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1章 襄阳城的烟火气

丐帮神丐 第1章 襄阳城的烟火气

作者:爱吃馋嘴蛙的郑辉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3:53:33

我蹲在襄阳南城门的土坡上,看着城门口来来往往的人,鼻子里满是混杂着泥土、麦香和柴火的味道——这是襄阳城在蒙古人撤走半个月后,终于重新活过来的气息。

半个月前,蒙古大将阔端带着残兵往北逃的时候,我还站在西城墙的箭楼上,看着他们丢盔弃甲的背影,手里攥着的铁弓都被汗浸得发滑。那时候城墙上到处是黑黢黢的箭孔,脚下踩着没清理干净的断箭和碎石,空气里飘着的是硝烟和血腥味,连风刮过都带着一股子冷意。可现在不一样了,城门口摆摊的小贩又支起了摊子,卖包子的蒸笼冒着白气,挑着担子的货郎一边走一边摇着拨浪鼓,连丐帮的小弟子们都敢凑在摊子前,用讨来的铜板买块糖糕吃了。

“林长老!”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是南舵的小弟子狗剩,这小子怀里抱着个布袋子,跑得满头大汗,脸上还沾着块黑灰,像是刚从哪个灶台边蹭过来的。

“慌慌张张的,什么事?”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这半个月我几乎没怎么合过眼,先是跟着耶律齐帮主清点丐帮的伤亡,又帮着城里的衙役安置流民,晚上还要去各个分舵巡查,现在眼睛里估计都布满了血丝,连狗剩都看出我脸色不好,递过来一个还热乎的菜包子:“长老,您先垫垫肚子,赵舵主让我来喊您,说流民安置点那边出了点事。”

我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白菜和猪油的香味瞬间在嘴里散开,这半个月吃的不是干粮就是糊粥,好久没尝到这么实在的味道了。“安置点怎么了?是缺粮食还是有人闹矛盾?”

“都不是,”狗剩挠了挠头,脸上露出点为难的神色,“是有几个流民说想跟着咱们丐帮学本事,还说愿意缴帮费,可赵舵主拿不定主意,让您过去看看。”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丐帮收弟子向来没那么多规矩,只要认丐帮的规矩,肯守本分,哪怕是流民也能入帮。但这次不一样,蒙古人刚走,城里的流民少说也有几千,要是都来入帮,丐帮的粮库怕是撑不住,而且这些人里鱼龙混杂,万一混进蒙古的探子,那麻烦就大了。

“行,我这就过去。”我把剩下的包子几口吃完,跟着狗剩往城南的流民安置点走。路上能看到不少丐帮弟子在帮着清理街道,有的在修补被蒙古人烧毁的房子,还有的在给老人和孩子送热水。这些弟子大多是污衣派的,脸上手上都沾着灰,但眼里却有光——襄阳保卫战打下来,丐帮弟子死了两百多个,伤的更是不计其数,可活下来的人反而更齐心了,连之前总跟污衣派对着干的净衣派弟子,现在也跟着一起干活,没人再提什么“干净”“体面”的说法。

走到安置点的时候,远远就看到赵老栓站在一个土坡上,正跟几个流民说话。赵老栓是南舵的舵主,也是看着我从一个刚入帮的污衣袋弟子一步步走到七袋长老的人,他性子直,说话也冲,但对丐帮忠心耿耿,这次守城战里,他带着南舵弟子守南城门,胳膊被蒙古人的箭射穿了,现在还吊着绷带。

“林长老来了!”有人喊了一声,围在赵老栓身边的流民都转过头来,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这些流民大多衣衫褴褛,有的脸上带着伤,有的手里还抱着饿得直哭的孩子,但他们的眼神里没有之前的惶恐,反而带着点期待。

赵老栓看到我,连忙走过来,压低声音说:“长老,这几个流民都是从邓州逃过来的,家里人都被蒙古人杀了,说是想跟着咱们丐帮,一来有口饭吃,二来也想学本事,以后能报仇。”

我看向那几个流民,最前面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材高大,脸上有一道刀疤,从额头一直延伸到下巴,看着挺吓人,但眼神很诚恳。他见我看他,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抱拳道:“小人王虎,是邓州的猎户,蒙古人破城的时候,我带着几个同乡逃出来的,听说丐帮在襄阳抗蒙,还保护百姓,就想着能加入丐帮,跟着长老们杀蒙古人!”

