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 > 第189章 寒了功臣之心,日后边疆有警,谁还肯为大乾效死?!

京城奉天殿,龙椅上的李长民,面色带着明显的不耐。

十日了,关于陈北麾下主要将领的封赏问题,依旧在无休止的争论中。

封赏陈北,他乾纲独断,无人敢直面反驳,毕竟功绩令人骇然。

但对其麾下那些将领的封赏,却成了文官集团挽回颜面、展示存在感,掣肘武将集团的砝码。

吏部尚书张崇文和中书令赵明宇虽被停职,但文官集团并未溃散。

暂代吏部尚书刘永年,手持奏疏,侃侃而谈,语气恭敬却寸步不让:

“陛下,赏功罚过,乃朝廷纲纪。然,赏亦需有度,需合乎规制。

兵部所拟封赏方案,臣等以为,过于优厚,恐开滥赏之端,于国库有亏,于日后封赏亦立下不良先例。”

武将队列里,以定国公南宫羿为首,一众将领脸色铁青,怒目而视。

兵部尚书李正治出列反驳:

“周侍郎此言差矣!沧澜关之功,乃泼天之大功!

郑光、陈靖、李开年、王景初、陈墨,秦海等将,或陷阵杀敌,或独当一面,皆是以性命搏来的功勋!

按《大乾军功律》,斩将、夺旗、先登、破阵,皆有定例!

兵部所拟,皆是依律而行,何来‘滥赏’之说?”

刘永年不慌不忙,微微一礼:“李尚书,《军功律》自然要遵。

但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譬如,这郑光将军,报功文书称其‘于万军之中阵斩突厥王子拓跋野’……此功固然卓着,

但,谁能证明那确是拓跋野本人?

而非一相貌相似之替身?若轻易封以高爵,日后人人效仿,斩一酋首便称王子,朝廷何以辨之?

还有战报说明战场混乱,是不是郑光贪他人之功?”

刘永年这话就有些胡搅蛮缠的意思了,这已经不是赏不赏的问题,而是想否掉郑光的功劳。

郑家一系的官员怒不可遏的怒视着刘永年。

‘这特娘的刘永年真不是个东西,我郑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这混账玩意还想否定,真是特娘的畜生。’

“放屁!” 终于有一名郑家性如烈火的官员忍不住吼出声,

“首级、王旗、印信俱在!突厥俘虏亦已指认!这还能有假?战场之上虽乱,难道那些士兵将领都看不清是谁杀了拓跋野?

还是说,刘侍郎你是在怀疑镇北公,替郑将军虚报战功,在抢他人功劳不成?”

刘永年眼皮都不抬:“战场混乱,俘虏之言未必可信。印信王旗,亦可能为诱敌之策。此乃兵家常事,不得不慎。

另外黎澈,黎大人本官可没说怀疑镇北公,还有谁不知你是郑家官员,你是不该避嫌!”

他的话气的黎澈撸起官服袖子咬牙切齿就要上来抽他,却被身边官员紧紧抱住,疯狂挣扎。

“放开我,我今日非要把他的那张臭嘴撕烂不可!”

“黎大人,这是朝堂,陛下还看着呢,退朝再说可好?”身边官员劝慰。

反观刘永年就像没看到,无事人一样,其实更像是一个无赖泼皮,自己只是提出异议而已,朝堂上言论自由,陛下都没遏制,他又没攻击对方,他自觉是对的。

收回目光把话转移到已经封赏过的刘安民身上。

“刘安民,陛下已破格擢升,赏赐极厚。

然其夺马之功,虽险奇,但终究是偏师奇袭,非堂堂正正之师。

依律,此类功劳,重赏即可,再加封爵,是否过了?且其率百人驱赶三万马匹,途中折损几何?管理是否得当?这些,都需详细核验,方能论功。”

文官集团纷纷附和:

“是啊,还有陈墨守关之功,固然重要,但守关乃其本分……”

“李远虽然杀敌无数,然其部伤亡不小,功过尚需斟酌……”

“王景初、李开年,一个是京城巡防营都尉,一个是禁军校尉,未经允许擅离职守私自离开京城,本就是大罪,就算二人在沧澜关立下大功,是不是算他们戴罪立功!”

这些官员也很聪明,不直接否定功劳,而是从“核实”、“细节”、“规制”、“先例”、“国用”等角度,对每一个封赏提议进行挑剔、质疑和拖延。

目的是将封赏的规格压下来,延缓封赏的过程,以此打击武将集团的锐气,并向皇帝暗示:

朝廷的规矩,最终还是需要他们来维护,他们世家说了算。

南宫羿气得胡子直翘,但他也明白,跟这些擅长抠字眼的文官在细节上纠缠,只会落入他们的圈套。

他踏前一步,声若洪钟:

“陛下!老臣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老臣只知道,沧澜关的将士们,用命打出大乾威严,打出了大乾雄风!

没有他们在前面流血拼杀,哪有我等在此安享太平,高谈阔论?

今日若因些许琐碎争议,寒了功臣之心,日后边疆有警,谁还肯为大乾效死?!请陛下明断!”

秦国公,李国公,陈国公,也齐齐怒瞪了那些文官一眼,躬身附和。

这次文官针对的都是他们的儿孙,他们为大乾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他们的儿孙上阵,岂能容忍这些只会上嘴皮子碰下嘴皮的文官说什么就是什么?

“陛下定国公所言甚是,将士们舍命拼杀才有了如今的大乾王朝,若是他们得知朝中官员如此猜忌他们,恐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请陛下明断!”

“请陛下明断!”一众武将纷纷附和!

龙椅上的李长民,手指轻轻敲着扶手。

他何尝不知文官们的心思?他也知道南宫羿说的是对的。

但他作为皇帝,不能完全无视文官集团的意见,尤其是那些看似“持重”的理由。

平衡,永远是帝王术的核心。

他目光扫过争得面红耳赤的双方,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决断:

“够了。”

“你们也争了十日,也该有个结果了。”

“诸将之功,朕心中有数。沧澜关大捷,乃举国同庆之事,封赏岂能久拖不决,令将士寒心?”

他顿了顿,看向刘永年等文官:“尔等所虑,亦非全无道理。赏功当实,不可虚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