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94章 下 尸检破疑案!秦宫首例解剖吓坏宗室

第一节 暴毙疑云

秦宫的夜,总带着股化不开的沉郁。檐角的铜铃被风撞得叮当响,像谁在暗处哭,哭声碎在永巷的青砖缝里,洇出湿漉漉的凉意。偏殿的灯昏昏欲睡,灯芯结着焦黑的灯花,偶尔爆出个火星,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影子,像张无形的网,网住了殿内的死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杂着香烛燃烧后的余烬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死亡的味道。

近侍小禄子的尸身停在偏殿中央,盖着块素白的麻布,布是粗麻织的,边缘有些毛糙。布角被夜风掀起,露出他青灰色的脚踝,脚背的青筋像条死蛇,僵直地贴在皮肤上,毫无生气。太医署的人刚走没多久,药箱的桐木味还没散尽,他们留下的诊断像块冰冷的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急症暴毙,心脉骤停”。领头的太医走时,眼神躲闪,脚步踉跄,仿佛这具年轻的尸体烫手,多待一刻都会沾染上不祥。

扁鹊来得晚,他刚从终南山回来,为山坳里一个难产的药农妻子接生。药箱上还沾着晨露和泥土,边角磕掉了一小块漆,露出里面的木色。他推开偏殿的门,冷风“呼”地灌进来,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腥甜气,不是新鲜的血腥,更像是腐烂的草木混合着杏仁的怪味,钻进鼻腔,让人莫名发紧。

“先生,您可来了。”守尸的老太监姓李,在宫里待了四十多年,见惯了生离死别,此刻却也面色发白,声音压得极低,像怕惊扰了什么,“太医说没救了,让赶紧入殓呢,说停久了不吉利。”

扁鹊没应声,径直走到尸身前。他的目光扫过尸体的轮廓,十七岁的少年,身形还未完全长开,即使死后也透着一股单薄。他手指捏住麻布的一角,轻轻掀开,动作缓慢而郑重。布帛摩擦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像沙漏里的沙子在流淌,敲打着每个人的神经。

当小禄子的脸露出来时,扁鹊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那是张还带着稚气的脸,此刻却紫得像熟透的桑葚,甚至泛着黑,嘴唇乌青,连唇纹里都透着黑,仿佛被人灌了墨。鼻翼两侧还有未干的泪痕,想来死前颇为痛苦,是在极度的挣扎中离去的。更诡异的是他的指甲,指甲缝里泛着青黑,像藏了团化不开的墨,连月牙白都变成了灰紫色,触目惊心。

“急症?”扁鹊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尸体的颈动脉,皮肤凉得像块冰,冻得人指尖发麻,仿佛能穿透皮肉,触到骨头的寒意。“把灯拿近些。”

子阳赶紧举起铜灯,灯是宫里用的那种,盏口刻着缠枝纹。灯芯爆出个火星,火光抖得像片秋风中的落叶,照亮了尸体细微的变化。扁鹊小心翼翼地掰开小禄子的眼皮,指腹触到的皮肤冰凉僵硬。瞳孔散得极大,黑得吓人,像两口深不见底的井,连眼白都透着点青,毫无生气,没有一丝对光的反应。“寻常急症,哪怕是最凶险的急惊风,瞳孔也不会散得这么彻底,唇甲更不会紫成这样。”他从药箱里取出一根银针,极细,针尖闪着光。他用银针刺了刺尸体的指尖,针孔里缓慢地渗出血珠,暗得发黑,像凝固的墨汁,黏稠得几乎不流动。“而且,血行太慢,像冻住的河,凝滞得厉害,这绝非急症之象。”

旁边的李太监抽了抽鼻子,用帕子捂着脸,帕子是去年陛下赏的,上面绣的兰花都被泪水打湿了,皱成一团。“扁鹊先生,小禄子早上还好好的,给陛下递茶时还笑呢,眉眼弯弯的,声音也亮。怎么说没就没了?太医说……说是中了‘急惊风’,抽了半刻钟就没气了,脸当时就紫了……”

“急惊风会嘴唇发紫?会血行凝滞?”扁鹊从药箱里取出个小瓷瓶,瓶身是青釉的,上面刻着细小的缠枝花纹,是他托人特制的。他倒出点透明液体——那是他用硝石和醋反复试验特制的“验毒水”,遇生物碱会变浑浊——滴在小禄子的指甲上。液体瞬间凝成乳白色的絮,像冬天河面刚结的冰花,细密而诡异,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这是……”子阳的声音发颤,手里的铜灯都晃了晃,光影在尸体脸上跳跃,忽明忽暗,更显阴森可怖。他虽然跟着扁鹊见多了病症,却从未见过这般诡异的景象。