他身后的几个流民也跟着附和,有个年轻点的小伙子甚至撩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伤:“长老,我这伤就是跟蒙古人拼命的时候弄的,只要能报仇,让我做什么都行!”

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本来能安安分分过日子,却因为蒙古人的入侵家破人亡,现在只想找条活路,还想报仇。可丐帮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允许收这么多人,粮库的粮食只够现有的弟子吃三个月,要是再收流民,不等蒙古人再来,自己就得先饿肚子。

“你们的心意我懂,”我叹了口气,声音放柔和了些,“但丐帮现在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粮食不多,而且入帮不是简单的事,得守丐帮的规矩,还得接受训练。这样吧,你们先在安置点住着,我跟帮主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安排点活计,比如帮着修补房子、开垦荒地,只要肯干活,就有饭吃。至于入帮的事,等过段时间,咱们再慢慢说。”

王虎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说,随即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谢谢林长老!只要有饭吃,有活干,我们就满足了!以后长老要是用得上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他几个流民也跟着跪下来,我连忙上前把他们扶起来:“快起来,丐帮不兴这个。大家都是苦命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打发走这些流民,赵老栓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长老,您这么做是对的,现在确实不能随便收人。不过安置点的粮食快不够了,昨天我去粮库看了,糙米只够再撑十天,要是不赶紧想办法,怕是要出乱子。”

我皱了皱眉,粮库的事我也知道,之前蒙古人围襄阳的时候,把城外的粮仓烧了不少,城里的存粮本来就不多,守城的时候又消耗了大半,现在确实紧张。“我已经让人去联系城外的粮商了,看看能不能运点粮食进来,另外,我还想着组织流民开垦城南的荒地,那边有几百亩地,之前因为战乱没人种,现在正好可以种点荞麦、粟米,这些作物生长期短,说不定能解燃眉之急。”

赵老栓点了点头:“还是长老想得周到,不过开垦荒地需要农具和种子,咱们丐帮可没那么多存货。”

“农具的话,我已经跟城里的铁匠铺打过招呼了,让他们优先打造锄头、镰刀,费用从丐帮的经费里出。种子的话,我打算去跟朝廷要,这次守城战丐帮立了功,主战派的曹友闻将军之前还说要谢咱们,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跟他提提。”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我抬头一看,是几个穿着宋军盔甲的士兵,正朝着安置点这边过来。为首的那个士兵看到我,连忙翻身下马,快步走过来:“请问是丐帮的林越长老吗?曹友闻将军有请,说是有要事相商。”

我心里一动,曹友闻将军是南宋的主战派将领,这次襄阳保卫战,他带着援军从城外夹击蒙古军,立了大功。之前我跟他打过几次交道,这人性格耿直,对丐帮也挺敬重,不知道这次找我有什么事。

“好,我这就跟你走。”我跟赵老栓交代了几句,让他继续盯着安置点的事,然后跟着那几个士兵往城西的宋军大营走去。

宋军大营就在城西的空地上,远远就能看到帐篷连成片,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走到大营门口,曹友闻已经亲自在门口等着了,他穿着一身铠甲,脸上带着点疲惫,但眼神很亮,看到我,连忙上前几步,笑着说:“林长老,可把你盼来了!”

