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飞到孔芊芊府邸上空,便发现府邸大门前已停了数十辆马车,还有一些工人正搬运着一箱箱银两往车上装。看来昨日展示的一千多两只是零头,这么算来,估计得有一万两。这书院未来的建设规模,看来会很大。
此时,孔芊芊也抬头看到了我,向我打招呼。我飞身落下,两人客套了几句。孔泰堡这时也走出府邸,看着数十辆马车装着银两,孔芊芊开口道:“小泰堡,你父亲已在南都为你准备好府邸了,只是名义上是我为你准备的。”
孔泰堡听后点了点头,沉默地看着每辆车装完银两。待银两全部装车,便是启程之时。我与孔泰堡一同登上马车,孔芊芊则要留在中山。马车刚要行驶,孔泰堡掀开帘子说道:“小姑,帮我转告父亲,我启程了,多谢他。”随后放下车帘,孔芊芊见状笑了笑。
我也觉得无奈,这父子间的关系实在难处理,只能等他们日后慢慢缓解了。我微靠车窗,慢慢闭上眼休息了片刻。
正休息时,马车忽然停下,我猛地睁开眼,孔泰堡说道:“到地方了。”我没想到才休息没多久就到了,掀开车帘,发现眼前是一片空地,有些不解。孔泰堡解释道:“这是以后建书院的地方,我们来交银两,还没到南都城呢。”
原来如此,中山到南都城确实不远。我们二人走下马车,交了银两,这片土地正式归属于平道书院。数十辆马车空了下来,孔泰堡让它们回孔府,随后我们留下一辆马车,打算今晚上书给皇上,说明在此建设书院的事。过几天这里该会来很多人,不出一年,或许就能建起偌大的学府。
之后,我们乘坐马车来到孔泰堡父亲为他准备的府邸。走下马车,共同看向牌匾,上面没写“孔府”,而是“南都孔府”——这显然是中山正统孔家与南都孔家正式分家的意思。
孔泰堡看着牌匾笑了笑,说道:“好,我定然会给未来的族人一片新希望。”
我打趣道:“可别说大话,我的寿命长着呢,能亲眼见证。”
孔泰堡也笑了:“一定做到,昨日说的书院也是。”
我笑着鼓励:“好,那我定要看看你将来的风光伟绩。”
随后,我们相视而笑,一同迈入府邸。孔泰堡特意为我留了一间院落,保证道:“这房间只有你能住,不管是客人还是我未来的子孙,都不可入内,只有你我二人可进。”
我觉得不妥,刚想开口,他便问:“你我二人可否结为兄弟?”
“当然可以。”我答道。
“既是兄弟,何在意这些?这院落以后就归你了。”孔泰堡坚持道,我只好同意。
随即,我们进入书房,我在一旁为他出谋划策,起草给皇上的奏疏,说明建设书院的事宜。一直忙到傍晚,才前往城主府递交了奏疏。因府邸是新搬的,还没招厨子,我们便在南都的一家酒楼点了些吃食。
曾嗜酒如命的孔泰堡,杯中不再是酒,而是茶。上京的经历,确实让他改变了许多。人人都说,有将功补过的机会,便有美好的未来。
吃完晚餐,我们打道回府。他进入书房规划书院的建设图,我则回房间修炼。
次日早晨,皇上的旨意竟很快送达。读完圣旨,我们得知皇上派了数百名工人和工部的一位大人前来协助。我们出门迎接,为首的四品官员连忙行礼:“见过礼部尚书大人。”
我点了点头,问道:“在下是工部的什么职位?”
那人恭顺地回:“在下乃工部左侍郎,陵东。”
我看了看他身后,没见到那数百工人,便问:“工人们在哪里?”
陵东回:“大人,他们已被带到建设地点,我特意来拜见二位大人,并索要图纸。”
孔泰堡连忙跑进书房,拿出图纸飞奔出来,递给陵东:“这是平道书院的建设示意图。”
陵东接过,问道:“您就是平道书院的院长吧?”
“正是在下。”孔泰堡答。
陵东笑了笑:“有孔大学子坐镇,这书院日后定是人才辈出之地。”
孔泰堡笑了笑:“在下只是普通教书人,称不上什么。”
两人客套几句后,我们便准备随他一同前往工地,看着书院动工。
乘坐马车到了工地,工人们已列队等候。我们一同商议了图纸和建造细节,随后便开工了。陵东在旁指挥,我与孔泰堡坐在帐篷里静静等待,偶尔出去搭把手。
几日过去,很快就到了未来福地开启的日子。这天,我一如既往地帮着建设书院,忙到傍晚,与工人们一同用餐。饭后,我单独对孔泰堡说,自己需要处理修炼相关的事,明日起要离开此地,说不定回京复命,或是继续研究修炼,前往各宗门研学。
孔泰堡点了点头:“书院建成开业时,我定会邀你,你一定要来。”
我点头应下。他虽有不舍,却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说道:“你先回府休息吧,这几日我还得盯着开工,直到书院建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