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青帮最后一个大佬 > 第272章 开业大吉

青帮最后一个大佬 第272章 开业大吉

作者:长空利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1 10:59:07

1931年11月12日,天津的秋意已深,凉风中带着一丝凛冽的肃杀,仿佛预示着这个多事之秋还将有更大的风波。《天津商报画刊》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版面,刊登了一则题为《溥仪离津之别闻》的独家报道。

这则消息犹如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不但激起平民百姓的广泛关注,也在天津的军政界、情报圈以及帮会高层等知情者中,激起了层层难以平息的涟漪。报道的笔触冷静甚至带着几分讥诮,将其所掌握的内幕公之于众。

报道中的细节详尽得令人吃惊,俨然有内部消息来源。它称前清逊帝溥仪的出走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一番精心的伪装和周密安排:先是趁着暴徒袭击天津保安队的时机,于深夜从静园的后门秘密潜出,避开了所有可能的眼线,随后乘坐日本驻屯军司令部提供的一艘名为“比治山丸”号的小汽船,悄然驶至大沽口外海。在那里,溥仪换乘日本商船“淡路丸”号,一路径直前往辽东的营口港。整个转移过程极其隐秘,计划周详,执行果断。

据称甚至连溥仪的皇后婉容,也被蒙在鼓里,直至溥仪抵达东北后才知晓消息。报道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军方为了掩盖溥仪的转移行动,不仅实施了严格的**,更是处心积虑地通过策划和发动“天津事变”这一系列暴乱,成功地制造了巨大的混乱和舆论焦点,转移了中外各方的注意力。

这篇报道,揭露了溥仪离津直接暴露了国民政府在应对日本渗透时的软弱无力。尽管蒋介石曾派高友唐赴津争取溥仪,提出恢复清室优待条件并提供经费,但溥仪对国民政府积怨已久,如孙殿英盗陵案未被追责,加之日本通过 “天津事变” 制造混乱,最终使国民政府的努力付诸东流。

三天之后的11月15日,初冬的寒意愈发明显。在南市三不管的中心地带,一座新近收拾出来的、门脸颇为气派的二层青砖小楼门前,此刻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楼前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崭新的牌匾上蒙着红布,两旁排列着祝贺的花篮,一直延伸到街口。这里便是新成立的“南市兴业公司”总部所在地。锣鼓班子卖力地吹打着,吸引了大批市民围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外界时局格格不入的喜庆气氛。

然而,在二楼那间布置得古色古香、铺着崭新地毯的办公室里,气氛却略显凝重。王汉彰愤愤地将一份刚刚送到的、日本满铁机关报《满洲日报》用力拍在宽大的红木桌面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打破了室内的安静。

这份报纸的日期是11月15日,其头版头条赫然刊登着一则名为《溥仪抵达营口之声明》的报道,落款日期却标注为11月13日。声明中以溥仪的口吻,极尽颠倒黑白、粉饰太平之能事:

1931 年 11 月 13 日

余应东三省人民之诚意邀请,前往主持大计。今抵营口,深感责任重大。

东三省乃我满洲祖先发祥之地,自民国成立以来,屡遭战乱,生灵涂炭。南京政府**无能,既不能保境安民,亦无力抵御外侮。

余本无意于政治,然目睹东北三千万同胞陷于水深火热,实不忍坐视。今应各界推举,暂离天津,前来东北,旨在恢复祖业,非为个人权位。

余将与友邦携手,共筑东亚和平,建立王道乐土。望中外人士明鉴余志,支持此举。

“荒唐!无耻!简直就是无可救药!”王汉彰胸口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亏他溥仪还自称是接受过传统的帝王教育和庄士敦的西方教育,连日本人这么明显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都看不出来?他以为他是谁?刘阿斗吗?这家伙是不是小时候在紫禁城里,真让那些老宫女给……给撸管把脑子撸傻了?” 他气得口不择言,引用了坊间难以证实的秘闻来发泄不满。

坐在一旁沙发上叼着烟卷的安连奎闻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调侃道:“呦嗬!行啊汉彰,连宫里这种秘辛都知道?可以啊……消息够灵通的!”