“有毒。”扁鹊的声音沉得像殿角的铜钟,敲得人心头发紧,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而且是能让血脉凝滞的毒,不是急症,是谋杀。”他突然想起什么,目光锐利地看向李太监,像两把小刀子:“小禄子最后吃了什么?仔细想想,任何一点都别漏,哪怕是一口水。”

李太监皱着眉,手指点着太阳穴,努力回忆,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晌午……晌午用了陛下赏的糕点,是魏冉府里送来的‘杏仁酥’,用油纸包着,闻着特别香,杏仁味浓得很。他还分给我半块呢,说‘托陛下的福,尝尝鲜’……”话音未落,李太监突然捂住喉咙,脸涨得通红,像被什么东西噎住了,呼吸也急促起来,“不对!我刚才也觉得头晕,嗓子眼发紧,还以为是伤心过度……”

扁鹊赶紧从药箱里拿出甘草水,是早就备好的,用陶罐温着。他撬开李太监的嘴灌了几口:“杏仁本身无毒,但若是混了‘牵机药’(类似马钱子,能麻痹神经,阻塞血脉),就成了穿肠的刀。你只吃了半块,剂量小,反应慢,还算幸运。”他盯着小禄子青黑的指甲,眼神凝重如铁,像要穿透这具尸体,看到背后的真相,“这不是意外,是有人故意下毒,目标说不定……是陛下。小禄子只是替陛下挡了这一劫。”

偏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冷风卷着落叶灌进来,吹得烛火剧烈摇晃,差点熄灭。宗室的嬴傒带着几个族人闯进来,他穿着玄色朝服,上面绣着金线的流云纹,腰间系着玉带,看着就沉稳威严,此刻却面色铁青。“扁鹊!你在干什么?”他的声音像块石头砸进冰湖,激起一片寒意,“小禄子是陛下身边的人,按秦俗,死后尸身不可妄动,你竟敢用针扎他?用不明液体泼他?是想亵渎亡魂,引来天谴吗?”

扁鹊没起身,指尖还停在尸体的腕脉上,感受着那彻骨的寒意,仿佛能听到死者无声的呐喊。“不查清死因,下次死的可能是陛下。嬴大人觉得,是僵死的俗礼重要,还是活生生的君王性命重要?”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嬴傒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花白的胡须都气得翘了起来,像炸开的蒲公英。“你!你这是妖言惑众!秦地向来忌讳尸身破损,开棺验尸更是大逆不道!《秦律》虽未明写,却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你想让列祖列宗降罪吗?想让秦地遭灾吗?”他身后的几个宗室子弟也跟着附和,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鄙夷。

子阳举着铜灯,灯光照亮了扁鹊坚毅的侧脸,他的下颌线绷得很紧,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先生,要不……算了吧?宗室的人不好惹,而且……秦俗确实忌讳这个,闹大了对您不利。”他小声劝说,心里也替扁鹊捏了把汗。

扁鹊没理他,只看着嬴傒,目光沉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像深不见底的潭水,能映出人心的深浅。“我要开棺验尸,查下毒者。若查不出,我以命抵罪,任凭处置;若查出了,你得答应我,严惩不贷,给死者一个交代,给陛下一个安全。”

夜风掀起白布的一角,小禄子青灰的脸露出来,眼睛似乎还睁着一条缝,像在无声地哭,诉说着冤屈。铜灯的火苗突然窜高,映得所有人的影子在墙上乱晃,像群张牙舞爪的鬼,盘旋不去,将这偏殿的气氛渲染得愈发诡异而紧张。

第二节 开棺之争

武王的书房里,檀香燃得正旺,烟柱笔直如剑,从铜鹤香炉里升起,在屋顶盘旋,却压不住满室的火药味。案上的青铜爵里还剩着半杯酒,酒液浑浊,像积了很久的水,杯壁上挂着淡淡的酒痕。墙上挂着的《秦地舆图》被风吹得微微颤动,边角卷起了一点。

嬴傒跪在地上,玄色朝服的下摆扫过金砖地,发出窸窣的响,像蛇在爬。他的额头抵着冰凉的地面,声音激动,带着哭腔,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陛下!万万不可!扁鹊要开棺验尸,是违逆秦俗!祖宗定下的规矩,尸身不可破,魂魄才能安宁,轮回转世。否则会惊动鬼神,降祸于秦!小禄子虽是个奴才,也是我大秦的子民,流淌着大秦的水土养育的血,不能如此对待!”他的额头都磕出了红印,可见其激动程度。

