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21章 细作排查筑防线 粮草押运破劫谋

我站在襄阳城的了望塔上,手里攥着块刚从蒙古细作身上搜出的腰牌——上面刻着蒙古文字,边缘还沾着点没洗干净的泥土,看质地像是漠北特有的黄铜。风刮得塔上的旗帜“哗啦啦”响,远处的农田里,流民们还在忙着播种,可我心里却一点都不踏实。

“林长老,这已经是三天内抓到的第五个细作了。”陈默拿着本账簿跑上来,额头上全是汗,“您看,他们混进来的路子都不一样,有装成流民的,有扮成货郎的,还有个居然混进了军工坊当学徒,要不是您让我们查每个人的家乡口音,还真发现不了。”

我接过账簿翻了翻,上面记着每个细作的供词——有的是来查襄阳的防御工事,有的是要摸清粮草存放的位置,还有个更狠的,想在饮用水里下毒。“看来蒙古是铁了心要搞破坏,咱们得把排查再升级。”我指着城楼下的流民安置点,“你让人把安置点里的人按籍贯分组,同一个地方的人互相作证,要是说不出家乡的细节,或者口音不对的,先隔离起来再查。”

陈默点头应下,又皱着眉说:“可咱们人手不够啊,情报堂的弟子一半派去盯蒙古军动向了,剩下的要查细作,还要守烽火台,根本忙不过来。”

我想了想,转头朝不远处的全真教营地喊了一声:“丘道长!能不能借我点人?”

丘处机正在教弟子们练剑,听到喊声抬头笑道:“林长老尽管开口!全真教弟子最擅长辨人气息,让他们帮你查细作,保准一个漏不了!”

没一会儿,二十个全真教弟子就来了,个个眼神锐利,身上还带着股淡淡的檀香——丘道长说这是他们练内功时带的气息,能压过细作身上的漠北膻味。我把排查的法子跟他们一说,这群弟子立刻分头行动,没半个时辰就从流民里揪出两个眼神躲闪的人,一审问,还真是蒙古派来的细作。

解决了细作的事,我刚下了望塔,就看到曹友闻将军骑着马急匆匆过来,脸上带着急色:“林长老,不好了!朝廷派来的十万石粮草,在邓州附近被蒙古游骑盯上了,押运的宋军请求支援!”

我心里一沉,这十万石粮草是襄阳的救命粮,要是被劫了,别说守城,流民们都得饿肚子。“曹将军,押运队现在在哪儿?有多少人?”

“就在邓州东边的落马坡,押运队有三千宋军,可蒙古游骑至少有五千人,还带着弓箭,硬拼肯定不行。”曹友闻勒住马,从怀里掏出张地图,“我想派五千宋军去支援,可又怕襄阳这边兵力不够,万一蒙古军趁机攻城……”

我盯着地图上的落马坡——那地方两边是山,中间就一条窄路,典型的易守难攻,蒙古游骑肯定是想在那儿设伏。“不能硬拼,咱们用‘声东击西’的法子。”我指着地图上的另一个地名,“你派三千宋军假装去支援,故意走大路,把蒙古游骑的注意力引过去;我带两百丐帮弟子,走小路绕到落马坡后面,趁他们没防备,烧了他们的马料,断了他们的退路。”

曹友闻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可你们只有两百人,会不会太危险?”

“放心,丐帮弟子最擅长钻山林、设陷阱,再说我还有这个。”我掏出个火药包晃了晃,“这是双儿新做的‘震天雷’,一炸能掀翻一片,蒙古游骑肯定扛不住。”

说走就走,我让人去军工坊拿了五十个震天雷,又挑了两百个擅长轻功和追踪的丐帮弟子,每人带了三天的干粮,趁着夜色往邓州赶。一路上,我们专走没人的山林,遇到小溪就蹚水走,避免留下脚印,天亮的时候终于绕到了落马坡后面。

我趴在山坡上,用望远镜往下看——蒙古游骑果然在窄路上设了埋伏,马队藏在两边的树林里,刀光在太阳底下闪着冷光,押运粮草的宋军就在不远处的平地上,正小心翼翼地往前挪。

“都听好了,等会儿我扔第一个震天雷,你们就跟着扔,先炸他们的马队,再趁乱烧马料。”我把震天雷分给弟子们,又指了指树林里的马料堆,“看到没?那堆干草就是他们的马料,烧了它,蒙古骑兵就跑不快了。”

刚安排好,远处就传来马蹄声——是曹友闻派来的宋军,正沿着大路往这边走。蒙古游骑果然上当,大部分人都朝大路冲过去,只留下几十个人守马料。

“就是现在!”我大喊一声,把手里的震天雷扔了下去。“轰隆”一声巨响,树林里的马群受惊,到处乱撞,守马料的蒙古兵吓得魂飞魄散。弟子们趁机往下冲,震天雷一个接一个扔出去,火光和浓烟冲天而起,马料堆也被点着了,噼啪作响。

蒙古游骑发现后路被抄,连忙往回跑,可马没了草料,跑起来没力气,还没到跟前就被宋军拦住。我们从山上冲下来,丐帮弟子用刀砍马腿,宋军用长枪扎骑兵,没一会儿就把蒙古游骑打得落花流水,还俘虏了他们的头领。

押运队的宋军将领跑过来,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林长老,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晚来一步,粮草就被他们劫走了!”

