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青丘遗迹的过程,远比进入时顺畅。那层空间褶皱仿佛认可了他们,不再具有排斥之力。当小队重新踏足现实世界的山野,感受着略带污染却真实的山风时,每个人都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青丘的破败与哀伤、心镜湖的澄澈明净,以及那份来自古老之灵的祝福与沉重托付,都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返回临时基地的旅程中,气氛沉静而肃穆。没有人高声谈论,大家都在默默消化着此次玉山之行的收获。不仅仅是获得了“玉山残卷”的线索和“青丘的祝福”,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洗礼。
基地厚重的合金门再次闭合,将外界的纷扰暂时隔绝。这一次,林薇没有急于让大家休息或立刻投入对“残卷”信息的分析。她将所有人召集到战术研讨室,目光扫过每一张经历了风霜却更显坚毅的面庞。
“这次青丘之行,”林薇的声音平和而有力,在安静的室内回荡,“我们面对的,不是纯粹依靠力量就能战胜的敌人。我们依靠的是理解,是共情,是心境的澄明。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恐惧、执着,也找到了跨越它们的力量。”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园丁’的力量,源于对自然的掠夺、对生命的扭曲、对控制的极端追求。而我们要对抗他,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威胁,仅仅依靠系统赋予的技能和不断提升的能量修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根植于我们共同信念与经历的‘心法’——不仅仅是提升力量的技巧,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稳固我们心神的‘道标’。”
她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
阿短推了推眼镜,首先开口:“我明白了。就像在青丘,当我放弃了对‘逻辑’和‘控制’的绝对依赖,尝试去‘感受’和理解那片混乱时,反而找到了出路。我们的心法,或许不应该是一套冰冷的运行公式,而应该包含对‘未知’的敬畏与探索的勇气。”
幽影的声音依旧简洁,却直指核心:“阴影庇护我,但团队赋予我存在的意义。心法,应包含‘独处时的坚守’与‘同行时的信任’。”
杂音若有所思:“我的音律,可以是指向敌人的利刃,也可以是抚慰伤痛的良药。关键在于‘心’之所向。心法,应引导我们明辨何时该‘争’,何时该‘和’。”
小芬轻声说道:“纯净与链接,让我感受到个体的力量虽小,但汇聚起来,可以照亮黑暗。心法,应该强调‘连接’与‘互助’的力量。”
小明总结道,带着温暖的光辉:“治愈的本质,是带来生机与希望。我们的心法,最终的目的不应是毁灭,而是‘守护’与‘创生’。”
听着伙伴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林薇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她将大家的观点与自己在心镜湖前的领悟,以及一直以来对《道德经》、《庄子》等先贤智慧的体会相融合,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守夜人心法】的雏形。
“好!”她站起身,走到虚拟白板前,开始书写核心纲要:
【守夜人心法 · 初篇】
核心总纲: 道法自然,明心见性。以守护为本,以理解为刃,以联结为盾。
第一境:觉察
· 要义: 知止而后有定。时刻观照内心,觉察情绪念头(贪、嗔、痴、慢、疑)的生起与灭去,不随波逐流,不为其所困。此为一切修行之基。
· 对应经历: 青丘心魔试炼,内观法应用。
第二境:顺势
· 要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理解并尊重万物自身的规律与节奏(能量流动、事态发展),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而非强行干预、逆势而为。
· 对应经历: 对抗秩序净化者,安抚实验体,引导能量。
第三境:共情
· 要义: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超越自我中心,尝试理解他人、他物(乃至敌人)的感受与立场,以悲悯心看待痛苦,以智慧心分辨是非。
· 对应经历: 与青丘之灵沟通,理解母树痛苦。
第四境:联结
· 要义: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深信团队的力量,个体之光虽微,汇聚可成星河。与同伴、与善念、与天地正气相联结。
· 对应经历: 团队协作破敌,共同支撑度过心魔。
第五境:守护(雏形)
· 要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明确力量之目的,非为私欲与掌控,而为守护生命尊严、自然和谐、世间光明。损去不必要的执着与枝节,直指本心。
· 对应经历: 对抗“园丁”的终极目标确立。
林薇书写完毕,转过身:“这只是初篇,一个框架和方向。它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每一次行动、每一次静修中去体悟、去充实、去完善。它并非强制的规定,而是我们共同探索出的、适合我们这条‘道’的指引。”
队员们凝视着白板上的文字,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这并非系统直接赋予的技能,而是他们亲身经历、共同凝结的智慧结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