“曹将军客气了,不知道您找我有什么事?”我拱了拱手,跟着他走进大营。

走进中军大帐,曹友闻让人给我倒了杯热茶,然后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布袋子,递给我说:“林长老,这是之前说好的,朝廷给丐帮的赏赐,里面有五百两银子,还有两百石粮食,已经让人送到丐帮的粮库了。”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曹友闻这么干脆,连忙道谢:“多谢曹将军,这下丐帮的粮荒能缓解不少了。”

曹友闻摆了摆手:“这是你们应得的,襄阳保卫战要是没有丐帮的帮忙,我们也打不赢蒙古人。不过这次找你,不光是送赏赐,还有件重要的事想跟你商量。”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语气变得严肃:“蒙古人虽然撤了,但我得到消息,窝阔台已经下令,让阔端在北方休整,明年春天可能会再次南侵,而且这次的兵力会比上次多一倍。朝廷虽然想派兵增援襄阳,但主和派的官员一直从中作梗,现在兵力根本不够,所以我想问问丐帮,明年要是蒙古人再来,你们能不能继续协助守城?”

我心里一沉,之前我就担心蒙古人会卷土重来,现在看来,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丐帮现在虽然士气高涨,但伤亡也不小,要是蒙古人真的派更多兵力来,光靠丐帮和现有的宋军,怕是很难守住襄阳。

“曹将军放心,丐帮肯定会协助守城,”我坚定地说,“不过蒙古人兵力雄厚,光靠我们两家怕是不够,我觉得应该联合江湖上的其他门派,比如峨眉、全真、昆仑,之前我们已经跟这些门派结了盟,要是能让他们派弟子来支援,守住襄阳的把握就大多了。”

曹友闻眼睛一亮:“我也是这么想的!江湖门派的弟子个个身怀绝技,要是能来支援,肯定能给蒙古人造成不小的麻烦。不过联络江湖门派的事,还得靠丐帮出面,毕竟你们跟这些门派的关系更好。”

“没问题,我回去就跟耶律齐帮主商量,尽快派人去联络各个门派。”我喝了口热茶,感觉心里的石头稍微落了点地。

跟曹友闻聊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商量好了后续的防御计划,我才起身告辞。走出宋军大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襄阳城的灯火一盏盏亮了起来,虽然不如战前那么繁华,但也透着股安稳的气息。我沿着城墙慢慢走,心里想着刚才曹友闻说的话,明年蒙古人再来,这襄阳城又要经历一场血战,不知道到时候又有多少人要失去家园,失去亲人。

走着走着,我摸到了怀里的青铜丐钵,这玩意儿现在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自从上次在寒山寺解锁了“防御”技能后,青铜丐钵就没再触发过新技能,但偶尔还是会发热,像是在提醒我什么。我把青铜丐钵拿出来,借着月光看了看,钵身的符文还是那么模糊,但摸上去却比之前温润了不少。

突然,青铜丐钵微微发热,我心里一动,这是有什么情况?我停下脚步,仔细感受着,发现发热的位置正好是之前嵌入“钱塘潮玉佩”的地方。难道是跟传功钵的线索有关?

我想起之前方鹤鸣长老说过,传功钵的线索需要集齐三个,第一个线索在苏州寒山寺,我已经找到了,是一块刻有“钱塘潮”的玉佩;第二个线索应该在西北敦煌,可我还没来得及去。现在青铜丐钵突然发热,难道是有新的线索出现了?

我正琢磨着,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是苏晴。她穿着一身峨眉派的青衣,手里拿着一把剑,月光照在她脸上,显得格外清秀。

“林越,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发呆?”苏晴走到我身边,顺着我的目光看向城墙外的夜色。

“没什么,就是在想明年蒙古人来的时候,咱们该怎么应对。”我把青铜丐钵收起来,笑着说,“你怎么来了?不在峨眉派弟子的住处休息?”