武王捏着块玉佩,玉是和田玉,温润通透,可惜上面有一道裂纹,在烛火下像条小蛇,蜿蜒扭曲。他瞥了眼站在阶下的扁鹊,青布袍洗得发白,领口磨出了毛边,却挺得笔直,像根宁折不弯的竹,在满室的华贵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异常醒目。“扁鹊,你确定小禄子不是急症?太医署的人诊断得很肯定,为首的王太医是三代御医,经验丰富。”

“确定。”扁鹊的声音没一丝波澜,像平静的湖面,不起一丝涟漪,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的瞳孔散大如墨,唇甲青紫如瘀,血行凝滞如冻,这些都不是急症该有的症状。臣怀疑是‘牵机药’中毒,这种毒发作快,死后症状隐蔽,与急症相似,极易混淆。但剖尸可见胃腑有残留,像未消化的豆子,还带着杏仁的香味,这是其特征。”

“剖尸?!”嬴傒猛地抬头,花白的胡子都在抖,像秋风中的枯草,脸上满是震惊和愤怒,“陛下!他竟要剖尸!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是要遭天打雷劈的!小禄子虽只是个近侍,也是我大秦的子民,岂能让他死后不得安宁,被人用刀割来割去,曝露脏腑于光天化日之下?祖宗在天有灵,定会降罪的!”

“安宁?”扁鹊上前一步,药箱上的铜环撞出轻响,“当”的一声,像敲在众人心上,打破了嬴傒的哭诉,“他死得不明不白,凶手还在暗处磨刀,随时可能再下手,这叫安宁?若下次毒下在陛下的饮食里,在陛下的汤药里,难道也要说‘祖宗规矩不可破’,不去查,不去防,眼睁睁看着悲剧重演吗?到那时,祖宗的在天之灵,恐怕也不会安息!”

子阳捧着小禄子的遗物——个精致的锦盒,盒面绣着缠枝莲,金线勾勒的花瓣栩栩如生,边角还有点油渍,是杏仁酥留下的痕迹。“陛下,这是从他房里找到的,装杏仁酥的盒子,盒底沾着点褐色粉末,先生说这粉末可能就是毒药,与验毒水反应相同。”他将锦盒呈上,动作小心,生怕弄坏了这关键的证物。

武王捏起一点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没什么味,只有淡淡的杏仁香,和寻常的杏仁酥没什么区别。“太医说这是杏仁的碎屑,磨得太细了而已,不足为奇。”他眉头微皱,显然也有些犹豫。

“牵机药本就无味,混在杏仁酥里,神仙也闻不出。”扁鹊的目光落在嬴傒身上,带着探究,像要看穿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剖尸,看胃里有没有未消化的毒物残留,才能证实。死者不会说谎,他的身体会留下凶手的痕迹,这是最确凿的证据,比任何言辞都有力。”

嬴傒拍着地砖,声音像敲锣,震得人耳朵疼,地砖都仿佛在颤动。“陛下!不可信他!他就是想标新立异,挑战宗室权威!剖尸之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是妖术!是要毁我大秦根基的!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小禄子就是急症暴毙!”

“妖术?”扁鹊冷笑,笑声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从药箱里取出一卷竹简,上面画着人体的脏腑图,是他根据多年观察动物解剖,结合医书,一点点画出来的,线条虽简单,却比例匀称,标注清晰。“臣研究脏腑三十载,知道胃主消化,脾主运化,毒物入胃,必留痕迹,随血脉游走,必显其形。这不是妖术,是医道,是探求真相的道。医者见尸如见病,不明死因,难防下次,更难安人心。陛下,难道您不想知道,是谁敢在您的身边下毒,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觊觎您的性命吗?”

武王沉默了很久,手指在案上敲出杂乱的节奏,像在盘算着什么,每一次敲击都像是在权衡利弊。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棂上,“啪啪”作响,像有人在拍门,催他做决定,又像是死者在门外哭泣,催促着正义的到来。殿内一片寂静,只剩下这敲打的声音和风声,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准了。”他突然开口,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像一把利剑劈开了这沉重的寂静,“但要在太庙进行,让祖宗见证,不是为了亵渎,是为了查凶,为了大秦的安宁,为了朕的子民不再枉死!”