我笑着摆手:“都是为了守襄阳,客气啥。赶紧把粮草运走,路上再小心点,别再遇到埋伏。”

看着粮草队慢慢走远,我心里松了口气,可刚转身,就看到陈默骑着马急匆匆过来,脸上带着慌色:“林长老,襄阳城里出事了!有个细作趁乱放了把火,烧了军工坊的一部分,还偷走了几张改良投石机的图纸!”

我心里一紧,改良投石机是守城的关键,要是图纸被蒙古拿到,麻烦就大了。“快,咱们赶紧回去!”

赶回襄阳的时候,军工坊的火已经被扑灭了,可地上还留着烧焦的木头和纸张,双儿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张烧了一半的图纸,眼圈通红:“公子,都怪我,没看好门,让细作混进来了。”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接过图纸看了看——幸好只是投石机的基础图纸,关键的火药配方和投掷角度没被偷走。“不怪你,是我们的防备还不够严。”我转头对陈默说,“你让人把军工坊的守卫换成丐帮和峨眉派的弟子,两派轮流守,每个人进出都要查腰牌,还要搜身,不准带任何纸张出去。”

苏晴这时也赶过来,手里拿着个小瓶子:“林越,我让峨眉弟子在军工坊周围撒了‘追踪粉’,这粉无色无味,沾在身上洗不掉,要是细作再进来,咱们就能顺着粉找过去。”

我接过瓶子闻了闻,果然没味道,心里踏实了不少。“还是你想得周到。对了,被抓的那个蒙古头领,你去审审,看看能不能问出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细作在城里。”

苏晴点头走了,我又蹲在地上,看着烧焦的图纸,突然想到个主意——既然蒙古想要图纸,不如给他们弄份假的,让他们白费功夫。“双儿,你再画几张假图纸,故意把投石机的投掷角度画错,再把火药配方改改,要是蒙古按假图纸做,投石机肯定用不了。”

双儿眼睛一亮:“好主意!我再在图纸上做点手脚,比如在关键地方画个错的符号,让他们看不懂。”

接下来的几天,襄阳城里一片忙碌。军工坊重新加固了防御,还加了几道陷阱;细作排查也更严了,不仅查口音,还要查随身物品,连货郎的货物都要打开看;流民安置点里,大家互相作证,还组织了巡逻队,发现可疑的人就报告。

这天下午,我正在军工坊看双儿画假图纸,苏晴跑过来,脸上带着喜色:“林越,审出来了!那个蒙古头领招了,城里还有五个细作,都是来配合蒙古大军攻城的,他们约定在攻城那天,在城里放火,制造混乱。”

“太好了!”我放下图纸,“你知道那五个细作在哪里吗?”

苏晴点头:“知道,他们藏在城南的破庙里,还带着火油和火种。我已经让人去围了,就等你下令抓人。”

我们赶到破庙的时候,丐帮弟子已经把庙围得水泄不通。庙里的细作听到动静,想从后门跑,可刚出门就被埋伏的峨眉弟子抓住,手里还攥着火油桶。从他们身上搜出的信件里,果然写着攻城那天要在城里放火,还标注了几个要烧的地方——粮仓、军营、驿站,全是要害。

“把他们关起来,严加看管,别让他们再搞鬼。”我对陈默说,又转头对苏晴笑道,“这下好了,城里的细作基本清干净了,蒙古想里应外合,没那么容易了。”

苏晴也笑了:“是啊,而且咱们还有假图纸,就算蒙古拿到,也造不出能用的投石机。对了,曹将军刚才说,粮草已经安全运到襄阳了,就在西城外的粮仓,让你去看看。”

我们赶到粮仓的时候,曹友闻正在指挥士兵卸粮,粮仓门口堆着小山一样的麻袋,上面还印着朝廷的印章。“林长老,你看,十万石粮草,一粒都没少!”曹友闻笑着说,“有了这些粮食,就算蒙古军围城半年,咱们也不怕了。”

我走到粮仓里,摸了摸麻袋里的小米,颗粒饱满,心里踏实多了。“曹将军,粮仓的守卫得加强,再派些人在周围挖几道沟,埋上踏雷,别让蒙古细作再来搞破坏。”

曹友闻点头:“我已经安排好了,派了一千宋军守粮仓,周围还挖了三道沟,保证万无一失。”

从粮仓出来,天已经黑了,襄阳城里亮起了灯笼,流民安置点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工匠们还在军工坊里忙碌,打铁的声音“叮当”响,透着股热闹劲儿。我站在城墙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突然觉得,不管蒙古军多厉害,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守不住的城,没有打不赢的仗。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床,就看到李锐跑过来,手里拿着张情报:“林长老,情报堂传来消息,蒙古大军已经离开邓州,往襄阳来了,大概三天后就能到!”