“我刚跟静玄师太通了信,她说峨眉派已经准备好派弟子来支援襄阳了,让我跟你说一声。”苏晴顿了顿,眼神里带着点担忧,“不过蒙古人兵力雄厚,咱们还是得早做准备才行。”

“嗯,我跟曹将军已经商量过了,打算联合江湖上的其他门派,一起抗蒙。”我点点头,然后想起青铜丐钵发热的事,忍不住跟苏晴说了,“对了,刚才我的青铜丐钵突然发热,说不定是传功钵的新线索出现了。”

苏晴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之前方长老不是说,传功钵的线索跟丐帮的命运有关吗?要是能找到传功钵,说不定能帮咱们对抗蒙古人。”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叹了口气,“不过现在襄阳刚安定下来,我还得处理丐帮的事务,怕是没时间去找线索。而且第二个线索在西北敦煌,路途遥远,路上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危险。”

苏晴沉默了一会儿,认真地说:“要是你决定去敦煌,我跟你一起去。峨眉派的弟子可以留在襄阳协助守城,我跟着你,也能帮上点忙。”

我看着苏晴,心里一阵感动。自从在四川跟她合作过之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每次遇到危险,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帮我。这次去敦煌,肯定会遇到不少麻烦,有她跟着,确实能放心不少。

“好,等我跟耶律齐帮主商量好,安排好丐帮的事务,咱们就出发去敦煌。”我坚定地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我和苏晴对视一眼,连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跑到近前一看,原来是几个丐帮弟子在跟几个流民争执,周围围了不少人。

“你们凭什么不让我们进去?我们只是想找林长老评评理!”一个流民激动地喊道,手里还拿着个破碗,指着面前的丐帮弟子。

“林长老现在忙着呢,没空见你们!再说了,粮库有规定,不能随便进去,你们要是饿了,明天再来领粥!”丐帮弟子也不甘示弱,双手叉腰,挡在粮库门口。

我皱了皱眉,走上前问道:“怎么回事?”

看到我来了,那几个流民连忙围过来,为首的是个老太太,手里拉着个五六岁的孩子,孩子饿得脸都黄了,正小声哭着。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下来,带着哭腔说:“林长老,求您行行好,给我们点粮食吧!我孙子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再不吃东西,怕是要撑不住了!”

我心里一酸,连忙把老太太扶起来:“老人家,您别着急,粮食肯定有,我这就让人给您拿。”

我回头对身边的丐帮弟子说:“去粮库拿两斤糙米,再拿几个馒头,给老人家送过去。另外,告诉负责发粥的弟子,从明天开始,给老人和孩子多留一份粥,不能让他们饿着。”

丐帮弟子连忙点头,转身去粮库拿粮食了。老太太感激得热泪盈眶,拉着孩子不停地给我磕头:“谢谢林长老!您真是活菩萨啊!”

我连忙把她扶起来:“老人家,快别这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丐帮的弟子说,我们会尽量帮忙的。”

打发走老太太,周围的流民也都散了,苏晴走到我身边,轻声说:“林越,你总是这么心软,可丐帮的粮食也不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我叹了口气:“我知道,可我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些老人和孩子挨饿。之前我跟赵舵主说过,要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只要种上庄稼,以后就不用愁粮食了。而且我还打算跟朝廷再申请点救济粮,应该能撑到庄稼成熟。”

苏晴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对了,刚才你说青铜丐钵发热,说不定跟传功钵的线索有关,要不要找方长老问问?他对传功钵的事应该更了解。”

我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方长老现在在传功堂,咱们现在就去找他。”

我和苏晴快步朝着传功堂走去,传功堂在丐帮总部的后院,是一座古朴的建筑,里面存放着丐帮的古籍和历代长老的手札。方鹤鸣长老自从上次收我为记名弟子后,就一直在传功堂整理古籍,很少出来。

走到传功堂门口,就看到方鹤鸣长老正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本古籍,借着月光翻看。他看到我们过来,笑着说:“林越,苏晴,这么晚了,你们怎么来了?”

“方长老,我们是来向您请教的。”我走上前,把刚才青铜丐钵发热的事跟他说了一遍,然后拿出青铜丐钵,递给他看。

方鹤鸣接过青铜丐钵,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眉头微微皱起:“这青铜丐钵确实是初代传功钵,之前你找到的‘钱塘潮玉佩’是第一个线索,现在它突然发热,说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