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4章 防微杜渐补疏漏,军民同心待决战

我(林越)蹲在襄阳西城墙下,手指拂过刚加固好的青石板缝隙,糯米灰浆还带着些许湿气,牢牢黏合着每一块砖石。不远处,几个丐帮弟子正抬着“简易夯土机”往城角走,木架撞击地面的“咚咚”声,和远处练兵场传来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紧张的备战交响曲。

“林长老,您看这城墙还需要再加固吗?”负责工程的老李凑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木尺,“按您给的标准,咱们已经把城墙加厚了两尺,马面也加宽了,应该能扛住蒙古人的回回炮了吧?”

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用地形感知扫过城墙——从异能反馈的画面看,城墙主体确实稳固,但西北角有一段地基下方土壤偏软,要是被回回炮反复轰击,可能会出现裂缝。“老李,你带几个人去西北角看看,”我指着城角方向,“那一段地基下面的土有点松,得再往下挖三尺,填上碎石和夯土,不然蒙古人要是盯着那儿轰,容易出问题。”

老李愣了一下,赶紧点头:“好嘞!我这就去办,保证今天天黑前弄完!”

看着老李匆匆离去的背影,我心里暗暗庆幸——还好有地形感知技能,能发现这些肉眼看不到的隐患。要是等蒙古人来了才发现问题,那可就麻烦了。

刚走到练兵场,就看到苏晴正带着峨眉派弟子练习剑阵。她们排成三列,第一列弟子举着盾牌稳步推进,第二列弟子的长剑精准刺向盾牌间隙的“敌人”,第三列弟子则用剑气远距离攻击,动作整齐划一,比昨天又熟练了不少。

“进步挺快啊,”我笑着走过去,“再练两天,蒙古人来了都得吃亏。”

苏晴收剑擦了擦汗,眼里带着一丝笑意:“还不是你教的战术管用?昨天加了‘诱敌合围’的招式后,弟子们练得更起劲了。对了,全真教的戒律堂长老说想跟你商量下城墙防守的布防,他们觉得可以在箭垛之间加设一些隐蔽的射击孔,你看怎么样?”

我点头:“这个主意好!射击孔不用太大,够弩箭射出去就行,这样既能保护弟子,又能增加防守的灵活性。你让他们先画个图纸,咱们下午在议事堂一起商量,确定了就赶紧让人施工。”

正说着,陈默骑着快马从城外赶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脸色有些凝重:“林哥,刚收到情报,蒙古游骑在襄阳外围三十里的地方活动,还抓了几个附近村子的百姓,好像在打听咱们的防御情况。”

我心里一沉——蒙古人这是开始侦查了!“你派几个情报堂的弟子,乔装成流民去附近村子看看,”我接过纸条,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地名,“尽量把百姓救出来,顺便摸清楚蒙古游骑的数量和动向,别让他们把咱们的防御部署摸透了。”

陈默点头:“我这就去安排!对了,咱们在城外设的了望塔已经建好了,一共五个,每隔十里一个,上面的弟子都配备了望远镜,能看到十里外的动静。”

“做得好,”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了望塔的弟子每隔一个时辰传一次消息,一旦发现蒙古大军的动向,立刻用信号弹通知城内,咱们好提前准备。”

下午的议事堂里,四派的负责人都到齐了。全真教的戒律堂长老先拿出射击孔的图纸,指着上面的设计说:“咱们打算在每个箭垛左侧加一个半尺见方的射击孔,里面设个小平台,弟子蹲在后面射箭,既能躲蒙古人的箭雨,又能精准打击下面的敌人。”

昆仑派的清风长老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这个设计不错!咱们昆仑派的弩箭射程远,正好能利用射击孔发挥优势。我建议在射击孔外面加个活动的木闸,不用的时候关上,能防止蒙古人往里面扔火把。”

我把图纸拿过来,在上面添了几笔:“再在射击孔下方挖个小凹槽,要是蒙古人扔火药包,能顺着凹槽滑到城墙下,不会在箭垛里爆炸。另外,咱们得在城墙内侧每隔五十步设一个弹药库,存放弩箭和‘轰天雷’,让弟子们不用跑太远就能取到武器。”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决定明天一早就开始施工。接下来,我们又商量了巷战防御的细节——丐帮弟子熟悉襄阳街巷,负责在主要路口设置路障和陷阱;民兵团则配合丐帮,在每条巷子的屋顶安排人手,一旦蒙古人攻入城内,就从屋顶往下扔“轰天雷”和石头,形成立体防御。

“咱们还得给百姓们做些简单的武器,”苏晴突然开口,“比如削尖的木棍和简易的投石索,万一蒙古人突破了城墙,百姓们也能自保,还能帮咱们牵制敌人。”

“这个主意好,”我立刻附和,“陈默,你安排人去收集木材和绳索,明天就教百姓们做武器。另外,让丐帮学堂的弟子给百姓们讲些基本的防御知识,比如怎么躲避箭雨、怎么识别蒙古人的信号,别到时候慌了手脚。”

散会后,我带着几个弟子在城内巡查,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走到城东的流民安置点时,看到几个老妇人正带着孩子缝补衣物,旁边的空地上,几个青壮年流民正跟着丐帮弟子练习用长矛,脸上没有了刚来时的恐慌,多了几分坚定。

“林长老来了!”一个老农看到我,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谢谢您让我们进城,还管我们吃住。您放心,要是蒙古人来了,我们也能帮着搬石头、运武器,绝不给您添麻烦!”

