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 第35章 路遇徐庶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第35章 路遇徐庶

作者:汉鼎归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1 09:36:14

携赵云同归,刘衍心中畅快,一行人马不停蹄,取道返回青州。时值深冬,北风凛冽,天空阴沉,不多时,竟纷纷扬扬飘下鹅毛大雪。天地间很快便是一片苍茫,道路也变得泥泞难行。

为免士卒过于辛苦,也担心大雪封路,刘衍下令在一处背风的山坳暂歇,埋锅造饭,等雪势稍缓再行。他和张飞、赵云则围坐在临时搭起的营帐内,烤火取暖,谈论些枪法武艺,相谈甚欢。

正说话间,负责外围警戒的斥候来报:“主公,前方山道旁,发现一辆陷入泥淖的破旧马车,一对母子模样的路人正在竭力推车,看样子是困在此处了,那老妇人似乎身体不适。”

刘衍闻言,站起身道:“大雪封路,老弱困顿,岂能坐视不理。翼德、子龙,随我去看看。”

三人带着几名亲卫,顶着风雪来到斥候所指之处。果然见一辆木板车深陷在泥雪混合的路沟里,车轮被卡死。一名身着单薄儒衫、看起来二十出头的青年,正拼尽全力推着车辕,他身旁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妇人,也咬着牙在一旁帮忙,但显然力不从心,冻得浑身发抖,咳嗽不止。

那青年虽是文人打扮,但眉宇间自有一股任侠之气,此刻因为用力,额头青筋暴起,脸色冻得发青,却依旧不肯放弃。

“这位先生,老夫人,天寒地冻,如此推法非但无益,反而伤身。且让我等助你一臂之力。”刘衍上前,温声说道。

那青年闻声抬头,见刘衍几人虽衣着不凡,带着护卫,但语气和善,不似恶人,尤其刘衍气度沉稳,让人心生信任。他喘着粗气,拱手道:“多谢诸位仗义!在下颍川徐福,携家母欲往荆州投亲,不料路遇风雪,车辆陷落,家母又染风寒,实在……实在是惭愧!”

徐福?刘衍心中一动,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但一时未能深想。他见那老妇人确实状况不佳,不再多言,对张飞、赵云道:“搭把手!”

“好嘞!”张飞应了一声,大步上前,他神力惊人,双手抓住车辕,低喝一声:“起!”竟生生将那陷死的板车从泥淖中抬起了大半!赵云也在一旁发力助推,刘衍则亲自上前,和那青年徐福一起,将老妇人搀扶到一旁避风处,又解下自己的锦袍披在老妇人身上。

“多……多谢壮士!多谢诸位恩公!”老妇人感激涕零,声音虚弱。

车辆既出,刘衍邀请道:“徐先生,老夫人染病,不宜再受风寒。我等在前方山坳暂歇,有热汤营帐,不如一同过去,让老夫人暖和一下,驱驱寒气,再行赶路不迟。”

徐福见母亲确实支撑不住,又感刘衍等人真诚相助,绝非歹人,便不再推辞,深深一揖:“大恩不言谢!如此,便叨扰诸位了!”

回到营地,刘衍命人腾出一顶温暖的帐篷,让徐母休息,又让随行军医熬制了驱寒的汤药送去。他则与张飞、赵云,陪着徐福在主营帐中烤火,饮些热汤。

“徐先生是颍川人氏?如今兵荒马乱,千里投亲,着实不易。”刘衍随口问道,试图拉近关系。

徐福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不瞒足下,福本是寒门子弟,年少时也曾任侠好剑,后来方知欲安天下,需明经义,故而弃武从文,游学四方。奈何家道中落,如今只得携母南下,另谋出路。不想途中多艰,若非遇见诸位,我母子二人恐要冻毙于此了。”他言语坦诚,不掩饰自己的落魄。

弃武从文?游学四方?颍川徐福?

刘衍脑海中如同电光火石般一闪!徐福,徐元直!是了,徐庶本名正是徐福!后来因杀人避祸才改名徐庶!眼前这个落魄却难掩锐气的青年,竟然就是历史上那个为母投曹、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的孝子贤臣、智计百出的徐庶徐元直!

刘衍心中剧震,这个名字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是了,徐庶本名正是徐福!后来因友人报仇杀人受牵连才改名为庶!眼前这个衣衫单薄、眉宇间却隐含侠气与文光的落魄青年,竟然就是历史上那个智计百出、孝感天下、因母投曹后终身“一言不发”的徐庶徐元直!

此人,绝不可错过! 刘衍瞬间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位大才留在身边。他强压下翻腾的心绪,神色愈发温和,示意徐庶坐下烤火,并亲自递过一碗热汤。

“徐先生是颍川人氏?颍川乃文萃之地,名士辈出啊。”刘衍看似随意地打开话题,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切入。

徐福(暂用原名)接过热汤,暖了暖手,脸上露出一丝复杂之色:“不敢当。颍川虽多名士,然福出身寒微,年少时不通世事,好任侠击剑,后来方知欲平天下不平事,非一人之勇力可及,需明经义,晓大势,故而弃武从文,游学四方。奈何……唉,学识未成,家道已落,如今前途渺茫,实在惭愧。”他言语坦诚,带着读书人的清高与现实的无奈。

弃武从文!游学四方!志向高远却困顿潦倒!

