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56章 暮鼓晨钟醒迷途。

浮世金钗录 第156章 暮鼓晨钟醒迷途。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寅时三刻,晨钟敲响。

沉雄浑厚的钟声穿透黎明的薄雾,在静心庵的每一个角落回荡。沈青荷早已起身,此刻正跪在佛前,与师姐妹们一同做早课。诵经声如清泉流淌,与钟声相和,在山间萦绕。

这是她在静心庵的第二个年头。

钟声一百零八响,代表破除一百零八种烦恼。每一声都敲在她的心上,仿佛在问:你的烦恼,可曾放下?

早课毕,天光微亮。她随着众人鱼贯而出,前往斋堂用早斋。脚步轻盈,神态安详,与两年前那个眉宇间总带着淡淡忧愁的女子判若两人。

“青荷师姐,”妙音从后面追上来,与她并肩而行,“今日轮到我们去后山拾柴了。”

沈青荷点头:“用过斋就去。”

早斋依旧是清粥小菜,她却吃得专注,每一口都细细咀嚼,仿佛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坐在她对面的慧明忍不住问道:“青荷师姐,这粥就这么好吃吗?我看你每次都吃得特别香。”

沈青荷抬眼,微微一笑:“不是粥好吃,是心安。”

慧明不解:“心安与吃粥何干?”

“心安了,吃什么都是美味;心不安,吃什么都是煎熬。”她轻声答道,继续低头用斋。

慧明若有所思。

用罢早斋,沈青荷与妙音各背一个竹筐,沿着小径往后山走去。秋深露重,山路湿滑,二人走得很慢,不时停下拾取掉落的枯枝。

“师姐你看,”妙音忽然指着不远处的一棵松树,“那上面有个鸟窝。”

沈青荷抬眼望去,果然看见松枝掩映间有一个精巧的鸟巢,几只雏鸟正伸着脖子等待母鸟喂食。

“它们多自在啊,”妙音羡慕地说,“不用诵经,不用劳作,整日就是吃喝玩耍。”

沈青荷弯腰拾起一根枯枝,轻轻放入筐中:“你怎知它们没有烦恼?雏鸟怕鹰隼,母鸟忧食粮,众生皆苦,只是苦处不同罢了。”

妙音歪着头想了想:“也是。前几日我还看见一只野猫叼走了一只雏鸟,母鸟追着叫了好久,声音凄厉得很。”

“所以啊,烦恼不是人独有的。”沈青荷直起身,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但只要心不随境转,苦也是乐。”

二人继续往山上走,不知不觉来到了半山腰的凉亭。这是她们惯常歇脚的地方。

放下竹筐,妙音从怀中掏出两个馒头:“师姐,吃点东西再走吧。”

沈青荷接过馒头,却没有立即吃,而是望着亭外云雾出神。

曾几何时,她也是那个被无尽烦恼困扰的俗世中人。

记得刚嫁入侯府的那几年,她每天都在为各种琐事烦恼。婆婆对她不满意,她烦恼;丈夫冷落她,她烦恼;下人怠慢她,她烦恼;就连园子里的花开得不够好,她也要烦恼。

那时的她,总以为烦恼是外界强加给自己的,从没想过,这些烦恼其实都源于自己的心。

她渴望被认可,所以在意婆婆的评价;她期盼丈夫的关爱,所以为他的冷落而痛苦;她贪恋权势地位,所以无法忍受下人的怠慢;她执着于完美,所以连花开得不如意都要计较。

一切的烦恼,都源于心中的**。

“师姐,你想什么呢?”妙音的声音将她从回忆中唤醒。

沈青荷回过神,咬了一口馒头:“想起从前的一些事。”

“师姐从前的日子,是不是很富贵?”妙音好奇地问,“我听慧明师姐说,你以前是侯府少夫人,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

沈青荷淡淡一笑:“是啊,很富贵。”

“那...为什么要出家呢?”妙音不解,“富贵不好吗?”

沈青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妙音,你觉得是现在快乐,还是你在家做小姐时快乐?”

妙音认真想了想:“在家时,爹娘总逼我学女红,背《女诫》,还要应付各种亲戚,烦死了。在这里虽然清苦,但心里自在。当然是现在快乐。”

“这就是了。”沈青荷望向远处,“富贵不一定带来快乐,清贫也不一定意味着痛苦。一切都在于心。”

歇息片刻,二人背上竹筐继续前行。越往深山走,林木越密,落叶越厚。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和着林间的鸟鸣,宛如天籁。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呜咽声,像是有人在哭泣。

妙音紧张地抓住沈青荷的衣袖:“师姐,会不会是...鬼?”

沈青荷拍拍她的手:“青天白日,哪来的鬼?去看看。”

循声走去,绕过一片密林,她们看见一个妇人坐在一棵大树下,掩面痛哭。那妇人三十上下年纪,衣着朴素却料子不俗,像是家境尚可的民妇。

“这位施主,为何在此哭泣?”沈青荷上前轻声问道。

妇人吓了一跳,抬起头来,露出一张清秀却憔悴的脸。看见是两个尼姑,她稍稍安心,抽噎道:“二位师太,我...我活不下去了...”

