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5章 学堂开馆,老规矩遇上新法子

我盯着眼前这张粗糙的木桌,指节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桌案上摊着的“丐帮学堂章程”墨迹还没干透,纸边被夜风卷得轻轻打颤。

襄阳城的夜很静,只有远处城墙上打更人的梆子声,“咚——咚——”,沉稳地敲在三更天的节点上。传功堂里点着两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几个老长老的脸阴晴不定,坐在我对面的是掌管丐帮刑律的李长老,他捻着山羊胡,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手里的旱烟袋一锅接一锅地抽,烟雾缭绕得像把他整个人裹进了云里。

“林长老,”李长老终于开口,声音带着烟袋油子的沙哑,“不是我们老骨头故意为难你,你这‘学堂’的主意,实在是离经叛道啊。”

我端起桌上的粗瓷碗,喝了口凉透的茶水,润了润嗓子:“李长老,我知道你们觉得丐帮弟子就该学乞讨、学武功,识字算数没用。可您想想,上次清点粮仓,若不是用新法子记账,那净衣派安插的内奸能揪出来吗?还有情报堂整理消息,弟子们连字都认不全,多少重要信息都错记漏记了?”

坐在李长老旁边的王长老跟着点头,又赶紧摇摇头,显得有些为难:“林长老,你说的道理我们懂,可丐帮几百年的规矩摆在这呢。咱们是乞丐,是江湖人,不是那些寒窗苦读的酸秀才。弟子们每天要出去乞讨缴帮费,哪有时间坐在屋里念书?”

“这就是我要改的第一个规矩。”我把瓷碗往桌上一放,声音提高了几分,“从下月起,凡是十岁以下的丐帮弟子,一律不用外出乞讨,全天在学堂上课;十岁以上的,上午乞讨,下午抽两个时辰来学堂认字;至于帮费,孩子们的份额,由分舵从公账里补足。”

“什么?”李长老猛地一拍桌子,旱烟袋都差点掉在地上,“公账补足?林长老,你可知丐帮现在有多少未成年弟子?光襄阳总部就有三百多号,再加上各分舵,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公账里的钱是用来养伤兵、备粮草的,哪能这么花?”

我早料到他们会反对,从怀里掏出一本账册,摊在桌上:“李长老,您看看这个。这是我上个月让情报堂统计的,咱们丐帮弟子每年因为不识字被骗、被地痞欺负、甚至误触官府禁令被抓的损失,折算成银子,足足有两千多两。而办学堂的开销,笔墨纸砚加上请先生的束修,一年下来也就五百两,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王长老凑过来看了看账册,越看眉头皱得越紧:“这里头的数字,当真准确?”

“千真万确。”我指着账册上的条目,“您看这条,上个月苏州分舵有十二个弟子,因为不认识官府贴的‘禁讨令’,在知府衙门前乞讨,被差役打了一顿,还罚了五十两银子,这五十两就是从分舵公账里出的。还有这条,钱塘分舵的弟子去码头帮人卸货,雇主欺负他们不识字,说好一天给二十文工钱,最后只给了十文,几十个弟子白白受了累。”

李长老沉默了,手里的旱烟袋半天没动。旁边的张长老一直没说话,他是丐帮里少数识几个字的长老,年轻时曾是落魄秀才,后来落难入了丐帮。这时他开口道:“林长老说得有道理,我年轻时要是能有个学堂读书,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丐帮弟子大多是孤儿,没爹没妈没人教,要是能让他们识几个字,学些道理,将来不管是留在丐帮,还是离开丐帮另谋生路,都能少走些弯路。”

有了张长老的支持,气氛缓和了不少。我趁热打铁道:“各位长老,咱们丐帮要想长久发展,光靠武功高强、人多势众不行。现在蒙古虎视眈眈,朝廷又昏聩无能,将来抗蒙大业,少不了要跟官府打交道,要传递情报,要管理粮草器械,这些都得有识字明理的人来做。咱们办学堂,不是要把弟子们都培养成秀才,只是让他们能认字、会算数、懂规矩,将来才能更好地为丐帮效力,为抗蒙出力。”

李长老叹了口气,把旱烟袋在桌腿上磕了磕:“话虽如此,可请先生也是个难题。襄阳城里的秀才先生,哪个愿意来教一群乞丐弟子?就算愿意来,束修也不会便宜。”

“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了。”我微微一笑,“我已经让人去联络了襄阳城外的白云观,观里的道长们大多识字,而且心怀天下,愿意免费来给弟子们授课。至于笔墨纸砚,我打算让弟子们自己动手做,树皮、破布都能造纸,烧过的木炭能做笔,这样能省下不少开销。”

王长老眼睛一亮:“自己做笔墨纸砚?这法子可行吗?”

