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刘协从自己并不大的床上醒来,看见窗外的对着他歪头“啾啾”的小肥鸟,吐出一口气,缓缓坐起。
自从当年盖勋老将军病重,他被皇兄叫出来给盖将军诊脉,就算是彻底搬出秦王宫了。
后来靠着陈留王的身份和自身多年行医经验,他先是成为华佗的名誉弟子,又成为张仲景的名誉弟子。
认了两个大汉当世名医做老师,好处是能学得多,坏处是再也没有了一点自己的休息时间。
太学要建医学院,重新整理一套成体系的医学教材。
两个老大夫当然是负责去写教学方案,编纂医书,其他剩下所有的琐事,皇帝都交给他了。
被砸了这么大一任务的刘协都懵了。
好在他平时虽然在秦王宫只是念书治病,处理药材,但秦王宫能人众多,他自己忙不过来,也能去找外援来帮忙。
可能是看他太过于手忙脚乱耽误进度,诸葛亮也从未央宫出来,时不时来帮帮他。
皇兄是皇帝,每天日理万机,操心大汉朝政,剩下的时间还要修行、习武、教学、务农……他把医学院的事情交给自己,那也是信任自己。
而大皇兄……
刘协只想呵呵。
董卓入洛阳前后那几年,他们难兄难弟有着相同的经历。
不过可能是年少时不被父亲喜欢,又目睹母亲何太后惨死,做了皇帝也得受一堆气,本来性格就有点软弱的刘辩似乎完全被吓怕了,一点朝政都不想掺和,一个朝廷官员都不想见。
也就前些年,卢植在长安转着圈找皇帝时候,刘辩被迫宅在秦王宫都能看见卢植。
后来长安彻底成了皇帝一言堂,刘辩更舒服了,成亲之后带着妻子安心在秦王宫宅着,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最多就是在秦王宫以及周围有个什么事的时候,出来做个门面。
侄女出生以后,刘辩倒是开始上进了一点,但是上进方式是大办满月酒,给孩子收礼。
这个大侄女可是小白他们这辈人里目前唯一的孩子,她的满月宴,小白都亲自过来,其他人知道了,更是抓准了这个难得送礼的机会。
咸鱼几年,靠着女儿一朝暴富的刘辩把钱和礼物都攒起来,说是以后等女儿大了给他花。
在后面,就是年年给女儿生日办酒,怕影响不好,也不薅外人了,就盯着刘协、皇帝还有其他宗室薅。
因为也不薅朝臣,也不犯法,虽然他这挣钱方式寒碜点,但杨修作为御史都懒得参他。
安安分分的诸侯王也很难找了,他不止不谋逆,连鱼肉百姓的事也不干,也不沉迷酒色,败坏大汉道德,就搞点钱而已,就让让他吧。
有女儿的刘辩彻底化身啃弟机,以前啃小白,现在刘协大了,他也能啃刘协了。
看在朝廷不缺人手,他也有那么点原生家庭阴影的份上,刘协也不强求他起来上进,只希望他优生优育,生个几个就够了,不然以后年年好几场侄子侄女的生日礼金,他也会想让皇兄把大哥发配去岭南的。
总之,刘辩这个哥哥,刘协是指望不上了。
一天十二个时辰,现在有了钟楼,大家也习惯叫数字了,刘协每天五点起来,十点下班。
是早上五点到晚上十点。
而刘辩在秦王宫是反着来的。
刘协这么努力,一半是真想干出点成绩,避免自己成为第二个刘辩,一半是被天才诸葛亮刺激的。
那么努力的样子,看的张仲景和华佗联手给他开了个救命的方子,督促他天天好好喝药,强行让他睡了个两天两夜。
努力奋斗了好几年,刘协成了医学院院长,虽然依旧忙碌,但是比要筹建医学院的时候还是好了太多。
而且张仲景和华佗都也一样累。
之前他们定教学方向,编纂医书,两个人都大方地拿出自己整理的私人资料来充实医学院教材,后来他们更是亲自上课,带学生出去义诊。
后来他们年纪大了,带不动学生了,刘协就来带学生。
好在学生里有一个天才董奉,分担了不少刘协的工作。
就是董奉不会在长安久留,他认为太学医学院教育体系已经很完善了,长安也不缺大夫,他在学满毕业之后,就会云游四海,去为天下病人治病。
这种好志向,刘协也不能拦着人家,把全天下好大夫都留在长安,这也是有点太缺德了。
虽然做院长的生活还是累了点,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能力,为大汉做事,也算是甘之如饴了。
当然,这不是皇兄屡次欺压他,接连给他削减假期,还让他去哄那个天竺人的理由!
削他假期他忍了,毕竟休假了,他除了大睡特睡,就是整理自己的脉案记录,脑子想的也是教学的事。
可让他去哄那个天竺人,刘协是真的不想干。
他再怎么在朝政上没权利,杜畿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拱手称王,长安城除了未央宫,哪儿需要他低头啊?
这个竺释玄,天竺这种番邦小国来的僧人,在太学有几分名声。虽然他讲西域风俗背后的目的,人尽皆知,但是现成的老师不能放过,因此太学新祭酒钟繇邀请他来讲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