刘衍心中更加确定,此必是徐庶无疑!他抓住话头,神色郑重起来:“先生过谦了!能弃武从文,可见先生非匹夫之勇,乃胸怀大志!方今天下,朝纲不振,宦官当道,诸侯心怀异志,黎民苦不堪言。正是需要先生这等明晓大义、腹有良谋之士,挺身而出,匡扶社稷之时!不知先生对如今这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刘衍主动将话题引向天下大势,既是考较,也是展示自身格局的机会。

徐庶见刘衍气度不凡,谈吐间直指天下,不似寻常商旅或武夫,也被勾起了谈兴,略一沉吟,便道:“天下大势,譬如积薪,已然燃眉。黄巾之乱,非因而起,实乃果也。朝廷失德,政令不行,豪强兼并,百姓无立锥之地,此乃乱源。如今虽赖皇甫嵩、朱儁等忠良之将,暂时扑灭巨鹿、颍川之火,然星火遍野,岂能尽除?更可虑者,经此一乱,各地州郡长官,权柄愈重,恐生桓、灵末世之祸,强枝弱干,割据之势已成。”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依庶看来,不久之后,这天下,非复汉家一统之天下,而是群雄逐鹿之战场。能于此时洞察先机,积蓄实力,收拢民心,明修内政,暗砺甲兵者,方有可能于这乱世中,争得一席之地,乃至……廓清寰宇。”

这番话,高屋建瓴,直指要害,将天下纷乱的根源与未来的走向分析得清晰透彻。一旁的赵云听得目光炯炯,连张飞也放下了酒碗,似懂非懂地觉得这书生说得很有道理。

刘衍心中赞叹,果然是王佐之才!他趁热打铁,目光灼灼地看着徐庶:“先生高论,振聋发聩!实不相瞒,在下乃青州牧刘衍。”

徐庶闻言,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刘衍。青州牧刘衍?那个平定青州黄巾,在广宗之战中声名鹊起的汉室宗亲?他竟然就是眼前这个亲自下车助人、温言款待落魄书生的年轻人?

刘衍不给他消化震惊的时间,继续慷慨陈词,将自己的志向和盘托出:“衍虽不才,亦为汉室苗裔,目睹江山倾颓,百姓倒悬,常怀五内俱焚之痛!踞守青州,非为割地自雄,实欲以此为基础,内修仁政,外御强敌,广纳贤才,积蓄力量!衍之志,不在与诸雄争一时之短长,而在终有一日,能扫平群丑,澄清玉宇,再造一个大一统的、海晏河清的大汉天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方为衍心中之所愿!”

他站起身,对着徐庶,郑重一揖到底:“先生大才,洞察时势,心怀黎民。衍,恳请先生,放弃南下漂泊之念,助我一臂之力!衍必以师友之礼相待,使先生能奉养老母,安居乐业,更能一展胸中抱负,与我等共创这不世之功业!先生之才,当用于安邦定国,岂可埋没于江湖草莽之间?”

这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敲击在徐庶心上。刘衍的身份,远超出他的预料;刘衍的志向,更是宏大而崇高,直击他内心深处“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想;而刘衍的诚意,更是无可挑剔,连他最牵挂的老母都已妥善安置。

对比自己前途未卜的南下之路,对比其他诸侯可能有的猜忌与轻视,眼前这位年轻州牧所展现出的气度、志向与诚意,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瞬间照亮了他迷茫的前路。

徐庶看着深深作揖的刘衍,又想起他之前毫不犹豫救助陌生路人的仁德,再想到他治理下传闻中井然有序的青州,心中再无犹豫。

他猛地起身,避开刘衍的大礼,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破旧却干净的儒衫,神色庄严肃穆,对着刘衍,推金山,倒玉柱,行了最郑重的拜主之礼:

“庶,颍川寒士,才疏学浅,蒙主公不弃,风雪中施以援手,更以国士之礼相待,倾心相邀!主公胸怀四海之志,心系万民之安,正是庶平生所愿追寻之明主!若主公不嫌庶愚钝,庶,愿拜为主公,从此竭尽心力,效犬马之劳,辅佐主公,共图大业,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元直请起!我得元直,如虎添翼也!”刘衍大喜过望,连忙上前,双手用力扶起徐庶,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帐内,张飞咧嘴大笑,赵云面露欣慰。炭火噼啪,帐外风雪依旧,但帐内却因一位大才的归心,而充满了火热的希望与力量。

雪夜之中,刘衍不仅寻得了赵云,更以胸怀与志向,成功收获了徐庶这位至关重要的谋士。潜龙之侧,再添一智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