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39章 宏观的视野(三):产业政策与国策方向

从微观企业的护城河到宏观经济的潮汐,韩风的投资认知拼图只缺最后关键一块——指引资本流向的国家产业罗盘。

在掌握了解读央行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数据的能力后,韩风却遭遇了实战中的新困境。2025年下半年,他注意到一个分化剧烈的市场现象:尽管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一些传统行业板块依然萎靡不振,而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的相关公司股价却悄然走强,甚至逆势创出新高。

“这不再是单纯的货币现象或经济周期问题,”他在日志中写道,“背后一定有一只更强大的手在引导资源配置。这只手,就是国家产业政策。”

他醒悟到,要精准定位“风口上的行业”,必须读懂国家的战略蓝图。产业政策,正是这部蓝图的集中体现,它标志着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资本、人才与技术汇聚的方向。

---

01 顶层设计:“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向

韩风的研究从“十五五”规划建议这份纲领性文件开始。他特别注意到一个关键变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了战略任务的首位。

这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国家将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升级,未来的投资机会将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展开。

规划中明确点出了六大未来产业方向: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在韩风看来,这不仅仅是六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相互关联、彼此支撑的技术集群。

“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韩风分析道,“它们都处于产业化前夜,技术壁垒极高,市场空间巨大,而且完全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数据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2024年我国pct专利申请量较美国、日本分别高出30%和45%。这种创新势能的积累,为未来产业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

韩风开始逐一剖析这些未来产业的潜力和现状。

他在研究笔记中记录了一些关键数据: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近1万亿元;合肥聚集了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等领域。

具身智能(即机器人技术)在2023年市场规模达4186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6300亿元。

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6G领域的突破。紫金山实验室已发布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并创造了10余项太赫兹传输的“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在下一代通信技术竞争中已占据先发优势。

韩风特别注意到“脑机接口”技术的进展。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已整合资源成立脑机接口或类脑研究中心,形成了“技术研发—临床应用—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

他想象着这一技术的广阔前景:“一位行动不便的病人仅凭意念就能控制假肢活动,靠大脑信号就能打字沟通。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重塑。”

03 政策赋能:从蓝图到落地的支撑体系

再好的蓝图也需要具体的实施路径。韩风发现,国家正在构建一套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方面,工信部正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另一方面,场景培育和开放政策即将出台,旨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韩风在笔记中重点标注,“这对促进新技术商业化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他看到国家正在推动从“顶层设计”向“精准落地”的转变。以脑机接口领域为例,相关政策明确了2030年的目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全球领军企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这种目标导向的政策设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地方层面也已行动起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城市都依托自身优势精准发力,形成“全国统筹、地方特色”的布局。这种中央与地方的联动,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04 传统产业:在升级中焕发新生

韩风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未来产业。他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中,传统产业仍是工业经济的基本盘。

通过研究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他发现一个显着变化:政策重心已从2023年的“保增速”转向“量质并举”。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其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设定在7%左右,高于一般工业增速。但政策同时引导资源向服务器、大尺寸电视、智能化个人计算机等高附加值领域集聚。

汽车行业的方案更是明确了量化目标: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这意味着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电力装备行业则瞄准了绿色转型,政策提出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稳定国内需求,同时拓展海外市场。

韩风认识到,这些传统行业正在政策的引导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05 实施路径:多方协同的推进机制

产业政策如何从纸面落到实处?韩风发现了几个关键机制。

一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以脑机接口为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资源,组建专门研究中心;而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则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形成“技术研发—临床应用—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这种紧密协作大大加速了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二是国资的引领作用。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公开表示,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开辟增长“第二曲线”。国资委近期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国资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国资改革专家周丽莎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都是国资央企重点投资的方向。

三是区域差异化布局。国家层面明确未来产业主攻方向和区域分工;省级层面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布局细分赛道;地方层面则立足特色资源发展配套产业。这种分层布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06 投资视角:从产业政策到投资策略

掌握了产业政策的宏观图景后,韩风开始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投资策略。

他总结出三条清晰的思路:

首先,沿着“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六大未来产业,关注那些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具备明确应用场景的领域。例如,生物制造已形成近万亿规模的产业,量子科技设备已在政务、金融领域应用,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其次,把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涌现的机会。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政策明确支持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那些具备技术优势、能够引领行业升级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第三,关注政策推动下的场景开放机会。随着场景培育和开放政策的落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跨界融合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韩风在日志上写下了最终的投资心法:

“产业政策是国家基于全球竞争格局和自身发展需要绘制的战略地图。作为投资者,我们的任务不是预测未来,而是读懂这幅地图,在政策指引的黄金赛道上,寻找那些护城河宽阔、管理层优秀、估值合理的公司。既要仰望星空的未来产业,也要脚踏实地看待传统产业的升级机遇。”

---

夜深了,韩风整理着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他感到自己的投资认知已完成了一次关键升级——从沉迷于技术指标的“图表派”,成长为能够贯通微观企业价值、宏观货币环境与产业政策方向的“战略投资者”。

他最后在日志上写道:“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仅会分析公司的现在,更能看到国家的未来。下一个十年,量子计算、生物制造、6G这些充满科幻色彩的词汇,将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而我们,正站在这个伟大时代的起点。”

(第三十九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