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潮落无声 > 第190章 巅峰期的“收获与伏笔”

潮落无声 第190章 巅峰期的“收获与伏笔”

作者:万界渡灵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1 00:19:04

2007年除夕前的深圳,华侨城洲际酒店的宴会厅里流光溢彩。乐居生活的年会舞台上,红色幕布印着“同心筑梦,共赴新程”的金色大字,台下50张圆桌坐得满满当当,餐具碰撞声、说笑声混着舞台上的轻音乐,织成一片热闹的年味儿。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年度核心贡献奖得主——技术总监李建军上台领奖!”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聚光灯瞬间打在建军身上。他刚跟研发部的同事碰完杯,手里还沾着红酒的水珠,听见名字,下意识地整理了下西装领口——这件西装是秀兰上周陪他买的,说“年会要穿得正式点,配得上技术总监的身份”。

走上舞台,张总手里拿着水晶奖杯,笑着递过来:“李工,这杯酒我先敬你,没有你,就没有乐居的今天。”他转身对着台下,提高声音,“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李工这两年的成绩单——带领研发部完成营销网站、商户数据看板、定位终端三个核心项目,支撑公司从10人扩到50人,拿下1000万投资,商户入驻量突破1000家,覆盖深圳8个区!”

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项目截图:营销网站的用户访问数据从日均1万涨到10万,商户数据看板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0%”字样格外醒目,最后定格在“1000家商户入驻”的红色喜报上。台下响起掌声,建军顺着灯光看去,看见秀兰坐在第三排,正举着手机拍照,李梦趴在椅背上,挥着小手喊:“爸爸最棒!爸爸加油!”

他接过奖杯,指尖触到冰凉的水晶,心里却暖得发烫。“谢谢张总,谢谢大家。”话筒里传来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刚转型互联网时,我总怕自己40岁了跟不上节奏,是团队的兄弟陪着我熬夜改代码,是公司给了我试错的机会,更是家人的支持,让我能安心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年轻同事:“很多人问我,硬件和互联网哪个更难?其实都不难,难的是‘不放弃’——做北斗芯片时,我调试了30次才成功;做营销网站的高并发时,我们熬了7个通宵才想出分流方案。技术人不怕难,怕的是没机会把技术用在实处。接下来,我们还要做物联网项目,把硬件和互联网捏得更紧,让乐居的服务,真正走进每个商户的店里,走进每个用户的生活里。”

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更热烈。下台时,小吴凑过来,拍着他的肩:“李总,你刚才说的物联网项目,啥时候启动?我早就想跟着你做硬件对接了!”“年后就开始调研。”建军笑着说,把奖杯递给秀兰,“帮我拿一下,我去跟张总聊两句。”

张总正在跟投资方的王总说话,看见建军过来,笑着招手:“李工,王总刚还问你呢,说你这‘硬件 互联网’的思路,要是做物联网终端,说不定能开辟新市场。”

王总握着建军的手:“李工,上次你跟我聊的‘轻量化定位芯片’,我觉得很有前景。现在深圳在推‘智慧社区’,要是能把芯片装进商户的收银机、门禁里,既能定位,又能收集数据,市场需求肯定大。”

“我也在琢磨这事。”张总接过话,“公司明年想把物联网作为重点业务,你懂硬件,又懂互联网,这个项目交给你牵头,怎么样?预算和团队都给你配足,你只管放开干!”

建军心里一动——这正是他藏在心里的想法。去年做商户定位模块时,他就想过把当年的轻量化芯片改改,做成低成本的物联网终端,只是后来忙着扩商户,没来得及深入。现在张总主动提出来,又有投资方支持,刚好能把想法落地。但他想起上周路过梅林一村时,中介说的“90平200万”,想起银行卡里的15万存款,犹豫了一下:“张总,我想先调研下市场,看看商户的实际需求,比如终端的成本、功能,还有政策导向,再出详细方案。”

“没问题!”张总爽快地答应,“调研经费公司出,你可以带两个人一起,多跑几家商户,多跟硬件厂商聊聊,咱们不打没准备的仗。”

年会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建军开车带妻女回家,李梦抱着奖杯,坐在后排,一会儿摸摸水晶,一会儿问:“爸爸,这个奖杯能放在我的书桌上吗?我要让同学看看,我爸爸是技术总监!”

