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后。
咸阳城郊,一辆毫不起眼的双驾马车,避开了主干道,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驶向了天工院所在的区域。
车内,气氛有些沉闷。
扶苏正襟危坐,面色凝重,他不停地在脑海中回想着昨日老师淳于越那番声泪俱下的控诉。
吞噬民脂民膏的战争怪兽。
与民争利的国之祸患。
这些词语,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他看了一眼身旁闭目养神的蒙恬,又看了一眼坐在车驾另一头,同样沉默不语的李源。
他之所以会同意这次秘访,一半是出于对蒙恬将军的尊重,另一半,则是源于那份请柬带给他的,强烈的好奇。
他想亲眼看看,这个李源,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马车没有驶向天工院那座戒备森严,黑烟缭绕的钢铁主城。
而是在一片开阔地前,缓缓停了下来。
这里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震耳的轰鸣。
只有一排排整洁的院落,和远处一片广袤的,正在被翻耕的实验田。
一块巨大的木牌,立在院落的门口。
上面刻着五个古朴的大字——“农业改良所”。
扶苏走下马车,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眉宇间的疑虑更深了。
“李少府。”
他终于开口,声音清冷。
“这就是你要让本公子看的东西?”
李源微微一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眼见,为实。”
三人向田边走去。
扶苏的瞳孔,瞬间收缩了。
他看到,数十名农夫,正驱使着耕牛,在田间轻松地来回穿梭。
他们使用的,正是前几日传遍咸阳的,那种造型奇特的新式犁。
坚硬的土地,在犁头下被轻易地豁开,翻出湿润的新土,犁沟又深又直。
扶苏在北境督军,深知农事艰难。
他一眼就看出,这种耕作的效率,比他见过的任何一种旧式犁,都要快上数倍!
而且,那些农夫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疲惫与吃力。
他们甚至还有余力,一边耕作,一边与田边的同伴高声谈笑。
“昔日,一人一牛,一日可耕地五亩,已是极限。”
李源平静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如今,用此曲辕犁,一人一牛,一日可耕地二十五亩,且犁深六寸,远胜于旧法。”
“效率,提升五倍。”
扶苏的心,狠狠地跳了一下。
五倍!
这是一个足以改变大秦国本的,恐怖数字!
这意味着,同样的劳力,可以开垦出五倍的土地!
这意味着,大秦的粮食产量,将会在数年之内,翻上几番!
这意味着,无数的百姓,将可以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这……这……”
扶苏指着那些新犁,声音因为震惊而有些发颤。
“这就是老师他们口中……与民争利的‘奇技淫巧’?”
他的质问,充满了荒谬与不解。
这哪里是与民争利?
这分明是……让利于民!是真正的,富民之术!
李源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带着他,走向了另一个院落。
院落里,传来一阵阵有节奏的,咔哒咔哒的声响。
扶苏走进去,再一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巨大的厂房内,数十名衣着整洁的织女,正坐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结构精巧的纺纱机前。
她们只需要用脚轻轻踩动踏板,那纺车上的纱锭,便会飞速旋转,将一团团棉絮,迅速纺成均匀而又坚韧的细线。
织女们的脸上,没有麻木,没有辛劳。
她们一边工作,一边哼着小曲,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的笑容。
“此为新式纺纱机。”
李源介绍道,“旧法纺纱,一人一日,可得纱半斤。”
“如今,用此机,一人一日,可得纱五斤。”
“效率,提升十倍。”
十倍!
又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数字!
扶苏呆呆地看着那些织女。
他看到了她们身上穿着的,细密柔软的布衣。
看到了她们那因为不再需要手摇纺车而变得不再粗糙的手。
更看到了她们眼中那份,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光彩!
淳于越老师那悲天悯人,控诉天工院让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画面,再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可眼前的现实,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那幅想象出来的悲惨画卷上!
一旁的蒙恬,看着扶苏那副深受冲击的模样,心中暗自叫好。
他抚着自己的胡须,看向李源的眼神里,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钦佩。
这小子……用兵之道,神鬼莫测!
用这攻心之术,更是炉火纯青啊!
然而,李源知道,这一切,还只是开胃菜。
真正能触动扶苏内心最深处那根弦的,还在后面。
他带着依旧处于巨大震撼中,沉默不语的扶苏,来到了最后一处院落。
这里,没有任何机器的声响。
反而,从那敞开着窗户的明亮房间里,传来了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稚嫩的……读书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
扶苏的脚步,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猛地,停在了院门口。
他那双温润的眸子,死死地,盯着那木牌上刻着的三个字。
——“蒙学堂”。
他缓缓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那间教室的窗外。
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户,洒了进去。
教室里,坐着三四十个,年龄不过六七岁的孩子。
他们全都穿着统一的,干净整洁的青色学童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们一个个挺直了小小的腰板,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
那里,一名儒雅的先生,正手持戒尺,在一方黑色的,可以反复擦写的石板上,教他们识字,教他们算术。
孩子们的脸上,没有半点被强迫的麻木。
只有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与好奇!
扶苏的心,在这一刻,被一股无法言喻的巨大力量,狠狠地击中了!
他浑身剧震,几乎站立不稳!
“这些人……这些孩子……他们是……”
他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
李源平静地回答。
“他们,都是天工院里,那些最普通工匠的子弟。”
“在这里,他们一日三餐,衣食无忧。”
“每日,他们只需上半天工,学习基础的文字与算术。”
“束修,笔墨,食宿……所有的一切,都由天工院承担。”
轰!!!
扶苏的脑海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彻底崩塌了!
他所信奉的儒家,终其一生追求的,不就是“有教无类”吗?
不就是“使民开智”吗?!
可他的老师们,穷尽一生,也只是在朝堂上空洞地宣讲着这些道理。
而这个被他们斥为“国之妖孽”的李源,却在这座被他们描绘成“人间地狱”的天工院里,用最实在,最直接的方式,将这个伟大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他让那些出身最卑微的工匠子弟,和王公贵族的子嗣一样,拥有了读书识字,改变命运的权利!
这是何等的胸襟!
这又是何等的……仁政!
扶苏的身体,因为巨大的情绪冲击而微微颤抖。
他眼前,不再是农具,不再是纺车,也不再是朗朗读书的孩童。
他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想象过的,大秦的未来!
一个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未来!
一个孩童皆可识字,民智大开的未来!
一个……由技术推动,让整个帝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强盛未来!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竟然是那个被他,被他的老师们,视为洪水猛兽的……李源!
巨大的讽刺感和冲击力,像潮水一般,淹没了他的所有思绪。
就在他心神激荡,无以复加之际。
李源那平静得如同叙述一个真理的声音,在他耳边,缓缓响起。
“富民,方能强国。”
“民智,则国智。”
李源转过头,那双深邃如星空的眸子,静静地凝视着他。
“这,也是天工之术。”
这一刻,扶苏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狠狠地……贯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