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 第108章 初闻卧龙

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第108章 初闻卧龙

作者:汉鼎归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1 09:36:14

夏去秋来,江汉平原的暑热渐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凉爽的秋意。江夏在刘备集团的苦心经营下,已初步站稳了脚跟。营垒加固,水寨森严,来自北方的将士们虽仍不喜舟船颠簸,却也能在江面上操演简单的战阵了。与本地豪族的关系在陈宫的斡旋下有所缓和,至少明面上的刁难减少了许多。刘琦的鼎力支持,更是刘备能在荆州立足的关键。

然而,刘备心中的焦虑并未随着局面的稍稍稳定而减少。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蔡瑁等人的敌意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不知何时便会暴起发难。更重要的是,他深知,若无长远之策,仅凭江夏一隅之地和这万余兵马,终难成大事,更遑论实现匡扶汉室的夙愿。他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更需要能辅佐他成就大业的王佐之才。

这一日,刘备处理完军务,心中烦闷,便唤上张颌、文丑,只带十余亲随,轻舟前往刘琦驻守的汉津一带巡视,兼与刘琦会晤,商讨秋防事宜。

舟行江上,秋风拂面,略解愁绪。抵达刘琦营寨,只见这位荆州长公子比起数月前,气色好了不少,眉宇间也多了几分自信,显然与刘备的结盟让他底气足了许多。二人相见甚欢,于帐中设宴,酒过三巡,不免又谈及天下大势,荆州内忧外患。

刘琦饮尽一杯酒,叹道:“自父亲年迈,州中事务多委于蔡瑁、蒯越等人,琦虽为长子,却难得与闻。幸得皇叔驻守江夏,琦方能稍觉心安。只是……唉,蔡氏势大,长此以往,恐非荆州之福。”

刘备温言安慰道:“公子不必过于忧虑。景升公乃汉室宗亲,明理之人,必不致坐视权柄旁落。我等只需谨守职分,厉兵秣马,保境安民,自有公论。”

这时,席间一位受邀作陪、气质儒雅的中年文士,乃是与刘琦交好、客居荆州的名士司马徽(水镜先生),他见刘备谈吐不俗,气度恢弘,虽处逆境而不坠其志,心中暗暗称许。听闻刘备叹息麾下缺乏经天纬地之才,以图大事,便捻须微笑道:“刘皇叔求贤若渴,令人感佩。文、张将军皆万人敌,陈公台亦足智多谋,然欲成就王霸之业,尚需能总揽全局、规划战略的奇才。”

刘备闻言,精神一振,连忙拱手请教:“备亦深知此理,奈何才疏德薄,未能得遇大贤。敢问先生,当世何处有此等奇才?”

司马徽目光深邃,缓缓道:“皇叔可知‘卧龙、凤雏’之语?”

“卧龙、凤雏?”刘备仔细回想,却毫无印象,坦诚道:“备孤陋寡闻,未曾听闻,还请先生明示。”

司马徽含笑点头:“此乃荆襄俊杰间流传之语,‘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关羽、张飞皆是一震。张飞性急,忍不住问道:“先生,这卧龙、凤雏,究竟是哪两位高人?现在何处?”

司马徽道:“那‘凤雏’,乃是襄阳庞统,庞士元。其人虽有经天纬地之才,然此刻似乎……已北行。”他话语中略带一丝遗憾,显然知晓庞统可能已投曹操。刘备心中亦是一沉,想起了曹操麾下那个与自己失之交臂的谋士。

“那‘卧龙’呢?”张颌追问,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卧龙’……”司马徽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言辞,“乃琅琊阳都人,避乱寓居襄阳城西二十里之隆中。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常自比管仲、乐毅,虽有经世之才,却躬耕陇亩,高卧草堂,非其主不事,故人称‘卧龙’。”

“自比管仲、乐毅?”文丑瞪大了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信与不屑,“好大的口气!一个耕田的读书人,也敢如此自夸?”

张颌虽未直言,但眉头也微微蹙起,显然对如此高的自诩持保留态度。

刘备却听得极为认真,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芒。他深知,但凡真正有大才者,多有几分傲气。司马徽乃当世名士,绝不会无故推崇一个狂妄之徒。他追问道:“先生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想必其确有非凡之能?”

司马徽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孔明之才,非等闲可比。其学究天人,诸子百家、兵书战策、天文地理、奇门遁甲,无不通晓。更难得者,其胸中自有沟壑,对天下大势洞察入微。皇叔若欲访贤,此人不可不见。只是……”他看了一眼刘备,“此龙高卧,非诚心不足以动之,非明主不足以请之。”

刘备将“诸葛亮,字孔明,卧龙,隆中”这几个字牢牢刻在心里,起身对司马徽深深一揖:“备,多谢先生指点迷津!他日若得闲暇,必当亲往隆中,拜谒这位卧龙先生!”

离开刘琦营寨,返回江夏的途中,刘备立于船头,望着两岸渐染秋色的山峦,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司马徽的话语在他耳边回响,“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凤雏庞统已归曹操,这卧龙诸葛亮,或许就是他刘备扭转乾坤的最大希望!

“大哥,那司马徽所言,未免有些夸大其词吧?一个年轻书生,能有多大本事?”张颌兀自有些不服。

文丑也道:“兄长,访贤自是应当,然亦需谨慎。我等初至荆州,根基未稳,若贸然往访,恐引人注目,徒增麻烦。”

刘备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两位义弟,沉声道:“二弟、三弟,我等自起兵以来,辗转半生,为何屡屡受挫?非张、文不勇,非士卒不用命,实因缺乏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谋主!今既有卧龙之荐,岂能因路途远近、他人疑忌而弃之不顾?昔文王访姜尚于渭水,光武求邓禹于草莽,方成大事。为兄心意已决,待江夏事务稍定,必亲往隆中,一探究竟!”

见刘备如此坚决,张颌、文丑虽仍有疑虑,也不再劝阻。

回到江夏后,“卧龙”诸葛亮之名,便如同种子般在刘备心中生根发芽。他时常向来自襄阳的士人、商旅暗中打听隆中、打听诸葛亮的消息。得到的信息零零碎碎,却愈发勾起了他的好奇:此人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早逝,随叔父诸葛玄至荆州,叔父亡后,便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隆中,晴耕雨读,交游者皆荆襄名士如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皆对其才华推崇备至。

“非其主不事……高卧草堂……”刘备咀嚼着这些词语,脑海中不禁勾勒出一个羽扇纶巾、遗世独立的隐士形象。他渴望见到这位卧龙先生的心情,愈发迫切起来。江夏的军政事务依旧繁忙,但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前往襄阳城西那片山峦环绕的隆中,已成为刘备心中最重要的一项计划。

荆襄之地的风云,似乎都因这条“卧龙”的潜在出山,而悄然加速了流动。北方的曹操与刘衍,江东的孙权,或许尚未察觉到,在这江夏一隅,一颗足以照亮未来乱世格局的新星,即将被一位不屈不挠的汉室宗亲,从草庐中请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