“当然可行。”我想起现代学过的简易造纸术,“我已经试过了,用树皮泡软了捣碎,加上石灰水过滤,晒干后就能做成纸,虽然粗糙了点,但用来写字足够了。木炭磨尖了就能当笔用,至于墨水,用松烟加胶水就能做。明天我就让人带着弟子们动手试试。”

李长老终于点了点头:“既然你都安排好了,那我们就先试试。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这学堂办得不伦不类,耽误了弟子们乞讨练功,咱们可还要再议。”

“放心吧李长老,我保证三个月之内,让大家看到成效。”我站起身,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丐帮的老规矩根深蒂固,要改革确实不容易,不过只要能让弟子们受益,再难我也得坚持下去。

第二天一早,我就带着几个弟子去了襄阳城外的山林里。我们砍了些桑树皮和楮树皮,又收集了不少破旧的麻布和渔网,带回了丐帮的后院。后院里早就搭好了几个简易的棚子,我让弟子们把树皮和破布切成小块,泡在大缸里,然后加上石灰水,让它们发酵。

弟子们都觉得新鲜,围在大缸旁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一个叫小石头的弟子,才八岁,光着脚丫子,蹲在缸边好奇地问:“林长老,这些烂树皮和破布,真能做成纸吗?”

我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等过几天发酵好了,我们就能做出纸来,到时候你就能在上面写字了。”

小石头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那我要写好多好多字,将来也能像林长老一样,给大家出主意。”

旁边的大虎是个十五岁的弟子,身材高大,平时练功很刻苦,但没读过书,他挠了挠头:“林长老,写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多练几套武功,将来打仗能多杀几个蒙古兵。”

我笑着说:“大虎,武功重要,读书也重要。你想想,要是将来你当了舵主,手下有几百个弟子,你得给他们分配任务,得记账,得写情报,要是不识字,这些事你怎么干?再说了,识字能明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会被人骗,也不会走错路。”

大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也学写字,将来当个识字的舵主。”

接下来的几天,弟子们每天都忙着处理树皮、泡料、捣浆、抄纸。我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把纸浆均匀地铺在竹帘上,怎么沥干水分,怎么晒干。刚开始做出来的纸又厚又糙,还容易破,弟子们都有些泄气。

小石头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噘着嘴说:“林长老,这纸太不好用了,写不了几个字就破了。”

我拿起那张纸看了看,说:“没关系,第一次做都这样,我们多试试,调整一下原料的比例,再把纸浆捣得细一点,肯定能做出更好的纸来。”

我让弟子们把纸浆再捣得更细,又减少了树皮的比例,增加了破布的用量。果然,几天后,我们做出的纸变得平整了许多,也结实了不少。弟子们拿着自己做的纸,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与此同时,白云观的道长们也来了。为首的是清风道长,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带来了四个道长,分别负责教识字、算数、道理和书法。学堂就设在丐帮后院的几个大棚子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开学第一天,三百多个未成年弟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站在学堂门口,脸上又兴奋又紧张。他们大多穿着破旧的衣服,有的还光着脚,但眼睛里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清风道长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本《三字经》,用温和的声音说:“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开始读书识字了。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明理知义,做一个有用的人。不管你们将来是留在丐帮,还是走向四方,都要记住,知识能给你们力量,能让你们走得更远。”

弟子们听得很认真,虽然有些词语他们听不懂,但他们都努力地记在心里。接下来,道长们开始教弟子们认字,从“人、口、手、足”这些简单的字开始。弟子们学得很刻苦,有的用手指在地上写,有的把字记在心里,反复念叨着。

我站在棚子外面,看着弟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这时,赵老栓走了过来,他是襄阳南舵的舵主,也是看着我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长辈。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林长老,真没想到你真把学堂办起来了。想当年我刚入丐帮的时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要是那时候有这样的学堂,我也不至于一辈子都是个大老粗。”

我笑着说:“赵舵主,现在也不晚啊,要是您感兴趣,也可以来听课,我让道长们教您认字。”

赵老栓摆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算了算了,我这把年纪了,脑子不好使了,还是让孩子们多学点吧。不过说真的,林长老,你这学堂办得好,将来咱们丐帮肯定能出不少有出息的弟子。”

就在这时,一个弟子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林长老,不好了,李长老带着几个老弟子来了,说要找您算账。”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难道李长老又反悔了?我跟着那个弟子来到前院,只见李长老脸色铁青地站在那里,身边跟着十几个中年弟子,都是丐帮里的老资格,平时练功很刻苦,但对学堂的事一直颇有微词。

“林长老!”李长老看到我,语气不善地说,“你看看你办的好事!这些弟子放着好好的武功不练,整天坐在棚子里摆弄那些破纸烂笔,这像话吗?刚才我去练功场,看到只有寥寥几个弟子在练功,其他人都去学堂了,照这样下去,咱们丐帮的武功还怎么传承?将来遇到蒙古兵,难道靠写字就能打胜仗吗?”

旁边一个叫周强的弟子也跟着说:“是啊林长老,我们入丐帮是为了学武功,不是为了读书写字。您要是再让我们去学堂,我们就不干了!”

