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比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青岚宗订单的紧迫感便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百炼宗器峰迅速运转起来。
一座平日里用于炼制大型法器的核心地火殿被紧急启用,殿内空间广阔,数十座规格统一的地火台环绕着中央一处巨大的平台排列,空气中弥漫着灼热与一种肃穆的紧张气氛。
徐易辰与其他几位小比中表现优异的弟子,次日一早便被召集到此。
墨长老并未多言,只是将他们分别引荐给几位负责不同模块的资深执事或长老。
徐易辰被分配到一位面色冷峻、眼神锐利的孙姓执事手下。
孙执事显然早已得到吩咐,对徐易辰这位新晋小比魁首并无太多热情,只是公事公办地递过一枚玉简,语气简洁冰冷:“你负责第三信息存储阵列的基础器纹铭刻。这是标准图谱与精度要求。
带你的人,是三号台到七号台。材料自去库房按量支取。每日需完成定额,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若有延误或重大瑕疵,唯你是问。”
说完,便不再多看徐易辰一眼,转身去监督其他更核心的环节了。
徐易辰接过玉简,神识一扫,心中便了然。
所谓第三信息存储阵列,是蕴灵塔中用于存储大量基础功法信息和简单引导幻境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内部需要铭刻的器纹数量庞大、结构重复性高。
但对每一笔每一画的精度、深度、灵力灌注均匀度要求都极其严苛,堪称是整个炼制过程中最繁琐、最枯燥、却也最基础、容错率极低的一环。孙执事分配给他的五个工作台,对应的正是这片区域。
而分配到他手下的“兵”,是五个看起来有些忐忑又带着些好奇的外门弟子,修为都在炼气中期,显然都是被拉来负责这种基础重复劳动的。
“徐师兄。”五人见到徐易辰过来,连忙恭敬行礼,眼神中带着对这位小比魁首的敬畏,也有一丝对接下来繁重工作的担忧。
徐易辰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道:“玉简内的图谱和要求,都熟悉了吗?”
“回师兄,已经看过三遍了。”一个看起来机灵些的弟子连忙回答。
“好。”徐易辰走到最近的三号工作台前,台上已经摆放好了一块打磨光滑、尚未铭刻的空白玉基板,旁边是特制的灵纹刻刀和导灵液。
“我先演示一遍标准流程和关键节点,你们仔细看,记住灵力的输出节奏和刻刀的转折力度。”
他拿起刻刀,深吸一口气,神识高度集中,落刀如风,又稳又准。
在舍利子那超常感知的辅助下,刻刀下的器纹线条流畅无比,深浅一致,灵光均匀,仿佛不是手工铭刻,而是精密仪器打印出来的一般。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五个外门弟子看得眼花缭乱,又是佩服又是感到压力巨大。
演示完毕,徐易辰让五人分别上手尝试。结果可想而知,不是线条深浅不一,就是灵力断续导致灵光黯淡,甚至有人差点刻错了路径。
照这个速度和质量,莫说完不成每日定额,就算完成,恐怕误差也远远超标。
项目组的总负责人,是一位面色严肃、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严厉、被称为李长老的老者。
他不时地背负双手在殿内巡视,所过之处,所有弟子无不屏息凝神,气氛更加压抑。
徐易辰注意到,李长老的眉头始终紧锁着,显然对整体的进度和时不时出现的返工情况极为不满。
传统的制作流程,依赖于每个弟子的熟练度和状态,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和纠错机制,大量时间被浪费在重复校验和修改错误上。
看着手下弟子又一次因为紧张而刻坏了一处节点,不得不耗费更多时间和材料去修补,徐易辰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这样下去绝对不行。
他叫停了工作,将五人召集到身边。前世管理项目时面对效率低下问题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没有改变图谱,也没有传授什么高深技巧,而是开始运用最基础的项目管理思维。
首先,标准化与分解:他将一个完整的存储单元器纹,按照逻辑拆分成十个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的铭刻步骤、灵力输出标准、检查要点都被他细化成最直观的口诀和图像,烙印在几枚简易玉简中,分发给五人。
“暂时不要想整个阵列,只专注于你们各自负责重复雕刻的那两个子模块,练到形成本能。”
其次,流程优化与分工:他改变了五人原先各自独立完成一整块基板的模式,转而尝试一种简单的“流水线”作业。
一人专门负责前期的基板灵性激活和定位,两人专门负责雕刻那两个重复最多的子模块,一人负责难度稍高的连接节点,最后一人负责初步的灵光校验和微瑕修补。
虽然还是基础工作,但每个人专注于更小的范围,熟练度能更快提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