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核心器纹的铭刻难题,徐易辰站在炼器室中央,环视着四周堆积如山的材料,脸上却不见丝毫轻松。
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单凭他一人手工炼制,就算不眠不休,一个月也做不出几套完整的“矿工系统”,根本不可能满足凌霄宗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徐易辰深吸一口气,推开炼器室的门,径直朝墨长老的洞府走去。
沿途遇到的弟子们都恭敬地向他行礼,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和敬畏。
这几日他在炼器室闭关突破的消息早已传开,现在整个百炼宗都在关注这个能创造出奇迹的年轻弟子。
墨长老正在洞府中查阅典籍,见徐易辰来访,立即放下手中的玉简:“易辰,可是有什么进展?”老人的眼中带着期待,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宗门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若是失败,对百炼宗也将是个不小的打击。
徐易辰行礼后直入主题:“师尊,核心器纹的铭刻难题已经解决,但现在面临另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实现大批量生产。”
他顿了顿,说出一个在玄天界堪称离经叛道的想法:“我们需要建立一条‘生产线’。”
“生产线?”墨长老疑惑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这是何意?”
徐易辰详细解释道:“就是将‘矿工系统’法器分解为核心模块、能量供应模块、感知反馈模块等不同部件。
核心模块最为复杂,由我亲自带领最可靠的弟子,利用特殊方法进行高精度铭刻。
而其他相对标准化、技术含量较低的部件,则分包给其他技艺过关的炼器弟子,按照统一规格批量炼制。最后再进行总装调试。”
他边说边用灵力在空中勾勒出整个生产流程的示意图:“比如感知模块,只需要刻画基础感应器纹,任何熟练的炼器弟子都能完成。
能量模块更是可以标准化生产,统一规格尺寸。这样一来,生产效率将提升数十倍不止。”
墨长老听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盏差点掉落。
这种分工协作、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彻底颠覆了炼器师一人独立完成一件法器的传统。
在玄天界,炼器是一门讲究整体性和个人技艺的学问,从未有人想过将法器拆分成零件批量生产。
“这...这简直......”墨长老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易辰,你可知道,这等做法前所未有?各模块分开炼制,最后组装,能否保证法器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不同弟子炼制的部件,灵纹波动难免有差异,如何确保能够完美契合?”
徐易辰早已料到这些质疑,从容应答:“师尊所虑极是。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化规范:统一材料批次、统一器纹精度、统一灵力输出标准。
每个部件都要经过严格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总装环节。至于不同部件间的灵纹契合问题,我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接口器纹,能够自适应调节,确保灵力流通顺畅。”
他继续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利于技术保密。
核心模块由我们亲自掌握,其他弟子只负责标准化部件的制作,即使有人想要仿制,也只能得到一些零散部件,无法获得核心技术。”
墨长老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作为百炼宗的资深长老,他太清楚这种生产模式可能带来的变革了。
如果成功,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量产难题,更可能彻底改变百炼宗甚至整个修仙界的炼器方式!
经过长达一个时辰的深入讨论,墨长老终于下定决心:“好!就依你所言!老夫这就去挑选人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条生产线。”
墨长老毕竟是宗门肱骨,深思熟虑后,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效率提升和保密性优势。
他力排众议,亲自从内门弟子中挑选了十余名背景清白、性格沉稳、手艺扎实的炼器弟子,交给徐易辰调遣。
这些弟子聚集在新建的生产区域时,个个面露疑惑。
他们被告知要参与一项重要的宗门任务,却没想到是被安排来做一些看似简单重复的部件炼制工作。
徐易辰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诸位师兄师姐,我知道大家心中有许多疑问。
为什么不让你们独立炼制完整的法器,而是做一些看似简单的部件?”
弟子们面面相觑,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徐易辰继续道:“因为我们正在做的,是一件足以改变修仙界的大事。单靠一人之力,永远无法成就伟业。
只有通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
他展开一幅详细的生产流程图:“从现在起,我们将分为三个组:核心组由我亲自带领,负责最关键的核心模块;标准件组负责生产通用部件。
总装组负责最后的质量检验和组装。每个组都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验收规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