其他几个弟子也纷纷附和:“对,我们要练功,不要读书!”

我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并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说:“各位师兄,我知道你们觉得练功重要,我也不反对你们练功。但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练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欺负弱小,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丐帮、保护百姓?”

周强愣了一下,说:“当然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丐帮、保护百姓啊。”

“那好。”我点了点头,“要是你们遇到蒙古兵,他们用计诱骗你们,你们不识字,看不懂他们的暗号,不知道他们的阴谋,就算武功再高,是不是也会中埋伏?要是你们当了分舵的管事,需要统计弟子人数、清点粮草,你们不识字、不会算数,是不是会出错?到时候耽误了大事,你们承担得起责任吗?”

周强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李长老也皱着眉,没有说话。

我继续说:“我并没有让你们放弃练功,只是让你们抽两个时辰来学堂读书识字。武功要练,知识也要学,只有文武双全,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丐帮、保护百姓。你们想想,上次我们去钱塘捉拿叛徒李嵩,要是没有情报分析,没有账本核对,我们能那么顺利地抓住他吗?要是我们的弟子都识字、会算数,将来不管是处理帮内事务,还是应对江湖危机,都能更加得心应手。”

这时,张长老也走了过来,他对那些弟子说:“各位师侄,林长老说得有道理。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不识字,被人骗了不少次,后来入了丐帮,也因为不识字,错过了很多机会。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你们应该珍惜才对。读书识字不会影响你们练功,反而能让你们变得更聪明、更强大。”

那些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激动情绪渐渐平复了下来。周强挠了挠头,说:“林长老,您说的好像有点道理。那我们能不能上午练功,下午去学堂读书?”

我笑着说:“当然可以。我办学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多学些知识,不是为了约束大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练功和读书的时间,只要不耽误就行。”

李长老见状,脸色也缓和了不少:“既然弟子们都愿意学,那我也不反对了。不过林长老,你可得保证,不能因为读书影响了练功,将来咱们丐帮的武功可不能丢。”

“请李长老放心,我一定会平衡好读书和练功的关系。”我郑重地说。

这件事过后,越来越多的弟子开始主动来学堂读书。不仅是未成年的弟子,一些中年弟子也趁着空闲时间来听课,跟着道长们学认字、学算数。丐帮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弟子们之间也形成了互相请教、互相学习的好习惯。

半个月后,学堂举行了第一次小测试,测试内容是认识五十个常用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让我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弟子都通过了测试,尤其是小石头,不仅认识了所有的字,还能熟练地进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得到了清风道长的表扬。

测试结束后,我在丐帮大会上公布了测试结果。李长老看着手里的成绩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长老,没想到这些弟子这么快就有了进步,看来你这学堂确实没白办。”

“这都是弟子们努力的结果,也是道长们悉心教导的功劳。”我谦虚地说,“接下来,我打算在学堂里开设‘情报分析’和‘基础战术’课程,让弟子们不仅能识字算数,还能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将来能更好地为丐帮的情报工作和抗蒙大业效力。”

耶律齐帮主也对学堂的成果表示肯定:“林长老,你做得很好。丐帮要想在乱世中立足,要想为抗蒙大业贡献力量,就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你创办的学堂,不仅为丐帮培养了人才,也为江湖门派树立了榜样。我决定,从丐帮总舵的公账里再拨出三百两银子,用来改善学堂的条件,再请几位有学问的先生来授课。”

有了帮主的支持和各位长老的认可,我更加坚定了办好学堂的决心。我知道,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能让丐帮变得更强大,能为抗蒙大业贡献一份力量,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晚上,我坐在传功堂里,看着桌上的青铜丐钵。钵身的符文在油灯的映照下,散发着淡淡的微光。自从完全激活传功钵后,它的“时空感知”技能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指引,而“辨伪”“预警”等技能也多次帮我化解了危机。我知道,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蒙古的威胁依然存在,南宋的命运还悬而未决。

但我相信,只要丐帮上下一心,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要我们团结江湖上的一切正义力量,就一定能抵御蒙古的入侵,保护华夏文明不被践踏。而我创办的这所小小的学堂,就像一颗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丐帮、为南宋、为华夏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斑。我拿起青铜丐钵,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符文,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让丐帮越来越好,一定要让南宋摆脱灭亡的命运,一定要完成传功钵赋予我的终极使命。

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是苏晴。她手里拿着一盏灯笼,走进来说:“林越,还没休息呢?我刚从峨眉派回来,静玄师太让我给你带个消息,峨眉派也打算效仿丐帮,创办学堂,让弟子们学习识字算数和基础战术。”

我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要是江湖上的所有门派都能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将来我们抗蒙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大。”

苏晴笑着说:“这都是你的功劳,是你让大家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对了,我还带了些峨眉派自制的笔墨纸砚,送给学堂的弟子们用。”

我接过苏晴手里的包裹,心里暖暖的:“谢谢你,苏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