沈青荷在她身边坐下:“有什么事,不妨说说。”

妇人哽咽着道出原委。她姓周,家住山下周家村,丈夫是个木匠,夫妻二人原本恩爱和睦。谁知去年丈夫进城做活,染上赌瘾,不但把积蓄输个精光,还欠下一屁股债。如今债主上门逼债,丈夫躲在外头不敢回家,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今早债主又来了,说三天内再不还钱,就要把我女儿卖到窑子里去...”周妇人说到这里,又痛哭起来,“我走投无路,只好上山来,想找个清净地方了断...”

妙音听得眼圈发红:“这也太可怜了...”

沈青荷却平静地问:“施主一死了之,你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周妇人泣不成声:“我...我顾不了那么多了...”

“施主可知道,人最大的烦恼是什么?”沈青荷忽然问了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周妇人茫然摇头。

“是‘我执’。”沈青荷轻声道,“太看重自己,太在乎自己的感受,所以一点挫折就以为天塌下来了。”

周妇人怔住了。

沈青荷继续道:“你若真为孩子着想,就该坚强地活下去。债主逼债,可以报官;丈夫堕落,可以劝化。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必选择最懦弱的一条路?”

“可是...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周妇人无助地说。

沈青荷想了想:“你可会什么手艺?”

“我...我会绣花,从前在娘家时,我的绣活是村里最好的。”

“这就好办了。”沈青荷微笑,“静心庵时常有些香客布施,其中不乏城中富户的女眷。我可以帮你引荐,你的绣活若真的好,不愁找不到买主。慢慢攒钱,总能还清债务。”

周妇人眼中燃起希望:“真的吗?师太愿意帮我?”

沈青荷点头:“但你要答应我,无论如何,不可再有轻生之念。”

周妇人连连点头,跪下来就要磕头:“多谢师太!多谢师太!”

沈青荷扶起她:“不必谢我,要谢就谢佛祖吧。记住,烦恼皆由自找,放下执念,方能解脱。”

送走千恩万谢的周妇人,妙音崇拜地看着沈青荷:“师姐,你真厉害,三言两语就化解了一场悲剧。”

沈青荷摇头:“我不过是点拨一下,真正救她的,是她自己的求生之念。”

二人拾够柴禾,背着沉重的竹筐下山。回到庵中,已是午时。

午后,沈青荷依约去找了住持静安师太,说明周妇人的情况。师太慈悲为怀,当即答应帮忙。

“青荷,你进步很大。”说完正事,静安师忽然道。

沈青荷合十:“师父过奖。”

“不是过奖,”静安师太目光深邃,“从前的你,看见他人苦难,或是过分同情,或是无动于衷;如今却能慈悲而不滥情,理智而不冷漠,这是修行的成果。”

沈青荷垂首:“是师父教导有方。”

静安师太摇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能有今日的觉悟,是你自己的造化。”

从住持禅房出来,沈青荷去藏经阁整理经书。这是她每日的功课之一——将师姐妹们翻阅过的经书归位,擦拭书架,清扫尘埃。

藏经阁是静心庵最安静的地方,也是她最喜欢的地方。一排排经卷整齐排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阳光从窗棂射入,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拿起一本《金刚经》,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曾几何时,她读不懂这些经文,总觉得玄之又玄。如今却渐渐明白,这说的正是人世无常,诸相非相的道理。

她想起昨日收到的家书。兄长在信中说,宁远侯府彻底败落了,从前的丈夫贫病交加,已经卧床不起。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贵公子,如今落得这般下场,若是从前的她,或许会感到快意,或许会心生怜悯,但现在的她,心中却平静无波。

不是冷漠,而是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旁人的喜怒哀乐,改变不了什么。

将经书整理完毕,她跪在佛前,轻声诵经。不是为哪个特定的人祈福,而是为一切众生祈福。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破除迷障。

申时,暮鼓敲响。

沉沉的鼓声如同大地的呼吸,一声声,一下下,提醒着世人时光流逝,生命无常。

沈青荷走出藏经阁,看见师姐妹们纷纷往大殿走去。晚课时间到了。

她加入她们的行列,步伐从容。夕阳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青石板上,如同一个个虔诚的剪影。

晚课比早课时间长,内容也更丰富。诵经、念佛、绕佛、礼拜,一套仪轨做下来,要一个多时辰。但对沈青荷而言,这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她的心格外宁静。

晚课毕,夜幕已经降临。用罢晚斋,她照例去后山散步。

这是她一天中最自在的时刻。没有诵经声,没有木鱼响,只有山风拂过松林的簌簌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她沿着熟悉的小路慢慢走着,月光如水,洒在山路上,不用提灯也能看清前路。

走到半山腰的凉亭,她停下脚步,凭栏远眺。山下的村落点点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更远处,是沉睡的城镇,那里有她曾经熟悉的世界。