嬴傒瘫在地上,像被抽走了骨头,眼神空洞,脸上血色尽失。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只发出一声长叹,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和不甘。“陛下……您会后悔的……祖宗不会原谅的……”

扁鹊躬身谢恩,动作标准而郑重。“谢陛下圣明。臣定当不负所托,查明真相,以告慰死者,以安社稷。”

转身时,子阳小声问:“先生,太庙人多眼杂,宗室的人都在,他们对您意见很大,万一……他们闹事怎么办?万一他们干扰解剖怎么办?”他眼里满是担忧,紧紧攥着手里的铜灯。

“没万一。”扁鹊的指尖划过药箱里的解剖刀,刀身亮得像块冰,映出他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决心,“刀要快,手要稳,心要静。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医道,什么是为了真相不惜一切的决心。事实会说话,证据会说话,当真相摆在面前,再顽固的偏见,也会被打破。”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让子阳瞬间安定下来。是啊,跟着先生这么久,先生什么时候让人失望过?真相,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第三节 刀剖真相

太庙的香雾浓得像化不开的奶,呛得人喉咙发紧,眼睛发酸。供桌上的青铜鼎泛着冷光,是三代传下来的礼器,上面刻着繁复的饕餮纹,威严而神秘。鼎里的香灰积了厚厚一层,像谁泼的面粉,被偶尔进来的风吹起,在空中飘散。小禄子的尸身停在中央,盖着白布,与周围庄严肃穆的祖宗牌位形成诡异的对比,仿佛整个太庙的肃穆都压不住这具年轻尸体的冤气,连空气都变得沉重。

宗室的人站在殿外,隔着高高的门槛怒视,像群被惹毛的狼,眼神里满是愤怒和恐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他们交头接耳,声音嗡嗡的,像一群被惊扰的马蜂,时不时有几句尖利的斥责传进殿内,“亵渎祖宗”、“大逆不道”的字眼清晰可闻。嬴傒闭着眼,对着祖宗牌位念念有词,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草,祈求着祖先的原谅,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扁鹊穿着件干净的麻布褂子,浆洗得发硬,领口和袖口都很平整,衬得他身形愈发清瘦,却也愈发挺拔。手里捏着把银制的解剖刀,刀身细窄,刃口锋利,是他特意请银匠打造的,耗时三个月,试过无数次,才达到满意的锋利度和手感。在香雾中,刀身闪着寒光,像一弯冷月,透着专业和决心。子阳端着铜盆,盆里的清水泛着涟漪,映出他紧张而坚定的脸。旁边摆着麻布、烈酒(用来消毒)、还有一卷空白竹简和一支狼毫笔(用来记录),每一样都摆放整齐,井然有序。

“开始吧。”武王的声音从香雾后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像绷得很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他坐在临时摆放的榻上,脸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扁鹊,也盯着那具尸体,仿佛要亲自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扁鹊的刀落下,稳得像钉在桌上的针,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颤抖。刀刃切开腹部的皮肤,没有想象中的血腥喷涌,只有层薄薄的血珠渗出来,红得发黑,像凝固的岩浆,缓慢而粘稠。宗室的人发出一阵抽气声,有人甚至捂了眼,嘴里还念叨着“造孽啊”、“天打雷劈”,声音里充满了恐惧和排斥。

“看这里。”扁鹊用镊子拨开脂肪层,动作轻柔得像在摆弄一件稀世珍宝,生怕破坏了任何一点线索。淡红色的胃袋露出来,像个瘪了的皮囊,表面还能看到细密的血管,那些血管已经变成了暗紫色,像一条条凝固的紫线,清晰地显示着毒物的影响。“胃壁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是杏仁酥,还能看出碎屑的形状,上面还沾着油脂,与那锦盒里的杏仁酥一致。”他小心翼翼地划开胃袋,动作精准,只切开必要的小口,一股酸腐味散开,混着点奇怪的腥气,像杏仁坏了的味道,与寻常的食物**气味不同,更显诡异。

子阳举着灯凑近,灯光照亮了胃袋内部,光线穿过半透明的胃壁,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情况。果然有小块未消化的杏仁酥,颜色发暗,沾着点褐色的黏液,像被什么东西浸泡过,质地也比正常的杏仁酥更硬,更粘稠。“先生,这就是……牵机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是因为这景象的冲击,也是因为即将揭开真相的激动。

