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和她的丈夫张平此前也是韦家的奴仆,为主人们织布、耕作、修筑各种工事,换取一个温饱和能安稳入睡,不用担心被胡人闯入家门的环境。
现在已经过得足够辛苦,他们都没有余力思考思考未来,只是内心深处也隐隐察觉到,自己的归宿,就是在生了病或是干不动活之后,就这么死掉。
他们,还有那么多的奴仆、佃户,以及依附者,都会是一个归宿。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生活还能有除生病、死亡以外的意外。
突然出现在天上的“新月”虽也在他们之中引起恐慌,但他们是连求神拜佛都拿不出贡品的奴仆,看了两眼也就罢了,还得庆幸管事没有让他们在光照充足的夜晚持续干活。
后来天上的“新月”出现了一个叫老蔡的妖怪,说着他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什么烂到家的西晋王朝,他们这些只认得自己地域和主家的百姓也不在乎,那些达官贵人的世界离他们太远,可是在北方肆虐的胡兵,时常挨饿受冻的生活,却和他们息息相关。
柳云和张平不知道天下多少人都在看着,但至少他们,把这话听进了耳朵。
不需要太多思考,天上妖怪说的话,在他们脑海中就是:跟着那位圣王,能赶走胡人,安心种地,吃上饱饭。
这可真是奢侈到他们做梦都出现不了的美好愿景。
天上“新月”里的妖怪就出现了那么一晚上便又消失了,后来又过了几天,柳云居然在家中见到了那天上出现过的圣王。
她的家很小,都铺着干草,已经是周围人里住的算好的了,但是采光处只有进来的小门,屋子里抱着孩子的她也很久没有洗过澡了,屋内气味并不好闻。
这样的环境,进来的微生小白和站在门口的洛新却并无半点嫌弃,还拿出了珍贵的食物和布料给她。
她的孩子,不用裹着自己与丈夫的破旧麻布衣服,而是可以被一块干净柔软的布料围住。
不知道怎么形容味道的牛乳很能饱腹,还有柳云从未吃过这样麦香浓郁,还口感柔软不硬邦的食物,那不知道是什么的菜,咸咸的,十分有滋味,似乎还是肉。
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饱腹的带来满足。
吃饱的滋味令她难以忘怀,如果跟着这位圣王,以后日日都能吃饱,她想,她会毫不犹豫跟着他的。
这个愿望很快成真了。
柳云和丈夫张平都被主家划出来,送给了那位圣王。
他们走了几日,就吃几日的饭。
每日的口粮都是一张饼子,看着就比脸大,还有一指厚,很扎实,足够孩子和妇人每天吃饱,成年男子或许不太能够饱腹,但这远比他们在坞堡里吃的糙米稀粥、麦麸米糠要好得多了。
每一个从饥荒中活下来的人,都和柳云、张平一样,期盼着每日早上口粮的发放。
队伍之中,栓儿为母让粥,虽然行为被斥责了,但孝顺的行为还是被赞许,得到了点心嘉奖。
那块点心无人敢抢,栓儿的母亲也让他自己吃,周围人都问他是什么味道,他说很甜,很咸,很软,很好吃。
几个形容词,已经让味觉足够匮乏的大家认为这是无上的美味了。
后来也有几个人因为德行出色和干活利索,被奖励了点心。
为了不丢失每天能多有的半块饼子,每个组长都看管得特别严,直言谁要是犯事就直接报上去,驱逐走,因此队伍风气还算好,没人敢惦记其他人的食物。
毕竟现在离了坞堡,再离了队伍,每天的口粮没有了不提,路上碰见胡人或者其他流民盗匪更是直接没命。
大家都不想死,听话是最好的选择。
就是柳云发现,他们这些从前整日埋头干活和吃饭的人,现在居然开始有人讲究起来了。
这个讲究不是说别的,而是说有父母开始教导孩子基础的“长幼孝悌”了。
要知道在坞堡的时候,大家只是干活保证生存, 哪怕这个年景还能在一起的生儿育女的人,基本都是身体素质过硬的狠人,他们也没有余力来管教孩子了。
但现在,大家忽然好像又想起来了,他们从前也是受过长辈教育的。
不说别人,就连柳云,也抱着孩子,会在逗他的时候说些希望他长大做个孝顺孩子的话。
后来,他们到了洛阳,住进了帐篷。
虽然是十个人挤在一顶帐篷里,但是大家都裹着保温毯,帐篷也能遮风挡雨,干干净净,条件算很好了。
丈夫张平去了拆迁组,每天都卖力去拆洛阳城的砖石木头,拉着车运出来,柳云背着孩子,也在干活,去干些挖土坑之类的活。
现在大家每天早上领口粮,下午干完活还能再领,所有人都干的很是有劲。
供他们如厕的公厕建的很快,后面他们还在一直打地基,砌砖墙。
他们都是种田的人,但不少人也在坞堡干过活,这些活都是会干的,不会干的,诸如木工这类的细活和房子规划设计,这些都有先生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