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伪造别人笔记的事疑似诬陷,很不君子,但是杨修想的很开.
他这可不是干什么不端、不法之事,他只是跟着陛下,一起清扫会危害大汉的垃圾罢了。
丝毫不知道自己儿子又被皇帝带着干了多少事的杨彪,最近正和蔡邕每天加班加点写教材。
剔除谶纬好说,但是把儒学返璞归真,还得让它合适大汉,这很不好搞。
不过杨彪和蔡邕也不是一般人,两个人在一起,不需要考虑卢植,只需要考虑皇帝,干起活来,快得很。
贾府。
长安全新的红人贾诩,在年末小小出了一把风头后,今年一直都很是低调。
不过在全大汉的注意力都放在皇帝教育、选官的新政上时,他却提醒皇帝,不能忘记其他事。
“我大汉境内有不臣之心的贼人,陛下心中有数,我大汉境内胡人,亦要提防。”
大汉内部的外族人,历史由来已久。
往前可以追溯到宣帝时候,接纳了一部分投降的匈奴人内迁,以这些人为屏障保卫边塞,就是“保塞内附”的由来。
光武帝时期,南匈奴数万人迁居西河,前些年,南匈奴也有人参与平定黄巾战事,进一步南迁。
董卓南下,不再并州了,也幸亏那时候他自己也没有身份没有礼法,搞事范围暂时仅限洛阳,在关东联军前,南匈奴也还在观望阶段。
现在,虽说是大汉表面上已经平定了,但是皇帝要推行改革,天下多少还是会起一些乱子。
之前秦王没登基,管的地方有限,现在天下都是他的,天下汉人也都是他的子民,这时候贾诩就得为皇帝考虑这方面的稳定了。
小白若有所思道:“文和,你可愿暂离长安?”
贾诩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俯身一拜,说道:“臣愿随军同行,行监军之责。”
跟着在长安看卢植和皇帝热闹有小半个月的吕布一回家,冷不丁看见坐在自己家中的皇帝,也开始有了一丝头疼之感。
“臣吕布拜见陛下。”
他赶紧上前招待,让下人送上饭食前来。
皇帝则是让他进来坐下,别传饭了,他不饿。
身为主人却已经和客人一样的吕布坐下,没有外人后,小白这才开口。
“奉先,无需多礼,朕只是想和你聊聊。”
他先是喊了吕布的名字,然后露出了一个还有些孩子气的笑容。
“朕还没去过并州,你给我讲讲并州的风土人情吧。”
如果没参与皇帝的继位仪式,也没旁观他怎么压着长安官员们敢怒不敢言的话,吕布说不定真会把他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皇帝。
“并州在大汉之北,那里汉人与胡人共居,民风彪悍不输西凉……”
皇帝想知道,那吕布就老老实实给他说。
他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出身贫寒,因膂力过人,善骑射,在并州受刺史丁原的赏识,被任命为主簿。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尽管被封温侯,成为了执金吾,徼循京师,京戍屯卫,作为一个普通出身,靠会站队就做到了如此地步,吕布的人生已经和开了挂一样了。
但他还是觉得不够。
看徐荣跟着皇甫嵩西去凉州,看袁绍成为一州之牧,看长安官员每日因为各种事情高谈阔论,抬手之间便是出身和大义……这一切都让吕布烦躁。
他要地位,要权势,而能给他的,只有皇帝。
可惜想找皇帝要这些的人太多了,不同于没什么用的刘辩,刘皓在这方面很吝啬,比他父亲灵帝还要吝啬。
暂时手中不缺人才的皇帝,除了农桑,首要任务便是改儒学,立太学。
这些吕布都不会,也没有家世和人脉给皇帝提供助力,从卢植整天追逐皇帝的疯狂和其他官员的联结中,他再不懂大汉官场规则,也看的明白这都是何等颠覆的大事。
这个让一些人也拥护,另一些人警惕的变革,他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
听着吕布讲述并州的风土人情,小白待他说完,说道:“奉先,你奉诏除奸,是我大汉功臣,若无你,弘农王和陈留王不知能否平安回京,洛阳子民,怕也会惨遭屠戮。
朝中有人非议你,说你背主求荣,艰险叵测,但朕清楚,比起一些只会抱着经书说什么道德的大夫公卿,奉先你从未想过倾覆汉室。”
“陛下,臣……”
吕布都被皇帝说懵了,心想我居然如此伟大又重要吗?
“兄长和伯和被董卓囚禁之时,听说屡遭西凉人责骂。伯和说,那时候还是你出声制止。这份恩情,朕和他们一起感念于心。”
“此乃天下汉臣之责。”
吕布回忆了一下,好像是有这事。
皇帝轻嘲道:“天下汉臣多如过江之鲤,在董卓把控洛阳之时,敢站出来为汉室说话的又有几人呢?
我虽对卢公烦之,却也敬他敢在董卓面前为兄长说话。”
吕布心想这倒是,卢植别的不说,刚直的人设从出名开始就没掉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