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天启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辰时,云平城城主府前厅
窗外的雪还没停,厅内却暖意融融。叶青刚陪着朝廷使者用过早饭,就见两名亲兵押着一个穿着草原服饰、满脸不服的汉子走进来 —— 正是前些日子被击溃后俘虏的草原可汗。
那三品官一见可汗,眼睛顿时亮了,连忙起身道:“镇国公,这位便是草原可汗吧?临行前长公主特意吩咐,若可汗已被擒获,便由下官一并押回京城,交由朝廷发落,也好给草原各部一个警示。”
叶青点头,指着可汗对使者笑道:“没错,就是他。这家伙之前在边境蹦跶得挺欢,现在成了阶下囚,倒老实多了。你要押他回京正好,省得咱还得专门派人送一趟,路上可得看紧点,别让他耍花招跑了。”
可汗听得懂汉话,当即瞪着叶青怒吼:“我乃草原大可汗,岂会惧你!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押我去京城算什么本事!”
叶青懒得跟他废话,摆了摆手让亲兵把可汗带下去看管,转头对使者道:“大人放心,亲兵会协助你看押可汗,保证平平安安送回京城。对了,说起城池建设,咱还有两件事想跟你提提 —— 一是北平城,二是咱现在待的云平城。”
使者愣了愣,好奇道:“镇国公这话是何意?难道两座城都要规划?”
“可不是嘛。” 叶青拉过一张地图,指尖先点在标注 “北平” 的位置,“大人可能不知道,北平是燕王的老巢,之前一直是他的政治中心,城里的官署、粮仓都是按‘藩王治所’建的,规模不小,但战乱后塌了不少,而且防御工事根本不够用 —— 燕王就知道搜刮百姓,哪会用心修城墙?咱年后要收拾他,北平迟早得拿下来,到时候这里不仅是北疆门户,还得成咱的治所之一,不扩建加固可不行。”
他顿了顿,指尖又移到 “云平城”:“至于云平城,现在是咱的临时大本营,城墙还算结实,但城里太挤了 —— 三十万兄弟住不下,粮草仓库也不够用,年后打完仗,得把城西那块空地拓出来,多建些兵营和粮仓,再修个军械坊,以后这里就当军事基地,跟北平一守一攻,正好互补。”
使者凑过来看着地图,越听越觉得有道理:“镇国公考虑得真周全!北平是燕王旧地,拿下后确实得好好整治;云平城作为军事基地,扩建后也能更好地支援前线。只是…… 朝廷眼下精力有限,怕是没法给太多支持。”
“这您放心,咱不要朝廷出人手物资,就想让朝廷认下这事。” 叶青笑着摆手,心里却泛起一阵熟悉的悸动 —— 他盯着地图上 “北平” 的位置,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下来。
这地方,可不就是他原来世界里的北京嘛!一样的地理位置,一样的战略重要性,甚至连名字都只差一个字。以前在现代,他只是个普通上班族,做梦都没想过能在 “北京” 这片土地上规划城池;现在不一样了,他是镇国公,是北疆统帅,这里以后就是他的家,是他要守护的地方,必须得建得比任何地方都好。
“咱对北平的规划,可比云平城细多了。” 叶青收敛心神,继续说道,“北平那边,城墙得加厚到三丈,再修三道护城河,城墙上多建些箭楼;城里的旧官署要翻新,改成北疆总督府,再建几所学校 —— 不光教士兵读书,也让百姓家的孩子能上学;还有商铺,得划一片专门的区域,让老百姓能做生意,日子过好了,才不会跟着乱匪瞎闹。”
说到这儿,他又补充:“对了,还得修一条从北平到云平城的官道,宽三丈,能走马车,这样粮草、军械运输能快一倍,万一北疆有急事,两地援军也能及时赶到。”
使者听得连连点头:“镇国公这规划,可比燕王强多了!北平要是真能建成这样,不仅能守边,还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朝廷肯定乐意支持。”
正说着,赵云和东方不败走了进来。赵云一进门就说道:“主公,刚查完粮草,按照朝廷‘优先供应’的旨意,各地送来的粮草够咱吃到开春,多出来的部分,咱已经安排人分两批运 —— 一批去北平城外的临时粮仓,一批留在云平城,等扩建完仓库再入库。”
东方不败也补充道:“军中工匠统计好了,一千五百人懂筑城,五百人懂木工。咱计划年后分两队 —— 一队去北平,先修临时住所,等拿下北平再正式扩建;一队留在云平城,先拓城西空地,争取三个月内把兵营和粮仓建好。”
叶青听得心里更有底了,对使者道:“你看,人手物资咱都准备好了,就等朝廷点头。而且咱扩建城池,不光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这对朝廷、对北疆都是双赢的事。”
使者笑道:“镇国公考虑得如此周全,下官回去后定当全力促成此事。对了,长公主还吩咐,若您需要北平、云平城的旧图纸或户籍档案,朝廷可以派人送来,方便您规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