句,关于节气、雨水、收成。老农言语朴实,却蕴含着世代积累的、与天地自然相处的智慧。**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在阅读一本无字的道书。

夕阳西下,农人们陆续收工回家,田野渐渐归于宁静。**辞别老农,继续他的旅程。

他不再急于赶路,而是真正融入了凡尘。他曾在灾荒之地目睹易子而食的惨剧,感悟生死之间的残酷与无奈;也曾在一场乡村婚礼上,感受那最真挚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盼;他甚至在某个小镇的义塾外,听了一整天的蒙学课,听着孩童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文明传承的微弱而坚韧的力量。

他像一个苦行僧,又像一个最普通的观察者,行走在凡俗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之间。他封印了修为,却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心门”。

丹田内,那青紫色的灵湖依旧,没有扩大,却仿佛变得更加深邃,映照入了这万丈红尘的倒影。神识之树,在无声无息间,愈发枝繁叶茂,坚韧不拔。

他一直感觉差的那点“东西”,那层阻碍他触摸金丹大道的薄膜,在这凡尘的洗礼下,正在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清晰。

他并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走了多远。直到某一日,他立于一座无名山峰之巅,俯瞰下方万家灯火,心中一片澄澈安宁。他感应到,体内那自我施加的封印,已然到了可以自行冲开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