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某绝密研发基地的超算中心内,冷气系统嗡嗡作响,却压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焦灼。基地首席科学家钱老双手背在身后,花白的眉头拧成了疙瘩,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些刺眼的失败数据 ——“云鹏” 项目的热管理与动力系统难题,就像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
“还是不行?” 钱老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看向身边负责材料研发的王工。
王工苦笑着摇头,指了指屏幕上跳动的曲线:“钱老,我们按传统思路试过了十七种材料组合,三十多种热控方案,可一到模拟临近空间环境,要么材料强度崩了,要么热管理系统直接瘫痪,简直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周围的科研人员也都垂头丧气,有的对着图纸发呆,有的手里攥着笔却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 “云鹏” 项目关乎国家空天安全,他们熬了无数个通宵,头发都白了不少,可难题依旧像块硬骨头,啃不动也咽不下。
就在这时,超算中心的大门被推开,苏念带着苍穹之心的团队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简洁的科研服,脸上没有丝毫疲惫,反而透着一股胸有成竹的从容。
“钱老,各位,‘寰宇图谱’的推演结果虽然不是现成答案,但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新方向。” 苏念走到主控屏幕前,调出图谱生成的基础材料合成路径与动力架构理论,“咱们不能再抱着老思路不放了,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从根上找解决办法。”
钱老抬了抬眼皮,眼中带着几分怀疑。他搞了一辈子军工科研,见过的专家不计其数,可眼前这个年轻姑娘,真能凭借一个 “AI 平台” 的推演,解决他们这群老骨头都攻克不了的难题?他心里犯嘀咕,嘴上却没说什么,只是示意苏念继续。
苏念也不在意,指着屏幕上的热管理瓶颈数据,开口说道:“钱老,您看这里。临近空间环境温差极大,一会儿是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一会儿又会因太阳辐射升到高温,传统的热控系统就像‘守株待兔’,根本跟不上环境变化。但‘寰宇图谱’给了个新思路 —— 仿生。”
“仿生?” 钱老愣了一下,“这和热管理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苏念笑着解释,“您还记得北极熊吗?它能在零下几十度的北极存活,靠的就是身上那层中空的毛发。这些毛发不仅能保温,还能根据外界温度调节热辐射。我们能不能‘照猫画虎’,借鉴这个结构,再结合记忆合金,设计一种自适应变体微结构蒙皮?”
她一边说,一边在屏幕上画出蒙皮的设计草图:“这种蒙皮的微观结构可以随外界温度变化自主调整,温度低的时候,结构收缩锁住热量;温度高的时候,结构展开散发热量,就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适应环境。这样一来,热管理瓶颈不就迎刃而解了?”
钱老凑到屏幕前,仔细看着草图,手指不自觉地跟着比划起来。越看,他的眼睛越亮,嘴里喃喃自语:“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这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前光顾着在现有材料里打转,忘了从大自然里找灵感!”
周围的科研人员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这个思路好啊!记忆合金的特性刚好能满足结构变化的需求!”
“而且仿生结构在自然界已经经过了千万年的验证,可靠性肯定没问题!”
“苏总工这脑子,真是‘神仙放屁 —— 不同凡响’!”
苏念笑了笑,又指向动力系统的难题:“再说说能源问题。‘寰宇图谱’提出的‘电离能汲取’确实很先进,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就像‘水中捞月’,很难实现。不过,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先把太阳能的利用做到极致。”
她调出太阳能电池板的优化方案:“我们可以采用最新的多结高效太阳能电池,再配合可展开的柔性太阳能翼,最大限度捕捉太阳能。除此之外,还能集成一款小型化、高效率的斯特林发电机。”
“斯特林发电机?” 王工疑惑地问,“这东西不是早就有了吗?怎么和动力系统结合?”
“王工,您别急啊。” 苏念耐心解释,“临近空间环境中,无人机机体内部和外部存在不小的温差,这可是‘送上门的热量’。斯特林发电机刚好能利用这种温差发电,作为太阳能动力的补充。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双保险’,哪怕遇到长时间阴天,也能保证动力供应,这不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嘛!”
王工一拍大腿,激动地说:“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忘了!温差发电虽然功率不算特别大,但作为补充绰绰有余,而且稳定性强,简直是为‘云鹏’量身定做的!”
钱老看着苏念,眼中的怀疑早已变成了震惊和佩服。他握住苏念的手,用力晃了晃:“苏总工,你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我们这群老顽固,被传统思维困住了太久,没想到你一个年轻人,能有这么开阔的思路,还能把‘寰宇图谱’的超前构想,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落地,真是不简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