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风平浪静,与在珠江口时的惊险刺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候,水警的火力如狂风骤雨般猛烈,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在这里,魏满仓的意大利快艇犹如一道闪电,在江面上疾驰而过,没有任何船只能够与之匹敌。四个小时后,他便驶出了赣江上游,进入了只有五六百米宽的赣江中游。
赣江中游的水路纵横交错,宛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这里的渔民众多,有些村镇完全依赖赣江为生。江两岸,密密麻麻地停靠着各式各样的小木船,仿佛一片浮动的森林。
这些木船用途各异,有的是专门用来捕鱼的,有的则是作为两岸的渡船。它们或大或小,或新或旧,但都承载着渔民们的生计和希望。
由于江面变窄,魏满仓不得不放慢快艇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在众多小木船之间穿梭。他将速度控制在四五十码左右,以免发生碰撞事故。
当快艇驶入洪都地界时,情况又有了变化。江面上开始出现森林公安的巡逻船,这些船装备精良,配备了能够在江面长期生活的大木船。
这个年代的森林公安,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管理河流上的木头。他们的巡逻船在江面上游弋,确保木材的运输和交易都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在这个时代,由于大量砍伐树木,运输这些木材的主要方式便是利用河流。人们会将砍伐好的木头放入江中,让它们顺着江水漂流而下。然而,这种运输方式并非完全自由,需要向森林公安报备。
对于森林公安来说,监管江里顺流而下的木头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虽然这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但更关键的是要打击那些非法偷盗山里木头并利用河流运输的盗木贼。这些盗木贼才是他们主要的抓捕对象。
毕竟,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资源的稀缺使得森林公安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他们不仅要负责保护森林资源,还要防止非法采伐和运输木材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配备带有床铺和厨房的船只,以方便他们在江上巡逻和执行任务。
与后世相比,这个时代的森林公安地位显着不同。在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丰富,森林公安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部门。他们的职责和业务相对较少,工作也相对清闲,被人们戏称为“清水衙门”。
这时候进入赣江已经八个小时了,此时已经七点半了,天色已经全黑了。
魏满仓冲底下的船舱喊道:“翁姐,快起来。我需要你的帮忙。”
喊了几声后,迷迷糊糊的翁红便醒了过来。
她连忙穿上棉衣棉裤,从船舱里上到了驾驶室。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如羽毛般轻盈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着,仿佛一片片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这些雪花如同被风吹动的树叶一般,轻盈地向着驾驶室前的玻璃飘飞而来。
然而,幸运的是,这艘游艇配备了雨刮器。当雪花飘落在玻璃上时,雨刮器迅速启动,将它们一一推到了一旁,确保了驾驶室的视线没有受到阻碍。
魏满仓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强光手电筒,递给了翁红,同时说道:“翁姐,我们已经抵达赣江下游了,这里就是江南西省的省会——洪都。你看,这里的江面虽然宽阔达上千米,但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军警密集的城市。”
他顿了顿,接着说:“即使我们现在以每小时六十码的速度在江面上高速飞驰,也很难完全避开那些在江面执勤的船只。万一不小心被拦下,后果可就不妙了。而且,有些执勤人员手里还配备了枪支,在四百米的范围内,枪的精准度可是相当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啊!
我决定了将船上的所有灯光都熄灭,就如同在珠江口虎门那里一样。然后,翁姐你每隔十秒钟,使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前方水面几秒钟。这款强光手电筒的能见度相当可观,足足有三五百米之远。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在黑暗中悄然前行,顺利穿过省会洪都。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将快艇的速度提升到了极限马力——74码!”
翁红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随即拿起那重达三斤的强光手电筒,开始有节奏地照射江面,与魏满仓默契地打起了配合。
然而,在这宽广的洪都江面上,三四十里的范围内,正有几个部门的十几条巡逻船在来回穿梭。
当他们看到那偶尔亮起的强光手电筒时,还误以为是其他船只在开灯。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快艇速度实在太快了,每次打开手电后,与上一次打开的位置相距都有七八百米之远。
再加上这夜晚漆黑一片,又下起了鹅毛大雪,使得这些巡逻船只难以察觉那灯光背后的真正意图。
那不是他们认为的,每隔七八百米就有一条船开灯。而是始终就那么一艘船,那是快艇快速移动到下一个地方才开的灯。
就这样,魏满仓安全的穿过了省会洪都。离开这洪都二三十里,他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打开快艇上的灯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