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京城的街巷渐渐沉寂,唯有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在皇城的琉璃瓦上。
林如海携林政与黛玉施展瞬移之术,三人身影如烟似雾,转瞬间已立于巍峨宫墙之下。
仰望着月光下泛着清冷光辉的飞檐翘角,林政一袭帝王冕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十二旒珠垂玉衡随风轻摆,每一颗温润的玉珠都映着月色,流转着神秘的光华。
玄衣纁裳上,日月星辰的纹饰若隐若现,山龙华虫的刺绣栩栩如生,细密的针脚仿佛下一刻就要腾空而起。
黛玉轻抬素手为他整理衣冠,指尖掠过那些象征无上权力的纹样时,眸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因着并没有告诉黛玉所以她很是迷茫,不知兄长要…
此时黛玉想着:“算了还是当没看见吧!反正失败了也会一起走。”
黎明破晓时分,晨钟尚未敲响,林政已悄然端坐于金銮殿的龙椅之上。
当皇帝在众臣簇拥下踏入大殿时,赫然发现龙椅上竟端坐着一位气度非凡的不速之客。
殿内顿时哗然,侍卫们仓皇拔剑,却被那股扑面而来的帝王威压震慑得不敢妄动。
林政从容环视群臣,目光如炬。他轻轻抬手,十二旒珠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
朕乃天命所归,尔等还不跪迎?这声音如黄钟大吕,在殿内久久回荡。
几位汉臣颤巍巍抬头,正对上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眸,竟不由自主地跪伏在地。
此时殿外忽起狂风,卷着片片落叶盘旋于龙椅四周,仿佛天地都在呼应这位真命天子。
皇帝面色铁青,厉声喝道:放肆!来人,给朕拿下这逆贼!然而侍卫们却如同泥塑木雕,无人敢动分毫。
林政缓缓起身,广袖轻拂间,殿内烛火骤明。他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淡淡道:朕既已来了,这江山社稷,岂容他人染指?
话音未落,皇帝已踉跄后退,色厉内荏地喊道:尔等莫非都要做那乱臣贼子?可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应。
林政目光如炬,声音威严而低沉:乱臣贼子?恐怕是在说你们自己吧。这江山是朕亲手打下的,朕自然就是开国之君。胜负已分,你已无路可退。
不可能!朕还有数十万大军!只要朕不退位,你永远都是谋逆的反贼!皇帝歇斯底里地喊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林政嘴角扬起一抹冷笑,袖袍轻挥:你以为那些乌合之众能奈我何?话音未落,他双手结印,一股磅礴的灵力自体内喷薄而出,在殿中凝聚成一幅恢弘的画卷。
画卷中清晰可见,城外林政的百万雄师已将皇宫围得水泄不通,满族士兵纷纷丢盔弃甲,跪地乞降。朝中的满族大臣现在都不敢站出来。
皇帝踉跄后退,双目圆睁,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他双腿一软,重重跌坐在龙椅前,金冠歪斜,龙袍凌乱。这...这不可能...颤抖的声音里满是绝望。
林政缓步走下玉阶,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皇帝心上。这锦绣河山,本就是强者为尊。你们不过是输了,如今,是时候该退出去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林政转身面对满朝文武,目光如电扫过众人:自今日起,朕将重振朝纲,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群臣纷纷跪伏于地,山呼万岁之声震彻云霄。殿外,朝阳初升,为新朝洒下第一缕金光。
新帝登基,万象更新。林政雷厉风行,首先下令将前朝重臣暂时软禁于各自府邸,以待朝局稳定后再行处置;同时将前朝皇室成员及其家眷悉数迁入宗人府严加看管。
登基大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隆重举行。身着九龙衮服的林政端坐于金銮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随着之声响彻云霄,新朝国号正式定为。典礼上,新皇颁布了首批册封诏书:尊林如海为太上皇,追谥贾敏为孝慈太上皇后,晋封林黛玉为护国大长公主。
林如海立于丹墀之侧,望着龙椅上威严沉稳的儿子,眼中闪烁着欣慰。
黛玉立在林如海身侧,一袭宫装的黛玉透注视着这盛况,虽对兄长何时筹谋此事全然不知,却也为他的成就感到由衷自豪。
大典结束,新朝便展现出蓬勃气象。林政立即重启科举取士,将精心培养的能臣干吏分派至六部要职,同时颁布轻徭薄赋的惠民政策。
林政以雷霆手段荡涤腐朽势力!针对盘踞朝堂的四王八公及地方豪强势力展开全面清查。凡查实涉及命案、纵火劫掠等十恶不赦之罪者——无论爵位高低、门第显赫——皆以明正典刑。
特别设立三司会审机制:刑部主勘验、大理寺掌律条、都察院司监察;每案必经九卿合议方可定谳;重要案件更需在午门张榜公示三日以昭公允。
随后推行华夏大考新政:设立九品十八级晋升体系
考核分经义策论、实务判牍、民生算术、骑射武备四科,全国设江南、中原、西北三大考区,实行糊名誊录制杜绝舞弊。
现任官员享温书假六十日:五品以上可入翰林院参阅典籍;六品以下由国子监博士轮值授课;每月逢五更有六部尚书亲临讲习朝政要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