曾几何时,她是那个世界的一部分,为名利所困,为情爱所苦。如今站在这里,俯瞰尘世,才明白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痴愚。

烦恼皆自找——这话说来简单,真正做到却需要大智慧、大勇气。

她记得静安师太说过的一个故事:有个人总觉得生活艰难,到处求人解惑。一个智者给了他一把盐,让他放入一杯水中尝尝。那人说咸得发苦。智者又带他到湖边,让他把同样多的盐撒进湖里,再尝湖水,那人说清甜可口。

“生命的烦恼如同盐,不多也不少,”静安师太当时说,“而我们的心,可以是杯水,也可以是湖水。”

当时的她似懂非懂,如今却深有体会。心量大了,烦恼就小了;心自在,处处自在。

“师姐!”妙音的声音从山下传来,“住持让你回去一趟,说是有客来访。”

沈青荷微微蹙眉。这么晚了,会是谁?

下山回到庵中,她直接去了住持的禅房。推门进去,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她的兄长,沈青枫。

“哥哥?”她惊讶道。

沈青枫转过身,眼中满是复杂情绪:“青荷...”

静安师太起身:“你们兄妹聊,老尼先去休息了。”

师太离开后,禅房里只剩下兄妹二人。沈青枫打量着妹妹,眼中有着心疼,也有着欣慰:“你...看起来很好。”

沈青荷微笑:“是很好。哥哥怎么突然来了?”

沈青枫叹了口气:“我调任回京了,路过此地,特地来看看你。”

兄妹二人相对坐下,一时无言。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侯府...二公子去世了。”沈青枫忽然道。

沈青荷拨动念珠的手顿了顿,随即恢复如常:“阿弥陀佛。”

“你...不难过?”沈青枫小心地问。

沈青荷抬眼:“哥哥希望我难过吗?”

“不是...”沈青枫一时语塞,“只是...毕竟夫妻一场...”

“尘缘已了,何必执着。”沈青荷平静地说,“他走时痛苦吗?”

“听说不太好,病了很久,没钱医治...”沈青枫低声道,“侯府败落之后,他的那些妾室都散了,只有一个老仆照顾他。”

沈青荷合十:“愿他早登极乐,永离苦海。”

沈青枫看着妹妹,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青荷,你变了很多。”

“是啊,变了。”沈青荷微笑,“从前的沈青荷已经死了,现在的青荷,是重生后的我。”

“你...后悔吗?”沈青枫问,“后悔嫁入侯府,后悔经历那些...”

“不后悔。”沈青荷摇头,“没有那些经历,怎会有今日的觉悟?苦难是修行的助缘,烦恼是智慧的资粮。”

沈青枫怔怔地看着她,良久,才道:“看来,你是真的找到了归宿。”

沈青荷点头:“是啊,找到了。”

送走兄长,已是亥时。沈青荷没有立即回房,而是去了大殿。

月光从殿门的缝隙射入,照在佛像上,给庄严的佛像镀上一层银辉。她跪在佛前,不是祈求什么,只是静静地跪着,感受内心的平和。

忽然间,她想起那个上山寻死的周妇人。明日,她要托人带信给周妇人,告诉她静安师太已经联系好了几位愿意购买绣品的香客。

她又想起兄长离去时那若有所悟的眼神。或许,她的经历,也能给仍在红尘中挣扎的兄长一些启示。

最后,她想起早已逝去的父母。若他们泉下有知,看见如今的她,是会心疼,还是会欣慰?

一滴泪悄然滑落,不是悲伤,而是感恩。感恩所有的遇见,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感恩所有的经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没有这些,她永远都是那个被困在侯府深宅,为一点小事就烦恼不休的少夫人,永远不会明白,心自在,处处是净土。

起身走出大殿,夜风拂面,带着山间特有的清甜。仰望星空,银河璀璨,浩瀚无垠。

她忽然想起《华严经》中的句子:“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的确,一切烦恼,都是心描画出来的;一切痛苦,都是心感知到的。心若不染,烦恼何存?

回到禅房,妙音已经睡熟,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她轻手轻脚地躺下,闭上眼睛。

远处,似乎又传来了钟声,是她的错觉,还是真的有人在夜半敲钟?

她不去探究,只是静静地听着。

晨钟暮鼓,日复一日,唤醒多少迷途之人?而她,不过是其中一个。

在钟声中,她沉沉睡去,无梦。

翌日清晨,晨钟再响。

她起身,更衣,洗漱,与师姐妹们一同做早课。一切如常,却又不同。

早课毕,她主动去找静安师太:“师父,我想学习敲钟。”

静安师太深深看她一眼:“想清楚了?敲钟不是易事,要心中有佛,手下有度。”

“弟子明白。”

“好,从明日起,你负责敲晨钟。”

“谢师父。”

走出禅房,她看见周妇人已经等在院中,手中捧着一幅绣品,眼中满是希望。

她微笑合十。

暮鼓晨钟,惊醒迷途之辈;佛法慈悲,度化有缘之人。

而她,终于明白:烦恼本是空,只因心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钟声又响,这次,是在她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