我接过情报,心里反而平静下来——该来的总会来,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蒙古军来,让他们尝尝襄阳的厉害。“通知所有人,进入备战状态!宋军守城墙,丐帮弟子守街巷,峨眉和全真教弟子守箭楼,昆仑派弟子去外围设伏,都按之前的计划来!”

弟子们齐声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我走到传功堂,拿起桌上的青铜丐钵,钵身微微发热,像是在回应我的心意。我握紧丐钵,心里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守住襄阳,不让蒙古军前进一步,保护好这里的百姓,保护好南宋的江山。

接下来的三天,襄阳城里一片紧张却有序的景象。宋军在城墙上加固工事,丐帮弟子在街巷里设陷阱,峨眉和全真教弟子在箭楼上准备弓箭,昆仑派弟子带着连弩车去了外围的山道。流民们也没闲着,有的帮着搬石头,有的帮着运弓箭,还有的给士兵们送水送粮,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色。

蒙古大军抵达襄阳城外的那天,天阴沉沉的,刮着寒风。我站在西城墙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黑压压的蒙古军,心里却一点都不慌。曹友闻将军站在我身边,手里握着长枪,大声喊道:“兄弟们,蒙古军来了!为了襄阳,为了家人,跟他们拼了!”

城墙上的士兵和弟子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蒙古军的回回炮开始发射,巨大的石头砸在城墙上,发出“轰隆”的巨响,可城墙经过加固,只是掉了点碎石。我们的改良投石机也开始反击,震天雷一个接一个扔出去,蒙古军的阵脚顿时乱了。

“放箭!”苏晴站在箭楼上,大声指挥。峨眉和全真教弟子的箭像雨点一样射出去,蒙古兵纷纷倒下。昆仑派弟子在山道上用连弩车袭击蒙古军的后路,打得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蒙古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暂时撤退。城墙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我们守住了第一波进攻,而且还打赢了!

我靠在城墙上,擦了擦脸上的汗和血,看着身边的兄弟们,心里充满了自豪。曹友闻将军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林长老,好样的!今天要是没有你,咱们肯定守不住。”

我笑着摇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明天蒙古军肯定还会来,咱们得抓紧时间修复城墙,补充弹药,准备好迎接下一场战斗。”

苏晴递过来一碗水,眼里带着关切:“林越,你也累了,先休息会儿吧,这里有我们呢。”

我接过水喝了一口,摇了摇头:“不用,我还能撑住。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咱们得赶紧把今天的情况总结一下,看看明天怎么应对蒙古军的进攻。”

接下来的几天,蒙古军每天都来攻城,可每次都被我们打退。他们的回回炮被我们的改良投石机压制,骑兵被我们的陷阱和连弩车牵制,步兵根本攻不上城墙,反而损失了不少人。

第七天的时候,蒙古军突然撤退了——他们的粮草用完了,再攻下去也是白费力气。我们站在城墙上,看着蒙古军的背影慢慢消失在远处,都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激动得哭了。

襄阳保卫战,我们赢了!

城里的百姓们都出来了,手里拿着鲜花和酒肉,围着我们欢呼。老妇人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孩子们围着我们,唱着欢快的歌谣;工匠们、流民们也都笑着,庆祝胜利。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心里暖暖的——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们守住了襄阳,守住了百姓们的家。耶律齐帮主从临安赶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晋升我为“八袋长老”,负责统筹丐帮的抗蒙事务。大家都纷纷向我道贺,我心里也挺高兴——这不仅是对我的认可,更是对丐帮的认可。

庆功宴上,大家都喝得很开心,曹友闻将军拉着我,不停地说着以后的计划;丘处机道长和我探讨着武功心法;苏晴坐在我身边,眼里带着笑意,轻声说:“林越,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咱们一起努力,把蒙古军彻底赶出中原。”

我点了点头,看着身边的兄弟们,心里充满了信心。虽然蒙古军这次撤退了,但我知道,他们肯定还会再来。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把蒙古军赶出中原,保住南宋的江山,保住华夏的文明。

夜深了,庆功宴渐渐散去。我独自站在城墙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青铜丐钵。钵身微微发热,像是在鼓励我。我知道,这只是抗蒙的开始,以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仗要打。但我不怕,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丐帮的兄弟,有江湖的盟友,有朝廷的支持,还有百姓们的信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仗。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安排后续的事情。修复城墙、补充弹药、训练弟子、安抚流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襄阳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只是多了份胜利后的坚定和自信。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襄阳的明天会更好,南宋的明天会更好,华夏的明天会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