“是牵机药。”扁鹊用银勺舀了点黏液,动作小心,避免污染。他将黏液滴在之前的验毒水里,液体瞬间变得浑浊,像搅了把泥,再也清澈不起来,比之前在指甲上的反应更剧烈,更明显。“遇此水则浊,且反应剧烈,是牵机药无疑。这种毒混在油性食物里,消化极慢,所以胃里还能留下这么多残留,这就是铁证,无法辩驳的铁证。”

他的刀继续移动,划开附近的血管,动作依旧精准而稳定。银刀上沾着的血呈暗紫色,黏稠得像化不开的糖浆,挂在刀身上,缓慢地滴落,砸在下面的铜盆里,发出“嘀嗒”的轻响,在这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晰。“你们看,血管里的血凝滞得厉害,像冻住的粥,血流不畅,循环受阻,才会唇甲青紫,才会迅速毙命,这是毒物阻塞血脉的迹象,绝非急症。急症虽急,却不会让血液变得如此凝滞。”

子阳在竹简上飞快地画,笔尖划过竹片,发出沙沙的响,像春蚕在啃食桑叶,专注而认真。他画下胃腑的形状,标注出毒物的位置和形态,又画出相连的血管,用红笔仔细地标出“血行凝滞”、“血管紫暗”的字样,旁边还详细记录了毒物的颜色、形态、与验毒水的反应。“胃腑与血脉相连,毒物先入胃,再随气血流遍全身,阻塞脉络,导致气血不通,最终死亡……”他一边画,一边低声念着,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殿外的宗室炸开了锅,愤怒的声音像潮水般涌来。有人喊“妖术惑众”,有人骂“丧尽天良”,有人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子,想要砸进来,却被守在门口的侍卫拦住。侍卫们面无表情,牢牢守着门槛,不让任何人干扰殿内的进程。毕竟,这是陛下特许的。

扁鹊缝合伤口时,动作轻柔得像在缝件珍贵的丝绸,每一针都均匀细密,尽可能恢复尸身的完整,表达着对死者的尊重。他用干净的麻布擦拭掉尸体上的血迹,动作庄重,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毒发时间应该在辰时,他辰时用了杏仁酥,巳时就出事,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可见此毒之烈,发作之快,用心之狠毒。”

武王突然开口,声音在香雾中回荡,带着威严,也带着一丝被激怒的怒意。“辰时的杏仁酥,是谁送来的?经手的人都查了吗?是谁把这毒点心送到朕的宫里,送到朕的身边的?”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侍卫和宫人,带着压迫感。

侍卫长上前一步,脸色发白,声音都在抖,显然也被这真相吓到了。“回陛下,是……是魏冉府的管事亲自送来的,说是给陛下的贡品,新做的杏仁酥,味道极佳。陛下尝了一块,觉得不错,赏了小禄子几块……”

香雾突然被风吹散,露出供桌上的祖宗牌位,牌位上的金字在光下闪着冷光,像一双双眼睛,无声地注视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剖尸,注视着这被揭开的阴谋,仿佛在无声地谴责着凶手的恶行。殿内一片寂静,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真相,终于**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无可辩驳。

第四节 尸语断案

三日后的朝会,气氛像口烧红的锅,一触即爆。殿外的阳光明明很烈,透过窗棂照进大殿,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殿内却透着股阴森的寒意,压得人喘不过气。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色各异,有的愤怒,有的担忧,有的则眼神闪烁,显然与魏冉党羽有所牵连。

魏冉的党羽站在左侧,脖子梗得像块铁,个个怒目圆睁,仿佛要吃人。为首的是魏冉的侄子魏昌,官居大夫,此刻出列,声音像打雷,震得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不过是个近侍,死了就死了,扁鹊小题大做,竟敢剖尸亵渎,违背秦俗,惊扰祖宗,按律当斩!请陛下严惩!以正纲纪!以安民心!”他身后的几个党羽立刻附和,声音此起彼伏,试图用声势压倒对方。

扁鹊捧着那卷解剖记录,竹简上的脏腑图画得清晰,胃腑与血脉的关联用红线标出,旁边密密麻麻写着“毒物扩散时间与血管分布的关系”、“毒物形态特征”、“血液变化记录”等,字字工整,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心血和真相。“臣有证据,小禄子死于魏冉府送来的杏仁酥,毒是牵机药,臣在其胃中检出残留,与魏冉府搜出的药渣成分一致,分毫不差,反应相同。”