大师兄杨子祥叹了口气,捻着手里的佛珠,脸上带着忧国忧民的神色:“哎,溥仪这是自甘堕落,一步步走入绝境。大清的江山,早在慈禧老佛爷在世的时候,气数就已尽了。他一个退了位的皇帝,手无寸铁,身无长物,还整天做着恢复祖宗基业的美梦,这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局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就他自己执迷不悟。日本人正是看中了他这个致命的弱点,连哄带骗,威逼利诱,把他弄到了东北。他这一去,看似脱离了天津的囚笼,实则是跳进了一个更大的、有进无出的火坑!可以说是有去无回了!”

穿着崭新绸面长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显得格外精神的巴彦广,显然更关心眼前的大事。只见他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打断了关于溥仪的讨论,抬头对王汉彰说:“小师叔,溥仪他跑就跑了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反正咱们也拦不住。这就是年三十打了个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是过年!眼下啊,时间差不多了,楼下宾客都来得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准备准备,下楼主持开业典礼了?今天可是咱们公司开业的大日子!”

王汉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对时局的愤懑中冷静下来。他走到窗边,看了看墙上挂钟,时针即将指向上午十点。

他望向窗外,楼下街道上已是人山人海,舞狮队、锣鼓队准备就绪,天津卫青帮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大半,各路商户代表、新闻记者,甚至一些政府部门的低级官员也前来捧场。

因为有了天津市政府和公安局的默许乃至支持,王汉彰接管三不管的行动异常顺利,几乎没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整个三不管的各个商户都表示,服从南市兴业公司的管理。

当然,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并非完全没有杂音。总有一些忠于袁文会的死硬余孽,或者想趁乱捞取好处的亡命之徒,企图兴风作浪,给新公司上眼药。

然而,这些不知死活的小动作,在安连奎和他手下那帮经验老到的弟兄们“耐心”的“劝说”下,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据坊间私下流传,那些不开眼的家伙,不是被半夜捆起来扔进冰冷刺骨的海河里“和王八作伴”去了,就是被拉到郊外的青龙潭,落得个“倒栽葱看荷花”的永久下场。雷霆手段之下,表面的秩序得以迅速确立。

上午十点整,吉时已到。

“噼里啪啦——咚!咚!咚!”

十万响的鞭炮被同时点燃,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瞬间笼罩了整个南市三不管,红色的鞭炮纸屑如同雪花般漫天飞舞,顷刻间将整条街道铺成了喜庆的红色地毯。

硝烟味再次弥漫,但这一次,不再是死亡的气息,而是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雄壮的锣鼓敲响,色彩斑斓的舞狮欢腾跳跃,引来围观人群阵阵喝彩。

这片喧闹的炮声和锣鼓声,仿佛是在为黯然离津的溥仪送行,又像是在宣告一个属于王汉彰、属于“南市兴业公司”的新的时代,在这片混乱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强行开启了。

王汉彰在杨子祥、巴彦广、安连奎等一众核心人物的簇拥下,整理了一下衣冠,脸上换上了从容而自信的笑容,满面春风地走下楼来。

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定做的藏青色暗纹长袍,外罩一件玄色缎面马褂,显得既沉稳干练,又不失江湖大佬的气派。他稳步走到公司大门前,亲手拉下了蒙在牌匾上的红绸,露出了“南市兴业公司”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随后,他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致辞,感谢各方来宾,承诺公司将致力于维护南市地区秩序,保障商户利益,共同繁荣地方经济。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此刻的场面确是盛大而隆重。

赌场、妓院、烟馆、茶馆、戏园子都在“兴业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开门营业,秩序井然;公司的清洁队开始打扫街道;维护秩序的打手们也换上了统一的服装,显得规矩了许多。商户们虽然被收取了“管理费”,但至少明面上的骚扰减少了,生意似乎确实好做了些。

然而,在这片看似“大吉”的繁荣背后,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着。袁文会的残党并未彻底清除,他们像受伤的饿狼,躲在阴影里,舔舐伤口,等待着反扑的机会。

日本特务机关对南市这块肥肉和新崛起的势力绝不会放任不管,他们的触角早已伸了进来,观察着这个突然崭露头角的王汉彰。

其他帮派势力,如卢凤林之流,表面的顺从下藏着多少不甘和算计?而官方的支持更是建立在利益交换之上,脆弱而善变。

王汉彰站在喧嚣的中心,接受着众人的恭维,但他心里清楚,脚下的地基远非坚固。他用雷霆手段和利益捆绑暂时稳住了局面,但真正的挑战和危机,如同海面下的暗礁,才刚刚露出狰狞的一角。开业大吉的红色之下,是未曾干涸的血色和即将到来的、更加汹涌的暗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