“当然能。”建军笑着说,透过后视镜,看见秀兰正帮女儿理了理头发,眼里满是笑意。车辆行驶在深南大道上,高楼大厦的灯光映在车窗上,像流动的星河。李梦慢慢睡着了,秀兰轻声说:“刚才王总跟你聊的时候,我看你有点犹豫,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没什么。”建军顿了顿,还是说了实话,“我在想,要是做物联网终端,能不能做得更灵活点——不只是给乐居的商户用,还能卖给其他公司,甚至自己做个小品牌。”他没说出口的是,月薪虽然高,但想在深圳买房,还是差得远;如果能把终端做成爆款,说不定能赚更多,让家人早点住上自己的房子。

秀兰沉默了一会儿,说:“你想做就去做,我相信你。以前你做芯片,我不懂,但我知道你能做好;现在你做物联网,就算难,你也能拼出来。家里有我呢,你不用操心。”

回到家,把李梦抱到床上,建军走进书房,打开台灯。书桌上,放着两个文件夹:一个是“乐居物联网项目初步方案”,里面画着终端的外观草图,标注着“成本控制在150元以内”;另一个是泛黄的旧文件夹,里面夹着2004年的“轻量化芯片”图纸,纸边已经磨出毛边,上面还留着当年的计算笔记——“芯片面积10mmx10mm,功耗5mw”。

他把两个文件夹并放在一起,拿出笔,在草稿纸上写“创业”两个字。笔尖顿了顿,又画了个问号——现在的工作稳定,薪资高,还有分红,要是创业,万一失败了,不仅没了收入,还可能欠外债;可要是不试,一辈子做打工族,什么时候才能在深圳买上房?李梦以后上学、结婚,都需要钱,他这个做父亲的,总得再拼一把。

“还没睡?”秀兰端着杯热牛奶走进来,放在桌上,“别熬太晚,明天还要送梦梦去外婆家。”她看见草稿纸上的“创业”两个字,没多问,只是说:“要是想创业,就先调研清楚,别急着做决定。不管你选什么,我都支持你。”

建军握着她的手,心里暖暖的。他想起2004年失业时,秀兰煮的那碗面条;想起考驾照时,她炖的排骨汤;想起升技术总监时,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能行”——这个家,因为有秀兰,才成了他最踏实的后盾。

“我会的。”他把牛奶递给秀兰,“你也早点睡,明天还要赶路。”

秀兰走后,建军把两个文件夹收进抽屉,关上台灯。窗外的深圳,夜景璀璨,高楼里的灯光像无数个希望,有的亮着,有的灭了,却总有新的灯光会亮起。他知道,自己的技术巅峰不是终点——物联网项目是新的起点,创业的念头是藏在心里的火种,而家人的支持,是他敢往前闯的底气。

躺在床上,他想起李梦说的“爸爸最棒”,想起张总说的“放开干”,想起王总说的“市场需求大”。黑暗里,他嘴角忍不住上扬——或许,42岁的他,不用再怕“年龄壁垒”,不用再愁“房价追不上”,因为他手里有技术,心里有家人,脚下有方向。

深圳的夜,很静,却藏着无数人的梦想。建军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明年的自己,带着团队跑商户、聊厂商,把轻量化芯片装进一个个物联网终端,送到深圳的大街小巷;仿佛能看见几年后的自己,带着家人走进属于他们的房子,李梦在客厅里跑,秀兰在厨房做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1000家商户”的奖杯上,亮得耀眼。

他知道,故事还没结束。技术巅峰之后,还有更广阔的战场在等着他——而他,已经准备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