他身后的侍卫呈上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从魏冉府搜出的药渣,褐色的粉末与小禄子胃中的毒物一模一样,散发着同样的杏仁混合腥气。“这是魏冉府的巫医房里找到的,藏在床板下,极为隐蔽。还搜出一本《毒经》,上面详细记载了牵机药的制法、用法、下毒剂量和发作时间,与小禄子的症状分毫不差,连唇甲青紫、血行凝滞的特征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铁证!不容辩驳的铁证!”他将陶罐和《毒经》呈上,动作沉稳,目光坚定地看着武王,也看着满朝文武。

魏冉的党羽还在狡辩,声音却有些发虚,像被戳破的气球,底气不足。“不过是些药渣,一本不知所谓的书,谁知道是不是栽赃陷害?魏冉大人忠心耿耿,怎会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一个奴才的命,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

“奴才的命也是命!”扁鹊的声音传遍大殿,像警钟长鸣,震耳欲聋,“何况,这不是简单的杀人,是弑君的前奏!是谋逆!若不是小禄子替陛下尝了,现在躺在这里的可能就是陛下!魏冉狼子野心,竟敢在陛下身边安插人手,用毒物谋害,其心可诛!其罪当斩!”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愤怒和正义。

芈八子坐在旁听席上,把玩着玉簪,簪头的凤凰在烛火下泛着光,眼神锐利。“扁鹊先生说得对。哀家看,不仅要查,还要一查到底,看看魏冉在宫里安插了多少人,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阴谋,是不是还有其他毒物,其他的刺杀计划!绝不能姑息养奸!”她的声音虽然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瞬间扭转了朝堂的气氛。

武王拍案而起,龙袍扫过案几,青铜酒樽、玉圭摔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哐当”一片,像在为这愤怒的时刻伴奏。“把魏冉从牢里提出来,严刑拷打!查他府里所有的人,所有与他来往密切的官员,一个都别放过!挖地三尺,也要把他的同党、他的阴谋全部揪出来!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下毒,竟敢觊觎朕的性命,真是好大的胆子!”他的怒吼声在大殿里回荡,充满了被侵犯的愤怒和维护统治的决心。

宗室的人没再说话,嬴傒站在那里,脸色复杂,看着扁鹊手里的解剖图,看着那些清晰的证据,突然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羞愧和敬佩。“扁鹊先生,是老夫固执了,是老夫守着旧俗,差点让凶手逍遥法外,危及陛下,危及大秦。老夫向你赔罪,向陛下请罪。”他躬身行礼,态度诚恳,周围的宗室成员也纷纷沉默,显然也被这铁证如山的事实说服了。

扁鹊摇摇头,将解剖记录递给史官,动作郑重。“这卷记录,该收入《秦宫医案》,让后人知道,尸身会说话,医者的刀,既能医人,亦能断案,更能护国安民。所谓的忌讳,在真相和性命面前,在国家安危面前,不值一提。医道,不仅是救死扶伤,更是探求真相,维护正义。”

散朝后,太庙的香雾还没散,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柱,里面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小禄子的尸身已经入殓,这次盖的是块红布——武王特旨,按“忠仆”礼遇安葬,追赠了爵位,赏赐了他的家人良田和钱财,让他们能衣食无忧,也算告慰了这年轻的亡魂。

子阳摸着那卷解剖图,竹片上还带着点消毒用的酒气,混合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真相的味道。“先生,现在宫里都在说,您的刀比判官笔还厉害,能让死人开口说话,指认凶手,比任何刑具都管用。”他脸上带着崇拜的笑容,看着扁鹊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扁鹊望着太庙的顶梁,梁上的蛛网在风里晃,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明亮。“刀不会说话,是真相会说话。医者的刀,不是用来吓人的,是为了寻找真相,为了不让更多人枉死,为了让正义得以伸张,为了让这世间少一些冤屈。”

夕阳透过太庙的窗棂,照在解剖图上,红线标注的血脉像条条河流,在竹简上蜿蜒流淌,生动而清晰。那些线条里,藏着比巫蛊、毒药更有力的东西——是实证,是敢于挑战陈规的勇气,是医者的刀光里,照见的人心与天道,是真理的力量。

而魏冉的阴谋,像被这刀剖开的毒瘤,终于暴露在阳光下,一点点溃烂,直到化为灰烬。秦宫的风,似乎也因此清透了些,吹过永巷时,铜铃的响声里,少了几分阴翳,多了几分坦荡和清明。那些曾经笼罩在秦宫上空的烛影斧声,那些潜藏的阴谋和杀机,终于被这把解剖刀劈开,露出了朗朗乾坤,让正义得以昭彰,让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