我心里暖暖的,拍了拍老农的肩膀:“大爷,咱们都是襄阳人,保卫襄阳是咱们每个人的责任。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跑蒙古人。”

从安置点出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城墙上挂起了灯笼,照亮了正在加班加固城墙的工匠和弟子们。我站在城门口,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心里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襄阳——在原本的历史里,襄阳最终还是被蒙古人攻破,百姓流离失所,南宋也一步步走向灭亡。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四派联盟的齐心协力,有“轰天雷”和改良型投石机这样的利器,有地形感知技能帮我们规避风险,还有这么多支持我们的百姓。这次,我一定能改变历史,守住襄阳!

回到丐帮总部,我在灯下整理防御计划,青铜丐钵放在旁边,符文泛着淡淡的光。突然,异能传来一阵微弱的预警——我赶紧集中精神,发现是城西了望塔传来信号,说有一小队蒙古游骑正在靠近。

“陈默!”我喊了一声,陈默立刻跑进来,“城西有蒙古游骑,你带二十个精锐弟子去看看,别让他们靠近城墙,要是能抓几个活口更好,问问他们蒙古大军的具体动向。”

陈默领命而去,我则拿起防御地图,在上面标记出蒙古游骑的位置。大概过了一个时辰,陈默带着弟子们回来了,还抓了两个蒙古兵。

“林哥,这两个是蒙古的侦查兵,”陈默把人押到我面前,“他们说蒙古大军已经到了邓州,大概三天后就能到襄阳城下,还带了两百门回回炮,比咱们之前情报里的还多五十门。”

我盯着两个蒙古兵,用蒙古语问道:“你们大汗窝阔台来了吗?这次的主将是谁?”

两个蒙古兵愣了一下,没想到我会说蒙古语,其中一个嘴硬道:“我们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陈默上前一步,眼神锐利:“不说?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另一个蒙古兵吓得赶紧开口:“我说!我说!这次的主将是窝阔台的儿子阔端,窝阔台没来,留在蒙古王庭了。我们这次来,是想看看襄阳的防御情况,回去跟阔端汇报。”

我心里有了底,让陈默把人押下去关押,等明天再详细审问。然后,我立刻让人通知四派负责人,明天一早召开紧急会议,调整防御计划——既然蒙古人的回回炮比预期的多,我们就得在城墙防御上再加把劲,同时提前做好夜袭炮营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议事堂里气氛紧张。大家听完蒙古游骑的供词后,都意识到情况比想象的更严峻。

“咱们得再增加‘轰天雷’的产量,”周沧长老率先开口,“之前计划每天造一百个,现在看来得增加到两百个,还要多准备些火药,万一蒙古人的回回炮太多,咱们能用‘轰天雷’跟他们拼一拼。”

“我同意,”我点头,“另外,咱们得在城外挖些隐蔽的炮位,把改良型投石机藏在里面,等蒙古人来了,先用投石机轰他们的回回炮,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昆仑派的弟子擅长弩箭,可以在炮位附近设伏,掩护投石机的弟子。”

清风长老立刻答应:“没问题!我这就让弟子们去选位置,今天就把炮位挖好。”

苏晴则提出:“咱们还得派些弟子去襄阳附近的山林里砍些大树,做些简易的拒马,放在壕沟后面。蒙古人的骑兵要是冲过来,拒马能挡住他们,给咱们的弩箭手争取时间。”

大家都同意这些方案,立刻分头行动。接下来的三天,襄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工匠们日夜赶工造“轰天雷”和投石机,弟子们忙着挖炮位、设拒马,百姓们则帮着搬运材料、制作武器,每个人都在为保卫襄阳拼尽全力。

第三天傍晚,城西的了望塔传来信号弹——两红一绿,代表蒙古大军已经到了襄阳外围!

我立刻登上西城墙,用望远镜往远处看——只见黑压压的蒙古大军正往襄阳方向推进,中间还夹杂着许多回回炮,像一头庞大的巨兽,带着毁灭的气息。

“所有人各就各位!”我大声下令,“峨眉派和全真教的弟子守城墙,昆仑派的弟子去炮位准备,丐帮弟子和民兵团负责巷战防御,准备迎接战斗!”

弟子们和百姓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跑向城墙,有的钻进炮位,有的则在街巷里设置路障。城墙上的弩箭手搭好箭,投石机的弟子做好了发射准备,“轰天雷”被整齐地摆放在弹药库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却没有丝毫退缩。

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异能传来清晰的地形画面——蒙古大军的主力在中间,回回炮分布在两侧,粮草营寨在大军后方十里处,防守相对薄弱。

“陈默,你带五十个精锐弟子,今晚三更出发,去夜袭蒙古的粮草营,”我压低声音,“烧了他们的粮草,断了他们的补给,蒙古人肯定会慌。记住,速战速决,别恋战,要是遇到埋伏就赶紧撤。”

陈默眼神坚定:“放心吧林哥,保证完成任务!”

夕阳西下,蒙古大军渐渐逼近襄阳,在城外十里处扎下营寨。营地里升起的炊烟,和襄阳城墙上的灯笼,在暮色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蒙古大营,心里没有丝毫畏惧——有这么多并肩作战的伙伴,有这么多支持我们的百姓,还有传功钵的异能相助,这场战斗,我们一定能赢!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凉意。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转身对身边的苏晴说:“明天,就是决定襄阳命运的一天了。”

苏晴点头,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管有多难,咱们都会一起扛过去。”

我看着她,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弟子和百姓们,心里充满了力量。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襄阳,更是为了南宋,为了华夏文明不被外族践踏。我一定会守住襄阳,改变历史,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能继续过上安稳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