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脸春风得意表情的杨修,还在新太学和卢植、蔡邕拉扯教学内容的杨彪眼皮一跳,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儿子又干什么事了?
从去年杨修不声不响帮皇帝写了那封《告天下邪儒书》后,杨彪看儿子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了,要不是儿子已经是在皇帝那里当差的小官,他是真想把儿子压在家里读书读个几年,省的他跟着皇帝混,拉满全大汉的仇恨还在那里骄傲。
现在,才过了午时,应该在皇帝身边鞍前马后的杨修却出现在了还没有学生的太学里,预感不妙的杨彪及时叫住他。
“德祖,你不在未央宫,来太学作甚。莫要做小儿情态,快回家去。”
他想趁着卢植和蔡邕还没注意,赶紧把杨修赶走。
但是奈何杨修就是过来找他爹显摆的,不仅不走,还主动走进来,对着他爹还有卢植、蔡邕施施一拜。
“下官杨修奉陛下之命前来,给诸位带一份诏书。”
说着,他拿出自己润色写的诏书,双手奉上。
奉诏有奉诏的礼仪,都是儒学出身的老官员了,哪怕杨彪作为亲爹,在儿子拿出诏书时,也要跟着一起按礼仪来行事。
“诸公,快快请起,”杨修赶紧拦住他们,“陛下有命,此非宣给诸位的诏书,无需奉诏,由太学发出,通告全长安即可。”
说完,杨修就走了,不给他爹一点找他错的机会。
而他走后,展开诏书看见里面内容后,卢植、蔡邕的目光嗖的转向杨彪。
卢植深吸口气,对着杨彪冷嘲道:“我们都不如杨公矣。”
好家伙,之前还只是口头上说要在大汉选人才入太学,现在都不演了,直接就是公开发言,要以考入学,以考选官。
杨彪你这家伙,投的最早,这些事情,你肯定都知道!
压力很大的杨彪就当自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一脸宽慰的表情,感叹道:“陛下怜惜天下才士,是我大汉之福!”
一开始皇帝只跟他说,让他牵头来搞新儒学来着,承诺他的,是全新的大汉学术第一领头羊的身份,杨彪也是真的不知道皇帝后面要来搞这个。
但是解释也已经来不及,因为这封诏令,他儿子杨修送来的,字迹也是他的,说这是他们杨家没掺和,根本不会有人相信。
“董卓作乱,致使长安洛阳官员当下官员空缺,陛下不喜无用之臣,以才选官,此乃正道。”作为杨彪的好友,蔡邕还是帮着杨彪说了句话。
但卢植并不买账,直接甩袖走人,这太学他不待了,他要去未央宫面圣。
他作为大儒,对现在的儒学发展也是有不满之处,所以他勉强同意皇帝要改儒学的要求,并且也愿意加入进来看顾一二。
但卢植厌恶谶纬,却坚持“经学取士”,认为考试选官是“以术坏道”,更不要说皇帝还表态自己出题,自己阅卷。
那这还是选官吗?
这纯粹就是给皇帝选他想要的拥趸!
直奔未央宫的卢植扑了个空.
早就知道肯定会有人不满的未央宫直接闭门了,除了几个心腹,谁来都不放行,管禁卫的光禄勋刘信严格执行这条命令。
卢植气笑了,心想亏得他之前还觉得刘皓“不类其父”,现在看来,父子俩一脉相承的爱折腾,尤其是在对待他的态度上,根本没身份分别。
什么信任他,信任他就是给个卫尉但不给兵,让他去修书但是安排一个阵营的杨彪、蔡邕,儿子老子一个样,都对他没有半文钱的真心。
也就是这小子现在年纪小,所以见得少,道德感还稍微高些,不爱建园子,不玩荒淫那一套,也不搞羞辱人的东西,但是这个年纪,过去的刘宏都没他能折腾,他以后成年了还得了?
甩袖走人的他做了决定,今天皇帝不在,那他就明天来,明天不在,就后天来,天天都来。
现在才四月,他就不信,一直到九月太学开学之前,皇帝都不开朝会了!
黄昏,从太学回到家的蔡邕意外发现了本该在未央宫和卢植对峙的天子居然在自己家中,由丧夫归家的女儿蔡琰招待,两个人就坐在廊下聊天,还一人膝上放着一把琴,看上去气氛居然挺好。
顾不得其他,蔡邕赶紧上去行礼。
小白对着蔡邕抬手,“不必多礼,朕只是嫌宫里烦闷,走到了这里,蔡尚书不要怪朕无礼才是。”
蔡邕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汗:“陛下言重,臣的官邸乃是陛下所赐,陛下来此,何有无礼之说。”
长安的所有的土地已经被这里本地家族和还是秦王时候的皇帝都分干净了,他们这些洛阳来的,目前住的地方都是皇帝分的,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
小白拍拍他身旁的位置,“蔡尚书,来,一起坐。”
蔡邕只好坐上去招待。
“今日的诏书,你们都看到了吧。”
蔡邕一脸为难道:“回陛下,都看到了。”
何止是看到,卢植都气到直接要去未央宫找你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